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四
甲辰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徐达等奉上为吴王。时群臣以上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上曰:“戎马未息,疮痍未苏,天命难必,人心未定。若遽称尊号,诚所未遑。昔武王克商,戢干戈,櫜弓矢,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大告武成,然后与民更始,曷尝遽自称尊?今日之议且止,俟天下大定,行之未晚。”群臣固请不已,乃即吴王位,建百司官属,置中书省:左、右相国为正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左、右司郎中正五品,员外郎正六品,都事、检校正七品,照磨、管勾从七品,参议府参议正三品,参军、断事官从三品,断事、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都镇抚司、都镇抚正五品,考功所考功郎正七品。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事,张昶为左司都事。
丁卯,命减收官店钱。先是设官店以征商,上以其税太多病民,故命减之。
戊辰,上退朝谓左相国徐达等曰:“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乱。今将相大臣辅相于我,当鉴其失,宜协心为治,以成功业,毋苟且因循,取充位而已。”又曰:“礼,法国之纪纲。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吾昔起兵濠梁,见当时主将皆无礼法,恣情任私,纵为暴乱,不知驭下之道,是以卒至于亡。今吾所任将帅皆昔时同功一体之人,自其归心于,我即与之定名分,明号令。故诸将皆听命,无敢有异者。尔等为吾辅相,当守此道,无谨于始而忽于终也。”
庚午,上坐白虎殿与孔克仁论天下形势,因曰:“自元运既隳,连年战争,加以饥馑疾疫,十室九虚。天厌于上,人困于中,中原豪杰,智均力齐,互相仇敌,必将有变,欲并而一之势猝未能。吾欲以两淮、江南诸郡归附之民,各于近城耕种,练则为兵,耕则为农,兵农兼资,进可以取,退可以守,仍于两淮之间馈运可通之处积粮以俟。兵食既足,观时而动,以图中原,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待时而动,此长策也。”
二月乙未朔,上以诸将围武昌久不下,复亲往视师。
辛亥,至武昌,督兵攻城。先是,陈理太尉张定边见事急,潜遣卒夜由观音阁缒城,走岳州告其丞相张必先,使入援。至是,必先引兵至,去城二十里,军于洪山。上命常遇春率精锐五千,乘其众未集,击之,敌兵大败,遂擒必先。必先骁勇善战,人号为“泼张”,城中倚以为重。至是,缚至城下,示之曰:“汝所恃者,泼张。今已为我擒,尚何恃而不降耶?”必先亦呼定边,谓之曰:“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自图,速降为善。”定边气索不能言。武昌城东南有高冠山,下瞰城中。上问诸将谁能夺此,傅友德请行,遂率数百人,一鼓夺之,城中益丧气。后数日,上乃遣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谕陈理及张定边等曰:“理若来,当不失富贵。”复仁因请曰:“主上推好生之仁,惠此一方。使陈氏之孤,得保首领。而臣不食言,臣虽死不憾矣。”上曰:“吾兵力非不足,所以久驻此者,欲待其自归,免伤生灵矣。汝行,必不汝误。”复仁至城下号哭,理惊,召之入,复相持痛哭,哭止,问故。复仁谕以 上意词旨恳切,理与定边等遂请降。
癸丑,陈理御璧肉袒,率其太尉张定边等出降。理至军门,俯伏战栗不敢仰视。上见其幼弱,起挈其手曰:“吾不尔罪,勿自惧也。”命宦者入其宫,传命慰谕友谅父母。凡府库储蓄令理悉自取之,遣其文武官僚以次出城,妻子资装,皆俾自随。王师围武昌,凡六阅月而降,士卒无敢入城,市井晏然。城中民饥困,上命给米赈之,召其父老,复抚慰之,待友谅父母以礼,民大悦。于是,汉、沔、荆、岳郡县相继降。
故陈友谅兄友才降。友才,所谓二王者是也。始以友谅命与左丞王忠信守潭州,闻上亲征武昌,遣忠信来援。忠信战败而降,上授忠信参政,俾仍守潭州。友才闻其降而复来,率兵拒于益阳之高山,忠信巽辞开谕之,于是友才亦降,与其子俱送建康。
