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文谦传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自幼聪敏,记忆力强,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即位前为藩王时,封邢州为分地,秉忠向世祖荐举文谦。定宗二年(1247),世祖召见文谦,命他掌管王府书记,渐渐为世祖所信任。邢州地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以供勋臣衣食,派去管理的人,皆不知如何治理,而是进行百般搜刮,人民承受不了,有人向王府申诉。文谦与秉忠一同去对世祖说:“今民生困苦,以邢州尤其严重。何不择人去治理,责其成效,使各地向民间征取有一定限度和规定,这样,天下百姓都受到恩惠。”于是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一同去治理。三人到邢州后,同心协力,除去弊政,革去贪暴。于是逃亡在外的相继返乡,不到一月,户增十倍。从此,世祖更加重用儒生,让他们参与政务,这都是由文谦向皇帝建议的结果。

宪宗元年(1251),文谦与秉忠把当前首先要办的事陈奏于世祖,都予实行。世祖征大理,国王高祥抗拒不服,杀朝廷派去的使臣而逃跑了。世祖大怒,要大肆屠杀大理城的居民。文谦与秉忠、姚枢极力谏阻道“:杀使臣抗拒朝廷之命的是高祥,百姓无罪,请宽大。”大理百姓因此保住性命。宪宗九年,世祖率师伐宋,文谦与秉忠对世祖说:“王者之师,有征讨但无战争,对南方臣民当一视同仁,不可滥杀。”世祖道:“希望与卿等共同遵守。”入宋境后命诸将不准妄杀和烧毁房屋,所获人口一律释放。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设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弊,以安国便民为宗旨。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好忌恨别人,在商议政务时,每每与文谦相互可否,意见不一,怀怨于心,因此文谦请求出京任职。诏令他以中书左丞之职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行,对文统说“:民困苦已久,况又逢大旱,若不减税赋,何以满足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之希望?”文统说:“皇帝新即位,国家经费只是仰给于税赋,如果再行减免,国家所需如何供给?”文谦说:“百姓足,君怎么会不足!等到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再行征收也不晚。”于是减常赋的十分之四,商酒税减十分之二。

中统二年春,回到朝廷,留在政府工作。朝廷始设左右部,推行各项政治措施,事无大小都办得很好,其中文谦尽了很大力量。三年,阿合马领左右部,总管国家财政,凡事只由他奏请皇帝,不必禀告中书省。朝廷诏大臣们讨论此事,文谦说“:分管财政,古代有这种制度,但说中书不干预其事,是没有道理的。若中书不问,天子将亲自来处理吗?”世祖认为“仲谦说的是”。

至元元年(1264),诏令文谦以中书左丞之职巡察西夏中兴等路。羌族习俗素来与中原不同,办事无纲无纪,文谦从被俘人口中得蜀士五六人,让他们出来熟悉政事,一月之内,公文有格式,子弟也知读书,习俗为之一变。又疏导唐来、汉延二渠,灌田十数万顷,百姓得其利。

至元三年回朝,诸势家提出把数千户强迫为私家奴婢。此事久议不决。文谦认为,当以太宗七年(1235)为断,奴婢没有在官府户籍册上登记的,可归属于势家,其余良民无强迫为奴隶之理。议定之后,作为法律共同遵守。五年,淄州妖人胡王惑众,官府为此逮捕了百余人。丞相安童转奏文谦之言:“愚民无知,故被妖人欺骗引诱,杀其首恶就可以了。”朝廷命文谦去处理此案,文谦只处决三人,其余释放。

至元七年,拜文谦为大司农卿。文谦奏请设立各道劝农司,巡行劝农,开垦荒田,举行祭先农、先蚕等礼。又与窦默一同奏请设立国子学。朝廷诏命许衡为国子祭酒,挑选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当时,阿合马计划收民间之铁,由官铸造农具,以高价配售与民;创立行户部于东平、大名,印制钞票;所遣诸路转运司干政害民。文谦都将这些弊政在皇帝面前予以弹劾,请求废除。十三年,升御史中丞。阿合马怕台谏官揭发其奸诈,奏请废除了各道按察司。文谦却奏请恢复,但他自知为奸臣所忌恨,力请辞去御史中丞之职。当时世祖正因《大明历》成书年代已久,有差错,命许衡等制定新历法,于是授文谦为昭文馆大学士,领太史院以总管修新历之事。十九年,拜枢密副使。一年多病卒,享年六十七岁。

文谦早随刘秉忠研究占卜相命之术;晚年结交许衡,尤精于义理之学。为人刚直明快,凡所陈奏于皇帝者,无不是尧、舜仁义之道。多次违背权臣的意图,但把因此而蒙受的是非得失,全不放在心上。家中只有藏书数万卷。他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更加肯定他。累赠推诚同德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忠宣。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卷第二百一十四·胡三省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张岱
  ●卷六·陈康祺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四十五·佚名
  卷八·陈均
  第二六四禀同治九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七○一--三·佚名
  五八四 军机大臣奏查明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冯翊太妃郑氏传·李延寿
  王善传·宋濂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雍正
  卷三十·徐天麟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06 ·佚名

