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绍兴十五年、夏人庆二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金主如东京,夏使与宋使、高丽使同至行在贺。

  夏四月,金使来横赐。

  自乾顺与王阿海等争相见礼,金使未尝至夏。是时,使右卫将军撒海、兵部郎中耶律福来横赐。

  按:金使横赐始此。

  六月朔,日食于井。

  仁孝下诏求直言。

  秋七月,初立太学,国主亲视之。

  立大汉太学,仁孝亲释奠,赐予有差。

  按:昔董子言:“养士莫大于太学。”太学者,人材之系,教化之原也。故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可得矣。仁孝生长西蕃,先立学校以教于国;复设小学以化于宫;又慕大汉休风,特起太学,亲临释奠,虽古贤主何以加!兹书“初立”,志其始也;书“亲视”,表其诚也。

  绍兴十六年、夏人庆三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金以边地赐。

  夏国累世开拓,河之内外凡得州郡二十有二。河南之州九:曰灵,曰洪,曰宥,曰银,曰夏,曰石,曰盐,曰会,曰南威;河西之州九:曰兴,曰定,曰怀,曰永,曰凉,曰甘,曰肃,曰沙,曰瓜;熙、秦、河外之州四:曰西宁,曰乐,曰廓,曰积石。余有静州,胜州,龙州,韦州,伊州。乾顺又得辽西北诸州及陕西北鄙,其地益广。时仁孝又使人至金乞地,金主以德威城、定边军等沿边地赐之。

  三月,尊孔子为文宣帝。

  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

  按:仁孝僻处偏隅,而能尊礼先师,为世教振颓风,以圣学维国本,乃偏霸中罕觏者,书以予之。

  绍兴十七年、夏人庆四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仁孝尽收德威等城沿边地,设官置守。至是因贺正上表谢。

  夏五月,西平公任得敬表请入朝。

  得敬在镇日事诛杀,僚佐有谏者勿听,自以有大功,冀与国政,使人上表请入觐。仁孝欲许之,御史大夫热辣公济言:“窃见戚臣任得敬上表请朝,其心盖为干政地也。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得敬虽属懿亲,非我族类,能保其心之不异乎?惟陛下察之。”濮王仁忠亦言其不可,遂止。

  秋八月,策举人。

  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按:此西夏设科目之始。惜其制史阙之矣。

  冬十月,赐李崇德中书舍人。

  崇德,宗室士。仁孝爱其才,特赐之。

  绍兴十八年、夏人庆五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沿途雨雪,贺正使至已后期,乃与贺节使同入见。

  二月,金使来横赐。

  使臣为葛波古等。

  三月,建内学。

  仁孝亲选名儒主之。史臣曰:“自乾顺建国学,设弟子员三百,立养贤务;仁孝增至三千人,尊孔子以帝号,设科取士,又置太学、内学,选名儒训导。观其立纲陈纪,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夏五月,新律成。

  西夏音乐,经元昊更张,久非唐末遗音。仁孝使乐宫李元儒采中国乐书,参本国制度,历三年始成,赐名“新律”,进元儒等官。

  冬十一月,中书令濮王仁忠卒。

  仁忠长身美髯须,立朝侃侃,动中礼法。弟舒王仁礼监军韦州,私受吏民钱,遗书责之,勉以官箴,仁礼辄还所受。已卒,家无担石储。仁忠悉以廪俸给之,己与家人日食粗粝而已。任得敬谋内召,潜令任太后授意朝臣,太后惮仁忠严,数年不敢泄于外。至是卒,赠吴王,谥恭显。

  绍兴十九年、夏天盛元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金右丞相完颜亮阴蓄篡谋,恩结群下。夏使与宋、高丽使入贺,亮请厚赉之。