李明道被获,送武昌伏诛。明道,丰城人,家富于赀,乘乱起兵,附陈友谅。及见获于胡大海,上宥之命,为行省参政,令与曾万中等守吉安。两人不相能,明道复叛,附于友谅。及友谅败灭,明道惧走归丰城,剪其须髯,逃匿武宁山中。有茶客识之,缚送武昌。上数其反覆之罪,明道无以对,遂戮于鲇鱼口沙上。明道尝有所畜犬为我军所得,携至武昌,犬见明道被戮,嗥鸣蹢躅不已,衔聚其肉跑沙瘗之。上义此犬,因命歛葬明道。
甲寅,陈理既降,上召诸将谕之曰:诸公久从吾,劳苦者至矣。然职其劳苦,图其安逸。若农之耕勤苦于春夏,至秋乃获,由其用力于前,而取获于后。今日之事,正由是也,所以必先惩乎暇豫。是故,劳者,逸之本也;否者,泰之机也。吾与诸公先图其劳,而后其逸,如农之望岁,于是乎可待。至如有旱涝蝥螣之不足者,此则系乎天时,有非勤怠之所致耳。
乙卯,立湖广行中书省,以枢密院判杨璟为参政。
丙辰,上发武昌,命常遇春发遣陈理官属赴建康。
三月乙丑朔,上至建康。
丙寅,封陈理为归德侯,下令谕臣民曰:“予以眇躬,荷天地百神之眷,托于亿兆臣民之上,戡定绥宁,疆宇日辟。乃者陈友谅弑主僭逆,罪恶贯盈,自起兵端,犯我边境。爰举问罪之师,以慰来苏之望,赖天地之灵,兵之所至,罔不克捷,江西诸郡,一鼓而下。友谅稔恶不悛,仍合余烬于癸卯七月顿兵洪都城下。予乃总率舟师,亲与决战,友谅败死,将士悉降。进攻武昌,其子理归命,于是湖广诸郡次第皆平。滔滔江汉,遂底安流;总总黎元,克全生乐。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丁卯,命金大旺守抚州。
置起居注给事中
皇第六子生,充妃胡氏出也。
上谓廷臣曰:“剽悍骄暴,非人之性也、习也。苟有礼法以一之,则剽悍者可使善柔,骄暴者可使循帖。若踶啮之马,调御有道,久则自然驯熟。属兹草创,苟非礼法,人无所守,故必当以此洗涤,渐染之习。然制礼立法非难,遵礼守法为难。人知遵礼,自无暴悍;能守法,则不至暴悍。夫三尺童子,至弱也,遇强暴而不欺者,以有礼法故耳。方今所当急者,此为先务,不可后也。”
戊辰,归德侯陈理同群臣朝。上深怜之,理退,因谓群臣曰:“陈氏之败,非无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弛,不能坚忍,恃众寡谋,故至于此。使其持重有谋,上下一心,据荆楚之富,守江汉之险,跨豫章,连闽越,保其民人,以待机会,则进足以窥中原,退足以抗衡一方,吾安得而取之?举措一失,遂致土崩,此诚可为鉴戒者也。”
以中书左丞汤和为平章政事。时和守常州,率元帅吴福兴以舟师徇黄杨山,遇张士诚水军,击败之,擒其千户刘文兴等四十九人,风船六艘,故有是命。
定大都督府等衙门官制:大都督从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同知都督从二品,副都督正三品,佥都督从三品,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各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郎中从五品,员外郎从六品,都事、检校从七品,照磨、管勾从八品。理问所:正理问正四品,副理问正五品,知事从八品。都镇抚司: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府:都护从二品,经历正六品,知事从七品,照磨从八品。统军元帅府:元帅正三品,同知元帅从三品,副使正四品,经历正七品,知事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各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正三品,同知指挥从三品,副使正四品,经历正七品,知事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千户所: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镇抚百户正六品。各万户府:正万户正四品,副万户从四品,知事从八品,照磨正九品。
是日,上御戟门,省臣以所定官制班次图进。上览毕,因谕及选谏议之官曰:“论道经邦辅弼之臣,折冲御侮将帅之职,论思献纳侍从之任,激浊扬清台察之司,此数者朝廷之要职也。至于绳愆纠缪、拾遗补过、谏诤之臣,尤难其人,抗直者或过于矫激,巽懦者又无所建明,必国尔忘家、忠尔忘身之士方可任之。不然,患得患失之徒,将何所赖也?”
