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三

  越绝吴内传第四

  吴何以称人乎?夷狄之也。忧中邦奈何乎?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庐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 ”阖庐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君舍君室,大夫舍大夫室,盖有妻楚王母者。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吴师何以称人?吴者,夷狄也,而救中邦,称人,贱之也。

  越王句践欲伐吴王阖庐,范蠡谏曰:“不可。臣闻之,天贵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地贵定倾,定倾者,言地之长生,丘陵平均,无不得宜。故曰地贵定倾。人贵节事,节事者,言王者已下,公卿大夫,当调阴阳,和顺天下。事来应之,物来知之,天下莫不尽其忠信,从其政教,谓之节事。节事者,至事之要也。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言天生万物,以养天下。蠉飞蠕动,各得其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失其常。故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也。地道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也,言地生长五谷,持养万物,功盈德博,是所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矣。言天地之施,大而不有功者也。人道不逆四时者,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皆当和阴阳四时之变,顺之者有福,逆之者有殃。故曰人道不逆四时之谓也。因惛视动者,言存亡吉凶之应,善恶之叙,必有渐也。天道未作,不先为客者。”

  范蠡值吴伍子胥教化,天下从之,未有死亡之失,故以天道未作,不先为客。言客者,去其国,入人国。地兆未发,不先动众,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时,不可以种五谷、兴土利,国家不见死亡之失,不可伐也。故地兆未发,不先动众,此之谓也。

  吴人败于就李,吴之战地。败者,言越之伐吴,未战,吴阖庐卒,败而去也。卒者,阖庐死也。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士称不禄。阖庐,诸侯也,不称薨而称卒者,何也?当此之时,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诸侯力政,疆者为君。南夷与北狄交争,中国不绝如线矣。臣弑君,子弑父,天下莫能禁止。于是孔子作春秋,方据鲁以王。故诸侯死皆称卒,不称薨,避鲁之谥也。

  晋公子重耳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疆者为君。文公为所侵暴,失邦,奔于翟。三月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皆从,天子乃尊。此所谓晋公子重耳反国定天下。

  齐公子小白,亦反齐国而匡天下者。齐大夫无知,弑其君诸儿。其子二人出奔。公子纠奔鲁。鲁者,公子纠母之邦。小白奔莒,莒者,小白母之邦也。齐大臣鲍叔牙为报仇,杀无知,故兴师之鲁,聘公子纠以为君。鲁庄公不与。庄公,鲁君也,曰:“使齐以国事鲁,我与汝君。不以国事鲁,我不与汝君。”于是鲍叔牙还师之莒,取小白,立为齐君。小白反国,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故为桓公。此之谓也。

  尧有不慈之名。尧太子丹朱倨骄,怀禽兽之心,尧知不可用,退丹朱而以天下传舜。此之谓尧有不慈之名。

  舜有不孝之行。舜亲父假母,母常杀舜。舜去,耕历山。三年大熟,身自外养,父母皆饥。舜父顽,母嚚,兄狂,弟敖。舜求为变心易志。舜为瞽瞍子也,瞽瞍欲杀舜,未尝可得。呼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此舜有不孝之行。舜用其仇而王天下者,言舜父瞽瞍,用其后妻,常欲杀舜,舜不为失孝行,天下称之。尧闻其贤,遂以天下传之。此为王天下。仇者,舜后母也。

  桓公召其贼而霸诸侯者,管仲臣于桓公兄公子纠,纠与桓争国,管仲张弓射桓公,中其带钩,桓公受之,赦其大罪,立为齐相。天下莫不向服慕义。是谓召其贼霸诸侯也。

  夏启献牺于益。启者,禹之子。益与禹臣于舜,舜传之禹,荐益而封之百里。禹崩,启立,晓知王事,达于君臣之义。益死之后,启岁善牺牲以祠之。经曰: “夏启善牺于益。”此之谓也。

  汤献牛荆之伯。之伯者,荆州之君也。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当是时,荆伯未从也,汤于是乃饰牺牛以事。荆伯乃媿然曰:“失事圣人礼。” 乃委其诚心。此谓汤献牛荆之伯也。

  越王句践反国六年,皆得士民之众,而欲伐吴。于是乃使之维甲。维甲者,治甲系断。修内矛赤鸡稽繇者也,越人谓“人铩”也。方舟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治须虑者,越人谓船为“须虑”。亟怒纷纷者,怒貌也,怒至。士击高文者,跃勇士也。习之于夷。夷,海也。宿之于莱。莱,野也。致之于单。单者,堵也。

  舜之时,鲧不从令。尧遭帝喾之后乱,洪水滔天,尧使鲧治之,九年弗能治。尧七十年而得舜,舜明知人情,审于地形,知鲧不能治,数谏不去,尧殛之羽山。此之谓舜之时,鲧不从令也。

  殷汤遭夏桀无道,残贼天下,于是汤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见桀无道虐行,故伐夏放桀,而王道兴跃。革乱补弊,移风易俗,改制作新,海内毕贡,天下承风。汤以文圣,此之谓也。

  文王以务争者,纣为天下,残贼奢佚,不顾邦政。文王百里,见纣无道,诛杀无刑,赏赐不当,文王以圣事纣,天下皆尽诚知其贤圣,从之。此谓文王以务争也。纣以恶刑争,文王行至圣,以仁义争,此之谓也。

  武王以礼信。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刳妊妇,残朝涉。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赡天下,封微子于宋。此武王以礼信也。

