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说到国家社会佛法的中心

──二十年九月在郑州商会各界欢迎大会讲──

郑州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为平汉、陇海交通的十字中心,因此、亦就不断的变化经过。试观中国连年每经一次的战争变化,郑州亦即随之而生变化;由是郑州也就成为多灾多难之区了。灾难、正是佛法救济的对象,所以佛法并不是关闭在山林中寺院里的,是应当走向交通的十字路口灾难中去的,故我今日就郑州东西南北之地理上的交通中心点,来说到国家的、社会的、佛法的交通中心点上。

一、国家可从兴、衰、治、乱四字来说:中国的衰弱,由来已久,在唐朝之后,即为中国民族渐趋衰弱的时代,一直到了清末以来,更受了欧、美新兴国家的种种侵略,于是就成了今日对外无抵抗能力的状态。但是在这当中,亦未尝无有复兴的希望,如辛亥革命,以及民十五、六年的革命军兴,都是很有民族复兴的趋势。但是时起内讧,不能保持这种精神,所以就不能达到所期之目的。国家的兴衰,就是治乱的结果。所以、要想国家兴盛,必定先达到治,不治即乱。乱之源、就是人各怀其私,上下交征利,而国势未有不危的。际此状态之下,加以学说庞杂,思想混乱,失了道德重心,人们走入歧途,至酿成土匪赤党的人祸,水火瘟疫的天灾,为向来绝无仅有的严重形势!孰意帝国主义者,不惟无同情心,而且幸灾乐祸,乘人之危,就一步紧一步来逼迫,如像万案、鲜案的未了,入寇辽、吉的大祸接踵而来,这虽可说是外侮,而究竟还是自已国内连年内乱,失了自治能力所召来的恶果。在这最危急的时期中,要想抵抗日本,应首先化除私见,止息内争,团结一致。有了致于治的能力,然后方能对外。这化除自私的我见,在佛法上说,就是要人启发大公的“无我”心,无我才能够生起大悲心,作那“拯斯民于水火”的真“为人”的事业。全国上下果都能有此同情心,一心一德,国家自然得治,国际地位也就随之增高,外侮无隙可入;而日本一切暴行,徒损其在国际间的道德信仰,暴露其侵略狰狞的面目。这种帝国侵略主义,在欧洲各国已经是走不通了,日本梦眼未醒,拿来对付中国,一方面致引起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的干涉,一方面反促成中国和平统一去一致对外。在此虽危险万状,国人如果真有觉悟,从大公无我,救国救民的大道上走,未始不是中国民族复兴的转机,是在国人善自为之而已!

二、社会可就善、恶、祸、福上说:在人事上有祸有福,但祸福是善恶的结果,并不是无中生有,或上帝赏罚。应知我们现在所受的祸患,是我们自己造的不善业所成,所以我们遇到大患之来,就要自己负起责任,反躬自省,忏悔所作,不要归罪他人,益加引起纠纷,使社会岌岌不可终日!如像现在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相持不下,根本上都是没存悔悟心,各自凭著贪、嗔、痴恶心的冲动,发生身、口的不善,酿成天灾流行,人祸纷起,使现社会成了极不安的病态。要想根本医治,就要大家悔过,悔过即是改恶迁善,能够改恶向善,方能转祸为福而成安宁社会。

三、佛法可就性、相、染、净上说:一切法不外乎性、相、染、净,性即是无为法。相就是有为法,包括凡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的一切有生灭变化的事物;大至一地球,小至一原子、一电子,都是时时刻刻在那里迁流不息的变化。我们同时要知道,即此一切事物的当体,就是无为法性。譬如波也就是水,绳也就是麻,因它离开了水就没有波的体;离开了麻就没有绳的体底缘故。所以、释迦牟尼佛教人就在这现实──相──上去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性──,不要在现实背后找任何东西去作本体。但是这无为法性,是竖越时间,横超空间,无限无量,无生无灭的。不过、相是我们有限的知识,随其可见、可拿、可触的一一假相上,生起概念,施设安立一个一个的名字;其实、“缘生性空”,即相显性,性本平等无二。根据此理,凡世间一切事物,乃至诸佛众生都是平等的,经中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佛法亦叫做同体平等主义。

复次、所谓染,就是杂染不净相,其性虽然是平等,但为吾人的心识不能觉悟,妄情分别,遂有人我、是非、爱憎颠倒,于是造出杀、盗、淫、妄,致成不好的世界。人们在此,受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得解脱。要想世界国家人民解此痛苦,必须依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来修习三无漏学,即可反染成净,转苦为乐。净是什么?净、即是穿出无明黑漆团,打破宇宙之谜,造成真、善、美的大同极乐世界,达到人生实际的无量幸福,这即是佛法救世的本旨。(净严、化城记)(见海刊十三卷一期)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八·元来
  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三·李通玄
  双峰钦禅师·惠洪
  汝州首山念禅师·惠洪
  复王实居士书·太虚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佚名
  五宗原序·法藏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楞严经卷第四文句·智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佚名
  序·道璨
  目录·李通玄
  法华论疏卷下·吉藏
  卷第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佥判·唐圭璋

