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三十三 元豐六年(癸亥,1083)

  起神宗元豐六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丁未朔,大理寺上兩地供輸人周辛祖、順祖、六兒私過北界與崔學郎等覘事案,犯在赦前。詔周辛祖、順祖、六兒各處斬。

  賜熙河蘭會路經略使苗授對衣、金帶、銀絹五百,同經制、通直郎趙濟三百,馬申【一】二百,餘官吏有差,以築通遠軍榆木岔、熨斗平,蘭州勝如堡等勞也。(五年末,實錄書廢蘭州勝如、質孤二堡;六年二月,苗授乃以築勝如堡受賜,必有誤,當考。此年五月戊子,追所賜。)

  戊申,詔三省吏書功過,門下委給事中;中書,舍人;尚書,左右司。依舊中書、門下比較。

  詔:「聞鄜延諸州昨走散兵卒,帶官器械,私易於民間。委轉運司立限首納,量支價錢,即限滿藏匿,依私有禁兵器告賞法。」

  己酉,詔給度僧牒千,修京城水門。

  詔:「諸將因調發在邊,其將、副任滿,訓練精通,保明聞奏。可令權駐劄路分具逐將、副功過事狀,關住營處安撫、鈐轄、監司勘會未差出以前、并軍回駐劄處治狀及案試,保明以聞。」

  詔燕達、王淵取一軍合用人將案試營陣。先是,上親以古兵法製九軍營陣,凡出戰、下營、互變、分合、作止、進退、方圓、尖直,肄習皆盡其妙。至是,命達等焉。

  樞密院言:「昨大軍至靈州城外,遠壕三重,無平地可下營。及賊決黃河,放水入壕,致限隔軍馬,不得地利。蘭州去黃河不遠,若依此開鑿,引河水以為險固,縱使旋來填壕,亦可出兵隔壕禦捍。即不見近城地勢與河水高下可與不可疏導,欲令李憲委官與李浩詳度以聞。」從之。後以蘭州地高,卒不果行。

  庚戌,詔:「吏部員外郎劉奉世、文及甫各罰銅八斤,左司郎中吴雍六斤,御史臺失察官吏上簿。」坐住滯差周宥等勾當軍頭司文字,會降特責之,尚書李清臣仍放罪。(五年七月庚子,差;十月甲子,劾稽滯;十一月丙申【二】,取旨;及今年二月庚戌,乃斷。)

  覆按導河司言:「自王供埽下直馬村道口,東過古月隄,循永洛渠東北入新鄉鎮西賈跋村,合入御河,地形比河水低十八尺,為四十九里有奇。獲嘉縣在所導河之西,地形差高,可以修完隄防。新鄉、淇門、洹水三鎮地下,又居水衝,皆當遷就高處。衛鎮、苑橋居高阜,可不須人功。成安、魏縣之北,當先作隄防障水。設於邵澤濼下分流以入漳河、鉅鹿濼,則深州受其患。團岡在衛州西北,地形高阜,至關地止四里,其高五十尺,岡腳比關城下高二十三尺。團岡前東西皆有馬棚岡,去城尤近,地勢下注,州城理難固禦;兼河港窄隘,設東隄又彊,即須壅遏,上流埽岸必危:其衛州亦當遷避【三】。據公案,見檢計築隄二十里有奇,前高七尺,後高一丈,用夫萬六千,梢草四百九十九萬七千,竹索、簽樁十一萬五千,用此可作兩埽。若水至隄下止,實墊亦須累埽增高,所費不貲,以此推之,則將來歲費可知。又況正在水衝,勢難沮遏,約水面未至岡下,已有抹溢之患,理須遷徙為便。前案視所稱衛州、黎陽、內黃三處各可固護,緣御河狹小,不足容大河七分之一,將來導河下合御河,必披岸兩溢,作數里浸流,勢須復入舊河,刷撲尤甚。黎陽縣雖因山為城,地形亦下,昨熙寧十年,衛州河水抹岸,已於西御河隄上深五七尺,若全河北來,即當數倍,雖如案視所相度,作重隄十六里,恐不為功。將來水勢必須東西團過,乃如洲島,歲費工料不貲,極力固護,終無所益。又案視所欲增夫一萬於巧婦渦下預開一河,使水勢可著黎陽及同山白祠岡、上陽山一帶將來繫橋。看詳同山地理曠遠,兼所開河道必不能吞伏大河,橫費國財民功,億度繫橋又不可必。」遂寢之。

