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物与神
《通书》又有《动静》篇,曰:“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又曰:“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濂溪之分物与神,即余质世界与能世界之别。物则各限其为一物而止,不相和,不相通。西方之学逐物而求,分愈细,别愈甚。然万物各本于自然之一体,相通相和,斯则见其神。横渠《西铭》言:“践形善述其事,穷神善继其志。”践形在物一边,穷神则会通而深入于神矣。事其形,而志则其神也。因其事而通其志,因其物而达于神,大体亦濂溪此章义。
如论医学,西学重尸体解剖,一身之内其为物又各别。耳是耳,目是目,肝是肝,肺是肺,身则正如一机械,而不重其神通之生命。实则乃由生命生出此机械,非由机械凑成此生命。中国人必论本末源流,其义在此。故中国人之于自然界万物,必推其本于动静阴阳。而于动静阴阳,又必推其本于太极。太极混成一体。而太极实无极,其体不可见。物物求之,则无生命,无自然,即无此天。而西方宗教又必认在天之上别有一上帝,则实仍是分别之物,而异于中国之所谓神矣。
近人又分一神与多神之说。中国所信乃多神。实则物各有神,一物一太极,物物一太极,则多神即一神。西方人所信之一神,必分别于万物之外,则此神亦犹一物,而异于他物。故曰:“恺撒之事恺撒管。”斯亦又任其自由矣。
猜你喜欢 附录三 着录·王符 傅子·傅玄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三·周祖谟 卷三下·王天与 卷九·朱公迁 卷十九·李光坡 卷七十四·道世 贤护分授记品第十一·佚名 僧教育之宗旨·太虚 致欧阳竟无居士书·太虚 六离合辞例释义·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六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