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耶律屋质传

耶律屋质,字敌辇,世系上出自孟父房。资质简约沉静,富有器局与见识,看重对别人的承诺。遇到仓猝间发生的突然事变,能够从容处置,他人无法想象。博学多识,通晓天文。

会同年间,任惕隐。太宗崩逝,诸大臣立世宗,太后听说,十分恼怒,派皇子李胡派兵迎击,与安端、刘哥等人相遇于泰德泉,兵败而回。李胡将世宗之臣僚家属全部抓住,对看守的人说:“我要是没有获胜,先杀了这伙人!”人们都惊骇无比地互相传言说:“如果真的打起来,那就是父子兄弟互相残杀了!”大军驻扎于潢河两岸,双方隔着河岸互相拒战。

当时耶律屋质跟随太后左右,世宗因为屋质善于筹划,想离间他与太后的关系,便写了想侍奉太后的书信,来试探太后。太后得到书信,拿给屋质看。屋质读完信,说道:“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死力来辅助。如果太后对我有疑心,我就是想要尽忠,能行吗?现下可行的办法,不如通过言语沟通来和解,事情一定能成;要不然就该赶紧交战,以决定胜负。然而人心一旦动摇,给国家酿出的祸患一定不浅,还请太后明察决断。”太后说“:我如果对你有疑心,怎么会把书信给你看呢?”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帝位又不是转移到了外族,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太后就应该考虑个长远之策,与永康王和谈。”太后说“:谁可以出使呢?”回答说“:太后如果不疑心我,就请让我去。万一永康王听从劝解,就是祖宗国家之福祉了。”太后便派屋质将信送给世宗。

世宗派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很多言辞不客气。屋质劝谏说“:书信口气如此,只怕国家的忧患还没有止息。如果愿意消除怨恨以安定社稷,那么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只有和好。”世宗说“: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抵挡我?”屋质说“:即使他们抵挡不住,你又能把骨肉兄弟做何处置呢?何况还不知谁取胜,假如您很幸运地获胜了,那么各位大臣之家属族亲中为李胡所拘执的人就将没有活路了。照这么看来,只有和为上策。”左右听到此语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隔了很久,世宗问他:“要怎么样才能和解?”屋质回答说:“与太后见面,彼此解除怨恨,要和解就不难了;否则,要决战还不晚。”世宗觉得他言之有理,便派海思到太后处约定和好。来来往往几天,和议才算定下来。

双方刚开始见面时,互相埋怨指责对方,毫无和解之心。太后对屋质说:“你应当为我想个办法。”屋质进言说:“太后与大王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我才能说出我的想法。”太后说“:你只管说。”屋质借用谒者之签筹捏在手中,对太后说:“当初人皇王在,为什么要立嗣圣皇帝?”太后说:“立嗣圣,乃是太祖遗旨。”屋质又对世宗说:“大王您为什么擅自自立,不禀告一下祖母大人?”世宗说“:人皇王当立而没有被立,所以我舍弃祖母之亲不加禀告。”屋质变了脸色,说:“人皇王舍弃父母之国而逃到唐国,为子之道应当是这样的吗?大王见到太后,没有丝毫的谦逊自责之心,只是一个劲地重申旧怨。太后为偏爱之心所牵累,假托先帝遗命,妄自传授帝位。像这么做又怎么想望和解呢?你们还是赶紧开战吧。”掷下筹签退了下去。太后哭着说“:从前太祖遭逢诸弟之乱,天下百姓饱受残害,至今战争创伤未能平复,悲剧怎么能重演呢!”于是要了一根筹签。世宗说“:父亲没有做的由儿子来做,又有谁会怪罪呢?”也取了一根筹签握在手中。左右之人触景伤情,大放悲声。

