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虞允文传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他的父亲虞祺,考中北宋政和年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虞允文六岁时即能背诵《九经》,七岁时即能诗善文。因为父亲的缘故入选做官。母亲因病不幸逝世后,虞允文因过度悲伤而身体极度虚弱。安葬母亲后,他整日在母亲墓旁哭泣,墓地旁边有一棵枯死的桑树,有两只鸟儿飞来搭巢。考虑到父亲一人鳏居且身体有病,虞允文七年没有调迁官职,不忍心离开他的父亲半步。父亲逝世后,绍兴二十三年(1153),才考中进士,授官彭州通判,后又暂且代理黎州、渠州知州。

秦桧独揽朝政大权后,四川的有识之士大多受到排挤压制。秦桧死后,高宗打算广招蜀中名士,中书舍人赵逵首先推荐了虞允文,皇上召他进宫对话,他说,作为一国之君,首先必须敬畏上天,必须安抚天下百姓,必须效法祖先的各种法令制度。又谈到士人风气的弊端,凭文章被提拔的一定要抑制其轻浮举止;凭言谈被提拔的一定要去除其投机、欺瞒的劣行;凭治政被提拔的一定要屏弃其苛刻的行为,这样才可以放心地对他们委以重任。虞允文还对四川地区财赋科纳之弊端进行了认真论述。高宗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虞允文官拜秘书郎,不久又升任礼部郎官。金主完颜亮开始修整汴京,呈现出南侵的意图。王伦从金朝返回后,报告说金人态度恭敬友好,没有丝毫战争迹象。汤思退再次去金国朝拜祝贺,对边境备战仍不闻不问。等到金朝使者施宜生稍微泄露了一点金军加紧备战的消息后,张焘秘密地将这些情况奏知了高宗。完颜亮又悄悄地请画师画出临安城区的湖山等景观带回金国。完颜亮写诗言志,在诗中他准备大举进攻南侵的意图更加明白地表露出来。虞允文上奏疏说“:金人一定会撕毁盟约,其伐兵有五条道路,希望陛下下诏令大臣们加强备战,做好防御准备。”当时正是绍兴三十年(1160)正月。十月,虞允文假借为工部尚书充任使金的贺正使,他与金馆伴一起射箭,一箭击中目标,众人都感到很惊讶。虞允文看到金人大量运输粮草,建造战舰,便向金主告辞回去,完颜亮说“:我准备去洛阳观赏牡丹花。”虞允文回来后,将自己在金国见到的备战情况及完颜亮的言行立即上奏告知皇上,再次强调必须加强淮、海两地的防御力量。

虞允文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三衙管军让宦官担任承受之职,虞允文说“:自古以来国家的大权,不是被奸臣篡夺,便是为皇上的亲信把持。秦桧独揽大权达十八年之久,秦桧死后,权力才重归陛下。近来三衙皆与宦官互相勾结,宣和、明受的教训离现在时间并不远。”宋高宗很快醒悟,立即罢免了他们的职务。

金主完颜亮派王全、高景山来南宋祝贺高宗的生日,带来了完颜亮的口信,态度傲慢,出言不逊,想占有淮南之地,指令与哪个宰相大臣议事。高宗于是召集三衙的大将赵密等人商量起兵,侍从、台谏也参予讨论。宰相陈康伯传达了高宗的旨意“:今天不再谈论和议和防守之事,只讨论若宋金开战应如何办。”高宗任命成闵为京、湖制置使,率领五万禁卫军士兵加强防御襄樊、汉江上游一带。虞允文指出“:敌人准备进攻但没选好线路和进攻点,这是金军故意散布虚假的消息以分散我们的兵力,使他们进攻江淮地区的阴谋能够得逞。”朝廷没有听从虞允文的意见,最终派遣成闵出征。七月,金主完颜亮及政府全部迁往汴京。虞允文再次对陈康伯说“:成闵军队现在大约行进在江州、池州之间,应该命令到达池州的军队驻扎在池州,到达江州的军队驻扎在江州。假如金军从长江上游发动进攻,那么驻守在荆湖的军队就能够在前方抵御敌兵,江、池二州的驻军就能够从后方增援;假如敌军从淮西进行南侵,那么驻扎池州的军队就能够从巢县发动反攻,驻扎江州的军队就能够从无为发动反攻,这样就可以一军两用,一举两得。”陈康伯虽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但成闵却将军队驻守在武昌。

