首页 / 正文

林栗传

林栗字黄中,福州福清人。绍兴十二年(1142)考中进士,调任崇仁县尉、南安军教授。由于宰相陈康伯的举荐,林栗被任命为太学学正、太常博士。孝宗即位,林栗升任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

当时金人请求讲和,约定金宋为叔侄之国,并且请求归还疆土。林栗上封事说:“上次和议,实在是迫不得已。徽宗梓宫、慈宁行殿在金国,因此只好屈辱订立和议,犹有名目。今天的和议,我不知道有什么说法。宋金之间有宗庙之仇,反而以弟侄身份侍奉金人,怎能忍使祖宗闻说呢!失去唐州、邓州,则荆州、襄阳就会唇亡齿寒;割让泗州、海州,则淮东的防备退至真州、扬州,海上防备偏至明州、越州。有人认为与金人结盟所献岁币少,而养兵备敌的费用更多,不知道讲和之后,朝廷难道可以不养兵吗?现在东南地区百姓的承受能力,皇上是清楚的,朝廷怎么能不计较呢?况且不光是无益罢了。给予金人岁币,是畏怕金人。三军的情绪,怎么能不松懈;归正之人,怎会不怀有二心。为今日计,应当停止派遣使节,拖延时日。等到明年春天,没有动息,慢慢致书金朝,告诉两国间互相约束的言辞。金人自毁盟约,言不由衷,即使结盟也无益处。从现在开始应当坚守边界,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不烦使节往来,各自保证疆场无事,怎么用得着使州县疲于应付,侍奉使节呢!”

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以职责任务给臣下,林栗说“:皇帝亲临权力,大臣审视权力,谏臣议论权力,王侯贵戚是扰乱权力的人,左右亲信是善于窃取权力的人。权在大臣,则大臣显赫;权在近臣,则近臣重要;权在谏官,则谏官权重。所以皇帝经常担心权力在大臣,必定想收回而独自掌握它,没有能独掌权力的人。不让大臣掌权,则王侯贵戚得到而控制权力;不让近臣审视权力,谏官议论政治,则皇帝左右亲信得到而议论它。皇帝原来认为得到权力而亲自执掌,难道不是错了吗?因此贤明的君主任大臣以事而不使他专权,使权力归于自己而不肯独持权柄、事必躬亲。”林栗上书中至有“以鹿为马,以鸡为鸾”的语句。林栗奉对时,当他读到“君主常担心权在臣下,一定想收揽而独自掌握它”,孝宗大声赞叹,林栗慢慢地说“:我的意思尚在下文。”执政官有人向孝宗哭诉:“林栗说我等指鹿为马,我实在不愿意与他同在朝廷任职。”于是孝宗让林栗离开京城,去江州任知州。

有旨省并江州屯驻大军,林栗上奏指出“: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人二次进犯两淮地区,幸亏依赖江州一军分开驻守防备,因此舒州、蕲州、黄州三州唯独没被金人入寇。本州上至鄂渚七百里,下距池阳五百里;平时屯驻戍守,好像没有益处,万一金人入侵,鄂渚戍守部队,上面越过荆州、襄阳,池阳之师,下游增加防备,中间千里藩篱,实在虚缺。请不要因为一人的建议,而废弃长江千里防线。”由于林栗的反对,江州屯驻大军没有被撤并。

林栗被朝廷以吏部员外郎召回。冬至,朝廷将在南郊祭天,此前十日,执事官听誓戒;会庆节,皇帝下旨祝寿不用乐,等到设宴招待金使,才有暂且用乐之命。林栗认为不可用乐,他致书宰相,意见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请求辞去充任举册官之职,并上奏朝廷:“若听乐则应废斋,废斋则不敢行祭礼,祖宗二百年事天之礼,今日因一介行人而废弃。老天可怕,这远过于外夷。”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林栗兼任皇子庆王府直讲,有旨让二王不时延请讲读官,议论时政,希望能得到谋划的益处。林栗认为不妥,他上书说“:汉武帝为戾太子开设博望苑,最后使太子失败了;唐太宗为魏王李泰设立文学馆,最终使魏王失败。古人教导世子与我朝祖宗用来辅导太子、诸王办法相同,只以讲经读史为事,其他不介入。如若让他们议论时政,则是对着儿子议论父亲,古人认为是无礼,皇上不可不留意啊。”