太后又对屋质说:“和议既已确定,帝位究竟归谁呢?”屋质说“:太后如果将帝位给予永康王,顺乎天意,合乎人心,又有什么好迟疑的呢?”李胡厉声说道:“有我在,兀欲怎么能够继立!”屋质说:“按礼制应传位给嫡长子,不传位给弟弟。当年嗣圣皇帝之即位,人们还认为不对,何况您暴虐残忍,人们大多对您怀有怨望之心。众口一辞,都愿立永康王,人心不可强夺。”太后回头对李胡说“:你也听到这句话了吗?事实上是你自己造成的啊!”于是答应立永康王。

世宗对屋质说“:你与朕的属下更亲近些,何以反而去帮助太后?”屋质回答说“:臣以为社稷最为重要,帝位不可轻易授受,所以这么做。”皇上喜欢他的忠心。

天禄二年(948),耶律天德、萧翰因为谋反入狱,惕隐刘哥及其弟盆都勾结天德等人作乱。耶律石剌暗中将情况告知屋质,屋质赶紧领他进宫见皇上,揭露此事。刘哥等人不服,事情也就作罢。不久,刘哥邀请皇上观看樗蒲,举杯祝寿,袖藏短刀给皇上进酒。皇上发现了,下令拘捕他,亲自审问此事。刘哥发誓没有谋害皇上之意,于是皇上又不再继续察问此事。屋质上奏说“:应当让刘哥与石剌对质,不能随便就宽恕了。”皇上说“:你替朕审讯吧。”屋质率领善于击剑的勇士前往讯问,天德等人伏罪,便将天德斩首,杖击萧翰,将刘哥贬职,派盆都出使辖戛斯国。

三年(949),屋质上表列举泰宁王察割阴谋谋反之事,皇上不听。五年(951),任右皮室详稳。这年秋天,皇上祭祀让国皇帝于行宫,与群臣都喝醉了,察割杀害了皇上。屋质听得有人说“穿紫衣的人不可放走”,便换了衣服出门,赶紧派人召集诸王,又号召禁卫长皮室等同力讨伐反贼。适逢寿安王回帐中,屋质派弟弟耶律冲前去迎接他。寿安王到来之后,还有些犹豫不定。屋质说:“大王乃是嗣圣皇帝之子,贼人如果抓住您,必定不会让您活。那样,群臣将奉谁为主上?社稷将仰赖谁人来维持?万一帝位落入贼人之手,到那时后悔何及?”寿安王这才明白大局。诸将听说屋质出面,相继赶来。黎明时分便整顿好了队伍,完全出乎贼人的意料,迅速地包围了他们,于是诛杀了察割。

叛乱平定以后,穆宗即位,对屋质说“:朕的性命,实在是由你保全下来的。”于是命他总管国事,将逆党的财产全部赐给屋质,屋质坚决推辞。应历五年(955),任北院大王,总管山西事务。

保宁初年,宋包围了太原,屋质率军前往救援,兵至白马岭,屋质派精兵连夜从小道风驰电掣般赶赴太原西面驻扎,并擂响战鼓,高举火炬。宋兵以为我大军已到,害怕起来,乘夜逃遁。因功加号于越。四年(972),汉刘继元派使者前来进贡,送给屋质一些钱,屋质如实奏闻,皇上命他收下。五年(973)五月逝世,终年五十七岁。皇上沉恸哀悼,为之停止上朝三天。后来道宗诏令在上京为他建祠堂祭祀,立碑以记录其功业。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欧阳修
  北征录·金幼孜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十·佚名
  ◎警犬·李定夷
  第四十八册 天命八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恽毓鼎
  ·上彭咏莪学使书·丁曰健
  舒元舆传·欧阳修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脱脱
  曹震传·张廷玉
  卷之五  國初禮賢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平子·唐圭璋

      平子,吴郡(今江苏州)人。   谒金门   春恨   书一纸。小砑吴笺香细。读到别来心下事。蹙残眉上翠。   怕落傍人眼底。握向抹胸儿里。针线不忺收拾起。和衣和闷睡。

  • ●卷八·潘德舆

      朱竹指摘陆放翁复句,累累盈纸。近赵瓯北又取元遗山复句而悉数之。然愚以为赵之所举犹未尽也。今除赵所已举者,如“百钱卜肆成都市,万古诗坛子美家”,已见於《寄辛老子》诗,又见於《过三乡望女几村追怀辛敬

