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内板经书纪略

凡司礼监经厂库内所藏祖宗累朝传遗秘书典籍,皆提督总其事,而掌司、监工分其细也。自神庙静摄年久,讲幄尘封,右文不终,官如传舍,遂多被匠夫厨役,偷出货卖。柘黄之帖,公然罗列于市肆中,而有宝图书,再无人敢诘其来自何处者。或占空地为圃,以致板无晒处,湿损模糊,甚致劈毁以御寒,去字以改作。即库中见贮之书,屋漏漏损,鼠啮虫巢,有蛀如玲珑板者,有尘霉如泥板者。放失亏缺,日甚一日。若以万历初年较,盖已什减六七矣。既无多学博洽之官综核齐理,又无簿籍数目可考以凭销算。盖内官发迹,本不由此,而贫富升沉,又全不关乎贪廉勤惰。是以居官经营者,多长于避事,而鲜谙大体,故无怪乎泥沙视之也。然既属内廷库藏,在外之儒臣又不敢越俎条陈,曾不思难得易失者,世间书籍为最甚也。昔周武灭商,洪范访自箕子,晋韩起聘,曾见易象。《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今将有用图书,尽掷无用之地,岂我祖宗求遗书于天下,垂典则于万世之至意乎?想在天之灵,不知何如其恫然,何如叹息也。今上天纵英明,右文图治,倘一且清问祖宗历来所存书籍几何,或亲临库际稽览,不审当局者作何置对?其亦未之深思耳。祖宗设内书堂,原欲于此陶铸真才,冀得实用。按:《古文真宝》、《古文精粹》二书,皆出于老学究所选。累臣欲求大方于明白上水头古文选为入门,再将宏肆上水头古文选为极则,起自《檀弓》、《左》、《国》、《史》、《汉》、诸子,共什七八;唐、宋什二三,为一种。再将洪武以来程墨垂世之稿,亦选出一半为入门,一半为极则,亦为一种。四者同成二帙,以范后之内臣。奏知圣主,发司礼监刊行,用示永久。不知得遂志否也。皇城中内相学问,读《四书》、《书经》、《诗经》、看《性理》、《通鉴节要》、《千家诗》、《唐贤三体诗》,习书柬活套,习作对联,再加以《古文真宝》、《古文精粹》,尽之矣。十分聪明有志者,看《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圣学心法》、《纲目》,尽之矣。《说苑》、《新序》,亦间及之。《五经大全》、《文献通考》,涉猎者亦寡也。此皆内府有板之书也。先年有读等韵、海篇部头,以便捡查难字。凡有不知典故难字,必自己搜查,不惮疲苦。至于《周礼》、《左传》、《国语》、《国策》、《史》、《汉》,一则内府无板,一则绳于陋习,概不好焉。盖缘心气骄满,勉强拱高,而无虚已受善之风也。《三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皆乐看爱买者也。除古本、抄本杂书不能开遍外,按现今有板者谱列于后,即内府之经书则例也。