  辛亥,吏部侍郎李承之言:「今議決王供埽導河北行,於南岸之患,自原武而下悉皆退背【四】,亦可稍緩滎澤之急。至於雄武、廣武,正當京城之衝要,慮患恐不可緩。臣謂宜於理水隄外,魏樓減水河之東,修大隄,際河下接滑州界大隄,依向著地分【五】,量置河清兵及選官分巡,歲增榆柳。其汴南岸亦準此,仍於臨汴常積梢樁,以備修塞,萬一不虞,得以固守,障其東行,可使還河,似為經久之利。」詔都水監詳度以聞。其後都水監以力大難成,寢之。

  給度僧牒二百付三門白波輦運司,雇裝發歲計并積年未運官物。

  三門白波輦運司言:「乞權借發運司四百料平底船三百隻,運榷場鹽貨、賞茶等至氾水,以本司船運赴河北。」詔:「應副榷場物,至為重事,若有虧欠,或啟戎心。上降朝旨,取撥無期,可選差使臣於發運司計會,限十日差撥。」既而發運副使蔣之奇言:「汴綱船歲額千七百餘艘,近準詔減數,止造七百四十八,以所減工料價錢封樁。本司歲運軍儲六百二十萬石,而止用七百餘艘,風水拋失,尚憂不足;兼已有旨許免朝省別司借發,雖有申請,許執奏不與之法。若更分撥與白波輦運司,即本司大計必致妨誤,乞免借撥。」從之。

  大理寺言:「泰州大保長衛和煎販私鹽,為首圍掩縣尉,責不敢捕私鹽狀。」詔斬之。

  提舉教馬軍所子弟趙惟簡等奏:「臣等係百姓,赴所習學,近及三年,及隨王中正深入西界,收復州城。乞馬步射各及一石五斗力上,情願各加二斗【六】,馬步射各一石七斗力,步射六箭,馬直、背射六、五箭,其箭數深淺,並乞依本所先拍試體例原降上垛箭數,引見呈試。」御批:「宜令本所據所欲呈試事藝拍試聞奏。」(此據御集一百三十六卷元豐六年二月五日手劄增入。熙寧七年九月十九日,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元豐二年五月十四日,三年三月十一日、五月十一日、六月十八日、十一月三日,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六年二月五日。)

  壬子,詔京西、河東、涇原、秦鳳、熙河路團結廂軍盡數差赴蘭州。(又二十四日。)

  詔熙河蘭會經略制置司計置蘭州人萬、馬二千糧草,於次路州軍剗括官私橐駝三千與經略司【七】,令自熙州摺運,事力不足,即發義勇、保甲。詔左司郎中吴雍監督趙濟、馬申往來催驅般運。(又二十四日。)

  李憲言:「候展定西城日,選熙、秦兵及劉昌祚所將各萬騎,掩擊天都。」詔遣入內供奉官馮景往諭憲:「天都去熙河絕遠,糧草如何營辦?今若嚴守備,以逸待勞,或可有功。令更商度,如勢當興舉,即具軍行措置應副畫一以聞。」

  癸丑,鄜延路經略司言:「蕃部奇烏本韋家族弓箭手十將,昨為賊所略,今誘致有羊馬投來戶二十四、口百五十六。」詔奇烏遷一資。

  詔:「層檀國奉使人,常賜外特賜銀二千兩。」

  甲寅,詔:「梓州路提舉司支坊場錢五萬緡,付轉運司應副瀘州。」

  京西轉運司言:「歲計上供外,橫支錢共四十九萬緡,纔蒙給還十二萬,乞盡給還。」詔京西南、北路提舉司更於坊場錢給五萬緡。

  丙辰,詔:「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制置使、武信軍留後、入內副都知李憲降授宣慶使【八】,經略安撫都總管、殿前都虞候、沂州防禦使苗授罰銅三十斤,經略安撫副使、知蘭州、引進使、隴州團練使李浩降授四方館使、階州刺史,坐西賊犯蘭州,幾奪西城門乃覺,賊遂乘虛破西關也。(新紀書:「丙辰,以夏人寇蘭州,降熙河路經略使李憲、副使李浩官。」舊紀不書。)

