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氵名州人,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

当初,哲宗成人后,宣仁高太后遍选官宦世家女儿百余人入宫。皇后年十六岁,宣仁高太后及钦圣向太后都喜爱她,教给她女仪。元..七年(1092),谕令宰相“:孟氏女能执行妇礼,应当正位中宫。”命学士拟旨。又认为近世礼仪简略,诏令翰林、台谏、给舍与礼官商议册封皇后六礼进呈。于是,命尚书左仆射吕大防摄行宗正卿为副手;翰林学士梁焘摄行太尉职,充任奉迎使,同知枢密院韩忠彦摄行司徒职为副手;尚书左丞苏颂摄行太尉职,充任发策使,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摄行司徒职为副手;尚书右丞苏辙摄行太尉职,充任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摄行宗正卿为副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高密郡王宗晟摄行太尉职,充任纳成使,翰林学士范百禄摄行宗正卿职为副手;吏部尚书王存摄行太尉职,充任纳吉使,权户部尚书刘奉世摄宗正卿为副手;翰林学士梁焘摄行太尉职,充任纳采、问名使,御史中丞郑雍摄行宗正卿为副手。皇帝亲自到文德殿册封她为皇后。宣仁太后对皇帝说“:得到贤惠的内助,不是件小事。”进封皇后父亲门合门祗候孟在为崇仪使、荣州刺史,皇后母亲王氏为华原郡君。

很久以后,刘婕妤得到皇帝宠信。绍圣三年(1096),皇后朝拜景灵宫,事情完毕后,坐下来,诸嫔御站在旁边侍奉,刘婕妤背立帘下,皇后门合中陈迎儿呵斥她,她不顾,宫中人都愤怒起来。冬至日,正逢在隆..宫朝拜钦圣太后,皇后御座朱髹金饰,按宫中制度,只有皇后才能坐这种座位。刘婕妤坐在别的座位,脸有怒色,侍从为她换去座椅,制式与皇后相同。大家愤愤不平,于是传喊道:“皇太后出来了!”皇后起立,刘婕妤也起立,不久各人回到自己的座位,有人已撤掉刘婕妤的座位,刘婕妤于是仆倒在地上。刘婕妤愤恨不再上朝,向皇帝哭着诉说一番。内侍郝随对刘婕妤说“:不要因此而悲戚,只要为皇帝早些生儿,这个座位就应当是刘婕妤所有了。”

遇到皇后女儿福庆公主有病,皇后有个姐姐精通医术,曾经治好过皇后的重病,得以在后宫出入。公主服药后没有疗效,她拿道家治病符水入宫诊治。皇后震惊说:“姐姐不知道宫中禁严,与外面不同吗?”命令左右把她藏起来。等皇帝来后,皇后详细解说其中原故。皇帝说“:这也是人之常情。”皇后就在皇帝面前烧符。后宫相传,鬼魅之事开始兴作了。不久,皇后养母听任宣夫人燕氏、尼姑法端与供奉官王坚替皇后祈祷。此事被皇帝听见,诏令入内押班梁从政、管当御药院苏王圭,到皇城司查询此事,逮捕宦官、宫妾差不多三十人,拷打至极,四肢毁折,甚至有割断舌头的。案狱已成,皇帝命侍御史董敦逸复审,罪人在庭下走过,气息奄奄,没有一人能做声说话。董敦逸疑惑持笔未下,郝随等用言语威胁他。董敦逸畏惧祸害及己,于是用奏章呈上。皇帝诏令废去皇后,迁出住在瑶华宫,号为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当初,章..诬告宣仁太后有废立皇帝的计谋,因为皇后敬奉宣仁太后,章..又暗地依附刘贤妃,打算请求册封她为皇后,于是与郝随共同构陷成这个案件,天下人都感到冤屈。董敦逸上奏说“:中宫之废,事起有因,情有可察。诏令下发之日,天因此阴沉,这是上天不想废去皇后,百姓因此流涕哭泣,这是人民不想废去皇后。”并且说:“曾经复审案件,但恐得罪于天下后世。”皇帝说“:董敦逸不可再在言路。”曾布说“:陛下本来因为皇城之案是由近臣审理,因此命令敦逸复审,现在贬斥复审官,怎么能取信于中外呢?”于是停止。皇帝过后也很后悔,说:“章..误我。”

