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一

宋 滕珙 撰

孔孟类

论孔孟相传之道

文集读余隠之辩李公常语上

此段谓李常之言不足以窥孟子之藩篱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此非深知所传者何事则未易言也夫孟子之所传何哉曰仁义而已矣孟子之所谓仁义者何哉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曰恻隠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如斯而已矣然则所谓仁义者又岂外乎此心哉尧舜之所以为尧舜以其尽此心之体而已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传之以至于孟子其间相望有或数百年者非得口传耳受宻相付属也特此心之体隠乎百姓日用之间贤者识其大不贤识其小而体其全且尽则为得其传耳虽穷天地亘万世而其心之所同然若合符节由是而出宰制万物酬酢万变莫非此心之妙用而其时措之宜又不必同也故尧舜与贤而禹与子汤放桀文王事殷武王杀受孔子作春秋以翼衰周孟子说诸侯以行其道皆未尝同也又何害其相传之一道而孟子之所谓仁义者亦不过使天下之人各得其本心之所同然者耳李氏以苏张孙吴班焉盖不足以窥孟子之藩篱而妄议之也推此观之则其所蔽亦不难辩矣

论孔孟言仁之功

答林徳久【至】

此段谓不可以孟子之言不如孔子周徧

程子曰四徳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恻隠之类偏言之也克己之类专言之也然即此一事便包四者盖亦非二物也故论语集注中云仁者心之徳爱之理也此言极有味可更思之不可谓孟子之言不如孔子之周徧孟子亦有专言之者仁人心是也孔子亦有偏言之者爱人是也又谓孟子以世人好杀而言恻隠尤非也孔子虽不以义对仁然每以智对仁更宜思之

论孔孟所处之异

语录

此段谓圣贤分量不同

程先生说孔子为乗田则为乗田为委吏则为委吏为司防则为司防无不可者孟子则必得賔师之位方能行道此便是他能大而不能小处惟是圣人则无所不遍大小方圎无所不可又曰如孟子说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此亦是讲学之有阙盖他心量不及圣人之大故于天下事有包括不尽处天下道理尽无穷人要去做又做不办极得做得一两件又困了唯是圣人便是事穷到底包括净尽无有或遗者正淳曰如夏商之礼孔子皆能言之却是当时杞宋之国文献不足以取证圣人之言耳至孟子则曰吾未之学也而已尝闻其略也而已

孟子类

论孟子辞齐王之召

文集读余隠之辩温公疑孟子上

此段谓王以疾要之则辞而不往

温公云孔子圣人也定哀庸君也然定哀召孔子孔子不俟驾而行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过虚位且不敢不恭况召之有不往而他适乎孟子学孔子者也其道岂异乎夫君臣之义人之大伦也孟子之徳孰与周公其齿之长孰与周公之于成王成王幼周公负之以朝诸侯及长而归政北面稽首畏事之与事文武无异也岂得云彼有爵我有齿徳可慢彼哉愚谓孟子固将朝王矣而王以疾要之则孟子辞而不往其意若曰自我而朝王则贵贵也贵贵义也而何不可之有以王召我则非尊贤之礼矣如是而往于义何所当哉若其所以与孔子异者则孟子自言之详矣恐温公亦未深考耳孟子达尊之意愚谓达者通也三者不相值则各伸其尊而无所屈一或相值则通视其重之所在而致隆焉故朝廷之上以伊尹周公之忠圣耆老而只奉嗣王左右孺子不敢以其齿徳加焉至论辅世长民之任则太甲成王固拜手稽首于伊尹周公之前矣其迭为屈伸以致尊崇之义不异于孟子之言也故曰通视其重之所在而致隆焉唯可与权者知之矣官守言责一职之守耳其进退去就决于一事之得失一言之从违者也若为师则异于是矣然亦岂不问其道之行否而食其禄耶观孟子之卒致为臣而归齐王以万钟留之而不可得则可见其出处大槩矣

论孟子言去就之义【同上】

此段谓孟子之说盖通上下言之

孟子言所就三所去三其上以言之行不行为去就此仕之正也其次以礼貌衰未衰为去就又其次至于不得已而受其赐则岂君子之本心哉盖当是时举天下莫能行吾言矣则有能接我以礼貌而周我之困穷者岂不善于彼哉是以君子以为犹可就也然孟子盖通上下言之若君子之自处则在所择矣孟子于其受赐之节又尝究言之曰饥饿不能出门戸则周之亦可受也【明未至于如是之贫则不可以受】免死而已矣【言受之有限不求嬴余明不多受】以是而观则温公可以无疑于孟子矣而隠之所辩引孔子事为证恐未然也

