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搠思监传

搠思监,怯烈族人,野先不花之孙,亦怜真之子。早年,性情宽厚,语言不多,都希望他能成大器。泰定初年,承袭父职为宿卫之长,为必..赤怯薛官。至顺二年(1331),任内八府宰相。元统(1333~1334)初年,出京为福建宣慰使都元帅。在福建任职三年,政事清明,威惠甚著。后至元三年(1337),任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这是管理海运的职务,国家开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海运方面的收入。这一年,搠思监便是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由于他的措置有方,所运的三百余万石米都安全到达京师,途中没有亏损。六年,提升为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还未到任,又改为江浙行省左丞。福建盐法很久便遭到破坏,皇上下诏书要搠思监前往究察盐的私卖、盗卖及出纳之弊。他到任后,完全弄清楚了当时盐法的利弊,决心停止盐法的施行。

至正元年(1341),改为山东肃政廉访使,二年正月,转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三月,再为中政使。八月调太府卿。四年,拜中书参知政事,接着又升任右丞。六年,调任御史中丞,又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很快,再为中丞。由资政使迁宣徽使。九年,除大宗正府也可扎鲁火赤,宗王国人都称赞他办事精明果断。接着,再入中书为右丞。十年正月,升平章政事,官阶光禄大夫。十一年十一月,拜御史大夫,进阶银青荣禄大夫。十二年四月,再为中书平章,随丞相脱脱平定徐州叛乱有功,十三年,再拜御史大夫。不久,又为中书平章。

十四年九月,奉命带兵到淮南讨伐反元起义军,在战斗中身先士卒,流矢伤脸也不为所动。十五年,迁陕西行省平章。又召回京,拜知枢密院事。不久,再任中书平章,兼大司农分司,管理大都留守司及屯田事。有一天,入侍皇上,皇上见其脸上有箭疤,深为感慨,升他为首平章。十六年,再升御史大夫。四月,拜中书左丞相。十七年五月,进升为右丞相。十八年,加太保衔,诏封其曾祖孛鲁海为云王,祖父也先不花为瀛王,父亲亦怜真为冀王。

此时,天下越来越不安定,对外方面,军旅繁兴而疆土日削;对内方面,库藏空虚而用度不继。而皇上又沉迷女色,不务政事。于是,搠思监久居相位,对大局无所作为,反而公开接受贿赂,贪财之名声远扬,国人对此议论纷纷。此年冬,监察御史燕赤不花向皇上劾奏搠思监任用私人朵列及妾弟崔完者帖木儿印造伪钞。事将败露,又令朵列自杀以灭口。搠思监畏罪,乃请求解除他的职务,皇帝只下诏收其印绶。御史答里麻失里、王彝仍不停地弹劾此事,帝终不采纳。恰好辽阳反元声势大张,第二年便起用搠思监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前往镇压,但未到任。二十年三月,再授中书右丞相职,还为此降诏通告天下。

这时皇上更加厌恶政事,宦官资政院使朴不花乘机窃取权力做坏事。搠思监便与朴不花相勾结,使四方告急的警报及将臣功状都扣压下来不让皇上知道。孛罗帖木儿及扩廓帖木儿各拥强兵于外,搠思监、朴不花便和扩廓帖木儿相勾结,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孛罗帖木儿。二十四年二月,皇上听信搠思监等的诬告,下诏削夺孛罗帖木儿官爵,且命扩廓帖木儿带兵前往征讨孛罗帖木儿。而宗王不颜帖木儿、秃坚帖木儿等都举兵和孛罗帖木儿站在一起,向皇上说明孛罗帖木儿无罪。于是,帝又为此下诏书说:“自至正十一年,红巾军反元妖贼起事,朝廷曾选命将相,分任其职,朝廷视之如骨干,一切政事,都委之于他们。没想到搠思监、朴不花相勾结起来做坏事,阻塞君臣之间的沟通。以致朝外为国效力之臣解甲归里,朝内的忠良之士遭受无辜。加上他们报愤于私仇,诬陷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说他们图谋不轨。朕过于信任他们,对他们散布的诬陷不实之辞,未进行调查,便信以为真,调兵征讨。孛罗帖木儿自己曾陈词辩白,但他的奏章被扣压下来,现在,宗王帖木儿等,仰畏天子显赫权威,远道前来申诉,以表达自己的心情,朕恻然同情他们。但搠思监、朴不花还想虚词掩饰,来蒙欺朕的视听。朕决定把搠思监放逐到岭北,让朴不花流窜甘肃,以平众愤。对孛罗帖木儿等人的处理全部改正。恢复他们的职务。”这个诏书虽然下达,但搠思监、朴不花仍留京师未动。

四月,孛罗帖木儿派秃坚铁木儿领兵攻打京师,要求抓到搠思监、朴不花才肯罢兵。皇上不得已,便把两个人捆起来送给孛罗帖木儿,都被处死了。后来监察御史又上奏皇上“:搠思监假托帝命杀死丞相太平,盗用钞板,私下起草诏书,随意任命官吏,卖狱卖官,大量耗费国库。他前后当政十数年,使天下八省都遭陷落,实是国家的奸臣,应追究其罪恶,即使逢大赦也不能原谅他。过去,奸臣阿合马死后,还补行剖棺戮尸之刑,现在搠思监之罪,较之阿合马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今他虽死,还必须剖棺戮尸,才为适当。”皇上采纳了,但台臣还是控诉不已,于是再没收其家产,将其子宣徽使观音奴流窜远方。

