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杜衍传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亲杜遂良,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杜衍束发苦志厉操,尤其酷爱读书。考中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朝廷使者推荐他,任晋州通判。

诏令推举品质优良的官吏,杜衍被提升为乾州知州。陈尧咨安抚陕西,朝廷诏令藩府赐宴,陈尧咨到乾州,由于杜衍有才能,特地赐宴,于是将杜衍调任凤翔府知府。到罢官回乡,二州的老百姓将杜衍阻拦在州境上,说:“为什么要调走我们贤明的太守呢?”以太常博士提点河东路刑狱,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巡视潞州,澄清冤案,知州王曙因此写了《辨狱记》。高继升任石州知州,有人报告说高继升勾结外族策划变乱,将其逮捕捉拿,久不判决,杜衍辨明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将诬告者治罪。宁化军守将将人审讯定为死罪,案情不实,杜衍反复核实加以改正。守将不伏罪,上诉朝廷,诏令刑狱复审,果然罪不当死。移任京西路,又调任扬州知州。有司上奏杜衍辨别冤狱依法当受赏赐,升职刑部。章献太后派遣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京,还没有说其他话,就问杜衍是否安康,使者将杜衍的治理情况向太后做了汇报。太后感叹说“:我知道很久了。”

调任河东转运副使、陕西转运使。奉召任三司户部副使,提升为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未到任,恰遇河北军费缺乏,转为都转运使,升为工部侍郎,不向老百姓征收赋税而军费充足。回京,任枢密直学士,求出京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

开初,杜衍为政严谨细密,不用严刑来督责官吏,但官吏和百姓也畏惧他的清廉严整。仁宗特地召他为御史中丞。杜衍上奏说“:中书、枢密,是古代所说的三事大臣,也就是所谓坐而论道之人。如果只逢双日进对前殿,又凭什么来全知天下之事呢?应不断地召见他们,赐坐便殿,来敬献可否之议,其他,就不必亲自烦劳陛下了。”又议论常平法说“:年成有好有坏,因而谷价有高有低,官府用法律来平抑价格,那么老百姓能获利。如今富商大贾,乘粮价低时收取,发生旱涝灾荒时,则进行囤积而不发放,希望价格不断上涨,来获取丰厚之利,这样老百姓就会感到生活困难。请求根据州郡的远近,户口的多少,严格赏罚,督促官吏,按时收放不要误时,价格要适宜。官府买进的粮食不充足,则禁止争相买粮来谋求暴利;买完粮食将它们进行储藏,则要考察有的以供应军队为名谋取暴利。州郡缺少母钱,希望拿出官府的钱物救济它们。否则劝课之官,即使到其家每天觐见,对事情又有什么益处呢。”

兼任吏部流内铨主管。选补条律繁多冗长,主判官不能全部阅览,官吏多接受贿赂,在支出和征收上钻法律的空子。杜衍接任后,立即颁发给属史们函铨法,并问说“:全部都知道了吗?”回答说“:都知道。”杜衍尽力阅览,将本末典折全部了解清楚了。第二天,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听取行文书,选举之事全部由自己决定,这样官吏就不能谋取奸利。过了数日,声闻惊动京师。改任知审官院,裁决取断就像主管官吏选举时一样。升任尚书工部侍郎、知永兴军。当地有位百姓白天失去了他的妻子,杜衍为了捕捉杀人贼采用了一定的谋略,立即捕捉了杀人贼,将埋葬的尸体发掘出来,还获得了贼杀死其他妇人的两具尸体,秦人大为震惊。调任并州。赵元昊叛乱,因为太原为战略要地,加封龙图阁学士。

宝元二年(1039),升任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这时朝廷正大举用兵,老百姓对征发兵役感到痛苦,官吏因此为奸。杜衍分别处置进行策划,根据道路的远近,给予充裕的集合时间,让老百姓依次服役,与其他各州的费用相比,要节省一半的费用。回到京师,暂代开封府知府,在其任职附近的人久闻了杜衍的名声,都不敢私自请托。授职同知枢密院事,改任枢密副使。夏竦上奏攻守策,宰相打算采用出兵。杜衍说:“偶然成功,不是万全之计。”争议了很长时间,请求罢免未获允许,被仁宗亲自赐予诏书以资劝勉鼓励。任河东宣抚使,授职吏部侍郎、枢密使。每次逢到朝内降恩,杜衍都放置起来不执行,共积累诏旨至十封,便献纳在仁宗面前。谏官欧阳修入朝进对,仁宗说:“外人都知道杜衍将朝内降恩旨退还吗?凡是有求于朕的人,每次都以杜衍不同意而告知于求者从而停止的,比杜衍所封还的降恩诏书要多得多。”