九月,金主完颜亮任命李通为大都督,在淮水上游建造浮桥。完颜亮亲自统率,号称雄兵百万,毡制帐篷一座连着一座,征鼓声不绝于耳。十月,金军从涡口渡过淮河。战争爆发前,刘钅奇负责淮东的防务,王权负责淮西地区防务。战争爆发后,王权首先放弃庐州南逃,刘钅奇也向扬州退兵,朝廷上下一片惊恐。高宗又想逃往海上躲避金军,陈康伯竭力劝说高宗亲征。本月二十五日,高宗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事,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王权又从和州逃回,刘钅奇率军退回镇江,两淮地区大片土地全部沦陷。

十一月九日,完颜亮率大军到达采石附近,同时派遣另一支金军进攻瓜洲。宋高宗命令成闵替代刘钅奇,李显忠替代王权指挥对金作战。刘钅奇、王权被召回罢官。叶义问传达高宗旨意,命令虞允文前往芜湖催促李显忠交出王权的军队,并犒赏驻扎采石的宋军,当时王权的军队还驻在采石。十三日,虞允文到达采石时,王权已经离去,新帅李显忠还没有到任,敌人的骑兵已到达长江北岸,形势十分危急。宋军已没有统帅,将士们三五成群,卸除武装零星地坐在路旁,都是王权手下的败兵。虞允文考虑到坐以等待李显忠到来必将贻误国家大事,毅然招来诸将,勉励他们为国尽忠尽义,说“:金钱和高宗的命令都在这里,等立功以后给你们论功行赏。”众将士回答:“现在既然有了统帅,我们愿意与金人决一死战。”有人问“:你是受命前来犒劳部队的,并没有受命督战,如有人告发你,你难道会任凭他们责难吗?”虞允文斥责他说“:现在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我怎么能逃避不管呢?”

虞允文率部到达江边时,看到长江以北已修筑高台,高台两边相对树起了两部绛色旗帜,两面五彩旗帜,当中建有一间黄色房屋,完颜亮倨傲地坐在当中。有奸细前来报告,前一天金军杀死白马、黑马以祭上天,与众将士约定,第二天渡过长江,早晨在玉麟堂开饭,首先渡过长江的重奖黄金一两。当时金实有士兵四十万,骑兵也超过宋军一倍,宋军总共才有士兵一万八千人。虞允文因此命令宋军将士排成大阵按兵不动,将五艘藏有兵器的战船分为几部分,二艘沿长江东西两岸并列航行,一艘驻扎长江中流,隐蔽好精兵良将枕戈待战,另二艘藏在小港中,以备不测。虞允文将布置完毕时,敌军已经大声叫喊起来,完颜亮亲自摇着小红旗指挥数百艘战船横渡长江而来,眨眼之间,金军抵达长江南岸的船就达到七十艘,径直冲向为数不多力量单薄的宋军,宋军向后稍稍退却了一些。虞允文冲入阵中,抚摸着时俊的背部勉励他说“:你以胆识过人闻名四方,站立在你身后的是你的兄弟姐妹和儿女啊。”时俊立即挥舞双刀冲出军阵奋勇杀敌,将士们不怕牺牲,杀向敌军,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在长江中游宋军用海鳅船冲击金军船队,许多船只被撞沉没,金军大败,死伤过半,但太阳下山时金军还未退却。正巧溃逃的一支士兵从光州到达采石,虞允文指挥旗鼓手从山后转出来敲击战鼓,金军怀疑有宋军援兵到达,吓得立即逃跑了。虞允文又命令弓箭手从后面追赶袭击他们,大败这支溃逃的金兵,杀死金兵四千多人,杀死万户长二人,俘虏千户长五人,活捉女真士兵五百多人。那些在江中未被杀死的金兵,完颜亮对他们不出江作战极为愤怒,将他们全部击杀。虞允文把捷报报告了皇上,并犒赏三军将士,对他们说:“敌军今天大败而归,明天一定会来复仇。”半夜时分,虞允文命令部分将士,乘海船逆流而上,另外派遣部分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十四日,金军果然来犯,因宋军已有准备,水陆前后夹击敌军,两军再次展开激烈战斗,宋军焚敌船三百艘,金军被打得大败而逃,虞允文再次向皇上上报捷报。完颜亮又派遣使者假传诏令以告知王权,给宋军造成他们早有宿约的假象。虞允文说“:这是敌军的反间计。”于是就写信答复说:“王权已被绳之以法,宋军新的将领将是李世辅,我们愿意在战场上与你们一决雌雄。”完颜亮看到回信后大为恼怒,立即焚烧了他自乘的龙凤车,杀死了梁汉臣和另外两位为金军造船的人,然后率军冲向瓜洲。梁汉臣,是曾向完颜亮献计渡过长江的人。