己巳,句容儒士戎简见上,因与语及陈氏之事。简曰:“主上向者败陈氏于九江,其众既溃,何不乘胜直抵武昌,而乃引还!今虽克之,费力亦多矣。”上曰:“汝儒者,岂不闻‘覆巢之下,有完卵乎’?况事有缓急,兵贵权宜,当陈氏兵败,我岂不知乘胜以蹴之?兵法曰:‘穷寇勿迫。’若乘胜急追,彼必死斗,杀伤必多。吾故纵之,遣偏师缀其后,恐其奔逸,料彼创残之余人,各偷生喘息不暇,岂复敢战?我以大军临之,故全城降服。一者,我师不伤;二者,生灵获全;三者,保全智勇。所得不亦多乎?”简大悦服。他日,上与诸将论用兵方略,因谓诸将曰:“汝等非不善战,然临事决机,智或不足,宜亲近儒者,取古人之书,听其议论,以资智识。前日,戎简所言,吾虽非之,然当时将校亦有劝我邀之下流,而以全师蹙之武昌,贼众可以全获,军中皆以为奇谋,不知简亦能言之,然皆非吾意也。汝等当思之,勿以吾不用简言而遂轻儒者。”
庚午,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先是,所得江左州郡,置各翼统军元帅府。至是,乃悉罢诸翼而设卫焉。
上敕中书省臣曰:“自古圣帝明王,建邦设都,必得贤士大夫,相与周旋,以成至治。今土宇日广,文武并用,卓荦奇伟之才,世岂无之?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非在上者开导引拔之,则在下者无以自见。自今有能上书陈言敷宣治道、武略出众者,参军及都督府具以名闻。若其人虽不能文章而识见可取,许诣阙面陈其事,吾将试之。其郡县官年五十以上者,虽练达政事而精力既衰,宜令有司选民间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之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尔中书其下有司,宣布此意,悉令知之。”
江西行省以陈友谅镂金床进。上观之,谓侍臣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以一床,工巧若此,其余可知,陈氏父子,穷奢极靡,焉得不亡?”即命毁之。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此所以取败。”上曰:“既富,岂可骄乎?既贵,岂可侈乎?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乎?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以厌众心,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然此亦足以示戒,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辛未,上御西楼,有军士十余人自陈战功,以求升赏。上谕之曰:“尔从我有年,尔才力勇怯,我纵不知,将尔者必知之。尔有功,予岂遗尔?尔无功,岂可妄陈?有功不赏,是谓吝;无功求赏,是谓贪。吝则失众,贪则踰分。夫有超人之才能者,必有超人之爵赏,尔曹不见徐相国耶?今贵为元勋,其同时相从者犹在行伍,予亦岂忘之乎?以其才智止此,弗能过人故也。今尔曹自陈战功,以求升赏。国家名爵,乌得幸得耶?尔曹苟能黾勉立功,异日爵赏,我岂尔惜,但患不力耳。”于是皆惭服而退,自是无有复言者。
丁丑,上谕中书省臣曰:“先王之世,不施赏而民劝于善,不施罚而民不为非。若是,何也?有仁义以为之本也。夫圣人统驭四海,而宰制万物者,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故贤者乐有仁义,而不肖者有所视傚焉。是故商变乎夏,周变乎商,而仁义未尝改也。天之生民,治乱相继,亘万世而不易者,其惟此乎?故汤武用是而兴,桀纣忽是而亡。今天下纷纭,靡有底定,彼恃夫智力之私而戕贼于民者,岂复知有仁义哉?卿等职居枢要,所以辅吾者,舍是,则无以为治国之本也。卿等勉之。”
以统军元帅郭子兴为鹰扬卫指挥使。
以傅友德为雄武卫指挥使。
以左翼右副元帅金朝兴为龙骧卫指挥同知。
己卯,廷臣张闾等上疏劝上渊默以怡养神气,上曰:“汝等所言,知常而不达变。天下无事,端拱玄默,守道无为,此固可以保养神气。顾今丧乱未定,军旅方殷,日给不暇,此岂渊默怡养之日耶?诸公之言固爱我,但未达时宜耳。”
夏四月甲午朔,上退朝与孔克仁等论前代成败,因曰:“秦以暴虐宠任邪佞之臣,故天下叛之;汉高起自布衣,能以宽大驾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天下之势不然,元之号令纪纲已废弛矣,故豪杰所在蠭起,然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天下有兵:河北有孛罗帖木儿,河南有扩廓帖木儿,关中有李思齐、张良弼,然有兵而无纪律者河北也,稍有纪律而兵不振者河南也,道途不通馈饷不继者关中也,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而尚间谍,其御众尤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之众固守疆土,脩明军政,委任将帅,俟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今其时矣。”
