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五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五

宋 宋敏求 编

政事

恩宥三

大历七年大赦

大历八年大赦

大历九年大赦

宥京城禁囚勅

赦京城囚徒制

元和十三年大赦

长庆四年正月一日德音

恩宥三

大历七年大赦

门下济於道者化醇而刑措善於理者纲举而网踈朕涉道未宏烛理多昧常亦遐想太古高挹玄风保合太和在宥天下盖德薄而未臻也是用因时以设教便俗以立功务尽平恕用申哀恤又教浅而多犯也加以边虞未戢井赋犹繁荒瘵之余寇攘斯起遂令圜土嘉石之下积有累囚危章互简之中困於法吏属盛阳之候大暑方蒸永念狴牢何堪欝灼所以沮伤和气感致咎徵天道人事岂相远也如闻天下诸州自春以来或????时雨首种不入宿麦未登哀我矜人何恃不恐皆由朕过益用惧焉惕然忧嗟深自咎责所以悉减常膳别居斋宫祷於明神冀获嘉应仲夏之月静事无刑以助宴隂以宏长养断薄决小已过於麦秋继长增高宜顺乎天意可大赦天下其大历七年五月十五日昧爽以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应天下见禁囚徒罪无轻重一切并宜放免所由不须类例闻奏宜令诸道节度观察及州牧县宰等於当官内所有名山灵迹各精诚致祭祈降甘泽冀获丰稔永思流弊庶振风猷其巴南诸州仍岁水旱迫於冻馁或至流离因有剽求苟全性命惧刑网之所及始啸聚以相依抑有由焉盖非获已永言其弊用轸於怀如能相率来归各安生业并无所问咸许自新敢以赦前事相告者以其罪罪之亡命山泽挟藏军器百日不首复罪如初赦书日行五百里宣示中外咸使闻知

大历八年大赦

自古帝王顺时行令当此时之炎燠应南风之长嬴必事无刑解网申惠叙麦秋之气而代天理物矣朕获奉珪璧?恭郊庙二纪有余承累圣之鸿业为兆人之父母战战兢兢恐惧不济而天地幽赞隂阳化育关辅之内农祥荐臻嘉谷丰衍宿麦滋植闾阎之间仓廪皆寔百货低贱寔曰小康此皆上帝报贶列祖储祉卿士存诚元元尽力之效思与万方百辟咸共乐之而未能也况或抵常宪累然就拘辨对官曹置闭狱户永惟械系之惨追犯冒之由皆自王化未醇风教有阙俾人忘耻格俗亏礼让陷在刑典久於狴牢当顺阳助生之时积寃蔽感伤之气百姓有过在予一人顾諟钦恤诚切伤痛用申在宥之旨庶洽惟新之令其大历八年五月二十九日昧爽以前天下见禁囚徒及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死罪并降从流流以下并宜放免敢以赦前事相告者以其罪罪之亡命山泽挟藏军器百日不首复罪如初夫人君承天之序则三时有成自中刑外则四海蒙福嗟尔庶士谅悉予怀

大历九年大赦

朕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夙夜兢惕保佑惟人惧庶狱之未孚俾一夫之不获思用哀恤与之和宁顷属夷夏多虞干戈是务徵赋颇重黎元不康内廹艰穷外乘师旅因行盗窃自陷典刑累然圜土之下停剿视?之命永念愚惑恻焉疚心而寰区之间举类斯衆今火中惟夏长嬴及时欝然沉系致伤和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将洽至淳之化更布维新之理其大历九年四月二十四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轻重一切并宜放免敢以赦前事相言告者以其罪罪之其在军将士有刀箭所伤久婴沉疾者戮力疆场身当锋刃各委所由量给药物厚加优赏其阵亡将士亦仰本使随事优恤妻子各申锡赉其百姓鳏寡孤独不能存济者困穷无主诚可哀伤所在府州县长官每年以诸色官物量加赡恤令其得所亡命山泽挟藏军器百日不首复罪如初在宥之典既周动植纯嘏之锡庶延子孙凡在品彚各宜迁善宣示中外令悉朕怀