论孟子絶陈仲子之意【同上】

此段谓父子兄弟之大伦大义一日不可去

温公云仲子尝谏其兄而不用然且食而居之是口非之而身享之故避之又曰仲子狷者有所不为者也愚谓口非之而身享之一时之小嫌狷者之不为一身之小节至于父子兄弟乃人之大伦天地之大义一日去之则禽兽矣虽复谨小嫌守小节亦将安所施哉此孟子絶仲子之本意隠之云仲子之兄非不友孰使之避仲子之母非不慈孰使之离愚谓正使不慈不友亦无逃去之理观舜之为法于天下者则知之矣

辩李氏论孟子不能尊周

文集读余隠之辩李公常语上

此段谓周显王之时人心离天命改久矣

李氏谓周显王未闻有恶行特微弱尔而孟子不使齐梁事之以是咎孟子愚谓周以失道寖微寖灭孔子作春秋虽云尊周然贬天子以达王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亦屡书矣至于显王之时天下不知有周室盖人心离而天命改久矣是时有王者作亦不待灭周而后天下定于一也圣人心与天同而无所适莫岂其拳拳于已废之衰周而使斯人坐防其祸无已哉臯陶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知此则知天矣圣人之心岂异是哉隠之只以衰微二字断周之不可事正在李氏诋骂中而所谓以孝悌训之则子必能事其父乃谓使诸侯事周也孟子本无此意

再辩孟子不尊周之意【同上】

此段谓孔孟各得时措之宜

孔子尊周孟子不尊周如冬裘夏葛饥食渇饮时措之宜异耳此齐桓不得不尊周亦迫于大义不得不然夫子笔之于经以明君臣之义于万世非专为美桓公也孔孟易地皆然李氏未之思也隠之以孟子之故必谓孔子不尊周又似诸公以孔子之故必谓孟子不合不尊周也得时措之宜则并行而不悖矣

辩李氏谓孟子以权诱诸侯【同上】

此段谓李氏悼学者之迷惑不知己之迷惑亦甚

李氏难学者谓孟子以权诱诸侯之说孟子本无此意是李氏设问之过略明辩之天下可无孟子不可无六经可无王道不可无天子隠之之辩已得之愚必谓有孟子而后六经之用明有王道而后天子之位定有六经而无孟子则杨墨之仁义所以流也有天子而无王道则桀纣之残贼所以祸也故尝譬之六经如千斛之舟而孟子则运舟之人天子犹长民之吏而王道犹吏师之法今曰六经可以无孟子天下可以无王道则是舟无人吏无法将焉用之矣李氏自以为悼学者之迷惑而为是言曾不知己之迷惑也亦甚哉

论孟子辟异端之功

读余隠之辩郑公艺圃折衷

此段谓知尧舜孔孟所传之正然后知异端之为害深

知尧舜孔孟所传之正然后知异端之为害也深而息邪距诐之功大矣彼曰景风时雨与戾气旱蝗均出于天五谷桑麻与荑稗钩吻均出于地此固然矣人生其间混然中处尽其爕理之功则有景风时雨而无戾气旱蝗有五谷桑麻而无荑稗钩吻此人所以参天地赞化育而天地所以待人而为三才也孟子之辟异端如宣王之攘夷狄其志亦若此而已岂秦始皇汉武帝之比哉圣人作易以立人极其以君子为主故为君子谋而不为小人谋观泰否剥复名卦之意则可见矣而曰古今岂有无小人之国哉呜呼作易者其知道乎其不知易者甚哉

论孟子才髙无据

叶贺孙录

此段谓学者当学顔子

伊川曰孟子才髙学之无可依据学者须学顔子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又曰学者要学得不错须是学顔子孟子说得麄不甚仔细只是他才髙自至那地位若学者学他或防错认了

猜你喜欢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孔子
  ●五、经学中衰时代·皮锡瑞
  卷九十六·山井鼎
  卷二·张自超
  卷十九·王鸿绪
  卷十三·乾隆
  卷二十三 既夕第十三之一·李如圭
  第十二 符言 1·王诩
  轮人/輈人·佚名
  卷四百四十五·佚名
  卷四·佚名
  在锡兰科仑坡麻里卡坎达最高巴利文学院致词·太虚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五)·太虚
  神僧传卷第八·朱棣
  合部金光明经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八·阮阅