  洛苑使、熙河蘭會鈐轄王文郁為西上閤門使、知蘭州,代李浩。西賊之圍蘭州,數十萬眾奄至,浩閉城距守。文郁請擊之,浩曰:「城中騎兵不滿數百,安可戰?」文郁曰:「賊眾我寡,正當折其鋒,以安眾心,然後可守,此張遼所以全合淝也。」走馬閻仁武曰:「奉詔令守不令戰,必欲啟關,當奏劾。」文郁曰:「今披城而出,以一當千,勢有萬死,豈畏劾哉!況守則無必固之勢,戰則有可乘之機。」堅請不已,浩許之,乃募死士百餘,夜縋而下,持短兵突之。賊眾驚潰,爭渡河,溺死者甚眾,收其所虜入城中。時以文郁方尉遲敬德云。(此據文郁舊傳。文郁所以代浩,雖緣去年十一月丙戌詔旨,亦此功也。不知新傳削去何故。)

  丁巳,詔復降授奉議郎、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楊景略為承議郎,以上批「景略應副塞原武決河及救護被水民戶,治遼使驛道,勤勞居多」故也。

  詔:「河北保甲司教頭等共五十六人:保長五人與借職,一十七人與差使、減磨勘二年,二十六人與差使;授教指使四人遷一資、減磨勘三年,三人遷一資、減磨勘二年,兼差充諸縣新置團教場巡檢;指使一人遷一資、減磨勘三年。」時河北保甲肄習成,始引見,藝皆應格,故有是命。(三月十七日。)

  戊午,提點廣南西路刑獄彭次雲言:「邕州外鎮寨水土惡弱,乞量留兵更戍,其餘盡用峒丁,於管下諸州以季月輪差,給禁軍錢糧。」詔許彥先、劉何相度。後彥先等言:「若盡以代正兵防守,妨其力農,經久非便。請計戍兵三分,以一分用峒丁代之,季輪二千人赴邕州肄習武藝。」從之。

  御史王桓言:「中丞舒亶論尚書省奏鈔合置錄目,而本省謂無條令專置,以亶所奏為欺妄。陛下以其互有辨論,遂差陸佃、蔡卞取索看詳,而錄黃聖旨明言舒亶妄論奏。按:亶任諫官、御史五六年,朝廷大利害,亶安能悉為陛下論列,舉無遺事?陛下舉一事黜之,其誰曰不然?今乃因與都省辨論文法,遽付本省屬曹劾其欺妄,改付佃、卞,又詔以風旨所嚮,則是佃、卞徒有看詳之名,而事之可否,執政先之矣。且錄目之置不置,非繫執政之重輕,而得罪於大臣如此,臣觀其意,豈徒在亶,是欲使耳目之官無復議己也。」不報。(正月癸巳可并此。)

  己未,詔:「吏部員外郎唐淑問自擢任省郎,不務悉心營職【九】,託疾便私,可差監撫州鹽礬酒稅務。」淑問以疾屢請補外,上以為不肯任職故也。

  詔供備庫副使、尉氏縣都監馮堯政遷一官,減磨勘二年,歲中招兵千二百八十也。

  又詔:「私鑄錢罪至死者,比已貸之,然其妻屬尚有編管法,其除之,自今勿緣坐。」

  庚申,皇城使、榮州團練使、帶御器械、廣南西路鈐轄、同經制宜州溪峒和斌為巡檢使,專管勾融、柳、象等州一路兵甲賊盜。(正月十四日、八月二十四日,此可削。)

