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陆炳传

陆炳,祖先是平湖人。他的祖父陆墀,以军籍隶属于锦衣卫,任总旗。父亲陆松,承袭父职,跟从兴献王到他的封国安陆,被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入承皇位大统后,陆松以随从龙恩,被升为锦衣卫副千户。后来累升到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卫事务。

世宗刚出生时,陆松的妻子做乳娘,所以陆炳从小就随母亲进入宫中。稍稍长大后,便每天侍奉在世宗左右。陆炳健壮勇猛,身材高大,肤色火红,走路像鹤。他考中嘉靖八年(1529)武会试,被授予锦衣卫副千户。陆松死后,他承袭为指挥佥事,不久进升代理指挥使,执掌南镇抚司事务。十八年他随从皇上南幸,到达卫辉时,夜四更行宫起火,随从官员仓猝之间不知皇上所在。陆炳撞开门户,背出皇上,皇上从此爱幸陆炳。陆炳屡升为都指挥同知,执掌锦衣卫事务。

皇上初即位时,掌锦衣卫的是朱宸,不久他被罢免。取代他的是骆安,继而是王佐、陈寅,他们都因是兴王府旧人得掌锦衣卫。王佐曾止住张鹤龄兄弟一案,有贤明的名声。陈寅也谨厚不为恶。到陆炳取代陈寅后,权势远出诸人之上。不久,他被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又以缉捕之功,升为都督同知。

陆炳骤然显贵,他的同僚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很尊敬他们,却逐步用计除去那些轻视他的人。他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的欢心,所以日益得以重用。他曾棒杀兵马指挥,被御史弹劾,皇上下诏不问。夏言本与陆炳亲近,一天,御史弹劾陆炳各种不法之事,夏言即起草圣旨要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势窘,便以三千两黄金行贿夏言以求解脱,不得,便长跪哭泣谢罪,夏言这才罢了。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到严嵩与夏言争权时,陆炳便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防将领通关节的事,夏言被判死罪。严嵩感激陆炳,便任由陆炳妄为,还引他来一起筹划,通贿赂。后来仇鸾得宠,凌驾于严嵩之上,但独怕陆炳。陆炳曲意奉承他,不敢与他抗礼,而后私出金钱交结仇鸾所亲爱的人,得知了仇鸾的阴私。到仇鸾病重时,陆炳全部揭发了他不轨的情状。皇上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印,仇鸾忧惧而死,但还是被剖棺戮尸。

陆炳先已进升为左都督,后来给他记擒获哈舟儿立功,被进封为太子太保。以揭发仇鸾的密谋,被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伯爵的俸禄。三十三年(1554)他受命入西苑当值,与严嵩、朱希忠等人侍奉皇上修炼玄功。三十五年(1556)三月赐给进士恩荣宴。按惯例,锦衣卫列席在西边,皇上因陆炳之故,特命锦衣卫上坐,排在二品官之末。第二年陆炳上疏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盗施工场材料,营造坟墓,其规格僭拟于皇陵,结果李彬和他的党羽杜泰等三人被判斩刑,财产被抄没,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无数。不久加封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从来没见过三公兼任三孤的,至此仅见于陆炳。

陆炳用豪恶官吏为爪牙,连民间细小的奸状也全部探知。富有之人犯有小过即被收捕,还被抄家。他积下的资财达数百万,营造的住宅有十余所,庄园遍四方,权势倾天下。当时严嵩父子全部掌握了六部事权,陆炳无所不对他们汇报。文武大官都争相奔走于其门,他每年的收入无法计算,他在交结权要人物,与善类周旋时,也从不吝惜。皇上多次制造大案,陆炳常保护一些人,折节对待士大夫,不曾陷害一人,因此朝中人士多称赞他。三十九年(1560)他在任上去世。赠给他忠诚伯,谥号武惠,祭葬加等,还任命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隆庆初年,穆宗采纳御史的意见,追论陆炳之罪,削去他的官阶,抄没他的财产,夺陆绎和其弟太常寺少卿陆炜的官衔,判陆炳贪污数十万并将陆绎等人关押起来,令他们赔偿,不久他们财物丧尽。万历三年(1575),陆绎上书请求免罪。张居正等人说,陆炳救驾有功,而且法律规定非谋反叛逆奸党之徒,不抄没家产;况且抄家和追赃二罪并坐,不合法律。皇上怜悯他,陆绎遂得免罪。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黄法抃 淳于量 章昭达·姚思廉
  卷一百二十 宋紀二·司马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五·焦竑
  第六十七回 失俭德故人烛隐 庆凯旋大将承恩·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尚史卷九十八·李锴
  第十九卷 清道光·缪荃孙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下·袁枢
  游明根传·魏收
  张须瞓传·李延寿
  奥鲁赤传·宋濂
  11.周公辅成王·林汉达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唐二·王奕清