    楼钥 送王知复宰建德 筮仕一何早,字民一何迟。 历历三十年,中间多险巇。 宦途只平进,分寸穷攀跻。 最后官胃监,一蹴黄金闺。 低徊能自爱,风鷁甘退飞。 宁为红莲幕,往寻武陵豨。 亲党多劝止

  • 卷三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三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尊编何景明【七十八首】景明字仲黙信阳人治壬戌进士授中书舎人转吏部员外出为陜西提学副使有大复山人集【顾华玉云仲黙咳吐珠玑人伦之俊 康德涵云汉魏以降讫于开寳世代旣

  • 列传第十四 到仲举 韩子高 华皎·姚思廉

    到仲举,字德言,彭城武原人也。祖坦,齐中书侍郎。父洽,梁侍中。仲举无他艺业,而立身耿正。释褐着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出为长城令,政号廉平。文帝居乡里,尝诣仲举,时天阴雨,仲举独坐斋内,闻城外有箫鼓之声,俄而文帝至,仲举

  •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七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百官一。○高丽太祖开国之初 用新罗泰封之制设官分职以谐庶务然其官号或杂方言盖草创未暇革也。 二年立三省六尙书九寺六卫略仿唐制。 成宗

  • 韦佑传·令狐德棻

    韦佑字法保,京兆山北人。少年时以字行。世代都是州郡大姓。祖父韦骈,曾任雍州主簿。被推举为秀才,任中书博士。父亲韦义,曾任前将军、上洛郡守。魏大统年间,由于法保大功,被追赠秦州刺史。法保从少年时就敢于救人急难,而性格

  • 韩贤传·李延寿

    韩贤,字普贤,广宁石门人。体格健壮,颇有武功,最初随葛荣作乱,葛荣被平定后,..朱荣选拔他作自己的左右随从。..朱荣死后,..朱度律任他为帐内都督,封为汾阳县伯。后来任广州刺史。  天平初年,他被东魏朝廷任命为洛州刺史。州人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七·高晋

    恩纶乾隆二十三年九月三十日上谕内阁曰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以河工告竣年谷丰收臣黎望幸情殷请于庚辰之嵗再举南巡令典等因合词具奏朕惟东南河道民生时萦宵旴前者翠华载莅每切咨询不敢自逸兹当大工既蒇泽国安澜于焉揽辔观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 洪武十八年二月癸巳朔,朝日。 甲午,雷电,雨雪。 丁酉,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戌,祭大社、大稷。 旌表汶上县民侯昱孝行。昱事母甚谨,尝受业于东平州学,闻母病,即谒告归省,昼夜侍汤药,衣不解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甲辰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徐达等奉上为吴王。时群臣以上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上曰:“戎马未息,疮痍未苏,天命难必,人心未定。若遽称尊号,诚所未遑。昔武王克商,戢干戈,櫜弓矢,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

  • 纲鉴易知录卷八七·吴楚材

    南宋纪理宗皇帝纲 丁酉,嘉熙元年,春正月,以李埴同知枢密院事,宣抚四川。纲 二月,以郑性之知枢密院事,邹应龙签书院事,李宗勉同签书院事。李鸣复罢。纲 诏经筵进讲朱熹通鉴纲目。纲 三月,资政殿学士魏了翁卒。纲 夏五月,临

  • 陈雪佳·佚名

    陈雪佳先生小传陈先生名兆瑞字雪佳广东中山县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幼而歧嶷肄业于香港大学学问冠其侪毕业后即来沪佐其尊人可良公经营商业具有干才可良公任太古洋行华经理为粤商旅沪者之领袖余尝从公游态度和蔼令人可亲

  • 恒公(元年~十八年)·公羊高

    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则其言假之何?为恭也。曷为为恭,有天子之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许田者何?鲁朝宿之邑也。诸

  • 卷二十四·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四宋 夏僎 撰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周公作洛邑迁殷之大家世族难化者于其下邑而亲自化之其地谓之成周以周之安危惟兹殷士周道之成不成系殷士之安不安故谓之成周也周公既没君

  • 卷五十六·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六     婺源江永撰制國    通禮五補昔黄帝方制天下立為萬國及少皥氏之衰其後制度無聞若顓頊之所建帝嚳受之創制九州雍荆豫梁徐冀青兗揚統領萬國至堯

  •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全文·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成正等觉。其菩提树。名阿摄波。磐根深固。擢本修直。周圆无节。如栴檀柱。常於其上。飞禽回翼。无能过者,皮肤细润。众色间发,犹如罗绮。密叶青翠。繁枝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解结同体疑二。一阿难伸请二。一述已犹迷。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前疑因果同异。今疑根尘结解。故云第二义门。然根起之由前

  •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佚名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内载天尊授王母六妙秘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王母受授密旨之神话,并述六妙密旨。似房中术。

  • 上林赋·司马相如

    汉赋。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的司马相如传将《子虚赋》、《上林赋》连成一气,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收入卷7,《上林赋》收入卷8。据《西京杂记》所载,司马相如写此赋时,“意思萧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