五伦书(六十二本、一千七百一页)诗传大全(十二本、九百九页)书经大全(十本、七百六十三页)周易大全(十二本、一千一百十八页)春秋大全(十八本、一千四百五十九页)礼记大全(十八本、一千二百九十九页)易传(六本、五百八十二页)书传(六本、五百八十三页)诗传(六本、六百三十五页)春秋传(四本、一千零六十一页)礼记(八本、一千六十一页)四书大全(二十本、一千五百八十九页)四书集注(十本、八百二十页)性理大全(三十本、二千一百六十九页)资治通鉴纲目(四十本、四千一百页)续资治通鉴纲目(十四本、一千一百二十二页)少微通鉴节要(廿本、四千四百廿八页)通鉴节要续编(二十本、一千六百八十三页)晏宏通鉴纲目(三十本、四千二十页)文献通考(一百本、一万八百三十六页)历代名臣奏议(百五十本、九千七百二十页)历代通鉴纂要(六十本、三千六百三十页)大明会典(一百四十本、六千五百九十页)事文类聚(一百三十本、八千三百六十页)大明一统志(四十本、三千一百五十页)明伦大典(廿四本、七百廿页)大明集礼(三十六本、一千四百七十二页)大学衍义(二十本、一千三百八十二页)大学衍义补(四十本、三千六百页)对类(十二本、八百七十三页)诸司职掌(三本、四百二十八页)大明官制(二本、三百七十页)御制大诰(四本、二百五十三页)大明律(二本、一百七页)洪武正韵(五本、五百页)韵府群玉(十本、一千四十页)御制文集(八本、七百十三页)经史海篇直音(五本、五百十二页)广韵(二本、二百五十五页)玉篇(二本、三百十五页)御制诗集(二本、八十四页)经书音释(二本、一百七页)诗韵释义(二本、一百五十八页)四书白文(六本、三百十二页)诗学大成(十四本、一千页)尔雅埤雅(四本、三百九十七页)许氏说文(八本、六百五十页)吕真人文集(二本、二百四十页)孔子家语(三本、一百四十四页)通书大全(八本、九百九十页)列女传(三本、一百三十五页)神课金口诀(二本、二百四十页)仁孝皇后劝善书(十本、八百七十六页)臞山肘后神枢(二本、一百七十八页)选择历书(二本、二百五十六页)雍熙乐府(二十本、一千七百九十三页)三国志通俗演义(廿四本、一千一百五十页)历代臣鉴(十本、五百六十页)贞观政要(八本、三百七十页)居家必用(十本、八百八十页)圣学心法(四本、三百十五页)释文三注(《千字文》七十一页、《胡曾诗》九十九页、《蒙求》一百四十四页)饮膳正要(三本、七百七十五页)唐贤三体诗(二本、一百七十二页)古文精粹(二本、二百五十六页)李白诗(四本、三百六页)选诗补注(三本、三百十三页)唐诗鼓吹(五本、二百六十六页)高皇后传(一本、四十七页)女训(一本、四十九页)内训(一本、五十页)尚书、孝经、大学、中庸(五本、三百三十六页)周易占法(二本、二百四十页)草堂诗馀(二本、一百九十页)恩纪含春堂诗(二本、一百十五页)击壤集(四本、三百五十页)劝忍百箴(四本、三百页)古文真宝(四本、三百九十一页)医要集览(六本、二百八十页)草韵辨体(六本、二百七十页)增定华夷译语(十一本、一千七百八页)评史心见(六本、三百五十页)通鉴博论(三本、二百九十页)重刻证类本草(十本、一千三百四十五页)养生类纂(五本、一百九十七页)释氏源流应化事迹(四本、四百四十页)皇明祖训(一本、五十页)洪武礼制(一本、八十二页)稽古定制(一本、八十二页)郑氏女孝经(一本、四十二页)祖训条章(一本、十二页)曹大家女训(一本、十六页)女诫直解(一本、四十八页)刘向说苑(五本、三百二十五页)皇明典礼(一本、九十五页)内则诗(一本、六十二页)内令(一本、十二页)昭鉴录(一本、一百五十二页)御制洪范篇序(一本、三十六页)勤政要典(一本、七十三页)外戚事鉴(一本、六十八页)山居四要(一本、八十三页)兹圣皇太后女鉴(一本、六十九页)女训内训(仝前)臞仙肘后经(一本、一百十二页)玉匣记(一本、八十二页)省躬录(一本、七十二页)祥异赋(一本、四十九页)步天歌(一本、八页)传心妙诀(一本、四十五页)详明算法(一本、一百十页)草字碎金(一本、九十二页)真字碎金(一本、九十二页)千家姓(一本、五十九页)孝顺事实(一本、二百九十二页)为善阴骘(一本、三百七十二页)小学书解(一本、一百六页)忠经(一本、四十二页)孝经大义(一本、四十二页)历代纪年(一本、三十六页)四时歌曲(一本、十二页)随机应化录(一本、六十页)高皇帝道德经注解(一本、六十九页)达达字孝经(一本、四十二页)医按书(一本、三十二页)蒙求白文(一本、十九页)山歌(一本、四页)华夷译语(一本、八十八页)古字便览(一本、五十二页)八行遗事集(一本、二十八页)警世篇(一本、二十一页)忠经直解(一本、十六页)太上感应灵篇(一本、五十二页)宪纲(一本、五十页)百家姓(一本、十页)大学(一本、三十六页)千字文(一本、十七页)孝经(一本、十六页)中庸(一本、五十六页)千家诗(一本、四十四页)四书杂字(一本、十二页)七言杂字(一本、十三页)三字经(一本、二十二页)启蒙集(一本、四十页)草诀百韵(一本、十四页)草诀百韵歌(三本、四十页)八行图书(一本、四十页)孝经直解(一本、三十六页)解梦书大全(二本、七十页)四书直解(二十五本、一千零四十二页)书经直解(十三本、八百二十页)通鉴直解(二十五本、一千四十二页)帝鉴图说(六本、三百五十六页)刘向新序(三本、一百四十二页)洪武正韵玉键(二本、一百三十页)佛经一藏(计六百七十八函、十八万八十二页。共用白连纸四万五千二十三张,蓝绢二百五十三匹七尺四寸,黄绢廿六匹二丈四尺一寸,每匹长三丈二尺,黄毛边纸五百七十张,蓝毛边纸四千九百十二张,黄连四纸三百四十七张,白户油纸一万八千九十五张,黑墨二百八十六斤八两,白面一千二百二十五斤,白矾四十五斤。)道经一藏(计五百十二函、十二万二千五百八十九页。共用白连四纸三万八百九十七张,黄连四纸一百七十六张,蓝毛边纸三千十八张,黄毛边纸五百二张,蓝绢一百八十二匹一丈八尺六寸,黄绢二十匹一丈六尺,白户油纸八千三百七张,黑墨一百六十斤八两,白面七百五十斤,明矾二十五斤。)番经一藏(计一百四十七函、十五万七十四页。共用腰子白鹿纸一万三千六百四十张。)大五大部经(华严经八十二本、大涅檠经四十一本、报恩经七本、金刚明经十本、心地观经八本。)小五大部经(法华经七本、楞严经十本、佛母大孔雀经三本、梁皇忏十本。)又五般经(圆觉经二本、弥陀经一本、诸品经咒、金刚经注解一本一百四十七页、华严小钞一百十七本、诸真宝忏十二本、小道经一本。)