  秋七月,召西平公任得敬为尚书令。

  得敬闻濮王卒,以金珠赂晋王察哥言于仁孝,请召得敬。仁教令得敬入为尚书令。得敬谄事察哥,两人颇相得。

  冬十二月,贺正使如金,至广宁,闻金乱而还。

  使人至广宁,闻金右丞相完颜亮弑熙宗自立,国中大乱,乃持仪物而回。

  按:使还何书?嘉不辱命也。

  金使来告哀,不纳。

  亮既自立,使来告哀,并谕废立事。仁孝使人止之境上,诘曰:“圣德皇帝何以见废?”不纳。

  按:金亮篡谋久蓄,一旦显行弑逆,宋之君臣苟能声罪致讨,直捣黄龙,诛斩逆羯,雪二帝蒙尘之耻,立千秋讨贼之经,岂不韪哉!夫何中国不能讨,而夏人诘之境上,数语义正词严?贼亮闻之,应亦索然气沮也。

  绍兴二十年、夏天盛二年春三月,金复遣使来谕,遂受其使。

  金主以夏不纳告哀使,复遣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完颜思恭、万户完颜撒改来谕,且以名讳告。仁孝受之。

  秋七月,遣使如金贺。

  仁孝遣御史中丞热辣公济等表贺即位,开封尹苏执义等贺受尊号。

  按:上书受使,兹书使贺,仁孝可谓守义不固矣。

  冬十月,进任得敬中书令。

  得敬日尊宠用事,仁孝任以中书令。得敬佯表辞,不许。

  绍兴二十一年、夏天盛三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按:海陵圣节,《金史》不书,非无义也。

  秋九月,奉表如金。

  金主以上年冬十二月癸卯白虹贯日,诏去尊号。仁孝表请上之。

  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经武将军修起居注萧彭哥。

  按:金使贺生日始此。

  冬十二月,以斡道冲为蕃、汉教授。

  道冲,先世灵州人,祖从德明迁兴州,世掌夏国史职。道冲年五岁以《尚书》中童子举,长通《五经》,译《论语注》,作《别义》三十卷,又作《周易卜筮断》,以国字书之,行于国中。

  绍兴二十二年、夏天盛四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夏使与宋使、高丽使同赐宴。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吏部郎中萧中立。

  绍兴二十三年、夏天盛五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以皇弟兖卒,辍朝,命有司受献;生辰乃受贺。

  夏五月,畏吾儿国来献。

  畏吾儿居伊州外,见夏国日盛,遣使献方物。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翰林待制谋良虎。

  绍兴二十四年、夏天盛六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不豫,不视朝,赐使人就馆燕;生辰方受贺。

  三月,使贺金迁都。

  金主自中京迁都于燕,改燕京为中都府。仁孝使王公佐往贺。

  秋九月,请市儒、释书于金。

  仁孝遣使请市儒、释诸书。金主许之。

  按:市书,美举也。而兼及于释,则未免惑于异端矣。

  绍兴二十五年、夏天盛七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氵㸒暴日甚。仁孝使贺,特遣枢密使、御史大夫等官为使,以示敬礼。

  夏五月朔,日有食之。

  越日,大风雨,雷电震坏宫殿鸱尾。仁孝以天变肆赦国中。

  附:《金史·交聘表》:贞元三年夏五月,夏遣使谢恩。考是时金无事于夏,不知所谢何恩,《纪》、《传》不载。

  秋九月,赐尚食官阿华银币。

  仁孝猎于贺兰原,有骏马损足,命执治道者戮之。阿华侍侧,谏曰:“田猎非人主所宜。今为马多杀,贵畜贱人,岂可闻于四境乎?”仁孝讶而止。还,以语罔后。后赐银币奖之,以愧从臣之不言者。

  绍兴二十六年、夏天盛八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自九月废朝,数月不出。是月庚戌,始复视朝。夏使贺正不得见,生辰使乃得与宋、高丽使同入贺。

  夏四月,晋王察哥卒。

  察哥为将贪,虽多战功,时论鄙之。晚年货贿公行,威福自用。仁孝以其尊,行勿之问。卒年已七十余,犹姬妾充下陈。有园宅数处,皆攘之民间者,仁孝令悉还其主。

  秋七月,彗星见。

  丙午出东井,约长一丈,光芒竟尺;癸丑又犯五诸侯。

  九月,以任得敬为国相。

  晋王察哥在朝,得敬犹知顾忌;及察哥卒,益易仁孝,势日专横,政由己出,举朝侧目。

  绍兴二十七年、夏天盛九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以大房山山陵礼成,遍赐百官。诸国贺正使至,亦厚赉之。

