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乌古孙泽传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其祖先为女真乌古部,因以乌古为姓。祖父名璧,为金朝明威将军、资用库使,随金朝皇帝迁到汴京。汴京陷落,迁居大名。父名仲,豪爽,洒脱不拘,但教其子孙泽却特严。

孙泽天性刚毅,读书只理解其大略,不拘泥于词句,才干过人。世祖准备进取江南,选派泽送钞到淮南作为军饷,丞相阿术一见就认为他有奇才,任他为淮东大都督府的属官。

至元十四年(1277),元帅唆都进军闽、越,见孙泽,与他交谈,很合得来,便留元帅府管理文书档案。这时,宋广王占据福州,改元炎兴,预料元军将至,逃入海中,聚兵于甲子门。其将张世杰攻泉州,兴化守臣陈瓒响应。文天祥置都督府于南剑州,守臣张清行都督府事,图谋收复建宁。闽中郡县往往又顺从宋军,江东很不安宁。这时唆都正在浙东,建宁、信州告急。唆都与将商议:“我军当以何为先?”孙泽曰“:彼占据闽、广,而我住浙右,此非良策。比如伐木,务除其根,当先向南。”这时行省令唆都与左丞塔出会兵于甲子门,越过闽关,历经八战而至南剑,杀守臣张清,宋军退却。

冬十月,元军收复福州,攻下兴化。唆都恼怒兴化民反复无常,下令进行大屠杀。孙泽屡谏不听,最后又劝道:“世杰不顾我军会突然到来,正急攻泉州,企图在这里站稳脚根。我军新得泉州,民心未定,早晚都可能失守。近来我军占领兴化,整兵向南,他们的根基将日益稳固。不如释放百姓,让他们到泉南进行煽动,世杰将害怕而逃走,我军不战而夺取了泉州,这比我们派兵去援救要快得多。”唆都乐意,开南门放百姓出去,从而免遭屠杀。他们逃到泉州,世杰知兴化已失,便解泉州之围而去。唆都至泉州,安排其他军将卒乘坐大舰直趋甲子门,自己领兵下漳州,屯兵海丰,引精骑与塔出会合。十二月进入广州。

十五年春日,元军回师攻潮州,宋军守将马发防守坚固,孙泽认为:“潮州宋军坚守,我们久攻不下,是因为城外多壁垒为应援,逐一除掉这些外应,潮州城必被攻克。”于是以一支兵马攻其一大垒,其他堡垒的宋军逃走,经二十天战斗,攻下潮州,马发战死。其后,文天祥军又在江西被打败,广王赵籨及张世杰投海而死。唆都率军回到福建。

同年夏五月,诏立福建行中书省,以唆都为行参知政事,孙泽行省都事。二人入京师朝见世祖,世祖又命孙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以嘉奖他善于出谋划策。其后改兴化军为兴化路,授孙泽行总管府事。当地百姓称他为“再生之父母”。孙泽下令掩埋在战争中死亡士兵的尸骨,赈救流离失所的贫民,设立慈幼官,专收养被遗弃的孤儿。郡中一些恶少好干不义之事,用钱来取得兵籍,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官吏怕激起他们反抗,不敢查究。孙泽取消他们的军籍,诛杀最不安分守己的人,他们的贪暴行为才有所收敛。

原先陈瓒据兴化郡响应张世杰,该郡百姓多有战死者,如今,地方官吏按例要没收死亡百姓的家产。孙泽对这些官吏说“:国家最讲仁慈,只杀陈瓒,那些随从瓒的人还蒙赦宥,为何要牵连百姓!”立即下令:“民不幸误随陈瓒被诛,及战死无后者,其田产房屋都给其同族或亲戚,官府不得没收。”当时江南未定,到处都有盗贼出没,百姓自己组织起来保卫乡里。后来渐渐太平无事,行省决定将组织起来的百姓征为兵卒。上下议论纷纷。孙泽对行省说:“国家的兵本不少,现在又将百姓征为兵卒,反而使人们认为国家兵不足,这不能安抚人们反抗之心。而被征为兵的人很多,会使百姓起来反抗朝廷。”于是取消这个决议。孙泽又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讲解经义,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兴化原称多士之乡,儒士都知向慕贤能,他们把孙泽与常衮、方仪画像供奉于学馆。

至元二十一年,孙泽调任永州路判官。湖广平章政事要束木贪赃纵淫,诛求无厌。有人妄言平定湖广之初,州县长官及下属吏员、富人,要挨家征银交纳于官。百姓把银子已准备好了而没有来得及交纳。要束木立即下令,强迫百姓自报已准备了多少银两,派人搜取,到处设置监狱,以极为惨酷的刑罚迫使百姓交出来,严刑致死者众多,且株连了许多人。要束木是要用此办法把搜刮来的钱财据为己有。他派人到永州来,孙泽嘱咐下属官吏对来使好好招待,务必顺他的意。这位使者受到感动,没有在永州为非作歹。孙泽不时对他讲明利害,这样才使永州没有受到要束木的骚扰。这年,宝庆、武冈的百姓反叛,而永州则安然无事。行省派孙泽去镇压反叛的百姓,俘获五百余人,把其中受连累的一百五十人释放,诛杀为首者三十一人,其余免死。