宥京城禁囚勅

顷属烦暑差候????阳积旬处於高明之中犹有欝蒸之叹而况幽闭狱户辩对官曹甫临秋期将正时宪重循钦恤之道载宏全宥之仁其京城内外禁囚犯流以下罪并宜释放

赦京城囚徒制        常衮

朕以寡薄获守丕图恭默思道克谨天戒常恐至诚不逹景化未敷寅畏之诚寝兴在虑自纯阳用事霖雨????旬麦虽有秋禾未长亩有阻三农之候将贻万姓之责是用齐心涤思祷於上下神祗云从自郊月未离毕膏泽不降忧勤益深虽水旱成灾隂阳恒数而政刑失中或致????伏岂简孚有爽衷敬未诚欤嗟我矜人陷於刑辟当炎蒸之序在缧絏之中久积幽寃有伤和气所以引成汤之六事过寔在予寛大禹之九刑诚存育物期於作解以救如焚其京城见禁囚徒死罪以下降从流流以下罪一切释放仍委中书门下即速与处分讫闻奏虽罪疑从轻或谓之长恶宥过无小宁失於不经庶空夏台用缓秋典宣示中外令知朕意

元和十三年大赦

朕闻王者法天作则与衆守邦奉天无私居兆人上当恭已向方之际切临深驭朽之怀忧勤靡遑今古何远所重者兵革不试轨度自贞熙仁育和以至大道朕顾惟菲德祗奉睿图承昊天之眷命缵列圣之丕绪昃食以求至理虚心而俟昌言兢兢业业常惧失坠逮今十有四年矣道且希於广运意尝在於包荒推诚则深感物未至顷岁蜀川浙右怙乱阻兵人神共诛剪灭相次姑务偃革期於措刑方箫勺以惩奸庶干羽以成化淮蔡寇孽稔祸挻灾问罪兴师盖非获巳念征行之暴露轸馈给之烦劳中宵惕然载益祗厉妖凶既珍黎庶有康斯皆宗社垂休中外协力将勤施於下土冀昭答於上玄朕兹思所以与羣公卿士励精於庶政也属献岁发春授时惟敬勾萌尽逹幽蛰咸苏徽纆可矜鳏寡存念俾疎网之是决与庆泽而惟新可大赦天下元和十三年正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咸赦除之

长庆四年正月一日德音

朕以寡昧获守重器兢厉畏惕於兹五年皇天之事罔不修备而大典有阙举而行之粤以元正御示正殿百辟咸序万方来庭思欲推至仁以布和奉天时而施令况上玄贻庆列圣垂休默辅予躬以至宁复爰思士庶同被庆灵并兹囚隶亦合流泽自今年正月一日以前犯死罪者并降从流流罪以下逓减一等其故杀官典犯赃十恶者并不在降免之列降官未经量移者与量移近处流人各据本年限与减一年如本限止一年放还朝贺之礼国之盛事肃恭班位敷赞威仪俾升庆贺以示宏普其应元日缘朝贺行事官三品以下赐爵一级四品以下加一阶文武常参官六品以下及宗子应加陪位者并诸贺正使各赐勲一转诸番陪位各赐有差今兵革甫宁典常粗举虽慙至理可谓小康唯水旱犹虞蒸黎重困公私蕃积颇有未丰宜令诸道观察使刺史各具当处利害其有弊事可革有益於人者何术可以渐致富庶附驿以闻亦不用专使诣阙以省烦费其封畿之内百姓利病以委京兆河南尹具以条奏束带立朝必资忠谠济时利物式伫谟猷其文武百寮所上封事极言得失无有所隐事可施行者便委中书门下量加奬用朕以执契收驭时贤在典化教明至道期致太和凡在臣寮宜知此意

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 桓彝(子云 云弟豁 豁子石虔 虔子振 虔弟石秀 石民 石生 石绥石康 豁弟秘 秘弟冲 冲子嗣 嗣子胤 嗣弟谦 谦弟修 徐宁·房玄龄
  卷十·李心传
  卷六·陈继儒
  已畦琐语·叶燮
  第四十八册 天命八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纪昀
  六八○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遵旨查核省志及府州县志书情形折·佚名
  一二九 管四库全书刊刻等事务金简奏酌办活字书版并呈套板样式折·佚名
  人生之最后(1)·李叔同
  后唐纪·张居正
  卷三十八物产志一·黄遵宪
  凡例·邹漪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一百·高晋
  176.唐王朝的末日·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林淳·唐圭璋

      淳字太冲,三山(即今福州)人。乾道八年(1172),以奉议郎为泾县令,修复古塘,民多称之。(淳熙三山志有长溪林淳,隆兴元年进士,潮阳尉,或即一人。)   水调歌头   温陵东湖次陈休齐体仁韵   潇洒东湖上,夜雨洗清秋。朝来尘霁,凝