  夏四月,金使来横赐。

  金主遣宿直将军温敦斡喝来横赐,仁孝使枢密都丞旨梁元辅、中书舍人赵衍为馆伴。元辅有口才,议论风生,斡喝不能难。使回,称夏国多才,较昔为盛。

  六月,任得敬以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尹。

  二人倚势弄权,请谒贿赂辐凑其门。秘书监王举劾之,罢官去。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宿直将军仆散乌里黑。

  绍兴二十八年、夏天盛十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附:《金史·交聘表》:“正隆三年正月,夏奏告使还,命宣徽使敬嗣晖谕之”,云云。考《海陵纪》及《嗣晖传》,所谕何事,并不详。

  夏五月,立通济监铸钱。

  自茶山铁冶入于中国,国中乏铁,常以青白盐易陕西大铁钱为用。及金人据关右,置兰州等处榷场,若以中国钱贸易,价辄倍增,商人苦之。仁孝乃立通济监,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掌之,铸“天盛永宝”钱,与金“正隆元宝”钱并用。金主禁之,仁孝再表请,乃许通行。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宿直将军阿鲁保。

  绍兴二十九年、夏天盛十一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夏使与宋诸国使同宴,高丽使臣知枢密院金淳夫与夏使问难,折以礼,乃屈。

  三月,金人侵分地。

  金人遣兵部尚书萧恭经画边界,颇占夏国分地,争之,不得。归宋官李宗闰知之,上书高宗言:“夏人怨金人背盟,夺其分地。诚遣辨士往说之,夏必出兵为我声援,可藉以图恢复。”不报。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昭毅大将军、宿直将军加古挞懒。

  绍兴三十年、夏天盛十二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谋伐宋,夏使入见,命修战守备为应。

  三月,任得敬进爵楚王。

  出入仪从,几与国主等。御史中丞热辣公济上疏劾之,不报。

  按:《纲目》进爵之辞二:进某爵为王,上进之也;某进爵为王,自进之也。得敬独相夏国,进爵自由。后日之胁主分国,已兆于此。

  冬十月,任得敬请废学校。

  得敬凌虐朝士,见仁孝尊崇儒学,深恶之。上言:“经国在乎节俭,化俗贵有权衡。我国介在戎夷,地瘠民贫,耕获甚少。今设多士以任其滥竽,縻廪禄以恣其冗食,所费何资乎?盖此中国之法难以行于我国者,望陛下一切罢之。”仁孝不报。

  绍兴三十一年、夏天盛十三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时金主禁朝官饮酒,犯者死;三国人使燕饮者罪。不成享礼而还。

  立翰林学士院。

  以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

  夏五月,令史臣修《实录》。

  仁孝命王佥等掌史事,纂修《李氏实录》。

  按:西夏历国三百余年,其行事不少概见。窃以为羌俗少文史职,固失传耶!及考《金史》,有夏臣罗世昌曾叙夏国世系;元托克托作《宋史》,亦得《夏国枢要》等书,资其采拾。然在当时已与正史稍牾,况夫世远年湮,并此残编不得见耶!今观仁孝之修《实录》,非不有志修明。奈其泥用蕃书,后之人欲征遣事,苦于文义难明,方策虽存,亦具文而已。噫!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时金主议平宋之后,以兵由陕西定夏国,遣太常博士萧谊忠贺夏主生日。仁孝以兴庆尹赵良、中书舍人芭里昌明伴宴。谊忠探问虚实,二人以“任相功大,举国归心”为言。谊中闻之默然。