李显忠到达芜湖后,虞允文对他说:“敌军进入扬州,必然与瓜洲完颜亮所部合兵一处,京口地区没有防备,我应该去京口设防,希望将军能够分部分兵力帮助京口防卫。”李显忠派遣李捧率军一万六千人奔赴京口,叶义问也命令杨存中率部众来京口会合。虞允文回到建康,立即上奏疏说“:金军在采石遭到惨重失败,必然寄希望于在瓜洲侥幸获胜。现在我们精兵良将聚集京口,严阵以待,就能够一战而胜。请求陛下不要将宋军主力调往别处。”

二十一日,虞允文到达京口。金朝重兵驻扎在滁河,建造了三个大闸用以储水,有数尺之深,塞在瓜洲口。此时杨存中、成闵、邵宏渊几支军队都聚集在京口,总数不下二十万人,只有海鳅船数目一百只不到,战船数目仅五十余艘。虞允文建议遇风就使用战船,遇无风日就使用战舰出击,由于战舰数量不多恐怕不够使用。于是到处搜集材料冶炼钢铁,将修马船改造成为战舰,并从平江借来了一些战船,命令张深守卫滁河入口,扼住长江的咽喉,命令苗定驻守下蜀作为后援。二十七日,完颜亮到达瓜洲,虞允文与杨存中到江边视察备战情况,命令宋军将士驾驶车船在长江中流来回开动,绕金山转了三圈,其船回转速度如飞,金军张弓搭箭严阵以待,互相注视,非常惊恐害怕。完颜亮笑着说“:不过是一些纸船罢了。”一员战将跪下启奏“:宋军已做好充分准备,千万不能轻敌,恳请陛下退回扬州,以后慢慢考虑进攻宋军的计划。”完颜亮大怒,准备杀死他这个将领,该将谢罪哀求良久,最后决定鞭打他五十次。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颜亮被他的部下杀死。

当初,完颜亮驻兵瓜洲时,得知宋将李宝正由海道进入胶西,成闵率领各路军马正顺流而下,完颜亮更加气愤。回到扬州后,完颜亮召集诸将,约定三天内渡过长江南侵,否则将他们一律处死。金军将领私下商议说:“前进,有被宋军淹毙之祸,后退就必然会有被主帅就地正法的忧虑,我们应怎么办呢?”有一名叫万戴的人说:“杀死郎主完颜亮,与南宋进行和平谈判,我们返回家乡就是生路。”众将领都表示同意。完颜亮有一队身穿紫色兽毛服装的士兵,从不临阵打仗,整日跟随保卫完颜亮,众人对他们很恐惧,有一名叫萧遮巴的人欺骗卫兵说:“淮东的美玉、金银、玉帛都集中放在海陵。”故意怂恿他们去海陵寻宝,卫兵们中计被骗离开后,完颜亮被杀死。