    ◎韦应物晓音律韦应物晓音律,夜泊灵璧舟中,闻笛声,谓酷似天宝梨园法曲李所吹者。询之,乃外甥许云封也。韦授以李笛,许曰:"此非外祖所吹者,遇至音必裂。"强令试之,遂吹六州遍,一叠而裂。[乐府纪闻]◎韦应物小词韦苏州性高洁

  • 卷五·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五蒲州吴雯撰五排寄呈梁大司农承明曾奉召玉署喜相存国士知何忝尚书道最尊孤忠通贝阙素念托棠村騕褭途方远鵾鹏翼正骞愧无将履敬先得下堂言荐祢书仍在投琼语更温何曾分得丧端不异寒暄座席春风接

  • 卷三百九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二·赵尔巽

      常大淳双福 王锦绣 常禄 王寿同 蒋文庆 陶恩培多山 吉尔杭阿刘存厚 绷阔 周兆熊 罗遵殿王友端 缪梓 徐有壬 王有龄   常大淳,字兰陔,湖南衡阳人。道光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湖南镇筸兵变,戕营官,镇道莫敢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六·汪楫

      崇禎五年二月   ○崇禎五年二月   五年壬申二月己巳朔兵科給事中黃紹杰以督臣曹文衡監臣鄧希詔彼此訐訟屡蒙溫諭而齟齬未觧上言自古未有反顏相視之人而復可以覿面共事者况文衡以節鉞重臣無因而受監視之點染

  • 卷九·毕沅

      ◎宋纪九 ∷起柔兆困敦十二月,尽屠维单阏二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即位二年改今讳,太祖同母弟也。晋天福四年十月甲辰,生于浚仪官舍,是夜,赤光上腾如

  •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二十五·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五      宋 苏辙 撰管晏列传第二管夷吾仲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防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爲齐侯公子纠死管仲囚

  • 卷五十四·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五十四萨克察氏球罗理右系有传古拉库      萨奇纳布勒图      夸哈纳以上俱附载乌尔答氏嘉浑       布晋泰以

  • 卷三十·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二宋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二岁而孤母改适长山朱氏旣长知其世家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居

  • 崔呈秀传·张廷玉

    崔呈秀,蓟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授予行人官。天启初年,升任御史,巡按淮安、扬州两府。他卑鄙狡猾,品行不修。他见东林党势力正盛,在将要离开京城时,便极力向李三才自荐,请求加入东林党,被东林党拒绝。在淮安和扬州,他

  • 卷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三乐略【二】祀飨正声【臣】等谨按郑樵於祀飨正声自汉郊祀十九章东都五诗外仅列梁之十二雅唐之十二和然犹谓其雅颂不分神人互用後若汉之十二成周之十二顺宋之十二安金之十二宁皆依仿梁制而

  • 卷一百五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六雍正十三年五月上谕六道初五日奉上谕西陲用兵以来一应军需皆取资於公帑丝毫不以累民惟是甘肃等处运送粮饷不能不藉民力挽输朕心时为轸念既已屡沛恩膏即当丰稔之年亦下蠲租

  • 卷十五·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十五宋 蔡 卞 集解杂释泉  丘  风  忧  贤人君子杂解泉泉水之上出也故以喻政令下泉是也氿泉不正出之泉而物所病也故言浸获薪槛泉正出之泉而物所生也故言采其芹秩秩斯干德泽之流有

  • (八)物与神·钱穆

    《通书》又有《动静》篇,曰:“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又曰:“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濂溪之分物与神,即余质世界与能世界之别。物则各限其为一物而止,不相和,不相通。西方之学逐物而求,分愈细,别愈甚。

  • 理惑论·章太炎

    《说文》录秦汉小篆九千馀文,而古文大篆未备。后人抗志慕古,或趋怪妄。馀以为求古文者,宜取《说文》独体,观其会通,摄以音训,九千之数,统之无虑三四百名,此则苍颉所始造也。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今既不获远求遂古,《周礼》故

  • 卷二十五·道世

    △见解灾第十七(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心识运变,厥理无恒;解感相翻,圣人何迹。澄神虚照,应机如响。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悟道缘机,然後神化。是以文字应用,弥纶宇宙;圣变随方,该罗法界。非六通之至圣,孰能垂化於五道者也!▲引证

  • 卷第六·朝宗通忍

    嘉兴大藏经 朝宗禅师语录朝宗禅师语录卷第六侍者 行导 编普说吴江盛泽镇僧俗众等请至法轮庵升座普说师云达磨西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只者些子别无奇特后人鼓粥饭气谓之末后一句又谓之最初一句以至

  • 道门语要·黄元吉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