乙未,置医学提举司:提举从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七品,医学教授正九品,学正官医提领从九品。
中书省臣进宗庙祭享及月朔荐新礼仪,上御白虎殿,览毕,退自殿西。步至戟门东,忽悲怆流涕谓宋濂、孔克仁曰:“吾昔遭世艰苦饥馑相仍,当时二亲俱在,吾欲养,其力不给。今赖祖宗之佑,化家为国,而二亲不及养,追思至此,痛何可言?”因命并录皇考妣忌日,岁时享祀以为常。
平章俞通海、参政张兴祖率兵略刘家港,进逼通州,击败张士诚兵,禽其院判朱琼、元帅陈胜,卒百余人。
丙申,命建忠臣祠于鄱阳湖之康郎山。上谓中书省臣曰:“崇德报功,国之大典。自古兵争,忠臣烈士,以身殉国,英风义气,虽死犹生。予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将臣效忠死敌,昭然可数。然有功不报,何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哉?尔中书其议行之。”于是中书省臣以死事之臣:枢密院同知丁普郎、枢密院判张志雄、左副指挥使韩成、统军元帅宋贵、陈兆先、左副元帅余昶、昌文贵、右副元帅王胜、李信、陈弼、刘义、徐公辅、同知元帅李志高、元帅副使王咬住、千户姜润、石明、王德、朱鼎、王清、常德胜、王凤显、丁宇、王仁、汪泽、王理、陈冲、裴轸、王喜仙、袁华、史德胜、镇抚常惟德、曹信、逯德山、都尉郑兴、罗世荣等三十五人列进,遂封赠勋爵有差,建忠臣祠于康郎山,设像其中,令有司岁时祭之。
庚子,上谓徐达等曰:“人之行事,固欲尽善。然一时智虑未周,及既行之后,思之有未尽善,亟欲更之,已无及矣。与其追悔于既往,曷若致谨于其初!大抵更涉世故则智明,久历患难则虑周。近日纪纲法度,粗若有绪,其间或有未尽善者,诸公宜执正论,亟为更张,庶几上下之间,各得其便,苟有不善,岂独予之过,亦汝等之责也。”
甲辰,改各门总管府为千户所,设正、副千户各一员。
乙巳,命建忠臣祠于江西南昌府,以平章赵德胜、枢密判官李继先、左副指挥使刘齐、统军元帅许圭、右副元帅赵国昭、同知元帅朱潜、元帅副使牛海龙、千户张子明、张德山、百户徐明、总管夏茂成、江西省都事叶思诚、洪都府知府叶琛、临江府同知赵天麟凡十四人,设像以祭之。
上闻诸功臣家僮仆多有横肆者,乃召徐达、常遇春等谕之曰:“尔等从我起身,艰难成此功勋,匪朝夕所致。比闻尔等所畜家僮,乃有恃势骄恣,逾越礼法,此不可不治也。小人无忌,不早惩治之,他日或生衅隙,宁不为其所累?我资将臣共济大业,同心一德,保全始终,岂宜有此?故与尔等言,此辈有横肆者,宜速去之。如治病当急,去其根若隐,忍姑息终为身害。”
丙午,中书省臣言:“湖广行省所属州县,故有铁冶。方今用武之际,非铁无以资军用,请兴建炉冶,募工炼铁。”从之。
丁未,左相国徐达等率兵取卢州左君弼。君弼闻达至,惧不敌,遁入安丰,令其将张焕、殷从道等城守。达等至,督兵围之。焕,君弼骁将也,人以其多智计,号为“楼儿张”。
己酉,命中书省凡商税三十税一过取者,以违令论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
壬戌,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颁大中通宝大小五等钱式,使铸之。
立部伍法。初,上招徕降附,凡将校至者,皆仍其旧官,而名称不同。至是,下令曰:“为国当先正名。今诸将有称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者,名不称实,甚无谓。其核诸将所部有兵五千者为指挥,满千者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令既下,部伍严明,名实相副,众皆悦服,以为良法。
上与詹同等论三国时事,因言孙权题“诸葛子瑜”于驴面,与其子恪谐谑。上曰:“君臣之间,以敬为主。敬者,礼之本也。故礼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孙权盖不知此,轻与臣下戏狎,狎其臣而亵其父,失君臣之道。恪虽机敏有口才,不能正其自处,招辱于父,失孝敬之心。一谐谑而君臣父子之道亏,举动如此,何以示训?大抵君臣言动之际,不可不谨。”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六·赵尔巽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二·汤球 第七十七回 立赵宗亲王嗣服 弑金帝逆贼肆淫·蔡东藩 提要·吕毖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八百七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七·佚名 卷之二百九·佚名 第一三六移光绪十年十二月六日一一三一五—六·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六·佚名 卷十六·佚名 王沈传·房玄龄 卷二百十六·杨士奇 五一、田庄子卒年考·钱穆 卷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