十二月三日,金军后退三十里驻营,并派遣使者要求议和。六日,虞允文上奏疏报告战斗情况。高宗请他入宫面谈,皇上慰问、奖励他并感叹良久,对陈俊卿说“:虞允文天性忠诚厚道,是我的裴度啊。”诏令免去他护驾侍从身份,改赴两淮地区主持对金作战事宜,虞允文到达镇江后,上奏疏阐明收复两淮地区的三条计策,却没有回音。

第二年(绍兴三十二年)正月,高宗到达建康。不久商议移驾回朝,下诏任命主和派杨存中担任江淮荆襄路宣抚使,另以虞允文为副使。主战派官员大失所望,对任命杨存中意见很大,高宗于是改任虞允文为川陕宣谕使。虞允文向皇上辞行,说:“金国完颜亮已被诛杀,新主完颜褒即位时间不长,金国国内形势一片混乱,这是上天帮助我们恢复失地的大好时机。与金和议就会打击朝野上下抗金义士的抗战热情,继续抗金就会振奋朝野上下的抗金士气。”高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虞允文到达四川后,与大将吴王..共商赶走金军恢复中原大计,吴王..攻取凤翔,收复巩州。金人增派大批援军争夺吴王..收复的大片土地,四川士人打算放弃这些州郡,虞允文坚持不能放弃。

孝宗即位后,朝中大臣有谈论西部战事的,认为宋军讨伐金人,东部不能超过宝鸡,北部不能超过德顺,并打算任用忠义之士守卫新收复的州郡,官军退守四川。虞允文据理力争,没有取得结果,吴王..于是退兵河池,以上建议都是参知政事史浩提出的,正是他打算放弃陕西,台谏袁季、任古也附和他的意见。虞允文再上奏疏,大概内容是:“恢复国土没有比首先恢复陕西更重要的了,陕西同新近收复州县的安危与德顺之存亡息息相关,德顺一旦放弃,进攻四川的路线就增加许多,西河州、阶州、成州,其地理位置事关重大。”虞允文先后上奏疏十五次,又写信给陈康伯,陈康伯虽与他同属主战派,却也没有回天之力。孝宗准备召请虞允文询问陕西方面的战况,参知政事史浩等人不愿意让他来,于是虞允文以显谟阁学士身份任夔州知州,不久皇上又命他上疏奏事。

隆兴元年(1163),虞允文入宫回答皇上的提问,史浩一向主张弃地求和,等到升为右相后,立即实现他的主和政策,还亲自为孝宗拟定诏书,其中有这样的词句“:丢弃鸡肋一类没有多大意味的东西,可以消除金人的贪婪之心。”虞允文入宫上奏说“:现在有八条理由说明我们可以继续对金作战。”孝宗问到弃地问题时,虞允文用朝见时所执的手板在地上画,力陈丧失土地的利害。宋孝宗说:“这是史浩使我受害。”虞允文又以敷文阁待制身份任太平州知州,不久又升任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宣抚使,又改任制置使。

当时南宋朝廷派遣卢仲贤出使金国商谈和议条件,宰相汤思退又打算放弃唐、邓、海、泗四州,孝宗亲自拟旨以唐、邓二州不是战略要地为由,下令可能考虑放弃,虞允文五次上奏疏据理力争。汤思退大怒,于是上奏说:“这都是因为和议的利害关系与虞允文没有太大影响,故他大谈误国,以此博取主战派的美名。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岂能像演戏一样。”孝宗决定向主和派屈服。汤思退表面上请求皇上召用虞允文,实际上是想去之而后快。虞允文交上官印,仍然请求不要割让四州领土,请求辞职退休。宋孝宗下诏令虞允文以显谟阁学士身份任平江府知州。汤思退最终决定与金议和,将唐、邓二州割让金国。

