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定传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年时求学于王安石。中进士,任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经孙觉推荐,被召到京师,谒见谏官李常,李常问:“你从南方来,那里的人们对青苗法看法怎样?”李定答道“:百姓从中获益匪浅,没有不喜欢的。”李常说“:整个朝廷都正为此事争论不休,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李定遂将此事告诉了王安石,并说:“我只知道据实情而言,没想到在京师却行不通。”王安石听后非常高兴,对他说:“你且等皇上召见的时候,就将整个实情都禀告皇上。”并且马上向皇上推荐了他。宋神宗召见李定,询问有关青苗法的事,李定据实而言,对答如流,从此对于那些说不便于实行新法的话,神宗都一概不听了。任命李定知谏院,宰相说以前还没有选人出任谏官的例子,遂拜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敏求、苏颂、李大临驳回制书,都被罢免了。

御史陈荐上疏说“:李定不久前做泾县主簿时,听说庶母仇氏死了,却将此事隐瞒而不回家服丧。”皇上下诏给江东、淮、浙转运使询问情况,转运使上奏说:“李定曾因其父年老,要求归家侍养,没有说是为其生母服丧。”李定自己辩解说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仇氏生的,所以非常疑惑,不敢服丧,而只是以侍养父亲为由解官回乡。曾公亮认为李定应当追行服丧,王安石也极力主张这样,改任李定为崇文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说,不宜让不孝之人居于劝讲之位,而且一并弹劾王安石,王安石要求罢免二人。李定自己也感到很不安,请求解除官职,于是以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熙宁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年,奉召回京拜为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又进任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弹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揭发说文中多侮慢之词,并由此指责苏轼自熙宁以来,所作文章,大多怨谤君父,并与邻里之人勾结。将苏轼逮捕至台狱审问。正当全国大赦,人们对此事纷纷指责,于是只好将苏轼贬官至黄州。李定正想将苏轼投入监狱,然而此时已是不可能的了。有一天,在崇政殿门外,李定对同僚说“:苏轼真是个奇才呀。”大家都不敢答应。

李定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的职务,并可以纠察各路监司,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彗星出现于东方,皇上让大家解释这种现象,太史说这意味着会发生兵变,于是皇上派宦官去搞好卫士的饮食问题。李定说仅只搞好饮食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而恰恰可以引起一些人起小人之心,于是停止了这种做法。有些人议论要废止明堂祭祀,皇帝以此去询问李定。李定说“:三年进行一次郊祀或者明堂祀,这是祖宗之法,从没有改变过。是谁说出这样的话,请治他以妄加议论之罪。”皇上说:“听你的话就足够了。”升迁为翰林学士。因议论府界养马的事失实而被贬知河阳。留守南京,奉召为户部侍郎。宋哲宗即位,以龙图阁学士身份知青州,又迁移江宁府。一些人争相攻击、揭发李定以前的过失,于是他又被贬至滁州。元..二年卒。

李定有恩于其宗族,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以致家里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他受到任子为官的赏赐,然而却先安排了他兄长的子息。在死的时候,他的儿子都还是平头布衣。李定只因依附王安石而得以飞黄腾达,又因为陷害苏轼,因此大家都很嫌恶他,而他的不孝之名也由此而流播开来。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九 薛安都 毕众敬 沈文秀 张谠 田益宗 孟表·魏收
  列传二十四·薛居正
  卷二百十二·毕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李心传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师败绩 雁门关辽将丧元·蔡东藩
  卷五十七·朱熹
  ○磨盾秘闻十二则·许指严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三·杜大珪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二·佚名
  司马休之传(附司马文思传)·魏收
  萧子显传·李延寿
  邵捷春传·张廷玉
  卷八十五·宋敏求
  通制条格卷第九·拜住
  纲鉴易知录卷三六·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怀英·唐圭璋

      怀英,字里不详。其词乃寿刘珙者,盖孝宗时人,官于胡南者。张孝详于湖居士文集卷五有送邵怀英分鲁直诗韵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得生书诗,又有元宵同张钦夫邵怀英分韵得红旗字诗。   水调歌头   寿刘帅   

