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京镗传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考中进士。龚茂良出任地方长官,见到京镗,感到他不凡,赞叹说:“你真是朝廷的人才。”等到龚茂良出任执政,马上举荐京镗至朝廷任职。

孝宗诏令亲信侍从举荐优秀县令任台官,给事中王希吕说:“京镗很早就考中进士,二次在地方任县令,所至皆有政绩,陛下选拔执法官,京镗是个合适的人选。”孝宗接见京镗,询问政事得失。当时孝宗受禅继承帝位,锐志恢复,大臣所进奏疏,大多迎合天子的意志,认为恢复大业很快就会成功。唯独京镗说“:天下之事没有很快就能如意的,应当从长计,慢慢做打算。”孝宗认为说得很对。京镗于是极力论述今日百姓贫困,军队骄惰,士气颓废萎靡,言词急切。孝宗很高兴,京镗于是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历迁右司郎官。

金国贺生辰使来南宋,孝宗正为高宗服丧,不想接见使节,京镗为侍从,根据皇帝的旨意拒绝金使求见。金使请求在宋都杭州多呆些日子,京镗回答说:“信使南来是由于我大宋皇帝生日。生日寿礼已举行,你打算以什么名义停留呢?”金使离开朝廷,孝宗称赞京镗很称职。京镗改任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派遣使节南来吊念高宗,京镗被任命为报谢使使金。金人惯例,宋使行至汴京则赐宴接风。京镗请求撤消宴饮,金郊劳使康元弼等不同意,京镗告诉金人,若一定要设宴,则请撤去音乐,并写信给康元弼说“:京镗听说邻居有丧则不舂谷,同里有殡则整个里巷不唱歌。今日京镗受命前来北朝,与北朝惠吊相关联,肩负着酬谢的任务。北朝厚待我远道而来,怜悯其劳苦,派出郊劳使,解决用宴的仪式,德泽非常深厚,外臣得到恩赐,怎能不重拜,如若说一定要听乐,是与儒家经典相背离的,也与臣节义理相违背,不仅是对本朝的羞辱,又怎么能显示北朝的懿德呢?”有关宴饮礼仪争论很久,相持不下。京镗来到驿馆,赞礼者催京镗入席就座,京镗抗争说:“若不撤去奏乐,我不敢入席。”金人强迫他,京镗不为所动,他慢慢地说:“我的头可断,音乐不可以听见。”于是他带领随从离开驿馆,金廷全副武装的卫士将利刃指向京镗,京镗大声呵斥,使他们退下。金人知道不可能使京镗改变主意,只好派人去禀报金主,金主赞叹说:“真是南朝的正直之臣也。”特地下令撤消用乐。此后京镗一行人一路北上,金人设宴招待,都先撤去奏乐而后宴请。孝宗听到这事后很高兴,他对辅佐大臣说道:“士大夫平时哪个不以节义自许,可谁能像京镗一样,能临危不改变志操呢?”

京镗出使回朝,拜见孝宗,孝宗慰劳他说“:爱卿能够坚持礼义为国增光,我将用什么来赏赐你呢?”京镗磕头回答说“:北人是畏怕陛下的威德,不是畏怕微臣京镗。即使我死在金国,也是做臣子应尽的职责,怎敢谈赏赐!”按照惯例,使节回朝后应当晋级。右丞相周必大对孝宗说“:晋级是常典,京镗具有世人少有的节操,是今日之毛遂,请陛下考虑。”于是孝宗任命京镗为权工部侍郎。

四川帅位缺人,朝廷以京镗为安抚制置使兼成都府知府。京镗上任后,首先罢免各种杂税,让利与民。泸州兵卒反叛杀死太守,京镗派人抓获凶手并予以处斩,蜀地因此安定。朝廷召回京镗任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后,京镗越加被尊重,由知府历迁为左丞相。就在这个时候,韩..胄权势倾动天下,他所亲信宠爱者由任侍从官,不一二年就位至宰辅,而不依附于韩..胄的人,则往往不得晋升。京镗自从官拜宰相后,一改其平素操守,对于国事不置可否,只是奉行韩..胄的旨意行事。又引荐刘德秀排斥打击好人,于是始有伪学之禁。

后来宦官王德谦被任命为节度使,京镗表示反对,宁宗说:“拜王德谦一人而停止可以吗?”京镗回答说“:此门不可开启。官拜节度使后,必定至三孤;三孤而后,必至三公。愿陛下以真宗不授刘承规节度使为法,以大观、宣和、政和年间童贯等人充为节度使为戒。”宁宗于是流放王德谦而贬斥词臣吴宗旦,有人说这也是韩..胄的意思。

没过多久,京镗以年纪大为由请求罢相,逝世,赠官为太保,谥号“文忠”。后来由于监察御史倪千里建议,改谥号为“庄定”。

猜你喜欢
  题目第十一·浦起龙
  卷九十四·毕沅
  御制开国方略序·阿桂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佚名
  ◎封台戏之特色·李定夷
  卷八十七中上·郝经
  卷九十九下·班固
  御制读前汉书汲黯传·班固
  第3章 我请蒋介石回来·冯玉祥
  三 风暴的前后上·周作人
  ·请班师书·丁曰健
  杨允绳传·张廷玉
  梁纪二十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551)·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伯阳·唐圭璋