隆兴二年(1164),金兵再次入侵南宋,孝宗将汤思退等人罢官,后悔没有听从虞允文的建议。陈俊卿也举荐虞允文,认为他可堪重任,升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乾道元年(1165),虞允文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这年秋天,金国派遣使者完颜仲前来谈判,金使傲慢无理,目中无人,虞允文请求杀死完颜仲,因朝臣中有不同意见而没有行动。正碰上钱端礼接受李宏玉带一事曝光,这件事牵连了虞允文,被御史章服攻讦而定罪,罢去官职,西归故乡主管宫观。

乾道三年(1167)二月,又召回朝廷,再次担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吴王..逝世后,朝廷讨论由谁接任他的职务,皇上对虞允文说:“吴王..已经去世,汪应辰恐怕不熟悉军事,这个重任只能交给你了。以后凡事不要效法张浚的迂腐固执,军中各种事情,你应该一一亲临观察指导。”皇上立即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宣抚使,不久又下诏令虞允文继续担任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回到四川仅一个月,又被召到朝廷,几个月后又去四川。太上皇宋高宗赏赐虞允文御书《圣主得贤臣颂》,孝宗亲自写跋,虞允文向皇上辞行,孝宗又将自己的一双鞋和甲胄赏赐给他。

虞允文经过郢州时,上奏疏建议修筑黄鹰山城。经过襄阳时,上奏疏建议修筑府城。八月到达汉中,又前往沔阳。九月抵达益昌。离开朝廷前孝宗下手诏要求他重视九件事,一路颠簸到达四川后,虞允文全部按皇上的指示行动,尤其将军政要事放在首位。又上奏疏报告检阅了各支部队实力后,准备按照士兵们体力强壮虚弱的次序将他们分为三部分,上等兵用以作战,中下等兵用以准备军用器械、粮草、服装等行军物质,老弱病残士兵一律辞退。此次行动共裁减士兵一万人,为国家节约军费开支四百万。对于被裁减的士兵中一些立有战功、做出了成绩的人,将他们安置在空缺位子上。兴州、洋州地区的抗金义士,都是一些民兵组织,绍兴初年大约有七万余人,大散关战役中,统帅不发给他们盔甲,却让他们在官军前面冲锋,使他们几乎全军覆灭。虞允文命令利州元帅晁公武经过仔细查对后,共得士兵二万三千九百余人。又得到陕西地区先进的弓箭制造及使用技术,参照绍兴时技术编成一本书,让将士们随身携带。虞允文又将马政交给张松,奏请依历代旧制将茶马分为川、秦司。

当初虞允文在枢密院任职时,萧遮巴曾提议清理军中士兵,虞允文曾奏请三衙把被清除的士兵加以安抚、收编。到此时,金州、洋州、兴元州从金朝归顺者二万人,他们拦在路上诉说被拘捕、囚禁的痛苦,虞允文将官田分给他们,使他们得以重振家业。虞允文打算结交敌将姜挺、白沂,并按照朝廷的指令招募巩人王嗣祖,打算与边境少数民族通好以共同对付金人,又得到蕃僧六彪等与他一同前往,可惜最后没有签订协议。当时邛、蜀十四州皆发生饥荒,向朝廷报告庄稼欠收的奏疏有六十五件,剑州将节余钱帛五万捐献灾区,朝廷没有接受。

乾道五年(1169)八月,虞允文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虞允文多次推荐知名人士,如洪适、汪应辰。等到升任宰相后,将各种人才分为三等编入名册,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编书为《材馆录》。虞允文所推荐的所有人才,宋孝宗皆全部收用,例如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是他们当中特别优秀杰出的代表。孝宗对兵员冗多、财政匮乏感到很忧虑,虞允文与陈俊卿商议革除三衙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杂役,裁减军队中多余的闲散人员,三军对此没有怨言。

乾道六年(1170),陈俊卿因奏请留下龚茂良违逆了皇上的旨意,皇上极为愤怒,陈俊卿在浙江亭等待命令,两天都没有得到答复。虞允文请求面见孝宗,竭力阐述君臣之间应以礼相待的道理,多次去御榻前拜见皇上,孝宗于是任命陈俊卿为福州通判。

