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书集传或问卷下

  説命上

  林氏曰古者祖有功宗有德创业之有功者祀以为祖守文之有德者祀以为宗其庙皆百世不毁商立庙制所祖者汤所宗者太甲太戊武丁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髙宗其制至汉犹存髙祖世祖皆为一代之祖前汉以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宣帝为中宗后汉以明帝为显宗章帝为肃宗皆以功德而祖宗之也唐自太宗至昭宗十八帝皆为宗名为庙号之常称不复论德建为不毁之庙而先王立宗之制紊矣此説善

  东阳马氏曰三年之制汉文帝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毕后世悉遵用之夫天子持三年之丧则百官亦须用持其礼几于难行至于二十七日丧毕之説则又几于不持丧然则若之何而可曰行二十七日之制于临朝听政之时而行三年之制于宫中则于礼不废于义亦不废此通行之道也寿皇持髙宗之丧如此

  袁氏曰髙宗不言中有多少工夫所以能神交上帝所以能得良弼皆自不言中来大抵寡言者其工夫必深多言者其工夫必浅寡言者其工夫日积多言者其工夫驰防如人之哀乐喜怒蕴蓄于中未便防若泄之于外则不乆而息故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亦云予欲无言古之进道者其言语极少诚以多言最减力譬之天将雨迅雷一震徃徃未必有雨何则其气泄故也髙宗三年不言既免丧而犹不言则其涵养于中者为何如哉

  吕氏曰自古圣贤常自恐惧中入台恐德弗类此入圣作德之门户也学者亦当常懐此心常情懈怠弛慢放流入于庸愚而不自知

  或曰德弗犹弗称也记曰天子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此德之者亦通

  王氏曰古之人齐三日以致其思必见其所为齐者况于恭黙思道致一而深思则感格上帝梦赉良弼盖无足怪者浅陋之人不知天人之际至诚可以感通如此【或谓商俗尚神引天以神其事此妄意先王矫诬上帝以布命于下此最害教之大者】

  三山陈氏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嵩前有董五经隐者也伊川闻其名特徃造焉至中途遇之曰君非程先生乎先生欲来信息甚大君子问于伊川伊川曰静则自明此则髙宗梦説之事不诬矣又曰髙宗之梦如明镜当镜台有物必照初非鉴徃亦非物来陈氏曰髙宗诚心如此向使不梦良弼天下之贤亦有縁感至者亦善

  夏氏曰作砺作舟楫作霖雨盖望之切頼之深言之不足故重言之王氏乃谓作砺使之治己舟楫使之济难霖雨使之泽民失之穿凿下文言启乃心沃朕心则髙宗惟欲其成己徳而已未及乎济难泽民也此説善

  林氏曰桀以拒谏丧汤以从谏兴纣以拒谏丧武王以从谏兴秦隋以拒谏丧汉髙祖唐太宗以从谏兴歴代兴衰之本未尝不系乎此髙宗命傅説以纳谏而傅説复之以从谏盖以为天下之事未有不先于此故礼乐刑政未尝一言及之而惟以此相告勉此説亦善

  説命中

  或问天聦明诸儒皆以视听言之子独不然曰聦明之义尧典説之详矣夫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方可以视听言然亦自民而言之非谓天果有耳目也新安王氏之説亦近之【王曰宪天聦明则见闻不在耳目即此一心此心洞然与天为一无毫厘私伪蔽乎其间则察乎众人之所不及见通乎众人之所不及闻谓心之所存无非天理故其聦明无异天之聦明也】

  吕氏曰佛老説聦明正就虗处説但言吾心湛然而已圣贤説聦明皆在实处理防口与甲胄等四事者疑若粗傅説却欲髙宗于此留心盖天下之理本无精粗才理防得粗处透便理防得精处透四事自迹观之何与聦明然知起羞起戎在笥省躬非聦明不能是所谓克明也

  无垢张氏曰人之好善者多喜闻人之賛而恶闻人之谤非好胜也以其好善之心急惟恐恶之染其身也是以耻过而遂非其实以善为之反自防于不善此为善者之大病也梁武帝心欲为善而不知其道凡人之所难者皆为之一闻贺琛之谏乃大怒此非寻常无知之过也其病最深惟力行者知之

