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强续篇

夫所谓标本并治者,岂非以救时之道通于治病者乎?盖察病而知致病之原,则其病将愈,唯病原真而后药物得,药物得而后其病乃有瘳,此不易之理也。

今日之东事,横决大溃,至于不可收拾者,夫岂一朝夕之故,而审其原者谁乎?方其未发也,上下晏安,深忌讳而乐死亡。当是之时,虽有前识,破脑刳心,痛哭阙下,亦将指为妖言,莫之或省。及其始发也,无责者不审彼己之情实,不图事势之始终,徒扬臂奋呼,快一发而不虑其所以为收。迨至事功违反,则共吒嗟骇荡。众难群疑曰:“是必有强国焉阴助之耳,不然倭乌能如是!”又曰:“是必吾国有枭杰焉为之谋主,不然倭又乌能如是!”又曰:“是必我之居津要者与表里为奸,不然倭又乌以至此!”嗟乎!诸君自视太高,视人太浅,虚骄之气不除,虽百思未能得其理也。夫所恶于虚骄恃气者,以其果敢而窒,如醉人之勇,俟其既醒,必怯懦而不可复作也。夫以中国今日政治之弛缓不收,人心之浇薄自私与百执事人才之消乏,虑无起者耳。有枭雄焉,操利仗驱数万训练节制之师,胜、广之祸殆莫与遏。况乎倭处心积虑十馀年,图我内地之山川,考我将帅之能否,举中国一切之利病,微或不知之。此在西洋为之则甚难,彼倭为之则甚易者,书同文而壤地相接故也。今乃谓其必待西洋之相助,与中国奸人之借资,诸君能稍贬此〔所〕谓人莫己若之心,庶有以审今日之乱源,而国事尚有豸耳。

悲夫!窃尝谓国朝武功之盛,莫著于高宗,而衰端即伏于是。降及道、成,官邪兵窳极矣。故发、捻之乱,蔓延浸淫,几天下无完土。湘、淮二军起煨烬之中,百折不回,赫然助成中兴之业,其功诚有不可没者。然究切言之,则不外以匪之术治匪,其营规军制,多一切苟且因应之图,断然不足以垂久远。世人成败论世,且依附者众,遂举世莫敢非之。顾祖宗数百年缔造之远略宏规,所谓王者之师,至此而扫地尽矣!使今日而祖制尚有孑遗,则存其法而易其器,补其敝而师其心,则武备之坏,尚不至此,而军政尚可用也,惜乎今万不能。又窃尝谓百十年来中国之至不幸,其兵所相与磨砻者,皆内地乌合之土匪,即遇外警,皆不过西洋之偏师,扣关搪呼,求得所愿而遂止。致吾国君臣上下,谓经武之事,不外云云。而文人学士,不耻佞谀,相与扬厉铺张,其身受与侧听者,皆信为果然。故其病愈深痼而不可疗。今乃知未履之而艰,未及之而知,是唯度量超绝,决荡拘挛,极物理之精者为能,讲俗学者必不能也。

然而今日之事,诸君为我识之,螳螂捕蝉,而黄雀已从其后。今之胜我者亦将谓天下之兵皆若所遇于北洋之易欤;不言所攻者之甚瑕,独信攻者之实坚,举国若狂,中毒尤剧,虽有明识,将莫能救。继此以往,必有乘其蔽而覆之者。姑前言之,以为他日左验而已。

彼之跳掷决躁,至今极矣。如是之敌,尚不知制为所以待之之术,公等又安用读书学道为哉!今夫倭者务胜好乱,然不终日之民也。然其谋则已大矣。其谋云何?曰:“将兴亚以拒欧。”尝自论曰:“吾东洲之英吉利也。”十馀年间,变服式,改制度,初自谓与西之国齐列而等夷,而西人乃儿抚而目笑之,大失所望,归而求亲于中国,中国视之,益蔑如也。于是深怒积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而我尚晏然不知蜂虿之有毒,般乐怠傲,益启戎心。是故推既往之迹,以勘倭之隐:使中国而强,则彼将合我;使中国而弱,则彼将役我。为合为役,皆以拒欧。其拒欧之中,则拒英为尤甚,其次乃俄。何则?英固西洋之倡国也,其民沈质简毅,持公道,保盛图,而不急为翕翕热者,故其中倭忌也尤深,而俄则亦实逼处此者也。故处今之日,无论中国之弱与强,倭之谋皆必出于战而后已。盖必战而后有以示我以其强,去我蔑视之心,以后有以致其所谓合与役者。