  周公以盛德。武王封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孝义二·张廷玉
  ●卷四·佚名
  卷四·汉·蒋一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十五·佚名
  提要·赵子栎
  一二四○ 文源阁总办详校全书处为移送供事朱廷玉等事致内阁移付·佚名
  三七八 刑部尚书英廉等奏拟再添派编修平恕等赶办三史折·佚名
  京口耆旧传卷二·刘宰
  卷之九十九·祁韵士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下·袁枢
  李彻传·魏徵
  卷一百三·佚名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鼐·唐圭璋

      鼐字仲镇,“全”已见。鼐为李廌方叔之孙(石湖诗集卷九送李仲镇宰溧阳范成大自注)。廌及东坡之门。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范成大石湖诗集八均有李仲镇懒窝诗。鼐于隆兴元年(1163)九月以右宣教郎到溧阳县令任(景定建康志

  • 卷七十四·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四    宋 陈起 编高九万菊涧小集 春日即事 人间闲日月春後乍晴隂半夜雨声急一谿流水深鸟啼花自发诗就客能吟短策西湖路幽芳信意寻 送别 老去情怀怕别离年

  • 英译李太白诗·闻一多

    《李白诗集》the works of li po, the chinese poet.小畑薰良译done into english verse by shigeyoshi obata, e. p. dutton&co, new york city.1922.小畑薰良先生到了北京,更激动了我们对于他译的《李白诗集》的兴趣。这

  • 10、退婚·蒲松龄

    公子上,长叹介咳!我好苦也!只爱他模样俊俏,谁知人面兽心。昨夜晚闭了房门,着我在书房中,合衣冷睡一夜,不曾合眼,这两日才哄发的略好了,今清晨又受了一场好气。骂别的也还好受,这爷娘岂是可以常骂的呢?他已不是人了,我岂是个人

  • 卷三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九·脱脱

        王友直 李宝 成闵 赵密 刘子羽 吕祉 胡世将 郑刚中   王友直,字圣益,博州高平人。父佐,以材武称。友直年十二,随父游,谙兵法。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友直结豪杰,志恢复。谓其众曰:"权所以济事,权归于正,

  • 第十二节 台湾之根据·陈匪石

    距今癸卯十年,实惟甲午之岁,西方共和国民所讙呼拥戴之称号曰&ldquo;伯里玺天德&rdquo;忽出于我中国南部海外一孤岛。时则满洲方构兵日本,偿款不已,继以割地,巡抚某以诸将推戴,遽据岛自主。俄、德、法三国已行文公许独立。先

  • 第二章 成吉思汗先世之传说·冯承钧

    蒙古人在十三世纪以前,好像不知有文字,所以以前的事迹全凭传说,我们只能以传说目之,不可认其为史实。蒙古人在十三世纪以前,好像不知有文字,所以以前的事迹全凭传说,我们只能以传说目之,不可认其为史实。这种传说既凭口述,种类

  • 祖冲之传·萧子显

    祖冲之字文远,是范陽蓟县人。祖父祖昌,在宋朝做过大匠卿。其父祖朔之,官奉朝请。祖冲之从小就喜欢考究古史文物,而且思致精巧。宋孝武帝把他安排在华林学省里做事,赐给他宅第车服。初次任官为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宋元嘉年

  • 李湘传·张廷玉

    李湘,字永怀,泰和人。永乐年间由国子生入都察院任职,因其才干而升为东平知州。任职期间,除平时俸禄外别无收入,平时训诫吏民如同训诫其家人一样。城东有大村坝,其水来自泰山,每逢下雨便成水灾,为害百姓,湘奏请征发民工筑堤。本

  • 王端毅奏议巻十五·王恕

    明 王恕 撰吏部议致仕尚书胡拱辰请给诰命奏状验封清吏司案呈准礼部仪制清吏司手本奉本部连送该本司案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南京工部致仕尚书胡拱辰奏云云等因具本奏奉圣防该衙门知道钦此钦遵抄出送司案呈到部看得本官

  • 卷十四·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十四    元 陈天祥 撰中庸○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程子以不偏为中吕氏以无过不及为中二说之意本同注文通言之是也或问中却分为两意说不偏在未之前说无过不及为见诸行事以为方其

  • 第十二章 14·辜鸿铭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张)问在国家政府施政中什么最重要?孔子回答:“在深思熟虑计划的过程中要耐心,然后尽心尽责地去实施。”

  • 譬喻品第十四·佚名

    若菩萨发坚固心,修行最上般若行。超过声闻缘觉地,速能证得佛菩提。如人欲渡於大海,所乘船舫忽破坏。不依草木命不全,若得依附达彼岸。若人不发坚信心,依於般若求解脱。溺轮回海无出期,处生老死常苦恼。若有信心持般若,解有无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已说有寻有伺等三。云何三摩呬多地。嗢拖南曰总标与安立作意相差别摄诸经宗要最后众杂义 若略说三摩呬多地。当知由总标故。安立故。作意差别故。相

  • 大光明藏目录·宝昙

    卷上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文佛 西竺二十八祖 初祖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旁出一人末田底迦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

  • 观音慈林集卷上·弘赞

    粤东鼎湖山沙门释 弘赞在犙 编上篇 诸经观音普门品玄义(天台智者大师作)夫法界圆融。像无所像。真如清净。化无所化。虽像无所像。无所而不像。化无所化。无所而不化。故无在无不在。化应九道之身。处有不永。寂入

  • 中山狼传·马中锡

    文言寓言小说。 明马中锡撰,存于明刊马中锡《东田文集》卷三。“中山狼”是一则民间流传已久的故事。明刻本《合刻三志》中的《中山狼传》署名唐人姚合,而明刻本《古今说海》、清翟灏《通俗编》、清钮锈《觚剩》,都说

  • 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