  • 卷四·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四元 赖良 编张以宁【字志道闽人】蛾睂亭碧酒双玉瓶独酌蛾睂亭不见李太白但见三山青秋色淮上来萧然满云汀安得五十弦弹与蛟龙听孙华【字元实】夕阳夕阳挂红鼓强半浸绿水斯须日渐下堆阜参差起老

  • 卷四十四·乾隆

    卷四十四山阴陆游诗三西岩翠屏阁把酒孤亭半日留。西岩独擅鹤山秋。也知绝境终难赋。且喜闲身得纵游。鹘起危巢时磔磔。鹿鸣深涧暮呦呦。人生适意方为乐。甲第朱门只自囚。原选者评。五六造语幽绝。寂历之境。宛然在目

  • 远游·屈原

    【原文】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①。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②。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 卷一百六十八·志第一百二十一·职官八等·脱脱

        ◎职官八   ○建隆以后合班之制   中书令 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亲王、枢宏使、留守、节度、京尹兼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尚书令太师 太尉 太傅 太保 司徒司空 枢密使 知枢密院事 参知

  •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脱脱

        哲宗一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神宗第六子也,母曰钦圣皇后朱氏。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己丑生于宫中,赤光照室。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元丰五年,迁开府仪同三

  • 卷十七 崇祯十四年辛巳·计六奇

      薛国观赐死  正月,故大学士薛国观,奏辩袁恺诬劾,出礼部主事吴昌时之意,上不听。八月,国观赐死,籍其家。国观性褊刻,用温体仁荐,自佥宪骤登政府,欲结于上。会上忧用匮乏,因导以借助。曰外则乡绅,臣等任之,内则戚畹,非出自独断

  • 第九回 简王后至灵王时生孔子·黄士衡

    诗曰: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之前,未有孔子;孔子之后,未有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却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人,今为山东曲阜县,宋微子启弟微子衍之后也。衍号微仲,五传至弗父何,逊国于其弟厉公,世为宋卿。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

  • 卷五十·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七 吴 孙权【大帝】 孙权字仲谋坚为下邳丞生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亡兄策起事江东权常在左右性度弘朗仁而能断好侠下士每参计谋策

  • 梁彦光传·魏徵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 他的祖父梁茂,是西魏秦州、华州刺史。 他的父亲梁显,是北周荆州刺史。 彦光小时很聪慧,有很好的天赋。 他的父亲常对亲近的人说:“这孩子有风骨,将会使我的家族兴盛起来。”梁彦光七岁时,父亲染上

  • 一五〇、陈仲考·钱穆

    孟子曰:&ldquo;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医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于於陵。身织屦,妻辟纑,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rdquo;又曰:&ldquo;仲子,不医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

  • 第三编 近古哲学史·钟泰

    第一章 宋儒之道学《宋史》于《儒林》之外别立《道学》一传,议者多訾之。以为&ldquo;儒之名本不轻,周、程诸子虽贤,要亦服儒之服,言儒之言,行儒之行。今必别于儒林而谓之道学,乱史例而启争端,甚无谓也&rdquo;。顾吾谓《宋史

  • 卷一·朱朝瑛

    读春秋略记卷首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一    明 朱朝瑛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正月为建子之月不必复辨即周文安辨之甚详至十月陨霜则亦自谓无以解也所疑者程子云孔子以夏时冠周正胡氏从之诚若是则孔子之作春秋非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一卷·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尔时佛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众多苾刍。在自来城。三月坐雨安居已。各持衣钵。诣世尊所。路逢泥雨。困于暑热。野草割身。遍皆流汗。渐次游行。至室罗筏城。时诸苾刍安置衣钵。洗足已

  • 六壬粹言·刘赤江

    八卦书自伏羲,而文王演之。六壬受于黄帝,而太公传之。旗鼓相当,功力悉敌也。自各秘其术,言人人殊,世所行者惟《大全》中之《毕法》,《指南》中之《会篡》,如车之有轨。然《毕法》则随手拈来,意尽而止。《会篡》则引而不发,未放

  •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佚名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称寻声救苦天尊为净梵国王及其后妃臣民演说正一妙法。皇后请问:「今王年老,子嗣或流产或早夭,未知是前生今世何罪所致

  •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佚名

    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

  • 持句神咒经·佚名

    别名陀罗尼句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陀邻尼钵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