      ●卷四十八·艺术门  钟传领江西日,客有以覆射之法求见,传以历日包桔置袖中令射。客云:“太岁当头坐,诸神不敢当。其中有一物,常带洞庭香。”〔《唐宋遗史》〕  何龙图中正初登第,闻西川郭从周精于

  • 卷六·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六       宋 韩淲 撰七言古诗 元默书来作溪翁亭成且索诗因?四章 潜山之水兮流幽幽溪翁何在兮流不休昔之隐於此地兮将何求後世之人兮因筑亭以遨游 潜山之水兮声潺潺溪翁何在兮声可观昔

  • 南阳集钞·吴之振

    韩维讲武池和师厚沧池拟溟渤,莽漾豁厚地。日吾神祖为,气象固宜尔。六合昔未一,教战出精锐。至尊降黄屋,惨淡乘金气。凌波飞百艘,撇烈若鹘翅。扬旌万旅噪,伐鼓九渊沸。其行速天旋,其止甚阴闭。信乎王者师,足以服睽异。尔来承平

  • 卷十五·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五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衡删补 诗四十二首 【时守彭城作】 次韵子由送赵?归觐钱塘遂赴永嘉【赵?字景仁清献公子由?登第通判温州

  • 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李百药

    赵郡王琛,字永宝,高祖之弟也。少时便弓马,有志气。高祖既匡天下,中兴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既居禁卫,恭勤慎密,率先左右。太昌初,除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寻拜骠骑大将军、特进、开

  • 卷二百四 表四十四·赵尔巽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   表略

  • 卷五十九 漢紀五十一·司马光

      起著雍執徐(戊辰),盡上章敦牂(庚午),凡三年。   孝靈皇帝中平五年(戊辰、一八八年)   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二月,有星孛于紫宮。   黃巾餘賊郭大等起於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東。   三月,屠各胡攻殺幷州刺史張

  •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朱彭寿

    ◎封爵考(举立爵者及由袭爵晋封者,止载封爵年月,其因事削黜不复详注。爵有升 降,则于最高及所终之等互载之。)本朝异姓封王者:吴三桂(顺治元年五月,平西,康熙元年晋封亲王)、孔 有德(顺治六年五月,定南)、耿仲明(顺治六年五月,靖南)、

  • 卷六·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六   明 姜寳 撰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属词齐桓长卫姬生武孟即无亏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宻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无亏最贵且长桓公尝属孝公于宋襄公又许

  • 卷六·李钟伦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六安溪李钟伦撰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疏乡师四人其乡有六二人共主三乡训乡师之职所掌皆稽器属徒之令乡大夫之职所掌皆德行道艺之教盖乡大夫以卿为之其职贵其事重故复有乡师以其部

  • 卷七十一·佚名

    △初分观行品第十九之二世尊,布施波罗蜜多不生则非布施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生则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者何。布施波罗蜜多与不生无二无二分。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与不生

  • 舌相光品第八·佚名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普遍三千大千世界。於其舌根出种种无央数百千光明。彻照十方各一恒沙国。是时东方及十方国土无央数诸菩萨。见是光明各各自白其佛。是何瑞应有是大光明。佛告诸菩萨言:西方去是度一恒边沙。有佛世

  • 火龙神器阵法·焦玉

    中国明代焦玉(生卒年不详)著。明代关于火药、火器技术的专著。1350年左右,各种火器已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制作工艺水平极低。焦玉鉴于此,收集整理了各种制药配方,研究了各种火器的使用原则,撰写成书,于永乐十

  •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又名《太无先生气经》,作者及撰年不详,二卷。书首有《序》一篇,无具名,但言唐代宗大历 (766~779年) 年间遇罗浮山一位姓王的养生家自北岳恒山归来,以吐纳理身之要道相授。其法以为二景、五牙、六戊诸服气法皆

  • 清微玄枢奏告仪·佚名

    清微玄枢奏告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明时清微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科仪用于启奏清微真元妙化天帝、清微紫宸大华天帝、清微太初天君,以及清微派诸位祖师神灵,祈求保命延年,消灾度

  • 庆湖遗老集·贺铸

    诗别集。一作《庆湖遗老诗集》、《庆湖贺遗老集》。宋贺铸撰。铸自七岁起,即学诗,日以章句自课,至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1088),凡著之稿者,约五六千首。然以为妄作,三数年一阅,屡焚之。以后,拾其馀而缮写之,至绍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