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知白传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年酷爱学习,考中进士,经多次升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年间(998~1003)上疏奏对,言说当今最要紧的事情,真宗感到十分奇异,奉召应试舍人院,代理右正言。敬献《凤..箴》,出知剑州。过了一年,奉召考试中书,兼任直史馆,真宗亲自给他赐予五品官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发生干旱,张知白与李防分路安抚。回到京师后,暂时主管京东转运使事。天上星象不断出现,司天将它作为祥瑞上奏,大臣们跪伏在官署表示庆贺。张知白认为人君应当实行德政来符合上天的旨意,而星象出现群臣跪伏庆贺没有任何根据,因而张知白陈述治理国家事务的关键。真宗对执政大臣们说“:张知白可说是忠于朝廷啊。”真宗东封泰山,张知白任右司谏。张知白又进言说“:咸平年间,河湟还没有平定,臣下曾请求罢除郡国所敬献的祥瑞。如今天下平安,神灵的赏赐不断显现,望将《泰山诸瑞图》放置在玉清昭应宫,将副本收藏在秘阁。”

陕西发生饥荒,朝廷命令张知白进行巡视。不久任邓州知州。正好关右流民到达邓州,张知白既发给流民粮食,又招募流民供给粮食来救济饥民。提升为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升任尚书工部郎中,出使契丹。张知白认为朝廷的官制,重视京官而轻视外官,给朝廷引用唐李峤建议让台阁主管属国郡县,于是自己上疏请求出京补官,未获批准,于是被朝廷命令督察在京的刑事案件,坚决请求离开京师外补,任青州知州。回到京师,请求主管国子监。真宗说:“张知白难道对复杂繁难的事务感到厌倦吗?”执政大臣说:“张知白在朝内外任职,没有为自己作过任何谋划。”于是张知白被升任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授予给事中、参知政事。

郊祀礼仪完成后,张知白升任尚书工部侍郎。这时同僚王曾升任为给事中,官级仍在张知白之上,张知白心里不能平衡,多次上表请求辞职。王曾也请求位居张知白之下,朝廷于是给张知白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又任为给事中、判礼仪院。王曾罢官,将王曾所任之职授予张知白。这时王钦若任宰相,张知白与王钦若的意见经常不一致,于是张知白声称有病而辞去官位,被免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到王钦若分管南京,宰相丁谓一直讨厌王钦若,就将张知白调任南京留守,意在报复王钦若。张知白到任后,对王钦若十分友好。丁谓十分气愤,又将张知白调任亳州,升为兵部。仁宗即位后,张知白进升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这时公布进士的等级,张知白被赐予《中庸篇》,中书敬献此篇,朝廷于是命张知白进行注解,关于修身治家的道理,一定反复陈述。

张知白任宰相,慎用名器,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经常以太满作为警戒,虽然身为显贵,但仍像一般士大夫一样清贫节俭。张知白身体一直瘦弱,每天忧虑担心外族入侵,任中书时突然感染风寒致使眼睛发花,看不清东西,坐车回到官邸。仁宗亲自询问他的病情,张知白不能说话,去世。仁宗因此撤除了上巳宴,给他追赠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建议授予张知白谥号“文节”,御史王嘉言说“:张知白坚持真理为公殉职,为官正直,可说公正无私了,应赠谥号‘文正’。”王曾说“:‘文节’是一个美好的谥号。”于是不改变。

张知白九岁时,父亲在邢州过世,灵柩停放在佛寺中。契丹侵犯河北时,寺宇大多颓败废旧,灵柩不能辨认。张知白考中进士后,步行寻访,寻得佛寺的大殿基石,猛然明白认出了他父亲灵柩的停放处。打开一看,其父所穿葬服都一一得到了验证,众人都感叹他确实孝顺。曾经路过陕州,与通判孙何相遇,阅读道旁古碑共数千字,回来后,张知白能全部背诵出来,没有任何遗落。天圣年间(1023~1032),契丹大规模检阅军队,扬言要攻取幽州,朝廷为此十分忧虑。仁宗以此询问二府,大臣们都说:“准备粮食训练军队,以防备不测。”张知白说:“不能这样,契丹与我们刚建交不久,如今大举发兵,是因为仁宗刚即位,来以此观察朝廷的举动罢了,我们怎能自造祸乱呢!如果对他们有怀疑,还不如利用黄河决口,派兵以防止黄河决口为由,契丹也不会担心。”不久,契丹果然撤兵离去。张知白无子,以其兄之子张子思为后,官至尚书工部侍郎后退休。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张廷玉
  卷一百三十三·毕沅
  ●卷九。恩叙四·梁章钜
  宋史全文卷十二上·佚名
  辽史拾遗卷二十·厉鹗
  卷七十九·杨士奇
  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五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覆奏奉到口传谕旨摺·佚名
  绎史卷五十七·马骕
  列传卷第四十九 高丽史一百三十六·郑麟趾
  宇文深传·李延寿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权衡度量类四言古嘉量铭         【周】阙 名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旣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五言律赋得秤送孟孺卿     【唐】包 何愿以金锤秤因君赠别