  吏部言:「前慶州安化縣尉郝宗臣與鹽賊李平鬥,捕獲青鹽二十斤,當賞格第一,嘗犯贓勒停。」詔宗臣改次等合入官。

  開封府乞自今本府官吏夜救新城裏火,如舊門已閉,聽關大內鑰匙庫【一○】,差東華門外當宿內臣降鑰。從之。

  大理寺言:「瀘州文思副使秦世章、內殿承制焦勝、侍禁孟文宥各坐買乞弟首級與子冒賞。檢會別按秦世章為乞弟打誓事,追一官勒停,押出川界;其焦勝當徒一年,孟文宥當徒二年。秦世章私罪杖,並犯在赦前。」詔焦勝、孟文宥各追一官,免勒停;秦世章展一朞敘。

  辛酉,詔差燕達、張山甫案試府界第四將軍馬及營陣。

  詔河北緣邊安撫司,雄州管勾機宜文字官,自今許奏舉。

  詔提舉河北、河東路保甲司【一一】,緣邊州軍於今不教閱地以南二十里外,方得置團教場;旁邊北人小使所行路,並移於五里外。

  御史楊畏言:「大理寺近斷邵武軍婦人阿陳等【一二】,案上刑部郎中杜紘議以為不當,奉詔下御史臺詳審定度。案刑部自侍郎崔台符以下凡四員,而紘獨獻議【一三】,餘官無所可否,但據狀申都省。台符本法吏,陛下擢置近列,不思報效,循默苟簡,無任責之心。」詔台符罰銅十斤,韓晉卿、莫君陳各八斤。(六月壬申,紘罰銅。)

  种諤奏:「西賊於安定堡地分打掠人戶,已差官體量。今欲指揮沿邊諸將,子細偵探敵情:如果是待來說話,乞通和,即依元豐六年正月九日指揮;若賊情別有姦謀,名言待來說話,欵我邊備,乘我不意,奔衝城塞,即依元豐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朝旨。以上二事,乞速賜指揮。」詔:「种諤所奏二事並不相妨,今來因何妄奏朝廷,取候指揮?令种諤詳前後所降指揮施行,並札與本路走馬承受,遣官一員,親詣被賊去處,體量賊馬數目聞奏。」(密記十五日事。)

  壬戌,詔遼使所過州軍通判,令河北都轉運司體量,如有年高精神心力不逮之人,權暫對移,使過界依舊。

  上批:「聞諸路剩員猥多,蓋將、副不能展季教習,又不退為廂軍,其間亦有避免教習,託疾減退,致將下多闕額。可令河東、陝西路安撫司遣官往逐州軍驗,年四十五已下,堪披帶,雖有小疾,不妨挽張弓弩等武藝,於元降指揮大分收管,據見今武藝降等教習【一四】。」

  詔拜諸陵,自今各差官,太常寺輪長、貳,餘以宗室遙郡防禦使輪充。以太常博士何洵直言「熙寧祀儀,三陵共差朝拜官一員分拜,非是」故也。

  詔河北屯田司相度尺寸,立塘濼水則,季比增減以聞。令李諒【一五】齎詔往同議,毋得張皇漏泄。

  癸亥,定西城置主簿一員,從李憲請也。憲又言:「定西城最扼賊衝,元係敵人設置監軍之地。憲當先展築,然後併力蘭州,已遣洛苑使康識移兵興役【一六】。」詔從之。(此據御集附見。三月四日,康識乃具奏,今不復重見於彼。)

  賜誠州公使錢千緡,從知州周士隆請也。

  甲子,詔供備庫使高遵治、西京左藏庫副使張壽各降一官,坐討瀘州南蠻已降,惟未納弓刀而輒殺之也。既又以破乞弟巢穴功,各減磨勘三年。東頭供奉官杜議計罪應降一官,功應減磨勘四年,已死,賜其家絹二十匹。

  三省言:「御史臺六察案官以二年為一任,欲置簿各書其糾劾之多寡當否為殿最,歲終條具取旨陞黜,事重者,隨事取旨。」從之。(正月二十四日庚子合參照。)