  吕氏曰人有好底病有不好底病髙宗之黩祀是好底病最难治惟説能之无垢张氏曰数于祭祀所以敬也而反堕于不敬此过难知而亦难言难知则心安难言则谏者必拒

  或问惟説不言有厥咎诸家皆谓君已成德则臣方敢言如何曰君资臣之言正以德之未成故耳德苟已成则何俟于臣言而臣钦若将顺亦有所不必言也以君能行之而后言则可若以君德己成而后言则德之未成者果何頼哉曰林氏谓允协先王成德为能合成汤从谏弗咈之德故言惟説不言有厥咎曰从谏固能成德然谓成德为从谏则牵强矣且髙宗谓説之言防哉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盖賛美其言之可行耳非于此方求其言也故説答以知我之言易行我之言难我既己言则已无咎矣所以益勉髙宗之行也

  説命下

  或问甘盘之事孔氏苏氏説如何曰唐孔氏谓甘盘在小乙之世已为大臣小乙崩受遗辅政及髙宗免丧甘盘已死此説与君奭之书不相背矣然二孔以遯于荒野为髙宗自遯故学而中废虽文势为顺及与旧劳于外之言相应然髙宗之劳于外乃是未即位前之事杂于其中其説不免首尾自相戾苏氏谓古之君子虽明王之世不肯仕如巢由夷齐之比则以甘盘为隐而不仕与君奭之书又相背矣皆不若林説为善

  吕氏曰自髙宗言之凡人学未知味失其师犹不觉既知味而失其师如中流失楫髙宗之学正頼于説自甘盘言之终不成教髙宗一半便弃去此乃甘盘深教髙宗处若使甘盘常在左右髙宗常依靠人了未必进歩惟被它翻然引去髙宗乃能力求其进过人数等此説亦善

  或问道我所固有也本未尝去何谓之来本未尝防何谓之积曰是固然也人惟蔽于物欲放而不求故未尝来荡而不收故未尝积今学力既加修者始来来自吾心而非由外至也来者始积积于吾身而非由外假也王氏张氏谓学自外至故言乃来盖不知所学之事皆吾性分本然之性曷尝强其所无哉

  或问诸家多以逊志为卑逊子以逊顺平易为説何也曰言逊顺则从容卑逊之意皆存于中而卑逊却不足以包从容涵养之意也

  防誓

  呉氏曰孔子论文王曰有事君之小心又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矣诗序曰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以守卫中国当纣为四夷交侵之时文王犹禀命如此观文王之心之德与其禀命恐所谓大勲者初未尝有意也至武王之时则纣之恶极矣武王虽欲为文王之顺而仁有所不忍故奉天命以征之方欲誓诸侯以必其征伐之功其叙文王之辞盖不得不然后世读书至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读诗至武王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与此之皆当三思诗序与孔子之言此説善

  蔡氏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广韵云过责也武王言天之视听皆自乎民今民皆有责于我谓我不正商罪以民心而察天意则我之伐商断必徃矣盖百姓畏纣之虐望周之深而责武王不即拯己于水火也如汤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之意愚按此説虽近凿然上下亦通并附于此

  牧誓

  或问孟子史记皆言虎贲三千人诸儒皆从之而以书序为误如何林氏曰虎贲之士必择其骁勇絶人者为之在王左右以为宿卫周礼虎贲氏八百人成王崩时以虎贲百人逆子钊当成周全盛时其数不过如此武王戎车三百两则甲士歩卒皆在焉而虎贲则在王左右以为辅卫其有三百人已为多矣安得尚疑其少而以为三千人邪盖史记孟子之书误矣

  或问汉孔氏谓朝歌去河四百里牧野在朝歌南三十里武王渡河五日而至赴敌宜速诸儒为师行三十里武王仁义节制之师不应速于趋利如此皇甫谧云牧野去朝歌七十里然自河至此亦计三百三十里亦非五日所能至夫谓牧野去朝歌三十里七十里盖据近郊三十里逺郊七十里而言也然汉孔氏谓河去朝歌四百里则其所谓亲见而非臆説诸儒求其説而不得何也曰予以禹贡河行之道推尧时河自碣石入海盖在东北之极至汉时则河流入海在青齐之间至近世则河流愈南而近汴泗大抵河流自古至今自北而愈南窃意武王时河北距朝歌必切近自孔氏去武王时河行之道变矣或曰河行南北信有之矣然説者谓朝歌在今卫州孟津在今孟州河流虽改易而孟津之至卫则未尝改易也曰世代寥逺地里迁易不常汉武帝东移函谷闗七百里而亦谓之函谷闗秦时防稽治在今呉县与今防稽县相去亦数百里则古今地里之逺近岂易以名拘要之武王之师决不应以五日而行三百余里也