虽然,倭之谋则大矣,而其术乃大谬。夫一国一洲之兴,其所以然之故,至繁赜矣。譬诸树木,其合抱参天,阴横数亩,足以战风雨而傲岁寒者,夫岂一曙之事!倭变法以来,凡几稔矣。吾不谓其中无豪杰能者,主权势而运国机,然彼不务和其民,培其本,以待其长成而自至,乃欲用强暴,力征经营以劫夺天下。其民才未长也,其民力未增也,其民德未和也,而唯兵之治,不知兵之可恃而长雄者,皆富强以后之果实。无其本而强为其实,其树不颠仆者寡矣。

夫中国者,倭之母也。使中国日益蕃昌,兴作日多,通商日广,则首先受其厚利者,非倭而谁?十年以来,中国出入口之货籍具在,可覆案也。顾倭狠而贪,未厌厥欲。善夫西人之设喻也,曰:埃及人甲养神鹅,一日,鹅生卵,坠地化黄金,甲大喜,以为是腹中皆此物也,刲而求之,无所得而鹅死。夫使物类之繁衍,国土之富强,可倒行逆施而得速化之术,且不至于自灭者,则达尔文、锡彭塞二子举无所用着书矣。华人好言倭学西法徒见皮毛,岂苛论哉!彼二子之所谆谆,倭之智固不足以与之耳。《黄石公记》日:“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贼之政虽成必害。”今倭不悟其国因前事事太骤以致贫,乃日川其兵,求以其邻为富,是盗贼之行也,何西法之不幸,而有如是之徒也。故吾谓教顽民以西法之形下者,无异假轻侠恶少以利矛强弓,其入市劫财物、杀长者固矣。然亦归于自杀之驱而已矣。害农商,戕民物,戾气一消,其民将痛。倘军费无所得偿,吾不知倭之所以为国也。其与我不得已而起,民心日辑合,民气日盈者,岂可同日而论哉?是故今日之事,舍战固无可言,使上之人尚有所恋,而不早自断焉,则国亡矣。且三五百年间,中土无复振之一日。

夫倭之条款,众所宜知矣,姑无论割地、屯兵诸大端,即此数万万之军费,于何应之?倭患贫而我适以是拯之,以恣其虐我。是何异驱四百兆之赤子,系颈面缚以与其仇,以求旦夕之喘息,此非天下之至不仁者不为。今日款议所关,实天下之公祸公福。陛下仁圣,岂忍妄许。呜呼!和之一言,其贻误天下,可谓罄竹难书矣。唯“终归于和”之一念,中于人心者甚深,而战事遂不可复振。是故举今日北洋之糜烂,皆可于“和”之一字推其原。仆生平固最不喜言战者也,每谓有国者,虽席极可战之势,据极可战之理,苟可以和,切勿妄动。迨不得已战矣,则计无复之,唯有与战相终始,万万不可求和,盖和则终亡,而战可期渐振。苟战亦亡,和岂遂免!此中国之往事然,而西国之往事又莫不然也。唯始事而轻言战,则既事必轻言和。仆尝叹中国为倒置之民者。正为轻重和战之间所施悖耳。

为今日之计,议不旋踵,十年二十年转战,以任拼与贼倭没尽而已。诚如是,中倭二者,孰先亡焉,孰后倦焉,必有能辨之者。天子以天下为家,有以死社稷教陛下者,其人可斩也。愿诸公绝“望和”之一念,同德商力,亟唯军实之求。兵虽乌合,战则可以日精;将虽愚怯,战则日来智勇;器虽苦窳,战则日出坚良。此时不独宜绝求和之心,且当去求助各国之志。何则?欲求人助者,必先自助。使我自坐废,则人虽助我,亦必不力,而我之所失多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 王昕 弟晞·李百药
  ●卷五十五·徐梦莘
  卷十五 周郑李三刘江汪郭伍萧李卢朱王魏列传第十二   ·陆游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客座赘语卷四·顾起元
  ○磨盾秘闻十二则·许指严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四·佚名
  卷之七百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纪昀
  韩凤传·李百药
  李昶传·令狐德棻
  姚思廉传·刘昫
  穆宗本纪·欧阳修
  卷一百二十五·杨士奇
  卷五十四、天津教案·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尤袤·唐圭璋

      袤字延之,无锡人。生于靖康二年(1127)。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淳熙五年(1178),知台州,放罢。八年(1181),江西运判,除直秘阁。十四年(1187),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太常少卿。十五年(1188),礼部侍郎、直学士院。绍熙三年(1192),给事中

  • 第二十七章 誓死不从·屠隆

    〔生上从人随上〕淸都在人境。飞仙不难遇。欲寻匡庐峯西泛九江去。来到此处。已是江边了。从人可叫江船来。〔丑叫介净末外小生扮江船上〕乘舟九江水。不是九江人。结就靑丝网。中原收凤鳞。客官要往那裏去

