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六十三

乐略【二】

祀飨正声

【臣】等谨按郑樵於祀飨正声自汉郊祀十九章东都五诗外仅列梁之十二雅唐之十二和然犹谓其雅颂不分神人互用後若汉之十二成周之十二顺宋之十二安金之十二宁皆依仿梁制而之顾自宋以来更多舛戻如高安为祀天神之乐而移祭帝鼐理安为享宗庙之乐而奏送天神迨乎有明杂用宫商遂无统纪我

朝礼隆乐备

世祖章皇帝御宇之初即定

朝廷之乐锡名曰平

圣祖仁皇帝两加增定乐章备焉

皇上折衷古制按律分宫因事异宜秩然不紊制作明备莫可比隆兹所编辑一遵律吕正义後编所定先

庙次

朝会燕飨即郑樵所云有天地之乐有宗庙之乐有君臣之乐不同礼不同声之义也至燕飨乐内如学庠举行乡饮酒礼暨部宴衍圣公文武进士皆

嘉惠臣下与

亲临锡宴之典不同今谨载入祀飨别声以备郑志之

一体考原志别声一门祀飨并列我

朝?恪祀事特昭郑重兹别声所列均属燕飨之乐仰见

盛时规制迥非前代所可比符云

圜丘乐九成【黄锺为宫】

始平【迎   神】

景平【奠玉帛】

咸平【进俎】

夀平【初献】

嘉平【亚献】

永平【终献】

熙平【彻馔】

清平【送   神】

太平【望燎】

【臣】等谨按每岁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用乐九成以黄锺为宫考顺治元年定终献之乐名

雍平送

神名太平望燎名安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又按顺治十

七年定

大享殿合祀乐定迎

神奏元和奠玉帛景和进俎肃和初献夀和亚献安和终

献永和彻馔协和送

神泰和望燎瘗清和乐章用和字後未经复行至乾隆十

六年改

大享殿为

祈年殿每岁於此行祈谷之礼焉祈谷乐章见後【臣】等又按周礼圜锺为宫奏之圜丘函锺为宫奏之方泽乃又曰奏黄锺以祀天神奏太蔟以祭地只经文互异若汉奏黄锺以祀天地是圜丘方泽同一宫调隋则奏黄锺以祀天奏太蔟以祭地至祖孝孙作唐大乐乃定圜丘以黄锺为宫方泽以林锺为宫最为近古然唐制登歌奠玉帛天神大吕为宫地祗应锺为宫俎入天神黄锺为宫地祗太蔟为宫未免错杂宋时冬至祀圜丘以黄锺为宫孟春祀感生帝以太蔟为宫孟夏雩上帝以仲吕为宫夏至祀皇地只以?宾为宫孟冬祭神州地只以应锺为宫是盖随月用律亦未允协我

皇上博考前规贯通三极以黄锺位子为天统

天坛乐章以黄锺为宫林锺位未为地统

地坛乐章以林锺为宫定论昭垂永为法守记曰大人举

礼乐则天地为昭其斯之谓欤

方泽乐八成【林锺为宫】

中平【迎   神】

广平【奠玉帛】

含平【进俎】

太平【初献】

安平【亚献】

时平【终献】

贞平【彻馔】

宁平【送   神】

【臣】等谨按每岁夏至大祀

地於

方泽用乐八成以林锺为宫考顺治元年定进俎之乐名咸平初献名夀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

【臣】等又按黄锺子为天统林锺未之冲丑为地统太蔟寅为人统其说本於班固夫天秉阳一阳初复律中黄锺是为天统宜矣至於夏至一隂生律中?宾地秉隂而不以?宾为地统者阳律而隂吕也阳性刚其长也勃焉故一阳初复即为天统隂性柔其长也以渐故积至二隂方能受任於太阳以生长万物此未之所以为中央土而为地统也况林锺之律六寸适合地之成数乎