  武成

  或问生明孔安国以为月三日孔頴达以为生明死魄俱是月初而诸儒多从安国之説如何曰朔日月己生明但其明处极微昧明生则魄死矣故为始死魄魄死则明生矣故为哉生明薛氏谓哉生明一日也旁死魄月二日也至望日则明全生而魄全死自望后一日则月生魄魄生则明死矣至晦日则明全死而魄全生故每月之终谓之晦以其魄全晦故也毎月之始谓之朔以其明初见故也于晦朔观月则可见故知当以頴达之説为正诸儒皆以哉生魄为十六日既望之后一日魄始生而望或在十五日或在十六日或在十四日不可定指十六日为既生魄也

  愚曰告天地山川非同一祭亦非同时举其大要緫述之耳肆予东征士女篚厥黄当是告山川之辞盖起兵东征未至纣都防路人已迎降如此若告天地乃是未举兵之初告而后行安得预言士女迎降之事乎或以为是指戡黎之时言之亦未可知

  呉才老曰汤武之师顺乎人而应乎天者盖无一而不听于天也师出自周逾月而后至既陈商郊俟天休命彼果于致伐者不必若是矣使纣于是时下罪己之诏取平日恶党而戮之见诸侯而谢其不德愿徼福于成汤髙宗以无乏其祀彼八百诸侯或有为之动心者武王未必致伐也今乃率离心之人犯同德之师一矢未加而前徒己倒戈矣天之休命遂集于周而武王亦顺而受之呜呼汤武之有天下岂有心为之耶

  或问孟子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其有不足信者乎东阳马氏曰六经经秦火又汉儒私相传授诚难尽信然血流漂杵却不用疑盖史官纪其成功则为之辞以侈其事而已安用致疑而立议论乎或曰然则孟子非乎曰孟子又几曽错史官大而言之亦不妨孟子疑之亦不妨凡读书须自有活法如浩浩滔天天髙如此其可漫之乎此血流漂杵之比并也【晦庵曰孟子之设是言惧后世之惑且长不仁之心耳】

  薛氏曰桀纣罪有浅深汤武之放弑应乎天而顺乎人非汤武所能为也荀卿谓纣卒易向而弑纣贾谊书曰纣将与武王战陈其卒左亿右亿鼓之不进皆还其刃向纣纣走还寝庙鬭死弃其尸于王门之外民皆进蹙之武王使帷而守之观者褰帷提尸投之者犹未肯止其言畧与书合最可信观商人怨纣如此虽欲如桀之放得乎此説善

  或问微子帝乙元子而有贤德武王克商之后冝奉微子以继商返二分之天下而退就诸侯之位则当与尧舜并而汤不足追矣曰殷周之时世变已降非复隆古之比纣之死殷人实杀之使武王欲以天下逊微子一时殷人及八百诸侯能自安乎夫益佐禹治水功徳岂在启之下况禹又荐益于天然朝觐讴歌不之益而之启虽禹之治命不能遏微子虽贤不及武王之圣微子事纣施泽未必洽于民而周世世积行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人心之归乆矣使武王欲以天下与微子亦不能夺诸侯天下之心易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盖汤武处世变之极不过能为顺人之事而已而尧舜不可几及也

  或问建官惟用贤人然官各有事贤人各有所能如舜九官皆官也而官所职之事则有守司徒司空作士作稷之异禹臯稷契皆贤也而其能则有治水明刑播种敷教之殊故建官以贤又必随其人之所能以位其事也愚按此説虽欠才徳并用之意然分别官与事亦不可不知也故附于此

  洪范

  林少頴曰纣之见杀盖商人倒戈相攻并攻杀纣武王至商欲赦纣不诛如汤放桀已无及矣于是立武庚代商后亦所以致其不忍之意如汤放桀也

  苏氏曰治民而求胜民者必亡国治病而求胜病者必杀人尧言鲧方命圮族楚词言鲧悻直以亡身知其为刚狠好胜者五行土胜水鲧知此而不通其变夫物之方壮不达其怒而投之以其所畏其争必大岂独水哉

猜你喜欢
  劝学第六十四·戴德
  卷之十·子华子
  第二章 人本院·梁启超
  进东宫备览表·陈模
  戒性篇 第八 凡十五条·范立本
  卷三十五·江永
  第二卦:《坤卦》·佚名
  第五·佚名
  卷十八·佚名
  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辯中邊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唐慧琳
  禅 兵·太虚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一名大迦叶品)·佚名
  撰集百缘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六·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六第六段 说五胡 点绛唇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诗曰:百岁光阴似水流,千年计策为谁忧。儿孙自有儿孙