  • 第三折·关汉卿

    (单雄信跚马引卒子上,云)某单雄信是也。听知的唐元帅领着段志贤观看我洛阳城,更待于罢!某领三千人马赶去来。(下)(段志贤珊马上,云)某段志贤。我唐元帅观看他洛阳城,不想单雄信领兵赶将来了,怎好也?(单雄信赶上科,云)段志贤及早下马受

  • 卷二·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二 明 陈耀文 辑 小令 梦桃源          明道杂志 砥柱勒铭赋本赞禹功勲试官亲处分赞唐文 秀才冥子里銮驾幸并汾恰似郑州去出曹门 【党禹锡学

  • 辽金元诗纪事总叙·陈衍

    诗纪事之体,专采一代有本事之诗,殆古人所谓诗史也。国可亡,史不可亡,即诗不可亡,有事之诗,尤不可亡。然或以为异族而主中国,则其国之诗可听其亡。于是宋之计有功氏、清之厉鹗氏、陈田氏,有唐诗纪事、宋诗纪事、明诗纪事,而辽、

  • 第四十八回 遭众忌贾谊被迁 正阃仪袁盎强谏·蔡东藩

      却说丞相陈平,专任数月,忽然患病不起,竟至谢世。文帝闻讣,厚给赙仪,赐谥曰献,令平长子贾袭封。平佐汉开国,好尚智谋,及安刘诛吕,平亦以计谋得功。平尝自言我多阴谋,为道家所禁,及身虽得幸免,后世子孙,恐未必久安。后来传至曾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六年六月壬午朔 升刑部左侍郎蔡云程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狭西按察使陈棐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虏骑突犯宣府马尾梁参将祁勉引兵二百人御之虏走勉追至李家梁陷虏伏中与坐营官姚登崇守备戴昇皆死亡其卒过

  • 卷之三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孙元忠书阁本战国策后·吴师道

    孙元忠书阁本战国策後 臣自元佑元年十二月入馆即取曾巩三次所校定本及苏颂钱藻等不足本又借刘敞手校书肆印卖本参考比巩所校补去是正凡三百五十四字八年再用诸本及集贤院新本校又得一百九十六字共五百五十籖遂为定本

  •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五昆虫草木略【一】【臣】等谨按郑樵通志殿以昆虫草木略分为八类专采名物志尔雅补注本草疏积数年之勤而始成书然而蒐罗未广考证未确往往絓漏舛讹名目牵混【臣】等奉命续纂通志广徵博引

  • 卷二十二上·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二上 嘉礼六 册公主序 古者天子之女谓之王姬周之中世下嫁诸侯天子至尊不自主婚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而谓之公主汉制因之始有封邑帝之姊妹谓之长公主至唐公主

  • 黄添福·周诒春

    黄添福 字寿廷。年三十一岁。生于福建厦门。父文兰。业商。已婚。子二。本籍通信处。福建厦门禾山文灶社。初学于厦门同文书院。及菲律宾群岛。光緖三十二年。自费游美。入某某两高等学校预备。宣统元年。入米西根大

  • 卷第二十八·道宣

      福者何耶。所谓感乐受以安形。取欢娱以悦性也。然则法王立法周统识心。  三界牢狱三科检定。一罪二福三曰道也。罪则三毒所结。系业属于鬼王。论其相状后篇备列。福则四弘所成。我固属于天主。道则虚通无滞。据

  • 六道集卷五·弘赞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弘赞在犙辑唐京兆○王明干。素不修善。因患暴死。将入地狱。见一僧教诵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说。心造诸如来。诵此偈者。能排地狱诸苦。其人诵已。乃入见王。即诵偈。当诵偈时。

  • 贝姨·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后期创作的代表作。是路易·菲力蒲七月王朝整个社会的风俗画,是当时上层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录像。描写资产阶级的糜烂生活,揭露七月王朝的腐朽本质。暴发户克勒凡靠做花粉

  • 柳州文钞·柳宗元

    七卷。唐柳宗元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

  • 劝忍百箴·许名奎

    《劝忍百箴》一书以一百句箴言的方式,继续传达中国忍文化的深刻内涵。全书不被“忍”字所局限,除隐忍之外,还包含了把隐忍变为一种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喜好做选择、勤俭的接受、夸张的防备等内容,将隐忍这种生活态度变为一种

  • 随巢子·随巢子

    一卷。周巢子(生卒年不详)撰。有人认为随巢系姓氏,或曰随名巢。墨子弟子。据《汉书·艺文志》墨家类载:“《随巢子》六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云一卷。宋《崇文总目》未著录该书,可能亡于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