  工部郎中范子奇言:「滑州浮橋每年漲水以前權拆【一七】,秋深復繫,歲費財力。欲於決口下別相視繫定,免繫拆及壅遏之患。」詔子奇度可繫橋處,具利害以聞。

  丙寅,武信軍留後、贈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高密郡王宗達卒。上欲即幸其第,會雨,有司以泥淖聞,上命亟治道,三日,臨奠哭之。

  丁卯,詔:「軍器監東西作坊賞典太厚,造軍器所日役數百人,而例得二年遷一官,頗僥倖。自今每作實役工百萬,依舊例。」

  提舉河東保甲司言太原府十三州軍、九場集教保甲事藝及格。差王淵、梁從政按閱。

  權發遣陝西轉運副使李察言:「昨察訪李承之乞改華池鎮為寨,以故華池縣為鎮,其稅務巡守兵員、監官皆當隨徙。」從之。

  詔:「陝西轉運司錢監闕銅興鑄,累申金部,尚未支降。今軍事未已,經費所入,豈宜虧耗?戶部失於應辨,其稽滯所由,御史臺根究以聞。」後戶部尚書安燾罰銅八斤,侍郎陳安石、郎官晁端彥十斤,並典級決杖、罰俸、贖銅有差。(朱本云郎官晁端彥、陳安石,誤也。安石五年四月為侍郎矣。)

  京西轉運判官江衍言:「廣武埽年計梢草,西京、河陽充軍糧草,並闕錢應副,乞借五十萬緡【一八】。」詔南、北路提舉司共支坊場錢三十萬緡,限五年還。

  詔右侍禁、閤門祗候魯福遷入西頭供奉官、涇原路第二將下部將,賜裹創絹五十匹。福,涇原路準備差使回,引見,自言面中箭,使醫視之,鏃近眼不可出也。後福病箭瘡死,錄其子堅為三班借職。

  庚午,詔:「聞熙河路守具闕氊、皮,委王欽臣具氊三千領、牛皮萬張,隨州縣發夫般運。」

  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楊景略獻造供御酒麴用竹圈杖案法。詔用之。

  李憲言:「計置蘭州糧十萬,乞發保甲或公私橐駝般運,又慮妨春耕。臣已修整綱舡,自洮河漕至吹龍寨,俟廂軍摺運赴蘭州。」詔:「如橐駝、舟舡運不足,須當發義勇、保甲,即依前詔。」(二月六日。)

  樞密院言:「京西、河東、陝西團結廂軍赴蘭州,凡一萬五千人。」詔更於京西刷二千人。

  上批:「熙河路見修葺邊備,支用浩大,近雖已支錢二百萬緡,緣本路百物踊貴,支用未足,接續以坊場積剩錢一百萬緡賜之。」

  詔熙州權增公使錢三千緡,通遠軍二千緡。

  辛未,种諤言:「自今捕獲侵犯邊界西人,依朝旨施行外,若諸處探子捕獲非作過西界人,並乞刺配荊湖或京西本城。」從之。

  詔陝西路帥臣所在通判、職官,不許監司差出。從知慶州趙卨請也。

  同經制熙河路邊防財用趙濟兼陝西轉運判官,計置環慶路糧草;陝西轉運副使李察計置秦鳳路糧草,兼應副熙河路須索;提舉熙河、秦鳳、涇原路弓箭手營田張大寧權同經制熙河路邊防財用。

  癸酉,三省言:「國子監公試所策問:『諸司之務,寺、監有所不究;寺、監之職,六曹有所不察;六曹之政,都省有所不悉任其責者,殆未足以盡小大相維、上下相制之道焉。豈制而用之者,法未足與守;推而行之者,人未足與明歟?欲度今之宜,循古之舊,而盡由其長,則事之眾多,且將有迂滯之患也。諸生以為如之何則可?』策題乃起居郎蔡京撰。」詔京具所問事理當如何救正,其所取諸生如何者為上等。