  • 第二出 邹林游学·王世贞

    【风入松】〔生扮邹上〕灯窗十载困靑毡。矢志不窥园。禹门一日翻桃浪。那时逞百丈楼船。雾起靑山豹变。雷轰沧海龙蟠。〔鹧鸪天〕雄才锐气丈夫豪。寄迹衡门叹未遭。袖裏虹霓冲霁色。笔端风雨驾云涛。业孔孟。志禹皋。

  • 南归·田汉

    人物:母 女 少年 流浪者时间:现代。布景:农家门前,井,桃树。〔老母坐井栏缝衣,少年农人持钓竿,提鱼串由右侧上。少年 伯母。母啊,李大哥,钓鱼来吗?(放下衣)少年 伯母,您瞧,今天运气不错吧。母哦呀,真是,拿回去可以大吃一顿了。少

  • 卷一百十九 景祐三年(丙子,1036)·李焘

      起仁宗景祐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己卯,新作延寧觀。觀本王中正舊第,保慶太后出奩中物市其地以建。初有詔罷修寺觀,及是,諫官、御史以為言,帝謂輔臣曰:「此太后奩中物爾。諫官、御史欲邀名耶?」參知政事宋綬進

  • 东都事略卷九十五·王称

    列传七十八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也始生族父得象竒其风骨以爲必贵举进士甲科知商洛县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絶壁万仞岸甚狭惇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惇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惇来轼拊惇背曰子

  • 卷一百九十九·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夏四月辛巳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置安定左右前后四千户所并设站驿以通往来○壬午设北京河南各处递运所顺天府之良卿涿州保定府之定兴安肃清苑庆都真定府之定州真定新乐赵州柏卿栾城顺德府之内丘刑台广平

  • 卷之一千三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表第三敖汉部【天聪九年来归旗一爵五】扎萨克多罗郡王<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 <史

  • 卷十二·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二元 胡一桂 撰宋南朝起自西晋之乱东晋元帝渡江国於江左於是南北分据其接东晋之统者为宋齐梁陈而谓之南朝其据有中原僭窃尊号者则为元魏【起东晋孝武时】为西魏东魏【皆起梁武帝时】为北齐

  • 卷二十一·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一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宴礼宴有大宴中宴常宴小宴洪武永乐间两定礼少异而乐半不同至嘉靖间有宫殿落成书成之宴今具列之而历朝各例附于後大宴仪【中宴

  • 一 家世和幼年生活·胡适

    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生于民国纪元前二十三年(光绪十三年丁亥三月二十日,当西历1887年4月13日),他在《努力周报》发表文字,常用&ldquo;宗淹&rdquo;的笔名,那当然是表示他崇敬那位&ldquo;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春秋释例卷八·杜预

    世族谱第四十五之上【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原目亦存 又案郑樵通志引此篇作小公子谱】鲁鲁国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也周公股肱周室成王封其子伯禽于曲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自哀以下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灭鲁矣周公旦禽父鲁

  • 卷十六·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六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内则左佩纷帨集说纷以拭器帨以拭手皆巾也窃案郑注纷帨拭物之佩巾也今齐人有言纷者则是以纷帨为一物集说分而为二未审孰是男子入内不啸不指集说谓声容有异骇人视

  • 叹品第二十七·佚名

    於是总{敖力}王菩萨前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诸佛世雄。乃能善决於是淳淑无上正真之道。畅其文字不可限量。入无限谊难受难持。解了深妙十二缘起。不能勤学。亦为甚难。其二行者无能及者,是六情难灭。坐有所著权不能解。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一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一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缘起品第一 世尊一时。游力士生处。至波波邑。住折路迦林。时彼邑中诸力士众。于恒聚戏东西村间。嗢跋诺迦旧制多所。共造台观莹饰初成。未有沙门

  •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之一对治章第一释曰。此义有五章。一对治二立名三得相四修相五修时论曰。如此已说入因果胜相。云何应知入因果修差别释曰。前已总说六度因

  • 巡边总论·魏焕

    (明)魏焕撰。本书共三卷,内容涉及明代九镇及其边墙,其中,不但记述了各镇的位置、保障、经略等情况,而且还提出了边备策略,是研究明代北部边防的重要史料。《巡边总论》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见第七十八册。

  • 九色鹿经·佚名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之经文极短,为叙述菩萨前世修业之本生故事,旨在教示修忍辱行。此外,康僧会所译之六度集经六卷第五十八则:修凡鹿王之本生故事与本经略同,然六度集经系阐明修精进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