元符末年,钦圣太后准备恢复皇后位,恰有平民上书,凡说到皇后之事的,就任命为官;于是诏令皇后还居内宫,号为元..皇后,当时刘后号为元符皇后,因此这样称号。崇宁初年,郝随劝蔡京再次废去皇后,昌州判官冯氵解上书说皇后不应复位。台臣钱..、石豫、左肤等连名上章指论韩忠彦等相信一个平民的狂言,恢复被废弃的皇后,掠取虚假的好政声,希望皇上用大义来决断此事。蔡京与执政大臣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等都主张这个说法。徽宗听从了他们,诏令依照绍圣诏旨,继续住在瑶华宫,加赐号为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靖康初年,瑶华宫失火,徙居延庆宫;再次失火,迁出住在相国寺前的私宅。金人围攻汴京,钦宗与近臣商议再次恢复皇后,尊为元..太后。诏令未下而京城被攻陷。当时六宫有位号者都往北迁徙,皇后因为被废而独自留下来。张邦昌称帝后,尊皇后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接受百官朝拜。胡舜陟、马伸又主张,国家政事应当按太后旨行事,张邦昌于是复上尊号元..皇后,迎入后宫,垂帘听政。

皇后听说康王在济,派遣尚书左右丞冯氵解、李回及自己哥哥的儿子孟忠厚拿着诏书去迎接他。命令副都指挥使郭仲荀率领他的部队护卫,又命御营前军统制张俊在路上迎接。不久颁布手书,广告天下。康王到南京,皇后派宗室士砫及内侍邵成章拿着圭宝、乘舆车驾、皇帝御服迎接他,康王即皇帝位,改变纪年,皇后从这天开始撤帘,尊皇后为元..太后。尚书省说,“元”字犯太后先祖的名字,请求改用她居住的宫名命名,于是称为隆..太后。

皇帝将要到扬州,命仲荀保卫太后先行,驻在扬州州治。恰遇张浚请求先确定六宫住所,于是诏令孟忠厚保护太后到杭州,任命苗傅为扈从统制。过一年,苗傅与刘正彦叛乱,请求太后听政,又请立皇子。太后晓谕他们说“:自从蔡京、王黼更改祖宗法制,童贯惹起战火,导致国家祸乱。现在皇帝没有失德,只是被黄潜善、汪伯彦所误,他们都被斥逐了。”苗傅等人主张一定要立皇太子,太后说“:现在外有强敌,我一个妇人抱着三岁小儿听政,怎么能号令天下?”苗傅等再三泣请,太后竭力拒绝。皇帝听说事态紧急,下诏禅位于元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请求下令臣僚能够单独对论政事,仍然每日引苗傅同党一人上殿,让他解除猜疑。太后听从这个办法,每次与苗傅见面,多加慰抚,苗傅等人都很欢喜。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在苗傅军中,朱胜非用计使她脱身,太后召见她,勉令韩世忠速来,清理朝廷。梁氏驰入韩世忠军中,晓谕太后旨意。韩世忠等人于是引兵前来,逆党们大恐。朱胜非等人力主皇帝复位,命王世修草拟奏章进呈。太后高兴说“:我的责任解脱了。”又用手札催促皇帝还宫,太后立即准备撤帘。皇帝命朱胜非请太后出御殿,就下令撤帘。这天,上皇太后尊号。

太后听说张浚忠义,想见一见他,皇帝替她召张浚到后宫。承议郎冯木戢曾经写信给苗傅劝皇帝复位,皇上不知此事,太后向皇帝说明此事,冯木戢得以升官。

皇帝到建康,命签书枢密院事郑..护卫太后随后出发,等到太后到来,皇帝率领群臣在郊外迎候。遇到秋防紧迫,命令刘宁止制置江、浙,保卫太后到洪州,各部门没有参预军事的人都跟从。仍命滕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跟从前往,凡是四方上贡、吏部差注、推荐人才、奖赏功臣之类政事,都统辖之。又命四厢都指挥使杨惟忠,率领军队万余人护从。皇帝考虑敌人来侵,密令滕康、刘珏事急时按太后旨意,灵活处理。过落星寺时,舟船翻入水中,宫人淹死者十余人,只有太后座船安然无恙。