祈谷坛乐九成【黄锺为宫】

祈平【迎   神】

绥平【奠玉帛】

万平【进俎】

宝平【初献】

穰平【亚献】

瑞平【终献】

渥平【彻馔】

滋平【送   神】

谷平【望燎】

【臣】等谨按每岁正月上辛祭

上帝於

祈年殿祈谷用乐九成以黄锺为宫考顺治元年定迎神之乐名中平奠玉帛名肃平进俎名咸平初献名夀平亚献名景平终献名永平彻馔名凝平送

神名清平望燎名太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

雩祭乐九成【黄锺为宫】

霭平【迎   神】

云平【奠玉帛】

需平【进俎】

霖平【初献】

露平【亚献】

沾平【终献】

灵平【彻馔】

霮平【送   神】

霈平【望燎】

【臣】等谨按每岁孟夏龙见钦天监择日行常雩礼用乐九成以黄锺为宫乾隆七年定

御制云汉诗

【臣】等谨按乾隆七年定

大雩典礼

皇上仿云汉诗体

御制诗歌八章於

大雩致祭终献之後用舞童十六人执羽翳歌此诗圣念恳诚

宸章剀切勤求民瘼之意於斯可仰见云

太庙时享乐六成【太蔟为宫】

贻平【迎   神】

敉平【奠帛初献】

敷平【亚献】

绍平【终献】

光平【彻馔】

乂平【送   神还宫】

【臣】等谨按每岁孟春初旬孟夏孟秋孟冬朔日行时享礼於

太庙用乐六成以太蔟为宫每月朔望及三大节奉先殿致祭同考顺治元年定迎

神之乐名开平奠帛初献名夀平亚献名嘉平终献名雍

平彻馔名熙平送

神还宫名成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

【臣】等又按圜丘方泽宗庙所谓三大祭也顾周礼既曰黄锺为宫奏之宗庙乃又有奏无射享先祖奏夷则享先妣之文不无疑义汉奏蕤宾以祀宗庙惟唐祖孝孙定宗庙以太蔟为宫未几而张文收复改用黄锺且俎入则用无射殊为未协我