契丹与赵元昊在黄河外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自己率兵出战。杜衍说“:二国正在交战,势力正盛,我们不可轻易出兵。”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与杜衍争议,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尖刻急迫。范仲淹曾经以父行服侍杜衍,杜衍不因此而忌恨他。契丹女婿刘三嘏为逃避罪行前来归顺,辅臣们议论要丰厚地安置他,来追问契丹的秘密军事。谏官欧阳修也请求留住刘三嘏,仁宗以此来问杜衍。杜衍说:“我国提倡忠信,如果自己违背誓约,接纳叛逃之人,那么我们就不理直气壮了。而且刘三嘏是契丹的近亲,而逃跑前来归顺,这样谋身,还能与他计谋国事吗?接纳他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将他归还契丹。”于是将刘三嘏归还契丹。授职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杜衍喜欢推荐贤士,阻止佞幸之徒,因此小人多不高兴。他的女婿苏舜钦,少年时就能写文章,论议有些冒犯权贵,监进奏院,按照以前的惯例,祭祠神庙时要使用伎乐来使宾客得到娱乐。集贤校理王益柔被杜衍推荐,有人说王益柔曾经戏作《傲歌》,御史将王益柔、杜衍一一上奏弹劾,想以此使杜衍感到危难。谏官孙甫说:“丁度因上奏问对求以大用,请求以此任用官吏。”丁度知道孙甫上奏有误,极力请求置对。杜衍由于孙甫刚奉诏出使契丹,扣留了孙甫的上奏,丁度因此对杜衍十分怀恨。到杜衍罢职,丁度起草诏书制令指责杜衍结纳朋党。这时范仲淹、富弼想重新治理国事,与执政者不和,范仲淹、富弼已离京任宣抚使,上奏者附会执政者,更加攻击二人的过失。仁宗打算罢免范仲淹、富弼,杜衍独自相助,但杜衍平日的议论,实际上并不是结纳朋党。以尚书左丞离开京师任兖州知州。庆历七年(1047),杜衍刚刚七十岁,上奏请求归还官印,于是以太子少师致仕。

杜衍任宰相,贾昌朝不高兴,有人说以前的宰相一旦上章,得以三少致仕,都不是过去的成例,这是由于贾昌朝压抑他。皇..元年(1049),特地升任太子太保,奉召陪祀明堂,诏令应天府敦促派遣杜衍上道,都亭驿站设置帐具几仗等待他,杜衍声称有病极力辞谢。任太子太傅,赐予他的儿子同进士出身,又任太子太师。知制诰王洙拜谒告归应天府,朝廷下诏抚问,封为祁国公。

杜衍清廉正直不积聚私产,退职后,寄寓南都共十年,房屋简陋狭小,只有数十楹,居住好像宽余。出入随从的人约十来人,戴乌帽、穿皂绨袍、系革带。有人规劝杜衍穿居士服,杜衍说:“年老谢职,还可以盗用高士之名吗?”善于写诗,正书、行、草都有章法。病重,仁宗派遣宦官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没有来得及,去世,终年八十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告诫他的儿子努力忠孝,用一枕一席来进行装殓,用小的墓穴低矮的坟冢来安葬。曾自作遗疏“:不要由于长久平安而忽略边防,不要因为已经富裕就轻视财产的节用,应当尽早地树立皇太子,来安定人心。”言语中没有谈到私事。

猜你喜欢
  志第七 礼仪七·魏徵
  逸文·钱俨
  东都事略卷一百八·王称
  第二回 起义师入京讨逆 迎御驾报绩增封·蔡东藩
  第十九回 姑妇临朝生暗衅 弟兄佐命立奇功·蔡东藩
  第八十四回 王化贞失守广宁堡 朱燮元巧击吕公车·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六·王祎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一·佚名
  二·王元稚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纪昀
  被掳纪略·赵雨村
  郦希成、张清志传·宋濂
  赵孟兆页传·宋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375_1 【秋怀】孟郊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

  • 卷四十九·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十九    宋 陈起 编刘仙伦招山小集 中秋有怀 吾庐有寒梅老干秋风多上有双栖乌夜月听我歌一别三载强梅影应婆娑乌今来不来柰此明月何 梅树秋 谁将和羮姿植彼江之坟老叶才脱柯生意觉已

