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惑论
《说文》录秦汉小篆九千馀文,而古文大篆未备。后人抗志慕古,或趋怪妄。馀以为求古文者,宜取《说文》独体,观其会通,摄以音训,九千之数,统之无虑三四百名,此则苍颉所始造也。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今既不获远求遂古,《周礼》故书,《仪礼》古文,有《说文》所未录者,足以补苴缺遗。邯郸淳《三体石经》,作在魏世,去古犹近,其间殊体,若虞字作{从从}之类,庶可宲录。旁有陈仓《石鼓》,得之初唐,晚世疑为宇文新器,盖非其实,虽叵复见远流,亦大篆之次也(按《石鼓》不知作于何时,必云宣王所作,史籀所书,固无其征,然大致不相远)。四者以外,宜在阙疑之科。而世人尊信彝器,以为重宝,皮傅形声,曲征经义,顾以《说文》为误。斯亦反矣!
彝器之出,自宋始盛。然郭忠恕《汗简》,夏竦《古文四声韵》,王钦若《天书》,即出其间。方士诡伪,固已多矣。且轻用民力,莫如汉魏,浚深穿坚,时时间作。由晋讫隋,土均尚厉,彝器顾少掊得。下及宋世,城郭陂池之役,简于前代。而彝器出土反多,其疑一也。自宋以降,载祀九百,转相积参,其器愈多。然发之何地?得之何时?起自何役?获自谁手?其事状多不详。就有一二详者,又非众所周见,其疑二也。古之簠簋,咸云竹木所为。管仲镂簋,已讥其侈。而晚世所获,悉是熔金,着录百数,何越礼者之多?其疑三也。祭飨庸器,非匹庶之家所有,至于戈戟刀铍,布在行伍,釜耒耨,用之家人,少多之剂,千万相越。然晚世所见者,礼器有馀,兵农之器反寡。其疑四也。刀布势轻,失则易坠,锺鼎质重,载之及溺。所以亡国之虚,下有积钱,秦致九鼎,沦入泗水,理之恒也。自馀觯爵簠簋之伦,轻不如钱,重不如鼎,其漂流垫陷盖少,得失之分,未谕其由。其疑五也。然则吉金着录,宁皆雁器?而情伪相杂,不可审知。必令数器互仇,文皆同体(如丁作□、祖作且、惟作隹之类),斯寉然无疑耳。单文间见,宜所简汏,无取诡效殊文,用相诳耀。故曰索隐行怪,吾弗为之矣。穿凿之徒,务欲立异。自庄述祖、龚自珍,好玩奇辞,文致彖兆。晚世则吴大澂,尤喜铜器。亦有燔烧饼饵,毁瓦画墁,以相欺绐。不悟伪迹,顾疑经典有讹,《说文》未谛。迨孙诒让,颇检以六书,勿令离局,近校数家,谅为慎密。然彝器刻画,素非精理,形有屈伸,则说为殊体;字有暗昧,而归之缺泐;乃云李斯妄作,叔重貤缪,此盖吾之所未谕也。
又近有掊得龟甲者,文如鸟虫,又与彝器小异。其人盖欺世豫贾之徒,国土可鬻,何有文字?而一二贤儒,信以为质,斯亦通人之蔽。按《周官》有衅龟之典,未闻铭勒。其馀见于《龟策列传》者,乃有白雉之灌,酒脯之礼,粱卵之祓,黄绢之裹,而刻画书契无传焉。假令灼龟以卜,理兆错迎,衅裂自见,则误以为文字,然非所论于二千年之旧藏也。夫骸骨入土,未有千年不坏;积岁少久,故当化为灰尘。龟甲蜃珧,其质同耳。古者随侯之珠,照乘之宝,力必之削,馀蚳之贝,今无有见世者矣。足明垩质白盛,其化非远。龟甲何灵,而能长久若是哉!鼎彝铜器,传者非一,犹疑其伪,况于速朽之质,易{艸}之器,作伪有须臾之便,得者非贞信之人,而群相信以为法物,不其傎欤!
夫治小学者,在乎比次声音,推迹故训,以得语言之本;不在信好异文,广征形体。曩令发玉牒于泰岱,探翮翼于泗渊,万人贞观,不容作伪者,以补七十二家之微文,备铸器象物之遗法,庶亦可矣。若乃奉矫诬之器,信荒忽之文,以与召陵正书相角,斯于六书之学,未有云补,拟之前代,则新垣玉杯之刻,少翁牛腹之书也。宁可与道古邪!
猜你喜欢 卷十 敬慎·刘向 松阳讲义卷三·陆陇其 陶弘景的《真治》考·胡适 卷一百十七·山井鼎 卷五十三·沈廷芳 卷十三·鄂尔泰 卷五十二·李光地 卷十五中·王天与 蔡传旁通引用书目·陈师凯 序(後秦释道朗撰)·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九·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五·玄奘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一·佚名 称叹如来品第二·佚名 卷第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