到洪州后,有人议论说:“金人从蕲、黄渡过长江,走陆路二百余里就到了洪州。”皇帝担忧,命刘光世屯兵江州。刘光世不做战备,金人于是从大冶县直奔洪州。滕康、刘珏侍奉太后出发,到达吉州。金人追迫很急,太后乘船夜行。天明,到达太和县,船夫景信反叛,杨惟忠部队溃败,丢失宫人一百六十人,滕康、刘珏都逃走,卫兵不满百人,于是前往虔州。太后及潘妃坐农夫抬轿而行。皇帝怕太后直奔闽、广,派人到处询问太后的位置,知道在虔州后,于是命令中书舍人李正民前来朝见。

当时虔州府库都空虚了,卫军得到的只有沙钱,在市场上买不到东西,卫军就与百姓争斗,纵火抢掠。土豪陈新率领百姓围城,滕康、刘珏、杨惟忠不能制止。惟忠步将胡友从外面领兵大破陈新于城下,陈新才逃去。皇帝听见后,罢免滕康、刘珏,命卢益、李回取代他们。皇帝对辅臣们说:“我当初不认识太后,自从被迎到南京,太后爱护我如同亲生儿子。现在在数千里外,受兵马惊扰,应当急忙迎接来,以成全我早晚慕念之意。”于是派御营司都统辛企宗,带御器械潘永思迎接太后归来。太后到越地,皇帝亲自到行宫门外迎接,遍问所过地方官吏政状。

太后到后宫,曾经得了轻微的风眩病。有个宫人自称擅长符咒,病过一段时间好了。太后惊说“:我怎敢再听见这种话呢?”立即命令她出宫。太后生日这天,在宫中设置酒席,太后从容对皇帝说“:宣仁太后的贤明,从古到今的母后没有能与她相比的。当初奸臣大肆谤诬,虽然曾经下诏辩明过,但国史还未删定,怎能传信于后?我想她的在天之灵,不会不寄望于皇帝啊!”皇帝听说后很是震惊。后来重修《神宗实录》、《哲宗实录》,才得以正名,而奸臣情状益发显著。

皇帝侍奉太后极孝敬,即使是帷帐小事也都亲自检查;有时得到时新瓜果,一定先献给太后,然后敢尝。宣教郎范焘与孟忠厚有仇,诬告忠厚与太后密养钦宗的儿子。皇帝说“:我与太后情如母子,哪里有此事?”就治其诬告罪。绍兴五年(1135)春天,太后染上风疾,皇帝早晚不离太后,一连几天衣带不解。

四月,在行宫之西殿去世,终年五十九岁。遗命择地殡葬,等军事安宁后,归葬园陵。皇帝下诏说:“我因为是继子,应当重服从丧,凡丧祭都用母后临朝礼仪。”上尊号为昭慈献烈皇太后,推加恩泽于外家一共五十人。葬在会稽上皇村,附神主于哲宗室,位在昭怀皇后上。三年后,改谥号为昭慈圣献。

太后性格节俭谦谨,有关部门每月供给千缗钱而止。到南昌时,斥卖私绢三千匹充作经费。不久诏令文书应奏避太后父亲名讳,太后不许;群臣请上太皇太后尊号,她也不许。孟忠厚在显谟阁当差,台谏、给舍连连上奏论其过,太后听见后,就命令易武,让学士院降诏,戒令忠厚等不得参预朝政,勿通贵近、到私宅谒见宰相。因为太后恩泽应当得官的近八十人,太后从未请求过。

当初,太后受册封时,宣仁太后叹着说“:这人贤淑,可惜福气太薄。今后国家有变故,一定是这个人担当。”后来事情都像宣仁太后说的那样。

猜你喜欢
  列传九·薛居正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三·阿桂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卷之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七百六·佚名
  卷之六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九十七·佚名
  ●自序·朱彭寿
  世家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四十一·郑麟趾
  杜莘老传·脱脱
  完颜光英传·脱脱
  杨慎传·张廷玉
  卷十三·阿桂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掾郎天锡(快雪斋集)·顾嗣立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佑之,别号北山,丹徒人。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