林栗官拜右司员外郎,晋升为太常少卿。太庙祭享之制,始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别庙神主附于祖姑之下,随本室南北向而无东西向神位。绍兴、乾道年间,懿节、安穆二位皇后附祭,有关部门设幄西向。及至安恭皇后新附,有关部门继承前次失误,将神位朝西安放,几乎与舍祖神位相对。林栗予以辨别并加以纠正。

朝廷以林栗为直宝文阁,出任湖州知州。林栗进宫与皇帝告辞,他说:“我听说汉代人贾谊号为通晓国体,他上书皇帝至于痛哭流涕,考察他的意向,大致以人的一身比喻天下大势。他在上书中称‘:天下之势,正苦于脚肿。不仅足肿,又苦于足掌扭折。又类似腿瘤,并且患有风病。’臣每每听见士大夫喜好议论时事,我就拿贾谊的论述问他:今日国体,于四百零四种病中属什么病?能指出病名的还未必能开出处方,不能指出病因就开出治病处方,误人致死是必定的。听了我的话的人不是表示忿怒就是沉默寡言,也有人反过来问我,我立即对他说:今日之病,名叫风虚,它的症状为半身不遂。风在外,虚在内,真气在内亏耗,所以风邪自外乘机而入,侵入人体,人会马上倒地,这就是靖康之变。幸好元气仍然存在,所以倒下后就能再站起来,是为建炎中兴。然而元气虽然存在,邪气仍还旺盛,自淮河以北都是我大宋故土,而朝廷号令不能到达,帝王新颁布的历法不能施行。与半身不遂有什么不同呢?不光半身不遂,残剩的半身,也恐惧、畏怕风邪进入而不能自安。今日议论政事者,比如身体筋肉痿缩的人,不忘起行,哪里一定要是贤明智慧之士,然后与国家是同一愿望呢?而平凡庸人,口传耳授,如若想试一试所售方子,则洗涤针石,一起混入,这不是体虚的人轻易能接受的。听医生说:‘中风偏瘫,五十岁以下而气盛的人容易治愈。盖真气与邪气相匹敌,真气旺盛则邪气衰退,真气运行则邪气离去。真气不能充满半存之身,则不可能到达偏废躯体。所以要治愈这种病,必须禁止其有嗜好欲望,节制其思虑,珍惜其气血,保养其精神,使得半存之身,一天天充实,则阳气流遍全身,脉络流畅,将在不知不觉中丢掉拐杖而能步行。如若急于治好病而不考虑本身的情况,百毒入口,五脏受风,风邪旺盛而不能驱除,而所存真气一天天在消耗,所以一再中风者大多不能抢救。’愚臣有感于此言,私下以为贾谊再生,对皇帝进言,也离不开这些。”

林栗被任命为兴化军知军,又调至南剑,再拜官夔州路提点刑狱,改任夔州知州,加官直敷文阁。夔州有一属郡叫施州,羁糜郡叫思州。施州豪民谭汝翼,与思州知州田汝弼相互不和,等到田汝弼逝世,谭汝翼带领二千士兵趁丧攻伐。田汝弼之子田祖周领兵深入内地予以报复,战争在三州境内进行,施州、黔州大为震动。谭汝翼再次修缮铠甲和兵器,计算丁壮,用重金向各少数部族借兵,又向帅府请求援兵。林栗说“:谭汝翼其实是导致战乱的人。”他传达命令停止用兵,选派属员前往,暂时掌管兵权,以此慢慢收回谭汝翼的兵权。下令兵马钤辖出巡检阅各州,密令到达施州,暂止代理知州。谭汝翼没有觉察,不久才仓皇逃往成都。事情传至朝廷,孝宗亲自写信给林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说“:田氏是羁糜州郡,谭氏乃是夔州路豪族,又首先挑起事端,安抚使司不能镇压,纵容他们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如果他们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首恶。”当时谭汝翼在成都,听到消息后逃回家乡,调家丁并征发八砦义军,列阵于沱河桥与官军作战,谭汝翼被打败后逃走,俘虏四十三人,缴获铠甲器仗三万一千件。林栗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处斩。田祖周因此害怕,与他的母亲冉氏合谋献出黔江田业,以钱九十万缗赎罪,少数部族边界地区于是安定。

不久谭汝翼入京状告林栗接受田氏贿赂,皇帝下诏以谭汝翼为属吏,省札下达夔州。林栗亲自起草奏状缴还省札,并为自己辩护。皇帝大怒,幸好近臣中有人从中解救,不久林栗以身为帅臣,擅自抵制皇帝命令获罪,降级罢官归家。事后大理寺追查究问,事情被弄清楚了,宽免谭汝翼死罪,拘禁于绍兴府。