  京言:「竊以命官不度久矣。陛下以日躋之聖,追而復之,其本末度數皆取成於心,而斷之以獨智。故建長立屬,聯事合治,官無虛名,人有常守,稽古揆今,粲然備具,萬世之幸也。而臣猥以淺學與討論,實自愧恨,不能有益聖功之萬一。竊以謂聖智作法,猶四時而成歲,自唐至周,未有一日而具者,則講明緝熙,今日之事也。而適被詔命校試諸生,故輒妄意討論,考觀諸生之政學。言不別白,當在吏議,陛下加惠赦臣,使畢其說,臣承命震怖,敢不盡愚。夫朝廷之有百職,百職之有佐屬,猶心之運臂,臂之使指。蓋臂之作止,不期運也,而應之於心;指之伸屈,不期使也,而應之於臂。何則?其血桩各相係屬而通達洞貫故也。今設官分職,有相隸之名,而未有相任之責,有相臨之勢,而未有相糾之法,此臣之所以疑也。惟不相察,不相任,夫人得以相倚,則小吏猶豫而不敢行,大吏依違而不肯斷,事至而莫之決,則必有受其敝者矣。苟任其責,則長貳、佐屬同利共憂,若手足相營也,事之不舉者寡矣。雖然,察之無時,則疲於應命,而事不加修,其說在察之以月要;責之已甚,則煩於究治,而人不勝任,其說在以律下從第減。如此,則士自盡而刑威矣。或曰:『今御史固察事矣。』臣曰不然。夫官府之治,有正而治之者,有旁而治之者,有統而治之者。省、曹、寺、監以長治屬,正而治之者也,則其為法當詳;御史非其長也,而以察為官,旁而治之者也,則其為法當略;都省無所不總,統而治之者也,則為法當攷其成。然則長吏察月,御史察季,都省察歲,庶乎其可也。臣之區區,竊意於此,然以為未足以有行也,故策之於諸生。而諸生皆未能有至當之論,其等上者多以經義為主,至於對問之言,或取其文詞而已。」(朱本以為無施行,削去。新本復存之,今從新本。)

  太常寺言:「郊廟用樂二十懬,若遇雨雪,則覆以幕,臨祭恐不能應辦。自今如望祭即設於殿上。」監察御史王桓言:「祭祀牢醴之具皆掌於光祿,而寺官未嘗臨蒞,失事神之敬。伏請大祠皆輪光祿卿、少卿,朔祭及中祠輪丞、主簿,監視宰割,禮畢頒胙。有故及小祠,聽宮闈令或太祝、奉禮攝。其應進胙者,卿、少一人望闕再拜進。」並從之。

  都提舉汴河隄岸司言:「丁字河水磨,近為浚蔡河開斷水口,妨關茶磨。本司相度通津門外汴河去自盟河咫尺,自盟河下流入淮,於公私無害,欲置水磨百盤,放退水入自盟河。」從之。(丁字河,熙寧八年六月十六日初置鰯,水磨初置年月當考六年八月十二日,七年二月六日、六月一日。)

  甲戌,樞密院言:「日畫聖旨,諸房月終類聚成冊進呈。元豐四年正月,詔樞密院所得聖旨,並當日覆奏施行,月終更不進入。逐房因此拖滯,不即鈔錄,已責限攢寫。欲自今諸房所得聖旨,並當日關送院雜司置簿鈔錄,月關時政房。」從之。

  太常博士何洵直言:「熙寧祀儀,春秋仲月祀九宮貴神,祝文稱『嗣天子臣某』。九宮貴神功佐上帝,德庇下民,以禮秩論之,當與社稷為比。伏請依熙寧祀儀為大祠,其祝版【一九】即依會昌故事、開寶通禮書御名,不稱臣。又雨師、先農皆中祠,馬祖、先牧、馬社、馬步小祠,位一少牢。今貴神九位異壇別祀【二○】,尊為大祠,而共用二少牢,於腥熟之俎骨體不備,比之小祠有所弗及。謂宜用九少牢,庶於情文相副。」從之。