      伯阳号霁海。月泉吟社第十九名周暕,字伯阳,号方山,自署识字耕夫,泰州(今江苏省)人。未知即此人否。   摸鱼儿   次韵送别   又匆匆、月鞭露镫,梅花江上归路。海图破碎来时线,何以彩衣低舞。风雪暮。正望断青山,一髮

  • 山中一个夏夜·林徽因

    山中有一个夏夜,深得像没有底一样,黑影,松林密密的;黑影枕着黑影,默默的无声,躲过了各处的枝叶虫鸣织成那一片静,寂寞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唱。满山的风全蹑着脚幽香四下里浮散。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夜的静,却有夜的耳在听

  • 卷四百四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四十六提壶类长短句提壶          【宋】梅尧臣提壶芦沽羙酒风为賔树为友山花撩乱目前开劝尔今朝千万夀七言律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  【唐】白居易厌听秋猿催下泪喜

  • 卷四百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次用本韵】忽见君新句君吟我旧篇见当巴徼外吟在楚江前思鄙宁通律声清遂扣玄三都时觉重一顾世称妍排韵曾遥答分题几共联昔

  • 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紀五十三·司马光

      起柔兆閹茂(丙戌),盡屠維赤奮若(己丑)六月,凡三年有奇。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元年(丙戌、八0六年)   春,正月,丙寅朔,上帥羣臣詣興慶宮上上皇尊號。   丁卯,赦天下,改元。   辛未,以鄂岳觀察使韓皋為奉義節

  • 大明太宗文皇帝宝训卷之五·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报功○洪武三十五年七月辛丑上闻奉天征讨将士

  • 三七二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将未竣十种书籍特派总裁专办折·佚名

    三七二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将未竣十种书籍特派总裁专办折乾隆四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大学士臣舒赫德等谨奏:臣等遵旨查现在承办未竣书籍,共十六种。内除《通典》、《通志》二书派有专管总裁办理,现系稽查上谕处查催,其《

  • 六二 病·周作人

    关于伯宜公的病,《朝华夕拾》中有专写的一篇,但那是重在医药,对于江湖派的旧医生下了一个总攻击,其意义与力量是不可以小看的。但是病状方面只说到是水肿,不曾细说,现在想来补充几句,只是事隔半世纪以上,所记得的也不很多了。

  • 卷十八·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八      明 黄佐 撰大学士题名华盖殿刘仲质【由礼部尚书洪武十五年十一月任】杨士奇【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由左春坊大学士陞礼部左侍郎兼任】张英【子玉直隶邢台人贡士宣德元年以礼部尚书

  • 十五年·佚名

    (己未)十五年清乾隆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申,上在昌德宮,下諭八道、兩都勸農。○上召奉常提調朴師正敎曰:「歲首祈穀,乃爲民之重禮,粢盛庶品,務致精潔。」師正曰:「提調舊無監封之規,然臣仰體聖意,謹當躬視矣。」師正仍言:「寧越

  • 卷三·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三同知呉廷华撰士相见礼第三【古者以挚相见凡公卿大夫士庶人于本国异国之君若友初见时挚虽不同其礼则一曰士相见者以经首挚用雉为士故以士冠之五礼属賔礼此当第十第三説非详士冠礼】士相见之礼

  • 卷十二·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二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陈据前编自武王已卯至厉王元年癸未八世十主得年二百五十有四而陈世家自胡公至幽公五世六君已及厉王之世矣说者谓是六君安得在位皆四十余年按史迁据

  • 禾山普禅师·惠洪

    禅师名德普。绵州蒲氏子。少尚气节。博观有卓识。见富乐山静禅。师合爪作礼曰。此吾师也。静与语奇之。携归山中。阴察之。其作止类老头陀。静曰。此子赋性豪纵。不受控御。而能折节。杵臼炊爨间。以事众为务。是为希

  • 第四卷·僧祐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四(出因果经)尔时菩萨以慈心力。于二月七日夜降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真谛。于诸法中禅定自在。悉知过去所造善恶从此生彼。父母眷属。贫富贵贱寿命长短。及名姓字皆悉明了。即于众生

  • 卷五十二·佚名

    释会宗品第二十四【经】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ldquo;世尊,佛使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今乃说摩诃衍为?&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我说摩诃衍,将无离般若波罗蜜?&rdquo;佛言:&ldquo;不也!须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本)·窥基

    沙门基撰论。若唯有识至说有三性。述曰。虽有七颂释外难中而分为二。初二颂答唯有识便违理难。后五颂答唯有识便违经难。后中有二。初三颂释无境三自性不成难。后二颂释有识三无性不成难 于此初中有四。初总问。二略

  • 十二门论疏 第五卷·吉藏

    十二门论疏 第五卷观有相无相门第五问上门明有为无为二法俱无有相。此即破一切法体相皆尽。又上破有为相中有四门。破展转义前后一时。破不展转义到不到及已未门。此四能破门破有为相尽。破无为相亦有四门。一

  • 华严经关脉义记·法藏

    夫以三乘渐次究之者可测其津涯。一乘圆融寻之者莫知其源底。良以称性之说穷法界而遍十方。无尽之谈周刹海而该九世。重重互现本末异而参差。转转相由主伴分而交映。卷则一言无外。声闻掩视听于中延。展则尘算难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