累臣若愚曾闻成祖敕儒臣纂修《永乐大典》一部,系湖广王洪等编缉,时号召四方文墨之士,累十余年而就,计二万二千八百七十卷,一万一千九十五本。因卷帙浩繁,未遑刻板。正写册原本,至孝庙宏治年,以大典金匮秘方外人所未见者,乃亲洒宸翰,识以御宝,赐太医院使臣王圣济殿内臣宠,盖欲推之以福海内也。阁臣王文恪鏊恭撰颂以揄扬盛美。相传至嘉靖年间,于文楼安置。偶遭回禄之变,世庙亟命挪救,幸未至焚,遂敕阁臣徐文贞阶,复令儒臣照式摹抄一部。当时供誊写官生一百八名,每人日抄三页。自嘉靖四十一年起,至隆庆元年,始克告完。及万历年间,两宫三殿复遭回录,不知此新旧《永乐大典》二部,今又见贮藏于何处也。又累臣曾见《车驾幸地录》所载,正德十五年闰八月内,武庙南征回如镇江,幸大学士杨一清第,曾进抄本《册府元龟》,一部,共一千卷,计二百二本。累臣曾向韩提督世禄言及,幸有一部,然舛错颇多,至不能句,似非杨宅所献之书。李永贞遂雇人借抄一部,仍将原本交还。而抄本一部,闻丁卯冬已有人献于王体乾矣。至崇祯己卯夏,体乾没产,又不知落何人手也。又江陵张文忠公在阁时,曾具书与张中翰后湖曰:先年张文简公曾得内阁所藏《册府元龟》一部。其后文简公卒于京邸,其仆即将此书,于部前货卖。令先翁识其为阁本也,赎而藏之于家。尝语区区曰:吾欲将此书仍送归内阁,以完先代之宝,何如?仆时起贺曰:幸甚!此义举也!无何而令先翁亦逝,竟勿克践其言。今忆此书必无恙也,仆欲倍价奉赎,仍归阁中,以卒令先翁之志,惟执事其幸许之。夫此一书也,文简得之,令先翁赎之,至仆而还之。三更张氏,皆楚人也,将以媲于古之左史倚相能读坟典邱索,不亦美乎?云云。然详味江陵此举,则必实践其言者,但未知后湖果曾割付此书否?又不知今尚存内阁否也?承平日久,处处光景与先年不同,则此书之存与不存,与《永乐大典》之存贮何库,又有谁敢饶舌问及也哉!嗟嗟,难言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七·李延寿
  列传七·薛居正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柯劭忞
  ●卷二·邵博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二·佚名
  一百六十六 内务府总管赫奕奏请补放杭州织造处物林达缺摺·佚名
  第二○九副详及批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五日一一四一○—五一·佚名
  卷六十二·郝经
  三五二 谕内阁明人刘宗周等书集只须删改无庸销毁·佚名
  二八七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收应毁书籍暨起获书版折(附清单一)·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三·裴骃
  曹宪传(附许淹等传)·刘昫
  卷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铢·唐圭璋

      铢字子厚,自号谷城翁,崇安人。生于绍兴元年(1131),游刘子之门。庆元五年(1199)卒。有谷城集,不传。   江神子   晚泊分水   秋风袅袅夕阳红。晚烟浓。暮云重。万叠青山,山外叫孤鸿。独上高楼三百尺,凭玉楯,睇层空。  