怯烈族四世为丞相的有八人,即使是世臣之家,也很少能与他相比。搠思监虽早年有才望,当了宰相后,人们都希望他有所作为。但他在国家多事之秋,却懦于国事而贪婪无厌,遂使天下亡乱而不可收拾。议论这段历史的人,多数认为:元朝的灭亡,搠思监的罪过是其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卷二商部上·赵璘
  卷十八内板经书纪略·刘若愚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四·佚名
  一三九五 谕纪昀着免其革任仍注册庄通敏着于补官日降二级调用·佚名
  一○五二 陕甘总督福康安奏本年并无抽改《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六○二 谕内阁着将明人违碍书籍内匡救时艰诸疏选择编为《明季奏疏》·佚名
  世家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二十一·郑麟趾
  卷四十六·张守节
  二十六、县府考·包天笑
  札八儿火者传·宋濂
  三·钱穆
  卷三十八·佚名
  卷三十三·纪昀
  卷三·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郑光祖

    (吕布领八健将上,云)其乃吕布是也,领着本部下人马,与张飞相持厮杀。走一遭去。大小三军,排开阵势者。尘土起处。张飞敢待来也。(正末上,云)某乃张飞是也,与吕布交战,走一遭去。来者何人?(吕布云)某乃吕布是也。你来者何人?(正

  • 卷409 ·佚名

    文天祥 中秋 不教收骨瘴江边,驱向胡沙着去鞭。 旧夺宫袍空独步,新食宫饭饱孤眠。 客程恰与秋天半,人影何如月倍圆。 犹是江南佳丽地,徘徊把酒看苍天。 文天祥 中原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一、曾静等人各处行走,纠·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敬卿、景叔西游,似亦不轻。那年二月初二日五星朕珠,日月合璧。某等七月初即有是行。天上这个朕兆不应则已,若应此事,必落于我辈之手。纵不能成于我手,亦必是我家眷

  • 卷第七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一〔起旃蒙作噩(乙酉),尽玄黓执徐(壬辰),凡八

  • ●卷六·毛奇龄

    〖光宗朝 泰昌〗光宗后郭氏,顺天人。万历二十九年,册为皇太子妃,生皇一女。四十一年十一月丁未死,谥恭靖。四十八年九月,进谥恭靖端懿温惠元妃。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主礻付庙。后父初

  • 卷之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百四十七 江宁织造曹寅奏佩文韵府已开工刊刻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麦田茂秀,颗粒甚好,丰收可必,雨("扬"之"扌"换作"日")时若,米价如常,百姓安乐无事。谨将麦样恭呈御览。 再,佩文韵府已於三月十七日开工刊刻,正在遴选

  • 京兆王元愉传·李延寿

    京兆王元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497)受封,任都督、徐州刺史。由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州长史,州中事情不论大小,都交给阳乌。宣武帝初年,任护军将军。宣武帝和几位弟弟很友爱,元愉经常进出宫中,早晚住在那里,就像一家人。

  • 崔敬传·宋濂

    崔敬字伯恭,大宁惠州人。精通刑名法律之学。淮东、山南廉访司都召聘他为书吏。天历初年(1328),朝廷征召为御史台察院书吏,后历任刑部令史、徽政院掾史,晋升中书掾。后至元五年(1339)经考试及格,授刑部主事。六年,升枢密院都

  • 一·钱穆

    我在前提到中国知识分子,此乃中国历史一条有力的动脉,该特别加以叙说。 中国知识分子,并非自古迄今,一成不变。但有一共同特点,厥为其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之核心。因此一面不陷入宗教,一面也并不向自然科学深入。其知识对

  • 瑷珲条约·佚名

    中俄爱珲和约大俄罗斯国总理东悉毕尔各省将军,大伊木丕业喇托尔主阿利克桑得尔·尼逗[1]拉业斐齐之御前大臣、结聂喇勒累特囊特尼迢[1]来·木喇电[2]岳福,大清国之御前大臣、内大臣、镇国将军、镇守黑龙江

  • 大道·子华子

      子华子曰:大道有源,其源甚真,名曰空洞。空洞无有,是生三元。三元之功,同立于玄,纵而守之,是谓三极。衡而施之,是谓三纪。上下贯焉,是谓三才。一之所成,万纪以生,一之所纲,万有以藏。是故空者,无不备之谓也;洞者,无不容之谓也。大

  •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孔子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三省:多次自我反省。“三”表示多次,不是实指三次。传:指老师传授的学业。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初转法轮。度五苾刍已。将诸苾刍往嚩啰迦河岸。游止暂住。时波罗奈国中有俱梨迦长者子。名曰耶舍。家中巨富广有财宝。母氏眷属皆国中豪族。多畜奴

  • 卷第一百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绍兴蜀阜东星净监禅师寿州王氏子。师闻博山来在金陵。因僧问。如何是和尚具眼处。来

  • 满洲源流考·阿桂

    又称《钦定满洲源流考》。区域志。清阿桂(1717—1797)等修,麟喜等纂。二十卷。桂字广廷、文成,号云岩,初为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姓章佳氏。 乾隆举人。官武英殿大学士、副都统、礼部尚书。曾领修《盛京通志》

  •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佚名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称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玉皇为昊天上帝。本仪盖出自宋后。述科仪,愿醮主道心坚正,集福消灾。

  • 修行道地经·佚名

    梵名Yoga -ca^rya-bhu^mi-su^tra 。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Sam!gharaks!a )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书纂集众经所说有关瑜伽观行之大要。现行本共三十品,品目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