  •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四·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亭林氏编辑  永历纪略  帝讳由榔,桂王常瀛第四子,神宗孙也。初封永明王,隆武既崩,立于广东。在位十三年,崩于缅甸。  隆武元年丙戌八月,帝既及于难,广西巡抚瞿式耜、总督丁魁楚、兵部尚书吕大器、李永茂

  • 通志卷九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春秋晋师服 士蒍 荀息 里克【防郑】庆郑 吕饴甥胥臣 狐突 狐偃【子射姑】先轸 介推 阳处父郤芮 郤缺 郤克 郤至 士会 士爕范匄 范鞅 赵衰 赵盾 赵武

  • 羊欣传·李延寿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曾祖羊忱,是晋朝的徐州刺史。祖父羊权,为黄门郎。父亲羊不疑,为桂陽太守。羊欣少年时性格沉静,与人无争,言笑很美,善饰容貌。广泛阅读经书典籍,尤其擅长于隶书。父亲羊不疑担任乌程令时,羊欣十二岁。当

  • 刘知俊传·薛居正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潇洒无拘胸有大志。开始时事奉徐州统帅时溥,担任列校,时溥很器重他,后来因为勇敢和才略而被嫉妒。唐朝大顺二年(891)冬天,率领部下两千人投降梁太祖,即暂任军校。刘知俊披上铠甲

  • 卷三十三·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三十三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品官丧礼初终有疾迁於正寝养者皆斋彻乐饮药疾困去故衣加新衣清扫内外分祷所祀侍者坐持手足遗言则书之属纩以俟絶气男子不絶於

  • 卷九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五八旗都统满洲八旗旗各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掌宣布教养整诘戎兵以治旗人所属参领五人副参领五人掌颁都统副都统之政令以达於佐领佐领【所治以三

  • 陈仲箎·周诒春

    陈仲篪 字和声。年四十六岁。生于广东香山县茶园鄕。兄省薇。广州广东银行正司事。已婚。子三女四。光緖十三年。自费游美。光緖十六年。入鄂马哈大学。习医学。光緖二十三年。得医学博士学位。入加利佛尼大学医科。

  • ●忠义鉴第二(二十七案)·徐谦

      乾坤正气,乃钟于物。义胆忠肝,淋漓快笔。掩卷激昂,灵风拂拂。辑忠义   明皇象(《警心录》)   唐明皇,每赐酺御楼,引大象拜舞,动中音律。及西幸蜀,禄山驱舞象入洛阳,大宴群酋。出舞象绐之曰:“此自南海奔至,以吾有天命,虽异

  • 卷二十三·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二十三元 汪克寛 撰襄公下【乙靈王二卯十六年】二十有七年【晉平十二齊景二衛獻二十一蔡景四十六鄭簡二十曹武九陳哀二十三文四宋平三十秦景三十一楚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四章 知足·林语堂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语译身外的声名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样亲切?身外的财货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样贵重?得到名利与失掉生命,哪一样对我有害呢?由

  • 卷二十一·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縂义卷二十一    宋 易祓 撰秋官司防第五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防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小宰言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而此经乃言秋官司防掌邦禁者何也先王立

  • 达摩宝传上卷·悟真子

    偈曰达天通地一部文摩诃揭谛度众生宝秘诸仙五千道卷隐如来三藏经赞曰达摩慈悲宝卷传诸佛菩萨下九天闻听偈语忙护佑韦驮灵官排两边金炉沉檀香烟起法身清静性自然大众虔诚体佛语直超三界证涅槃南无皈依十方一切佛法僧慈

  • 幽闲鼓吹·张固

    唐代轶事小说集。1卷。张固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张固《幽闲鼓吹》一卷”。《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同。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刊《顾氏文房小说》本,有顾元庆

  •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陶弘景

    一卷。旧本题梁陶弘景撰。又称《真灵位业图》,《灵宝真灵位业图》。初言神仙真人者,并无等级观念。但随着历史的进展,或出于宗教的需要,逐渐有了关于神仙真人也分等级之说。据此书前陶弘景自序,他撰《真灵位业图》,就

  • 梵摩难国王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梵摩难王经。译于西晋之时,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述说梵摩难国王不知其子均邻儒出家已证得阿罗汉,惟见其精勤粗食,遂对其供养异于僧众,佛陀乃令均邻儒现神通为国王解说苦、空等四谛要旨。梵摩难

  •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以一印而成办种种作法之念诵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