没过多久,皇帝下诏称林栗多次变更职务,清高耿直有声望,复官直宝文阁、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就地改任提点刑狱,后来又改任潭州知州。林栗官拜秘阁修撰,晋升为集英殿修撰、隆兴府知府。皇帝在便殿召见林栗,林栗上奏乞请仿唐制设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林栗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点刑狱之职召回朝廷任兵部郎官,他进入京城后,却没有去上任。林栗曾与朱熹相见,议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至此,林栗派遣属吏催促朱熹上任,朱熹以脚病请假。林栗于是上奏:“朱熹本无学术,只是窃取张载、程颐学说之残余,为轻浮放荡宗主,叫作道学,妄自推尊。每到一处则率门生数十人,依照春秋战国时士人之态势,妄自希求孔子、孟子历次受聘之风采,若绳之以治世之法,则他可被视为乱人之首。今日朝廷慕其虚名,让他入朝奏事,将他安排在朝廷任职,逐渐加以使用。而朱熹得到诏令之初,在道途中拖延时日,邀君索讨高价,门生更替为他游说,政府准许谏官风闻弹劾,他这才进入京城。经过皇帝召见,得到旨令,拜为郎官,立即心怀不满,倨傲旁视,目空一切已多日,不肯就职,这难道是张载、程颐之学教他这样?因为朱熹已被任命为兵部郎官,微臣应当统管,若不加以弹劾,其罪过是相同的。望将朱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反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

皇帝认为林栗言过其实,而大臣畏怕林栗强暴,不敢深入争论。太常博士叶适独自上封事与林栗辩论说“:考察林栗之言,始末对照,没有一处属实。其中‘叫作道学’一语,严重失实,过去小人残害忠良,大多有所指名,或者以为爱好虚名,或者以为标新立异,或者以为培植党羽。近来忽然创立道学之目,郑丙首唱,陈贾附和,官居要职者暗中相互传授,见到士大夫稍稍致力于洁身自好,粗略能坚持操守,就以道学之名强加于他,几乎如吃菜事魔,影迹犯败之类。往日王淮使台谏官员互为呼应,阴谋废除正直君子,用的就是这种手段。林栗为侍从官,不能传达陛下之德意、志向与忧虑,反而继承郑丙、陈贾暗地相传授之学说,以道学为大罪。搜罗他人言语,构织罪状,赶走一个朱熹固然没有什么害处,只是恐怕从此游辞无实,谗言横生,善良受害,无所不有!愿陛下严正纪纲,杜绝欺罔,摧毁抑制横暴,以扶持善类,奋发刚断以安抚公论。”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嗣后任宫观之职直至去世,谥号“简肃”。

林栗为人倔强耿直有才华,而性急不能受委屈,想发泄私忿,以致攻击诋毁名儒,废绝师教,几乎与郑丙、陈贾、何澹、刘德秀、刘三杰、胡..等结党残害正直君子者同列。即使早年论事,雄辩可观,也不足以掩盖晚年的错误。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一·宦者·宋濂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九·李心传
  ●卷二·李心传
  读礼通考卷三十五·徐乾学
  卷之五十·佚名
  第一八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四·佚名
  第八节交代·佚名
  通志卷四十一·郑樵
  二六六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添派《四库全书荟要》校对折·佚名
  安颉传·李延寿
  刘钅奇传·脱脱
  卷六十七·佚名
  卷二百十六·佚名
  卷七·郭良翰
  郑桓·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录·沈德潜

      序  例言  卷一 古逸    击壤歌  康衢谣  伊耆氏蜡辞  尧戒  卿云歌  八伯歌  帝载歌  南风歌  禹玉牒辞  夏后铸鼎繇  商铭  麦秀歌  采薇歌  盥盘铭  带铭  杖铭  衣

  • ◆胡太常助(纯白类稿)·顾嗣立

    助字古愚,一字履信,婺州东阳人。好读书,蔚有文采。身形瘦弱,若不胜衣。举茂才,授建康路儒学录。临川吴澄伯清过金陵,见其诗文,大加称赏。用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升修撰,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卒。遗言勿丐人状其行、铭其墓,自着《纯