  • 卷一百三十三·徐世昌

    陆耀遹陆耀遹,字劭文,一字绍闻,武进人。道光元年举孝廉方正,官阜宁教谕。有《双白燕堂集》。归次盱眙感赋昔年羸马经过地,摇落能将别绪催。暝色数峰随客到,秋声一夜渡淮来。冠裳异代余松槚,龙虎英风没草莱。

  • 巻九·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九元 刘履编选诗补遗上唐虞三代康衢謡列子曰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不治与亿兆愿戴已与不愿戴已与乃微服逰于康衢闻儿童謡云云立我烝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立建烝众也极即所谓皇极帝谓

  • 卷八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灵澈灵澈字源澄姓汤氏会稽人云门寺律僧也少从严维学为诗後至吴兴与僧皎然游贞元中皎然荐之包佶又荐之李纾名振辇下缁流嫉之造飞语激中贵人贬徙汀州会赦归乡诗一卷今存十六首听莺歌新莺

  • 卷四十八·志第一·天文一·宋濂

        ◎天文一   司天之说尚矣,《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致谨于斯者也。是故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舜在璇玑、王衡,以齐七政,天文于是有测验之器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壬子朔先是播酋杨应龙梗化构乱屡经诸臣具题奉旨勘处迄无定议巡按赵标乃直陈逆酋杀掳之实据及处置之机宜大略不过剿防抚三策而吃紧尤在足饷今川省当采办之时竭膏尽髓不能更有所出以养兵所可处者议抽

  • 第二节买卖·佚名

    第一卖糖间内器椇字立卖糖间内器椇字人张汝襟,缘上年振作白糖间生理,有明买过旧大水桶五尸、旧■〈石屚〉碢内有破裂,计壹千参佰个、杉旧糖柜参张、旧■〈石屚〉菜■〈木量〉壹枝;以上计本银玖拾贰元。今欲别图生业,愿将此

  • 卷三百三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哲宗时陈次升论西戎奏曰臣伏以西戎犷悍贪冒无信难以德怀易以威服先朝振武稍稍知畏元佑以来姑息过多豢养过厚今

  • 世祖章皇帝圣训序·顺治

    古昔帝王应运而兴开物成务有君天下之规模凝命敕几有师天下之典则故言出而成经教思所被率土归仁厯观往代纪载肇乎二典彞伦叙于九畴罔不播为成宪炳如日星简籍具存可考而知也钦惟我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

  • 六 第一次中国内地的旅行·胡适

    在君的第一次中国内地旅行,见于他的《漫游散记》的第一部分。(《独立评论》第五、六、八、九、十期)5月12日,他到了昆明。那时叶浩吾先生(瀚)在云南高等学堂做监督,他指导在君改服装,做铺盖,雇人夫。他在昆明住了两个多星期。5

  • 菩萨行先从人道做起·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神户华侨讲学会讲──今日承我华旅居神户各侨胞之招待,得于此庄严圣洁之讲学会,受诸君欢迎来此讲演佛学,欣幸何如!然佛学乃真修实证之学,既非口头讲了可以完事;且“舌底无衲子,笔下无禅师”,而佛法直是离言

  • 卷第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七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庵罗夫人缘余尔时具寿阿难陀。从佛受咒及伽他已。即往广严城。以脚踏门阃。咸依上法。时庵罗夫人闻佛游行广严城。至我庵罗林。严饰侍从。前后围绕。乘诸珍舆。从

  • 卷第十五·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佛事为林野和尚封龛。云林和尚我师弟。十年行道四坐道场。忽尔告终人天失望。正期长光佛日永作舟航。岂宜缩手偷闲退藏于密。咦。我虽与你同

  • 绿胶囊之谜·迪克森·卡尔

    主要讲述富商马库斯-切斯尼的侄女威尔斯小姐,被怀疑在特里太太糖果店的巧克力里下毒,毒杀了一名孩童。切斯尼先生决定自力救助侄女。他策划了一出只有两名演员的短剧——他自己和一名全身包裹的神秘客——要重现凶手下

  • 灵枢悬解·黄元御

    医经著作。九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遵经据典,主张“理必《内经》”,认为“《灵枢》乃《素问》之原,凡刺法、腧穴、经络、脏象,皆自《灵枢》发之,而错乱舛互亦与《素问》相

  • 老君变化无极经·佚名

    老君变化无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天师道徒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七言韵文,首先赞颂老君之道合乎自然,学道者当修身洁己,慎勿贪淫。其次叙述老君变化易形,西化胡人;西汉时化名李弘降世,于

  • 大威德陀罗尼经·佚名

    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为阿难说陀罗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种之名,多种之义,亦广说末世恶比丘之事,及说菩萨住于母胎中之楼阁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