宋孝宗诏令范成大为祈请使,为了徽、钦二帝的宫寝陵墓的缘故。金人不同意移交给宋朝,并报告准备以三十万骑兵护送徽、钦二帝的宫寝陵墓归宋,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一片惊恐,荆、襄二州统帅都请求增加兵力戍卫。虞允文对他们说“:金人刚杀死完颜亮不久,决不会轻举妄动,他们不过是故意虚张声势,吓唬吓唬我们而已。”于是奏请停止增兵。朝野舆论一片哗然,虞允文坚持己见决不动摇,以后金军果然没有入侵南下的行动。

自从庄文太子死后,王储一直未定。虞允文屡次上奏疏,言词恳切希望早立太子,以安定天下。乾道七年(1171)正月,孝宗封两宫尊号,立太子之议终于决定,下诏将第三子恭王赵忄享立为皇太子,另一皇子赵恺以雄武、保宁军节度使身份通判宁国府。皇太子不久就任临安尹。侍卫马军司牧马的地方过去一直设在临安,虞允文认为此地地势狭窄,不利于放牧,请求下令将牧地改为镇江,遇有紧急情况时骑马过江比较便利。三军将士对此颇有怨言,以后议事者以此指责虞允文。

胡铨因任台谏官评议国事过多的缘故被去职,虞允文奏请将他留在经筵。胡铨向朝廷举荐朱熹,孝宗询问虞允文是否认识朱熹?虞允文回答朱熹的才华不在程颐之下,于是朝廷召朱熹入京,朱熹没有来。检鼓院以六条规则限制压抑上书言事的人,虞允文上书力陈不能这样做,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恰逢孝宗生日,金国使者乌林答天锡前来拜见,此人是金主完颜褒的女婿,态度恶劣,狂妄自大,坚持要求孝宗降低身份询问完颜褒的日常生活,向金主请安,孝宗不肯答应,乌林答天锡就跪地不起,周围的侍从惊慌失措,无以应对。虞允文请孝宗立即起驾回宫,然后告诉乌林答天锡说“:大宋皇帝既然已经起驾回宫,就不会再回此殿了,金使就随大臣们一起上朝祝寿吧。”乌林答天锡因羞惭而退出朝殿。

宋孝宗认为仆射的名称不太合适,将其改为左、右丞相。乾道八年(1172)二月,任命虞允文为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梁克家担任右丞相。虞允文曾经举荐梁克家代替自己,皇上没有同意。这个月,虞允文又以病要求解除自己的重要职务,又称赞梁克家老成持重有宰相的气度,到这时,梁克家开始与虞允文一同为相。孝宗又下手诏问虞允文“:我准备提拔一名武将任枢密使,你认为曹勋如何?”虞允文说曹勋人品卑劣,气量狭小,无特殊才能,不可任用此人。不久,皇上任命张说任签书枢密院事,右正言王希吕与台谏官交相弹劾张说。孝宗对王希吕非常厌恶,手诏将王希吕发配到险恶的边远地区。虞允文扣留了手诏,皇上愈加愤怒。梁克家说“:王希吕评论张说,是台谏官的责任,虞允文救王希吕,是为了国家的大体着想。”孝宗怒气逐渐消去,最终减轻了对王希吕的惩罚。

四月,御史萧之敏上书弹劾虞允文,虞允文上奏章等待定罪。皇上去德寿宫拜见高宗,太上皇说:“采石大捷时,萧之敏在哪里?不要听从他的意见,将萧之敏罢官赶走。”孝宗因这件事准备罢黜萧之敏,并在折扇上题诗以挽留虞允文。虞允文认为萧之敏品行端正,请求皇上将其召回宫中以广开言路。孝宗深感他为人宽厚善良,命曾怀将这件事记载在《时政记》里。