  • 卷十·文珦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潜山集> 钦定四库全书 潜山集卷十      宋 释文珦 撰七言律 游越 吴客来游古越都缅怀前事更踟蹰高峯篆刻空秦望遗庙丹青尚禹谟佛屋几迁王令宅官租半入贺家湖日斜欲返烟城去柳下

  •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范晔

    崔骃 子瑗 孙寔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高祖父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剌史无与燕刺王通。及剌王败,擢为侍御史。生子舒,历四郡太守,所在有能名。舒小子篆,王莽时为郡文学,以明经征诣公车。太保甄丰举为步兵校尉,篆辞曰:「吾

  • 平定交南录·邱濬

    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统之初,安南国王陈曰焜为其臣黎季牦所弑。季牦诡姓名为胡一元,子苍为胡■〈大上互下〉。矫称陈氏绝嗣,■〈大上互下〉其甥,请权署国事。上不逆其诈,从其请。未几,求袭王爵,许之。踰年,陈氏孙天平始从老挝遁至

  • 卷之一千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今献备遗卷三十五·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谢铎谢铎字鸣治浙江太平人天顺甲申进士选翰林庻吉士授编修奉旨校勘通鉴纲目上疏言宋神宗喜通鉴理宗好纲目而不能推之政治因劝求贤讲学以史册质经传穷义理则大本立而万目自随矣歴升南京国子祭酒上疏请増杨

  • 第一二三禀光绪九年四月(?)一一三一二-一五·佚名

    台北知府对巡抚、按察使、道台,禀报头役被控索诈案件之办案经过并请示敬〔再〕禀者(注),新竹县役徐祥,前被监生张琼荣、民人王居、隘首张进生等,在前抚宪岑行辕,控告藉案索诈、抢掳、毙命,经蒙亲提人证,研

  • 三二三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查缴违碍遗书请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三二三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查缴违碍遗书请毁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十六日护湖南巡抚 湖南布政使臣觉罗敦福跪奏,为查缴违碍遗书请旨销毁事。窃臣钦奉谕旨,节次谆切晓谕,并派委诚妥干员,分赴各属,向藏书之家谕令将

  • 刘穆之传·李延寿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人,东莞莒县人,世代住在京口。开始做琅笽府主簿,曾经梦见和宋武帝在海里泛舟遇到大风,惊慌地俯视船下,见到有两条白龙保护着船。随后到了一座山下,山峰秀丽高耸,心里十分高兴。后来武帝攻克了京城,向何无忌

  • 魏征传·刘昫

    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人。父亲魏长贤,任北齐屯留县令。魏征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穷困失意却有远大志向,不从事谋生的职业,出家当了道士。他喜爱读书,能融会贯通,见天下越来越乱,特别留意先秦纵横家的学说。大业末年,武阳郡郡丞元宝

  •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司马光

    魏纪一 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 [1]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

  • 原强续篇·严复

    夫所谓标本并治者,岂非以救时之道通于治病者乎?盖察病而知致病之原,则其病将愈,唯病原真而后药物得,药物得而后其病乃有瘳,此不易之理也。今日之东事,横决大溃,至于不可收拾者,夫岂一朝夕之故,而审其原者谁乎?方其未发也,上下晏安

  •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五兵考禁卫兵元太祖时以穆呼哩齐拉衮博勒呼博尔济为四集赛领集寨台分番宿卫太祖功臣博勒呼等四人时号都尔本库鲁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集赛之长集赛犹言番直宿卫也凡宿卫每三

  • 192.铁面无私的包拯·林汉达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

  • □□第五十五(阙)·墨子

    (阙)

  • 春秋说卷二十五·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昭公三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而他乐犹故也叔弓卒于武宫涖事之所籥入去乐卒事他乐尽彻也君于卿大夫之丧恩痛不忍举可谓得礼矣常事

  • 卷三十七·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七礼一仪礼总论今仪礼多是士礼天子诸侯丧祭之礼皆不存其中不过有些小朝聘燕飨之礼自汉以来凡天子之礼皆是将士礼来增加为之河间献王所得礼五十六篇却有天子

  • 负情侬传·宋懋澄

    文言传奇小说。明宋懋澄撰。收入《九籥集》卷五。本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万历间,浙东李生,系某藩臬之子,携资财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与妓女杜十娘情好甚殷。往来经年后,李生资财用尽,鸨母对李渐以为厌,而杜十娘钟情不移,誓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