皇上折衷羣议以太蔟寅位人之统也乃定太蔟为宫

圜丘黄锺

方泽林锺相生之序适合洵可为万世法矣

太庙祫祭乐六成【太蔟为宫】

开平【迎   神】

肃平【奠帛初献】

协平【亚献】

裕平【终献】

諴平【彻馔】

成平【送   神还宫】

【臣】等谨按每岁十二月大建以二十九日小建以二十八日行袷祭礼於

太庙用乐六成以太蔟为宫考顺治十六年定迎神之乐名贞平奠帛初献名夀平亚献名嘉平终献名雍

平彻馔名熙平送

神还宫名清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

【臣】等又按

朝会之乐随月用律而

太庙不用月律者盖

太庙若与

朝会相同则大祫于建丑之月于法当用大吕时享以四孟之月于法当用太蔟仲吕夷则应锺是十二律吕阙其七故惟太蔟一宫寅为人统人本乎祖用之

太庙至为精当也

社稷坛乐七成【春夹锺为宫秋南吕为宫】

登平【迎  神】

茂平【奠玉帛初献】

育平【亚献】

敦平【终献】

博平【彻馔】              一乐平【送  神】

徵平【望瘗】

【臣】等谨按每岁春秋仲月戊日祭

太社

太稷於

社稷坛用乐七成春以夹锺为宫秋以南吕为宫考顺

治元年定迎

神乐名广平奠玉帛初献名夀平亚献名嘉平终献名

雍平彻馔名熙平送

神名咸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

社稷坛祈雨报祀乐七成【祈夹锺为宫报南吕为宫】

延丰【迎  神】

介丰【奠玉帛初献】

滋丰【亚献】

霈丰【终献】

绥丰【彻馔】

贻丰【送  神】

溥丰【望瘗】

【臣】等谨按

社稷坛祈雨报祀乐章用丰字祈用夹锺为宫报用南

吕为宫系乾隆十八年定

朝日坛乐七成【太蔟为宫】

寅曦【迎  神】

明曦【奠玉帛】

清曦【初献】

咸曦【亚献】

纯曦【终献】

延曦【彻馔】

归曦【送  神】

【臣】等谨按每岁春分日卯时祭

大明之神於

朝日坛用乐七成以太蔟为宫日生於东春分建卯之月乃不用夹锺而用太蔟者夹锺隂而日为阳也

夕月坛乐六成【南吕为宫】

迎光【迎  神】

升光【奠玉帛初献】

瑶光【亚献】

瑞光【终献】

涵光【彻馔】

保光【送  神】

【臣】等谨按每岁秋分日酉时祭

夜明之神於

夕月坛用乐六成以南吕为宫月生於西秋分为建酉

之月故用南吕又按以上

两坛乐制章名顺治八年定乐章则乾隆七年重加订

先农坛乐七成【姑洗为宫】

永丰【迎  神】

时丰【奠帛初献】

咸丰【亚献】

大丰【终献】

屡丰【彻馔】

报丰【送  神】

庆丰【望瘗】

【臣】等谨按每岁二月若三月吉亥

皇帝举耕耤礼祭

先农坛用乐七成以姑洗为宫考耕耤之礼旧用卯月亥日未时取亥卯未木德之盛今用三月者以燕地气寒二月上亥尚未解冻故用下亥而每入於三月然日躔仍是卯月之次也今乐不用夹锺而用姑洗者姑洗为角角为木既有取於木德之盛而姑洗又有万物去枯就鲜之义故特异於他祀而不用月律之制凡以重农事云尔又按乐制章名顺治十一年定乐章则乾隆七年订正【臣】等又按耕耤之礼古来罕见举行我