  • 二薇亭诗集·徐玑

    (宋)徐玑 撰 九月初四日分得然字 去载羁旅身千里望羣贤今夕良燕会况乃佳节前凉风日已多岁序日已迁春时种丛菊秋花满篱边采之不盈把泛彼清清泉行乐不易得贫贱焉可捐惟当从尔游吟哦思陶然 访梅 访梅行近郊寒气初淅沥欲开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十五壮游【大厯元年秋防州作梦弼曰此篇叙壮年经游之迹按唐书公少贫不自振客游吴越还以进士举不中第遂游齐赵间凡八九年复归京师】往者十四五岀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公自注崔郑州尚魏

  • 许浑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武则天时宰相许圉师后裔 。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就任涂、太平二县县令 。大中三年(849),迁监察御史,因病去官,东归京口。后起任润州司马,历

  • ·再上孔兵备书·丁曰健

    南路贼匪滋事,仰荷硕画,文武尽力,首、从咸获;保障全郡,绩烈无量。莹羁旅此邦,亦得蒙威武之力,略无惊骇;鼓舞欢欣,不能自已!惟自起事至于竣功,业已匝月。未能入告者,岂非以罪人众多,悉心研鞫,不欲造次定谳故乎?于此仰见

  • 梁纪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丁卯、547)·司马光

    梁纪十六 梁武帝太清元年(丁卯,公元547年) [1]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 [1]春季,正月朔(初一),发生日偏食,未被遮尽的太阳象钩一样。 [2]壬寅,荆州刺史庐陵威王续卒。以湘东王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续素贪

  • 卷六名例律·窦仪

    【七门】律条十三并疏敕条一起请条一二罪以上俱发及累并倍法有罪相容隐官户奴婢犯罪化外人相犯断罪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举重明轻杂条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二罪以上俱发及累并倍法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谓非应累者唯具条

  •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晏婴

    燕之游士,有泯子午者,南见晏子于齐,言有文章,术有条理,巨可以补国,细可以益晏子者,三百篇。睹晏子,恐慎而不能言。晏子假之以悲色,开之以礼颜,然后能尽其复也。客退,晏子直席而坐,废朝移时。在侧者曰:“向者燕客侍,夫子胡为忧也?”晏

  • 明道编序·黄绾

      吾师久翁夫子,道德英华昭著于言议之间,自闺门以至天下,自修己以至诲人,《日录》凡六卷,门人所记凡四卷:语道德学问,语风俗教化,语礼乐法度,语古今名物;穷性命之本原,达会通之典礼,广大悉备,幽远不遗,猗欤至矣!果可以易言耶?夫子资

  • 郑志卷上·郑小同

    魏 郑小同 撰冷刚问大畜六四童牛之梏元吉注巽为木互体震震为牛之足足在艮体之中艮为手持木以就足是施梏又防初六注云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今大畜六四施梏于足不审桎梏手足定有别否答曰牛无手以前足当之【案礼记月令正

  • 卷七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一宗庙制度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防大夏大濩大武【郑氏锷曰国子者将使之奉祭祀以行礼故以乐而教之舞黄帝之

  • 卷第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依摩尼华网海住,须弥山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其形正圆,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

  • 卷第五十五(第九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五(第九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问顺行法第五优波离问佛。颇有比丘。即是别住人。即是别住竟人。即是行摩那埵人即是行摩那埵竟人耶。答有。若比丘出精。得僧伽婆尸沙罪。是罪不覆藏。是人从僧

  • 遂昌杂录·郑元祐

    元代文言轶事小说。元末郑元祐撰。焦竑《国史经籍志》入子部小说类,题《遂昌山樵杂录》,作二卷。 《千顷堂书目》题作《遂昌山人杂录》。 《四库全书总目》等题本名,作一卷。常见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

  • 学斋占毕·史绳祖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 (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凡读书有疑,随

  • 周易经传训解·蔡渊

    二卷,宋蔡渊著。朱彝尊《经义考》作四卷,佚一卷,存三卷。而此本唯存上、下经,名《周易卦爻经传训解》。董真卿《周易会通》说此书以《大象》置卦辞下,《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格别之。此本与之合。但书名多“卦爻”

  • 了凡四训·袁黄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袁了凡用来训诫他儿子所作的家训,当时命名为《诫子文》,在劝善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家的“境随心转”与道家的“转改运数”中所谓“境”和“运”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依据就

  • 经学历史·皮锡瑞

    清皮锡瑞撰。不分卷。书今传世。这是一本经学入门书籍,是“经学的导言”。皮氏在书中将上下二千余年的经学史划分为十个阶段: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