      水龙呤   寿太守九月初一   老人星照螺川,丽谯瑞霭笼晴昼。使君初度,满城和气,欢声盈口。篱菊浮金,茱萸泛紫,重阳时候。算年年长是,节前八日,先满□空格据律补、为公寿。   一代文章山斗。拥朱幡、暂劳分守。崇墉

  • 王元鼎·隋树森

    王元鼎,至治、天历年间(一三二一——一三三O)人。曾为翰林学士。所作散曲, 今存小令七首,套数二套;或写景状物,或吟咏闺情,词皆流美,用韵响亮,风格明丽委婉。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六有《古今历代启蒙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十七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元【七言絶句】晓过西湖          圆至【十四首】水光山色四无人清晓谁看第一春红日渐高弦管动半湖烟雾是游尘送宗倜送子江头水亦悲更能随我定何时垂杨但为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宣南零梦録》·张次溪

    (近人)沈太侔 着●目录《宣南零梦録》序东莞张生次溪以沈太侔先生遗着《宣南零梦録》属题《宣南零梦録》题词宣南零梦録●《宣南零梦録》序《宣南零梦録》一卷,亡友番禺沈南野撰。君僦椽旧京数十载,自其少时卽好为花月冶

  •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泰定帝一·宋濂

        ◎泰定帝一   泰定皇帝,讳也孙铁木儿,显宗甘麻剌之长子,裕宗之嫡孙也。初,世祖以第四子那木罕为北安王,镇北边。北安王薨,显宗以长孙封晋王代之,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

  • 元史续编卷三·胡粹中

    【癸未】二十年春正月立皇后鸿吉哩氏【纳沁孙戬通之女】刑部尚书崔彧上时政十八事【彧州人负才气刚直敢言上甚器重之及是上防言十八事一曰开广言路二曰妙选台宪三曰枢宻院长贰择有德望者为之四曰翰苑宜博访南北耆儒

  • 资治通鉴后编巻六十一·徐乾学

    宋纪六十一【起重光单阏八月尽黓执徐八月凡一年有一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八月辛巳特赠给事中孔道辅为工部侍郎时龙图阁直学士王素入对语及道辅帝思其忠故有是命 癸未知定州韩琦加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万历十一年九月己卯朔礼部进万历十二年大祀日册 上立受之○以大学士申时行诣 天寿山相择 寿宫还赐银五十两纻丝斗牛胸背一表里○朵颜等卫夷人头目阿里麻等朝贺 万寿圣节宴赏如例○以原任京城巡捕右参将刘印为辽东

  • 通志卷三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三王纪第三下周弃曰后稷帝喾之子也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因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于隘巷牛羊过者皆避不践或腓字之徙

  • 清代学人列传二·佚名

    ○洪榜洪榜,字汝登,一字初堂,安徽歙县人。年十五为诸生。乾隆乙酉拔贡。举乾隆戊子乡试。丙申,应天津召试,冠其伍,授内阁中书。少与同郡戴震、金榜交,粹于经学。因郑康成《易赞》,作《述赞》二卷。又著《明象》,未成书。其解《

  • 后梁纪一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丁卯、907)·司马光

    后梁纪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 [1]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于贝州。 [1]春季,正月辛巳(初四),梁王朱全忠率兵在贝州休整。 [2]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谓节度判官周隐曰:“

  • 卷三十四·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三十四    元 郑玉 撰昭公 公名裯襄公之子景王四年即位諡法威仪恭明曰昭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

  • 去除稚僧的几种错误·太虚

    一、佛教社会化,这一个名词,不是使僧众化成通俗的意思。佛教徒的内容,有僧众,有信众:要将信众作有系统的组织起来,成为佛教信行教团,各就其为农、为工、为商、为学、为政、为军、为教育、为慈善之地位,作诸济世利人,及诸政治社

  •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曩莫萨嚩母驮冒(引)地萨哆[口*大](二合引)毗药(二合)曩谟飒跢(引)喃糁藐糁母驮俱(引)胝喃娑室啰(二合引)嚩迦僧伽喃曩谟(引)卢(去引)鸡阿啰罕(二合)跢(引)喃(引)曩谟素噜(二合)哆半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八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八卷 (别录之九)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别录中疑或再详录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疑或录者。自梵经东阐年将七百。教有兴废时复迁移。先后翻传卷将万计。部帙既广寻阅难周。定录之人随闻便上

  • 密藏开禅师遗编序·道开

    法界乃法界人自心共成之法界,原不限人于圣凡同异人不以法界为心,不以法界为事,则彼人自异于法界,非法界拒彼人也。人能以法界为心,能成法界之事,则法界是此人自能为主,亦非此人别主心外之法界也。予初读普贤行愿品,于诸供养中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三·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拈古 頌古舉世尊一日陞座,文殊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拈曰:「大小世尊便恁麼去,也是泥裏洗土塊。」頌曰:「寒梅迥迥欲高吐,卻被東風折倒樹,一旦馨香特地埋,遊蜂竟不知何處。

  • 申日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所译月光童子经之异名,又宋求那跋陀罗所译申日儿本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