二十六年,丞相桑哥建议查核各地官府所存钱粮,于是天下骚动不安,孙泽叹息道“:百姓又要遭殃了!”立即自报本路钱粮数目。要束木大怒“:各郡钱粮无不增加,永州为何不增?这是孙府判(泽)在欺骗我,立即把他关押起来,至死不放。”第二年,桑哥倒台,要束木伏诛,孙泽才被释放出来。

二十九年,湖广平章政事阔里吉思向朝廷举荐,说孙泽有将帅之才,于是命他以行省员外郎之职随征海南黎族。平黎之后,孙泽因功授广南西道宣慰副使。元贞元年(1295)七月,将左右两江道划归广西宣慰司,置都元帅府,孙泽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两江地方遥远,与百夷连接,不知礼法,孙泽做《司规》三十二章,进行教育,其民一直遵守。他又削减驿站二十二所以减轻人民负担。年成不好,奏请免除当年田租,并发放象州、贺州官粟三千五百石赈济饥民,然后再上报行省。当时行省平章哈剌哈孙察知孙泽是诚心爱民,不以专擅之罪论处。邕州境外蛮夷多次寇边,孙泽巡视边境,在远近险要地方,募强壮之民四千六百户,置雷留那扶十屯,让他们在这些地方建立营堡,屯田守边。这些屯民开垦田地,修建水渠,得稻田若干亩,每年收谷若干石,作为军粮,边民也赖此为生。海北元帅薛赤干贪赃事被揭发,行省令孙泽查处。孙泽至雷州,查获其全部贪赃枉法及为非作歹的事,释放被掠男女四百八十二口、牛数千头、金银器物若干,海北百姓为此欢欣鼓舞,相互庆贺。

御史台奏称:“乌古孙泽奉使识大体,如汲长孺一样;为将计策周到,如赵充国一样,可委以重任。”于是诏升孙泽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按旧例,作为地方长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后来却计月征收。孙泽到任三月,民输纳给他的租米计五百石。孙泽说:“孔子教导说,为君主效力的人,首先是要办好事,然后才领取俸禄。我来此视事时间不久,而禄四倍,于情不安。”量其所需而领取,其余的交给学校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他常说“:做官的若不俭朴则不能养廉,不养廉则不能养德。”他一件布袍穿了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们说这样不体面,而孙泽全不在意。

雷州地近大海,潮汐冲击东南地区,陂塘多为盐碱,为害农业。西北则是平川之地,宜修塘堰。孙泽巡视城北,见有三条小河流入大海,而未用来灌溉农田。于是他教民疏浚旧湖,筑大堤,堵截三条河流之水,汇成小湖泊,又建立七座闸、六道堤,以控制水量,疏通二十四条渠,使水流到农田,渠上又设闸门,看守者按需要进行开关。这样得良田数千顷,使濒海的盐碱地成为良田沃土。百姓做歌称颂“:把盐碱地变为良田啊,为孙父所教导。渠水哗哗地流啊,长我田中水稻。从今年开始啊,无旱无涝。”

至大元年(1308),改任福建廉访使。孙泽曾有恩德于闽,故闽人安居乐业。有五色芝兰生长于廉访司之“澄清堂”,士民认为是孙泽恩德的表现。因母已年过八十,孙泽请求回长沙奉养。一年后母亲去世,孙泽悲伤过度而卒。孙泽为官自承直郎直至中大夫。谥“正宪”。

猜你喜欢
  卷一六八 陳紀二·司马光
  卷三百六十三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脱围 迫父降杨光远伏法·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四·徐乾学
  ◎张翼德警告段祺瑞·宣南吏隐
  骨董祸·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六·来保
  卷三十四·司马迁
  贺知章传·刘昫
  闗中奏议巻二·杨一清
  卷一百六十七·杨士奇
  卷五十六·佚名
  卷三十四·乾隆
  圣谕条列事宜·田文镜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七·彭定求

        卷827_1 【循吏曲上王使君】贯休   需宿需宿,炳烂光合。蒸蒸婺民,钟此多福。自东自西,   自南自北。伊飞伊走,乳乳良牧。和气无形,春光自成。   大信不信,贻厥无朕。需女需女,尔亦须语。使君为理,   玄风震

  • 卷155 ·佚名

    李觤 获稻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 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 青黄先后收,断折伛搂拾。 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人。 李觤 鸡 嗟尔羽虫类,昂然冠距麄。 徒为识昏晓,犹未免庖厨。 年少苦令