  詔:「蘭州主兵官李浩、劉振孫、王安民留不堪披帶病卒於極邊難得糧草處,李浩坐斥候不明,已降官,可從重;振孫、安民各罰銅三十斤。」

  詔:「宜州溪峒都巡檢薛應之與蠻賊鬥,敗走藏,除名勒停。」

  詔:「翰林學士鄧潤甫違法支用本院廚錢【二一】,已自覺舉,御史臺勿劾。」

  注 釋

  【一】馬申「申」原作「甲」,據閣本及本書卷三四○元豐元年十月戊寅條改。下同。

  【二】十一月丙申「一」原作「二」,據本書卷三三○元豐五年十月甲子條注文及本書卷三三一元豐五年十一月丙申條改。

  【三】其衛州亦當遷避「遷」原作「選」,據閣本改。

  【四】自原武而下悉皆退背「原」原作「源」,據閣本改。

  【五】依向著地分「地」原作「城」,據閣本改。

  【六】情願各加二斗「二」原作「三」,據閣本及上下文改。

  【七】經略司「略」原作「制」,據宋會要食貨四三之三改。

  【八】李憲降授宣慶使「宣」原作「宜」,據閣本、活字本及宋會要職官六六之二二改。

  【九】不務悉心營職「務」原作「勝」,據閣本改。

  【一○】聽關大內鑰匙庫「匙」原作「題」,據閣本改。

  【一一】詔提舉河北河東路保甲司「司」字原脫,據宋會要兵二之二五補。

  【一二】大理寺近斷邵武軍婦人阿陳等「阿陳」二字原倒,據閣本、活字本及宋會要職官六六之二二乙正。

  【一三】而紘獨獻議「獻」,同上書作「讞」。

  【一四】據見今武藝降等教習「降等」二字原倒,據閣本乙正。

  【一五】李諒宋會要食貨四之五作「李绁」。

  【一六】已遣洛苑使康識移兵興役「興」原作「與」,據閣本改。

  【一七】每年漲水以前權拆「拆」原作「折」,據閣本、活字本改,下同。

  【一八】五十萬緡「十」原作「千」。按:五千萬緡數目過大,於情理不合,據下句「詔南、北路提舉司共支坊場錢三十萬緡,限五年還」,此處「千」顯為「十」之誤,故改。

  【一九】其祝版「其」原作「為」,據閣本及宋史卷一○三禮志、宋會要禮一九之五改。

  【二○】今貴神九位異壇別祀「祀」字原脫,據同上書補。

  【二一】翰林學士鄧潤甫違法支用本院厨錢「用」原作「同」,據閣本改。

猜你喜欢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一·佚名
  清波杂志跋·周煇
  卷三十六·苏辙
  第七十五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佚名
  一一八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明《琴谱》系世俗常用之法合将原书缴进片·佚名
  八三 邬波尼沙陀·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四。·金富轼
  史万岁传·李延寿
  赵汝谈传·脱脱
  李蘩传·脱脱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陈雪佳·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杜龙沙·唐圭璋

      谒金门   阶露重。浥透寻花双凤。天色晴明风不动。薄衫金络缝。   午枕高云斜纵。一觉风流春梦。起看翻翻帘影弄。夕阳归燕共。   踏莎行   波暖芹汀,风香兰圃。清尘几点茸茸雨。画船丝竹载梁州,彩旗绳板欢

  • 卷一百三十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七 徐仪【东海郯人陵之第三子少聪警仕陈位尚书殿中监入隋炀帝召为学士寻除着作佐郎】 暮秋望月示学士各释愁应教 碣石寒光远【阙】 秋色高长洲正下叶曲岸巳

  • 卷六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四     宋 陈起 编黄大受露香拾藁 夏侯湛周诗成观者叹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 之性渊明高卧北窗兴寄篇什平生【阙】     心之死靡变古之君子其於天命民彞三纲五常大伦大法之

  • 第二回 贪官比较·蒲松龄

    众百姓拴绳上白咳!俺好苦也!家中升合无粮,看看饿死,可有甚么纳钱粮!听说大赦将到,那官家越发打的狠了。今日拴来,这性命休矣! [耍孩儿]衙役们好似贼,有了钱放他回,俺无钱该受这肮脏罪!拴着脖子受了气,上堂还不知怎么捶,不死也