宋孝宗诏令选拔谏官,虞允文推荐了李彦颖、林光朝和王质三人,他们三人皆为人耿直、光明磊落,并以文学才能著称于当时,因此虞允文荐举他们,很长时间却没有答复。曾觌也推荐一人,立即赐进士,提拔为谏议大夫。虞允文、梁克家据理力争,皇上不肯听从。虞允文请求离职,被授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并加封为雍国公。向孝宗辞行,孝宗告诉他进取的方法,并期待着有一天与他会师于河南。虞允文说“:将来要防备内外不能遥相呼应。”皇上回答:“假如蜀军出征而我们迟迟不率军队出发,就是我有负于你;假如我率军出征而你迟迟未能响应,就是你有负于我。”孝宗亲自来到正宫,敬酒赋诗,以隆重的仪式欢送他,并赐给他宗庙祭器。

乾道九年(1173),虞允文到达四川。当时驻川官军每月仅发给一石五斗米,无法赡养家人,虞允文捐献宣抚司三十万钱用以换米,按官兵家中人口数目增加供给。虞允文订立七条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规则,从民间搜求大批良马,奏请皇上同意后挑选大批青壮年进行训练,作为战争储备力量。当初,北部边界有一名叫寇邻的人,有部众数万人,活动在商州、虢州一带,虞允文主持朝政后他按时向南宋政府交纳赋税,等到虞允文到达四川后,再次派人致书虞允文,虞允文没有立即答复他们,仅仅打算拖延羁縻他们。时间不长,寇邻的密谋被金人发觉,金人秘密派人将他逮捕。叶衡上奏疏向孝宗报告了这件事,虞允文上奏为自己辩解,并请求去职,只领俸禄,没有得到答复。

孝宗曾经对虞允文说:“靖康之耻,我将与丞相共同雪洗。”又说“:我只有功业不如唐太宗,富庶不如汉文帝、汉景帝。”因此虞允文向皇上许诺共同恢复中原,以图统一大业。虞允文到达四川一年后,仍没有确定进兵日期。宋孝宗赐密诏催促他,虞允文回答军需还没有准备完毕,皇上很不高兴。

淳熙元年(1174),虞允文去世。四年后,孝宗到白石举行阅兵大典,看到士兵都年轻力壮,很有战斗力,对手下大臣说“:这都是虞允文实行优胜劣汰,对士兵进行裁减淘汰的结果。”不久下诏追赠虞允文太傅,赐谥“忠肃”。

虞允文身材高大,相貌雄伟,身高六尺四寸,为人慷慨,光明磊落,胸怀大志,一言一行都很有分寸,一看便知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他早年曾以文学才能效力于台阁,晚年时时政日益艰难,前后出任将相近二十年,孜孜不倦,忠诚勤恳,任劳任怨,没有任何怨言。他曾经为《唐书》、《五代史》做注释,收藏在他家中。著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皆流传于后世。

虞允文有子三人:公亮、公著、杭孙。孙八人,都爱好学习、研究,其中只有刚简最为知名,嘉定中叶,帝屡召不至,官终利路提点刑狱。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一 宣帝·房玄龄
  列传第九十七·刘昫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二·乾隆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五·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二十八·陈均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三·司马光
  史思明传·刘昫
  唐愍帝本纪·欧阳修
  ●题善女人传偈·彭绍升
  §第一章 论中东战事以前各国经营东方情形·梁启超
  安邑之御史死章·佚名
  卷二百七十·佚名
  十四·沈从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五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九十二 何景明 瑶毖怨 美人竹间亭虚帘空月华相思湘江曲涙竹生斑花花开为谁好花落不复扫出户见春风低头怨芳草坐弹五十弦

  • 卷七十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抄卷七十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朝天集钞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清泥江神风伯战方酣北浪吹翻总向南未放人扶下江柁却教眼看上江帆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澁沙