  以任纯忠为枢密副都承旨。

  纯忠,得敬侄也。

  冬十月,四川宣抚使吴使来征兵,不报。

  先,金主亮分兵攻四川,扼大散关。遣使檄夏国合兵讨之。仁孝报以书曰:“仰维钜宋之兴,咸托群心之辅,列圣承休于洪祚,深仁克浃于寰区。繄我小邦,赖为盟主,二百年讲修于信息,亿万姓陶冶于淳浓。嗟夫!弗率之女真,不自安于微分,鼠窃一隅之地,狼贪万乘之畿,天地所不容,神明为咸愤,故此用兵薄伐,尚敢肆志不庭,毁先庙以示战士之威,杀君母而杜谏臣之口。似此盈科之罪,难逃负榇之诛。幸使命之来临,快舆情之奋厉,共切驱羊公忿,敢辞汗马勤劳?布告庶邦,遐迩来苏之后,奋扬师旅,鼓行解倒悬之民。以至仁伐不仁,因多助攻寡助。请同李广,勿令一骑生还;毋效丁公,遽听片言返旆。此上天之假手,宜壮士之同心,允穆师言,恭行天讨。尔众士既造于南土,我小国当应于西偏。前冲而九野生欢,左顾而千军振色,从兹歃血,动有余威,誓将灭其众而犁其庭,相与寝其皮而食其肉,成大功于不日,守中夏于历年。不取必有天殃,今其时矣;一征当自葛始,君其念之。余需报捷之临,别候献琛之贺,使还勉报,旨不及酬”。然闻金兵势盛,兵不敢出。

  绍兴三十二年、夏天盛十四年春正月,遣兵犯麟州,及境而还。

  仁孝乘金兵大入,以兵二千入蔡园川及马家、秃头岭,将攻麟州。吴命钤辖秦弼谕之,乃还。

  三月,取金会川城。四川兵入境大掠。

  金主雍新立,人心未定。仁孝知其内乱,以兵袭取其荡羌、通峡、九羊、会川诸城寨。兴元都统制姚仲亦破金镇戎军,乘胜入夏境,掠累胜等寨。

  夏四月,使贺金即位及万春节,因请互市。

  先是,夏使至金,使副及参议各一,谓之使。都管三。上节、中节各五,下节二十四,谓之三节人从。时仁孝使金吾卫上将军梁元辅、翰林学士焦景颜等贺登极,武功大夫贺义忠、宣德郎高慎言贺万春节。万春节,金主雍诞也。金主宴使人于贞元殿,三节人从皆赐食庑下。金主察食不精腆,杖掌膳官六十。已而,使人辞朝,请赐互市,金主从之。

  六月,犒金兵于界上。

  金移剌窝斡叛,兵败西奔。御史大夫白彦敬在西北招讨司市马,防其走入西夏,以兵屯两国界上截之。仁孝遣使犒焉。

  秋八月,使贺金尊号。

  仁孝闻金主受尊号,使左金吾卫上将军苏执礼、匦匣使王琪、押进御史中丞赵良往贺。

  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尚书左司员外郎完颜正臣。并以平移剌窝斡告。

  冬十月,移中书、枢密院于内门外。

  便顾问也。

  按:自古君臣一德,无殊家人父子。自叔孙定朝仪,冠履之分严,堂陛之情隔,于是朝有数,见有时。延及后世,遂有不御朝、不见臣下之弊矣。今仁孝励精图治,恐见闻未及,将中书、枢密院移置内门外,以便顾问,则上无勿知之隐,下无不达之情,夏政之善可知矣!

  十二月,归金侵地,乞兵入寇。

  仁孝怨蜀兵入境,以所得荡羌、会川等城寨归金,乞兵复宋侵地。金主遣尚书吏部郎中完颜达吉体究陕西利害以报。

猜你喜欢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范晔
  载记第二十五 乞伏国仁 乞伏乾归 乞伏炽磐 冯跋(冯素弗)·房玄龄
  帝纪第四 文宣高洋·李百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李心传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第二十二卷明洪武(三)(附建文)·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纪昀
  乾宁·周绍良
  裴蕴传·魏徵
  首卷·佚名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泰昌元年十月甲辰朔祭享 太庙以 梓官在殡遣宁晋伯刘天锡代○神宗显皇帝 孝端显皇后梓宫次两水河○谕吏部朕承嗣大统加恩元辅方从哲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大学士荫一子尚宝司司丞次辅刘一燝韩爌各加升太子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十·余继登

