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廉传
程思廉,字介甫,其祖先系洛阳人,元魏时迁云中,安家于东胜州。
思廉因太保刘秉忠的荐举,在裕宗王府内供职,以谨慎老实称著。后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巡视河南,任命他为都事。丞相史天泽尤其器重他。此时,正规划攻取襄樊,任命思廉为转运使,他筑城建仓以收储粮食。粮运来后,多堆积于露天。有天夜间大雨,而思廉安卧不起。行省召他质问,思廉说:“此处离敌很近,半夜转移露天粮食,必然会惊动众人,可能会导致变故。纵然被雨漂湿,不过是军中一日之粮。”闻者称是。
至元十二年(1275),调思廉为淇州同知,后转为东平路判官,又随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因弹劾权臣阿合马而被捕入狱。阿合马党徒巧设陷井,而思廉处之泰然,终害不到他。思廉调任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路过彰德,闻两河歉收,而征租更急。思廉要制止,地方官府认为当请示朝廷,思廉说:“请示回来百姓已饿死了。”即发文停征,后果得朝廷批准。二十年,河北又闹饥荒,百姓南渡黄河求食,朝廷遣使臣去召集地方官吏,在黄河阻止百姓南渡。思廉认为“:民急于渡河就食,是不得已而为之!天下一家,河北、河南都是朝廷百姓。”应立即下令,不得阻挡,并说:“虽为此得罪而死,死而无恨。”其奏章上,朝廷并未降罪。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亲临视察,发粮赈济,免于死亡者甚众。水淹到城下,思廉命修堤防御,自己露宿城上督促施工,防止了水患,卫辉人歌功颂德。调任陕西汉中道按察使,因母亲年高未去赴任。不久,母亲去世,他守丧于家。
至元二十七年,设立云南行御史台,起任思廉为御史中丞。刚到,蛮夷酋长来祝贺,言语谦逊而内心不服。思廉向他宣布皇帝的旨意,怀柔远人,且讲明祸福,劝他们切毋自外于元朝。闻者既害怕又信服。云南虽有学校,但礼教不兴,思廉加以鼓励,才有求学问礼者。
成宗即位,授河东山西廉访使。太原每年要为诸王饲养驼马一万四千余匹,思廉奏请只饲养一千匹。平阳诸郡每年要输租税于北方,人民劳苦不堪,思廉奏请只输送到河东近仓。按旧制,判决一桩案件,先有公文往来商议,而决定权却在下属官吏。思廉则在公文后自己判决,某人当判某罪,使这些属吏束手无权。
思廉任监察官,刚毅公正,疾恶如仇,奏事切实,如请早立太子,访求贤材,明辨车辆服饰的制度,议论封号,蓄养军力,制定律令,都是应当急办的要务。与人交往,有始有终。或有人有疾病死丧之事,他去慰问周济,虽往返数百里也不怕劳苦。还要经理家事,抚育子孙。对于家族,尤尽力帮助。好荐举人才,有人说他是图名声,思廉说:“若怕图名声之讥笑,人们就不敢行善了。”终年六十二岁,谥“敬肃”。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卷四十九·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首卷一·佚名 后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八·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二·裴骃 一二六 二马之余·周作人 一零五、五国相王考·钱穆 卷一百三·赵汝愚 食货三五·徐松 卷十六、台湾朱一贵之乱·黄鸿寿 同、顯盗殺人案·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