  • 月洞吟序·王镃

    予在平昌见黄兆山人诗文浸寻晋魏人语而复得其先人宋月洞先生诗七十余首殆宛然晩唐人语宋之季亦唐之季也观黄兆山人所叙月洞意操孤炯独絶如律中青松秦世事黄菊晋人心局败碁难着愁多酒易中沙涨浙江龙去逺天寛北阙鳯归迟

  • 八七○ 谕辽金元三史承办官平恕等俱着加一级纪录三次·佚名

    八七○ 谕辽金元三史承办官平恕等俱着加一级纪录三次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吏部议覆方略〔馆〕办理辽金元三史告威,遵旨议叙,将迅速妥协之承办官翰林院侍讲平恕等照例分别加级、纪录一疏,内阁奉谕旨:平恕、李尧栋、黄寿

  • 史记集解卷九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九十三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韩王信者【徐广曰一云信都】故韩襄王孽孙也【张晏曰孺子为孽】长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己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徐广曰二年六月

  • 第一部分:晚清残影·喻血轮

    林琴南避妓林琴南(纾)为近代文坛怪杰,自以冷红生笔名,译《茶花女遗事》风行全国后,遂潜心译著,孜孜不倦。民六七年间,商务印书馆曾有&ldquo;林译百种&rdquo;出售,其作品丰富,可以想见。林于译述外,亦尝著中国小说,民六中华杂志曾

  • 孙思邈传·刘昫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课文。少年时代,就很会谈论老子、庄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个神童。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州衙难得

  • 226.燕王进南京·林汉达

    明太祖一面杀了一些权位很高的大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其中一部分藩王还拥有军队。明太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统治,哪料到后来反引起了一场大乱。明太祖六十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

  • 晋武帝·苏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古今之正义也。然尧废丹朱用舜,而天下安;帝乙废微子立纣,而商以亡。古之人盖有不得已而行之者矣。得已而不已,不得已而已之,二者皆乱也。子非朱、纣,而废天下之正义,君子不忍也;子如朱、纣,而守天

  • 孙多钰·周诒春

    孙多钰 字章甫。生于安徽寿县。兄多森。任通惠实业公司总裁。已婚。子二女一。光緖二十五年。自费游美。光緖三十一年。入康奈尔大学。习土木工程。得学士学位。宣统元年。回国。任吉长铁路副工程师。宣统三年。任吉

  • 卷二十三·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二十三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尧曰咨尔舜章总防 防引存疑皆云此章不必节节讨个中字盖厯圣相承虽只是一中然记者则未尝特把中字做个骨子也其説固是然亦安知记者不以中字做骨子也理既可通何

  •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孔子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①足恭:十足的恭敬。②左丘明:相传即《左传》的作者,但无确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十分谦

  •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林语堂

      快乐问题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本身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都足以称为享受;此外又有诗歌、艺术、沉思、友情、谈天、读书等的享受,后者的这些都是心灵交流的不

  • 卷第四·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四 婺州宝林禅寺语录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师受请。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师云。斩钉截铁。进云。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云。随邪逐恶。进

  • 佛说天公经·佚名

    镉铜灌作柱。象□作屋椽。虎珀作屋[木*脊]。真珠作罗网。星宿作鹊头。日月作缭牕。可得万万九千年。上有一小劫。下有一由旬。此经虽小大有威神。亦等法华。亦等涅槃。亦朦杂经。譬如东海。喻如太山。入海取宝。随其

  • 通幽诀·佚名

    通幽诀,撰人不详。书中称唐朝为「大唐国」,又称老子为「混元皇帝真君」,盖为唐宋间道士所作。《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论述炼丹之道,以外丹为主,兼及内丹。认为「日月二宝是

  • 潜书·唐甄

    清初唐甄著。为议论时势,褒贬世事,究理明性的论文集。分上下2篇,凡97目。初名《衡书》:“志在权衡天下”(王闻远:《西蜀唐亭先生行略》)。后困蹇不遇,政治抱负无法伸展,遂更名《潜书》。康熙18年,唐甄怀《衡书》拜见

  •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释。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本。有序及流通,般若之智生诸佛,故称为圣佛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