  • 二集卷四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四十六古今体一百十八首【甲戌二】易字新书易旧新还旧凡几更书始惬心习字故知如是可求人毋乃背迟任读史千秋纪载半真伪尽信宁无义至精枚卜自缘君意定区区何系杜鹃鸣春日乐夀堂境托智仁德堂开

  • 卷三百六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六鳯仙花类五言古鳯仙花         【宋】刘 敞手植中庭地分破紫兰畹绿叶纷映阶红芳烂盈眼辉辉丹穴禽矫矫翅翎展感寓          【明】刘 基庭前金鳯花向

  • 越绝卷第三·袁康

      越绝吴内传第四   吴何以称人乎?夷狄之也。忧中邦奈何乎?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

  • 卷之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三十一卷明正德·缪荃孙

    武宗正德元年三月丁未,南京东安门皇城脊瓦并大报恩寺塔,以雷震而损。守备太监傅容等既修茸皇墙,又奏请并修寺塔。工部议。“根本重地,雷震禁垣,其灾非他所可比。天心示戒,祖宗之灵,恐亦弗宁,若复修理寺塔,兴土木之工,劳军民之力

  • 五·钱穆

    隋唐统一盛运再兴,于是汉代公立教育制度亦随之复起。唐初太宗时,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太学生多至八千余人。又有书、算、律各门专科,学制似较汉代更为进步。 但汉制须先进太学,再经选举,而唐代则

  • 上经需传卷二·孔颖达

    乾下坎上。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疏]正义曰:“此需卦系辞也。“需”者,待也。物初蒙稚,待养而成,无信即不立,所待唯信也,故云“需有孚”,言《需》之为体,唯有信也。“光亨贞吉”者,若能有信,即需道光明物得亨通,于正则吉,故云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一·佚名

    宋 滕珙 撰孔孟类论孔孟相传之道文集读余隠之辩李公常语上此段谓李常之言不足以窥孟子之藩篱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此非深知所传者何事则未易言也夫孟子之所传何哉曰仁义而已矣孟子之所谓仁义者何哉曰仁人心也

  • 春秋大全卷二十八·胡广

    明 胡广等 撰襄公下【己灵王二卯十六年】二十有七年【晋平十二齐景二衞献三十一蔡景四十六郑简二十曹武九陈哀二十三文四宋平三十秦景三十一楚康十四吴余祭二】春附録【左传春胥梁带使诸丧邑者具车徒以受地必周使乌

  • 卷四十九·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九天子之孝隆郊配汉孝文皇帝十五年夏四月上始幸雍郊见五帝【秦昭襄王时郊见上帝于雍】赵人辛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于渭阳五帝

  • 卷十三·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常住妙等引心。何等为十。一者善行身念处。二者善行受念处。三者善行心念处。四者善行法念处。五者善行境界念处。六者善行阿兰若念处。七者善行王都国城聚落念处。八者善行名闻利养等

  • 中国今后之文化·太虚

    ──三十二年秋在汉藏教理院作──一中国文化自清季颓溃以来,虽叠经交流演变,迄未凝成中心力量,故有重建之必需。而重建今后之中国文化,自然莫便于从三民主义而出发。三民主义以建民国进大同为旨趣,规模原甚闳远;继承国族原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佚名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天子八十万。色天子七十万。遍净天子六十那术。梵天一亿。皆随佛

  • 卷之十一·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十一嗣法门人幻敏重编颂古(拈别评征代)举世尊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入城持钵当依过去七佛仪式难遂问如何是七佛仪式佛召阿难难应诺佛曰持钵去。拈云一般平常话只是

  •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史崇玄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唐史崇玄等编撰,一卷。简称《妙门由起》。前有唐玄宗《一切道经音义序》,《序》称命道士及两宫学士披考《玉篇》、《说文》等群籍,给现存的一切道经标注音义,凡一百四十卷,并不包括音义目录与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