  • 窗纸·刘半农

    天天早晨,一梦醒来,看见窗上的纸,被沙尘封着,雨水渍着,斑剥陆离,演出许多幻象: 看!这是落日余晖,映着一片平地,却没有人影。 这是两座金字塔,三五株棕榈,几个骑着骆驼,拿着矛子的。 不好!是满地的鲜血!是无数骷髅!是赤色的毒蛇!是金色

  • 第九回 说虔婆六哥进院 相嫖客老鸨登楼·蒲松龄

    话说那六哥下的楼来,李小泉道:"六哥,你在楼上合长官说的是什么?"六哥笑道:"有一句话不好说,我认了长官做了干爷了。"众人拱手说:"大喜了!"六哥说:"少笑俺。干爷着我给他上宣武院搬婊子去。他吃用的嗄都算我的,休要慢待了他。"

  • 卷四·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 长江集卷四 唐 贾岛 撰 过唐校书书斋 池满风吹竹时时得爽神声齐雏鸟语画卷老僧真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送杜秀才东游 东游谁见待尽室寄长安别後叶频落【後一作夜】去程山已寒大

  • 朱鳳晉書·汤球

      文帝   文王諱昭字子上。宣帝次子也。世說注一。   元帝   元帝諱叡字景文。祖伷、封琅邪王。父恭王墐嗣帝。襲爵為琅邪王。少而明惠。因亂過江。起義。遂即皇帝位。世說注二。謚法曰。始建國都曰元。同上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五·杨仲良

      真宗皇帝   亲征契丹   景德元年九月丁酉,上谓辅臣曰:『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毕士安等曰:『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可也。必若戎辂亲征,宜且

  • 卷二十二 睿宗·王夫之

      〖一〗   国无正论,不可以立。睿宗表章死于武、韦之祸者,太子重俊与焉,韦湊斥之为乱贼,请夺其节愍之諡,论之正者也。  重俊之恶,非但蒯瞆之比也。或曰:韦氏不诛;而中宗弑,祸深于南子;三思逸产、禄之诛,而乱天下,恶剧于宋

  • 第五十五回 帮源峒方腊揭竿 梁山泊宋江结寨·蔡东藩

      却说宣和二年,睦州清溪民方腊作乱。方腊世居县堨村,托词左道,妖言惑众,愚夫愚妇,免不得为他所惑。但方腊本意尚不过借此敛钱,并没有甚么帝王思想。惟清溪一带,有梓桐、帮源诸峒,山深林密,民物殷阜,凡漆楮杉樟诸木,元不具备,

  • 八四四 谕内阁此次进呈《一统志》即将张照官秩出处事迹一并载入·佚名

    八四四 谕内阁此次进呈《一统志》即将张照官秩出处事迹一并载入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三十日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三十日内阁奉上谕:昨阅进呈《一统志》内,国朝松江府人物祇载王顼龄、王鸿绪诸人,而不载张照。其意或因张照从前办

  • 卷五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七器服略【二】仪器【臣】等谨按仪器之作所以授时成宪体天运而布岁功盖綦钜也我圣祖仁皇帝学贯天人洞达象数既成数理精藴一书并铸观象台六仪简平三辰半

  • 卷04·吴缜

    《宦者·杨复恭传》云:“王瑰者,惠安太后之弟也”。今案《后妃传》懿宗凡二后,一曰惠安皇后王氏,一曰恭宪皇后王氏。《惠安传》则不载有弟瑰事,至《恭宪传》则载弟瑰事甚详,且又述其被害事,与《复恭传》正合,然则,瑰乃恭宪弟,非

  •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五·陆世仪

    史籍类通书向以为未全之书今读其前二十卷首尾辞意连络其篇章次第俱有意非未全之书也二十一卷后似稍未连贯然意思亦俱一片如所引诸卦俱与图说意连属葢有得于图而以诸卦证之非泛说诸卦也虽有散逸似亦不多西铭文字便有做

  • 第九 权篇 5·王诩

    【原文】故曰:辞言①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一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一精一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②;与拙者言,依于辩

  • 墨子卷二·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二尚贤上第八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衆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

  • 卷第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南岳下七世鼓山晏国师法嗣杭州天竺子仪心印水月禅师温州乐清陈氏子。初游方谒鼓山。问曰。子仪三千里外。远投法席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序摘芦已前尽大地人均是无事汉坐于良知府中渡江已后面壁嵩山宝惜珍藏不知钝踬了多少人家男女由兹群豪蜂起以致一箭落双雕而有一箭射一群者大鉴之下五传而

  • 清史纪事本末·黄鸿寿

    民国黄鸿寿撰,八十卷,民国四年(1915)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书多根据《东华录》及私家著述等资料,按纪事本末体例,记载自满洲初起、清初开国至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之史事。全书约四十万字,分类排列,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