  • 第十三回 吴越王归诚纳土 北汉主穷蹙乞降·蔡东藩

      却说太宗即位以后,当即改元,转瞬间即为太平兴国二年。有诏改御名为炅。音炯。至太祖葬后,即将开宝皇后,迁居西宫。太宗元配尹氏,为滁州刺史尹廷勋女,不久即殁,继配魏王符彦卿第六女,于开宝八年病逝。太宗嗣立为帝,追册尹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九·徐乾学

    宋纪七十九【起上辛掩茂十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三月】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徳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熈寜三年冬十月辛酉诏延州毋纳夏使 通判寜州邓绾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宋兴百年习安玩治当事更化又上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万历十一年六月辛亥朔枣强王府辅国将军充火□壬以稔恶败伦赐死○壬子升翰林院编修吴中行为右中允兼编修掌右春坊印信简讨赵用贤为右赞善兼简讨○升江西右参政余一龙为浙江按察使湖广承天府知府刘禹谟为四川副使○遣司

  • 啁啾漫记·匏夫

    ◎毕秋帆制军轶事毕秋帆制军沅,好儒雅,敬爱文士,人有一艺一长,必驰币聘请,惟恐不来,来则厚资给之。开府秦豫,岁以数万金遍惠贫士。以故江左名流,及故人之罢官无归者,多往依之。其时孙星衍、洪亮吉辈,留幕府最久,后皆擢第始散去。

  • 八八○ 谕内阁程明諲毋庸照大逆凌迟定拟着改为应斩立决·佚名

    八八○ 谕内阁程明諲毋庸照大逆凌迟定拟着改为应斩立决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七日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据三法司核奏河南生员程明諲为郑友清妄作寿文,内有「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语言悖逆,照大逆律凌迟

  • 第六讲·孙中山

    今天所讲的问题,是怎么样可以恢复我们民族的地位。我们想研究一个什么方法,去恢复我们民族的地位,便不要忘却我前几次所讲的话,我们民族现在究竟是处于什么地位呢?我们民族和国家在现在世界中究竟是什么情形呢?一般很有思想

  • 卷二百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一世职表十四正蓝旗满洲世职下骑【都尉 云骑尉 恩骑尉】骑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一><史部,政书

  • 卷四 性理一·黎靖德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这几个字,自古圣贤上下数千年,呼唤得都一般。毕竟是圣学传授不断,故能如此。至春秋时,此个道理其传犹未泯。如刘定公论人受天地之中以生,郑子产论伯有为厉事,其穷理煞精。〔广〕   天之生物也

  • 卷四·杨甲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钦定四库全书六经图卷四      宋 杨 甲 撰毛邦翰 补周礼文物大全图天官冢宰冢宰大宰小宰宰夫宫正宫伯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甸师兽人人鼈人腊人医师食医疾医痬医兽医酒正酒人浆人

  • 卷二十·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二十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宣公三经【乙丑】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无传为灾故书】○冬晋杀其大夫先縠【书名以罪讨】传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林莒近齐

  • 卷十·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     宋 王与之 撰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礼库曰自大府至内府掌守藏财赋自司防至职岁掌防计财赋故大府为府藏长以下大夫为之司防为防计

  • 论语正义卷十五·刘宝楠

    颜渊第十二集解凡二十四章正义曰:《释文》云:「子路无宿诺,或分此为别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注〕马曰:「克己,约身。」孔曰:「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注〕马曰:「

  • 垃圾·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署名岛西)作,原载《无名文艺》1933年6月1期。写后方留守处的排长黎纯五患眼病求医的故事,在向全排士兵讲话时,他控诉了旧军队的黑暗罪恶:“革命革命,革来革去,没有革出什么,只是反而多革出一些贫民,一些残废

  • 张公艺九世同居·佚名

    简名《九世同居》。杂 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史载张公 艺九世同居,唐高宗封泰山,曾亲临其宅,问睦 族之道,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剧据此而增 饰。写寿张县张公艺一家自北齐至隋唐,九世 同居。张使二子、三子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