  • 第四折·高文秀

    (刘备引卒子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谁想徐庶师父,果有神机妙策破曹兵。今日班师回程也,安排下筵席,等待师父。小校,辕门首觑者,若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上,云)贫道徐庶是也。被某则一阵,大败曹仁,生擒斩首。这一场交

  • 巻一·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一      宋 黄升 辑唐词【凡看唐人词曲当看其命意造语工致处盖语简而意深所以为奇作也】李太白名白号青莲居士贺知章号之为谪仙菩萨鬘【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

  • 三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总目卷二十七癸未元旦元旦试笔咏爆竹新正养心殿题岁朝图岁朝图联句仇英水仙蜡梅新正重华宫题镂玉百子屏元人雪江渔艇博洛尔部沙瑚沙默特伯克所进武器制匣藏之并纪是

  • 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五·赵尔巽

      杨芳胡超 齐慎 郭继昌 段永福 武隆阿哈哴阿 巴哈布 长清达凌阿 哈丰阿 庆祥舒尔哈善 乌凌阿 穆克登布 多隆武 壁昌恒敬   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有干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售,入伍,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

  • 卷三十六·吴广成

      绍兴十五年、夏人庆二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金主如东京,夏使与宋使、高丽使同至行在贺。  夏四月,金使来横赐。  自乾顺与王阿海等争相见礼,金使未尝至夏。是时,使右卫将军撒海、兵部郎中耶律福来横赐

  • 卷第一百六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陈纪二〔起上章执徐(庚辰),尽玄黓敦牂(壬午),凡三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正德元年春正月辛巳朔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 孝宗皇帝几筵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五拜三叩头礼 太皇太后 皇太后免命妇朝贺○宣府地震有声○壬午 上黑翼善冠浅淡色袍黑犀带御奉天门视

  • 绎史卷一百三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杨朱墨翟之言【上 墨者并附】列子杨朱南之沛老耼西游扵秦邀扵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舎进涫漱巾栉脱履戸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

  • 闽游月记卷二·华廷献

    华廷献撰嗣后,下午必打粮,黎明必犯城。或掘地道,则御以矢炮;或从水门,则御以火石。如是者三昼夜。至十二日,而士气懈矣;张公厉声曰:『今晚男子困乏,须妇女上城!吾老妾、幼婢,尚堪鞍马;何论绅衿!有下城者,共砍之』!于是复奋。予谓非信

  • 搠思监传·宋濂

    搠思监,怯烈族人,野先不花之孙,亦怜真之子。早年,性情宽厚,语言不多,都希望他能成大器。泰定初年,承袭父职为宿卫之长,为必..赤怯薛官。至顺二年(1331),任内八府宰相。元统(1333~1334)初年,出京为福建宣慰使都元帅。在福建任职三

  • 书传会选卷四·刘三吾

    明 刘三吾等 撰周书【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三十二篇】音释传【国号周本太王所居地名在岐山之南所谓周原也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泰誓上【泰太同国语作大武王伐殷史录其誓师之言以其大防孟

  • 学佛的下手方便·太虚

    ──十九年五月在华北居士林讲──太虚不来北平,已有四年。去岁从欧美归国,觉得国内的政局犹未安稳,社会的纷扰还未平定,佛教组织也未健全,不无遗憾。然而从全世界潮流所趋,人心所向,世界非无大同之可能,佛法也负有促成的责任

  • 第四十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九(夜摩天之五)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呵责。既呵责已。复共无量百千天众。皆悉从彼赤优钵罗相随而出。向余山峰。其峰名曰一切观察。五百由旬。七宝庄严。流水河池。园林众华。鸟众庄严。有无量种功德具足

  • 峨眉七矮·还珠楼主

    《峨眉七矮》,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还珠楼主所作武侠小说名作。《蜀山剑侠传》小一辈主要人物中的七矮,原以妙一真人之子齐金蝉为首,率同石生,南海双童甄艮、甄兑,南海玄龟殿散仙易周之孙、易晟之子易鼎、易震,因有一转动

  • 眼镜会·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讲到这眼镜会的缘起,委实可发一噱。最初有几个珠玉商人为联络同业的感情起见,择定每星期六举行聚餐会一次。与会的人依着次序轮流担任做东道。有一次,内中一个珠宝商在席间忽向同业夸口起来,他

  • 解酲语·李材

    泰定间中夜,忽召集贤学士邓文原,仓卒不备手诏,就以帝所佩玉从容召之,至晓着二朱衣送出,人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