  • 卷176 ·佚名

    林逋 曹州寄任独复 交结文章尽世惊,城中幽隐更无营。 敢将古道为吾事,耻对常流语子名。 秋思病弹曾独听,太玄闲写待谁评。 清朝故实蒲轮在,合为高贤下帝京。 林逋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白云峰下

  • 卷三百四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四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饮冰诗集宋庆之字元积一字希仁永嘉人咸淳进士有饮氷诗集兰溪道中朝买兰溪船暮泊香头市如何十月天复此连夜雨朔风寒似铁晓色暗如土道行不见人路哭疑

  • 原序·韦应物

    韦苏州集原序韦苏州唐史不载其行事林宝姓纂云周逍遥公夐之後左仆射扶阳公待价生司门郎中令仪令仪生銮銮生应物应物生监察御史河东节度掌书记庆复李肈国史补云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已还各得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正统十一年夏四月戊戌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己亥赐南京刑部右侍郎郑泰诰命并封赠其祖父母父母妻○庚子封代府潞城王第二子仕圩第三子仕堜为镇国将军锡诰命冠服○赐秦府兴平王庶孙名公金□赏○命江西按察司副

  • 卷之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二十六兵志六海军·黄遵宪

    海军省海军卿之职,统率属官以理海军事,凡部下官员,奏任以上官进退黜陟皆具状上申,判任以下得专行之。省中事务,凡设定制度,卿以其意见奏请,报可而后行。一目定海军编制之法;二曰定诸徽章;三曰撰定营兵之地;四日布达诸军士号令;五

  • 张克俭传·张廷玉

    张克俭,字禹型,山西屯留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辉县知县。六年春,农民义军进攻武安,守备曹鸣战死。又进攻辉县,克俭固守。义军屯于百泉书院,三日后撤去。克俭升兵部主事。崇祯十二年(1639),升湖广佥事,监郧阳、襄阳诸军。杨

  • 卷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八諡略【一】【臣】等谨按諡法始于成周历代因之各有增损郑樵作諡略列为二百有十品前後系以诸论考核綦详臣等恭读御制咏諡法诗案语嘉许郑樵成周初无恶諡之论圣训煌煌昭如日月洵千古諡法之折

  • 卷二十一·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十一    宋 卫湜 撰既封主人赠而祝宿虞尸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於墓左反日中而虞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日也以虞易奠郑氏曰赠以币送死者於圹也有司视虞牲谓日中将虞省其

  • 卷六·赵汸

    <经部,春秋类,春秋属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六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六七十一内特相盟内为志书及外为志书防隠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桓元年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文十七年六月癸未

  • 卷十三·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三 佚

  • 卷一百二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一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十五【宋板】王制第五礼记四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四王制第五礼记郑氏注【足利本】王者之制爵禄【王制】考异古本注上大

  • 第25章·老子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1)。寂兮寥兮(2)!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3)。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4)。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5)。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6)。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

  • 管子轻重十七·马非百

    轻重戊元材案:本篇亦係杂记体,与《揆度》及《轻重甲》、《乙》、《丁》等篇相同。惟本篇言古史传说不仅与《揆度》及《国准》所言大异,而且与《管子封禅篇》及其他古籍所言亦不一致。《封禅篇》言伏羲、神农、炎帝、黄帝

  • 刻玄沙语录缘起·玄沙师备

    余初知学佛时。便喜宗门下语。而喜玄沙尤甚。曲录床上。如缾建屋。如鸟飞空。绝无停迹。令读者一过。如应声虫。呼其所忘。輙复禁声。当时与七百众激扬个事。中兴石头之宗。下卑法眼之传。是以雪峰之门。得玄沙而道益

  • 警世通言·冯梦龙

    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编辑整理。四十卷四十篇。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宋元作品约占半数。经编者编辑加工,风格统一。书中优秀作品大多描写市民生活,反映他们所受封建势力的迫害及反抗斗争精神,如《崔待诏生死冤家》

  • 高士传·皇甫谧

    古代人物文学传记。晋代皇甫谧著。作者自序说:“自三代秦汉,达乎魏兴受命,中贤之主未尝不聘岩穴之隐,追遁世之民。”“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又说:“谧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属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自尧至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