    宣宗与侍臣论及封建,曰:“周秦享国长短,非但封建也。周自后稷公刘,以农事启国,至文、武积德累仁,乃有天下。继之以成康,保恤丞民,克绍先业。秦自孝公据崤函以窥周室,惠文、武昭蒙其故业。至始皇吞二周、灭六国,专诈力刑罚

  • 第四册 乙卯年·佚名

    第四册 乙卯年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正月,蒙古国科尔沁贝勒孔果尔送女与聪睿恭敬汗为妻。於三月,汗曰:“诸贝勒之子娶妻设宴,可宰性九只。诸大臣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六只。其次之诸大臣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三只

  • 通志卷一百九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六北国上北国序略 匈奴【南匈奴附】序略北国之先皆轩辕氏之苗裔世居朔漠禀北方严肃之气故其人天资刚劲憙杀伐习攻战世与中国为敌在唐虞时则有山戎夏时则有薰粥【音育

  • 崔季舒传·李百药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氏。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年时为孤儿。聪明机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之才。十七岁,为州主簿,被大将军赵郡公琛器重,并向神武作了推荐。神武亲自检查丞郎有无缺额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文襄

  • 陈公传·张廷玉

    陈公,不知其名字,淳皇后的父亲。洪武二年(1369)追封为扬王,其妻为扬王夫人,立祠于太庙东。洪武三年,有人说扬王墓在盱眙,中都临濠府的守臣进行考察,认为可信。于是太祖命中书省在墓地立庙,设祠祭祀,奉祀一人,守墓户二百一十家,他

  • 卷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十六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王国礼来朝国初诸王朝觐在朝堂行君臣礼在便殿行家人礼见东宫亦然後不行凡亲王来朝洪武六年定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

  • 程其达·周诒春

    程其达 字克竞年三十七岁。生于上海。父静山。已 婚。子三。女一。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史丹佛大学。 习土木工程。宣统元年。入倭海阿北大学。宣统三年。得 土木工程师学位。是年回国。任上海时报编译员。兼

  • 卷一·戴震

      問:《論語》曰:"性相近也,習相近也。"朱子引程子云 :"此言氣質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則性即是理,理無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按此,似《論語》所謂性,與孟子所謂性者其指各殊。孔子何以舍性之本,而指氣

  • 论语意原卷四·郑汝谐

    宋 郑汝谐 撰衞灵公第十五衞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灵公诚冇意于用夫子虽问陈可以对也必其礼貌辞色已无用之之意是以因问陈而遂行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

  • 春秋辨义卷首四·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书义一正建春秋天子之事也周徳虽衰天命未改岂以夫子执笔而自改年号闭门作天子耶故周正纪事考之天时记异而合焉考之祀典失常而合焉考之麦禾非时而合焉通春秋书震电者一而为隠之九年三月固夏之正月也书雨

  • 第二章 孔子生平·林语堂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贤人也算很多了,活着时都很荣耀,到他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孔子仅是一个平民,他的道统家世至今传了十几代,学者们都崇仰他。从天子王侯以下,凡是中国研讨六经道艺的人,都将孔夫子的话尊奉为最高的衡断标准

  • 提要·刘敞

    【臣】等谨案春秋意林二卷宋刘敞撰宋史艺文志作二卷王应麟玉海作五卷马端临经籍考则并春秋权衡春秋春秋意林总题三十四卷今考权衡寔十七卷寔十五卷合以意林二卷正得三十四卷与宋志合则玉海作五卷写误也元呉莱常

  • 卷十一·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十一   宋 郑伯谦 撰防计上【论司防以上七官】或问周制天下之财皆受令于太宰而总于太府其玉府则专掌王之器物以共王之服食好赐其内府则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其外府

  • 布朗基文选·布朗基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文献。奥·布朗基写于1832—1870年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根据1955年在巴黎出版的法文本译出出版,皇甫庆莲译。奥·布朗基,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领袖,空想共产主义者。本书有5个部分,中译本11万

  • 洗兵马·杨朔

    长篇小说。作者杨朔。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1月初版。全书共分3卷,上卷名为《风雨》,中卷为《红雾》,下卷为《明月》。(第2卷《红雾》、第3卷《明月》未及写完)。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

  • 止学·王通

    《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