列圣相承敬

天勤民岁举大典?祀

先农

皇上遵述

鸿猷绍承罔斁敦本重农

先後洵同一辙也

先蚕坛乐六成【仲吕为宫】

庥平【迎  神】

承平【奠帛初献】

均平【亚献】

齐平【终献】

柔平【彻馔】

洽平【送  神】

【臣】等谨按每岁季春吉已

皇后亲祭

先蚕坛用乐六成以仲吕为宫乾隆七年定

历代帝王庙乐六成【春夹锺为宫秋南吕为宫】

肇平【迎  神】

兴平【奠帛初献】

崇平【亚献】

恬平【终献】

淳平【彻馔】

匡平【送  神】

【臣】等谨按每岁春二月秋八月祭

历代帝王庙用乐六成春以夹锺为宫秋以南吕为宫

考顺治二年定乐六奏迎

神雍平奠帛初献安平亚献中平终献肃平彻馔凝平

神望燎夀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

【臣】等又按有时在三月九月致祭者其乐不用姑洗无射仍用夹锺南吕盖以二月八月祭事孔殷故诹日或在三月九月然清明後霜降前以日躔言之犹是二月八月也

文庙乐六成【眷夹锺为宫秋南吕为宫】

昭平【迎  神】

宣平【奠帛初献】

秩平【亚献】

叙平【终献】

懿平【彻馔】

德平【送  神】

【臣】等谨按每岁春秋仲月上丁祭

先师孔子庙用乐六成春以夹锺为宫秋以南吕为宫

考顺治元年定迎

神之乐名咸平奠帛初献名宁平亚献名安平终献名

景平彻馔送

神亦均名咸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直省

文庙乐名并同惟乐章从异又按顺治九年

圣驾临雍讲学行释奠礼迎

神奏咸平奠献奏宁平送

神奏咸平凡三奏嗣後恭遇

临雍释奠行礼用乐并同乾隆五十年二月辟雍肇建皇上临雍讲学时在仲春释奠之日奏乐仍用六成又车驾省方释奠

阙里用乐与春秋丁祭同

神只坛乐六成  【天神黄锺为宫  地只林锺为宫】

祈丰【迎  神】

华丰【奠帛初献】

兴丰【亚献】

仪丰【终献】

和丰【彻馔】

锡丰【送  神】

【臣】等谨按

天神从祀

圜丘

地只从祀

方泽又别建一坛遇水旱则有司特祀获应则报焉用乐

六成

天神以黄锺为宫

地只以林锺为宫乾隆七年定

【臣】等又按

皇帝时巡致祭山川并制乐章乾隆十三年

皇上东巡增制

岱庙乐章十五年

巡幸中州增制

嵩庙乐章十九年再谒

祖陵增制

长白山乐章乐名并同惟辞各异

太岁坛乐六成【太蔟为宫】

保平【迎  神】

定平【奠帛初献】

嘏平【亚献】

富平【终献】

盈平【彻馔】

丰平【送  神】

【臣】等谨按每岁孟春岁暮

遣官致祭

太岁坛用乐六成以太蔟为宫考顺治元年定奠帛初献之乐名安平亚献中平终献肃平彻馔雍平送

神宁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又按

太岁坛即前代之五郊也分为五气则曰勾芒祝融后土蓐收元冥合为一岁则曰太岁以人神异制故不得随月用律为宫至不用首律而用岁首之律者所以让尊於天且以岁首之月统十二月也

太岁坛祈雨报祀乐六成【太蔟为宫】

需丰【迎  神】

宜丰【奠帛初献】

晋丰【亚献】

协丰【终献】

应丰【彻馔】

洽丰【送  神】

【臣】等谨按

太岁坛祈报乐章用丰字以太蔟为宫乾隆十八年定羣祀奏庆神欢乐

【臣】等谨按每岁祭

先医於景惠殿

火神庙

显佑宫

关帝庙

城隍庙

东岳庙

黑龙潭龙神祠

玉泉龙神祠兴工祭

后土

司工之神迎吻祭

窑神

门神皆奏庆神欢曲三献三奏辞谱皆同乾隆七年定

皇帝元旦庆贺乐【黄锺为宫】

元平

和平

【臣】等谨按

皇帝元旦庆贺

陞座奏元平

还宫奏和平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定乐章以黄锺

为宫筵宴同

【臣】等又按郑略所列梁十二雅内如俊雅寅雅介雅需雅皆朝会燕享所用唐宋以来并沿其制明则朝贺别奏雅乐取名曰安与祭祀乐名和者不同古法乃变我

朝定制

皇帝出入奏中和乐臣工行礼奏丹陛乐三大节常朝乐章朝贺宴飨得以同用酌古斟今洵允当不易之制也

皇帝万夀庆贺乐【黄锺为宫】

乾平

泰平

【臣】等谨按

皇帝万夀庆贺暨筵宴

陞座奏乾平

还宫奏泰平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定乐章以黄锺

为宫

皇帝冬至庆贺乐【黄锺为宫】

遂平

允平

【臣】等谨按

皇上冬至庆贺暨筵宴

陞座奏遂平

还宫奏允平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定乐章以黄锺为宫又按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平定囘部冬至庆贺

颁诏增撰武成庆语以志肤功大响聿宣足光千古已皇帝常朝乐【月律为宫】

隆平

显平

【臣】等谨按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各官

午门外齐集分班列坐

皇帝陞殿则谢

恩王公大臣官员行礼

皇帝陞座奏隆平

还宫奏显平顺治九年定乾隆七年重定乐章各用其月之律为宫闰月则视时宪书所载交节之前用上月宫调交节之後用下月宫调凡文武进士传胪及

命将出师凯旋谢

恩并同又按筵宴所奏康熙二十二年定

陞座奏协平

还宫奏兴平乾隆七年定制同用隆平显平如

盛京朝会及九年

幸翰林院筵宴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班师凯宴并增

制乐章乐名则同

【臣】等又按朝会燕飨宜随月用律为宫咸以为始於唐祖孝孙考汉鲍邺言天子有食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求福应也宜作十二月均以迎和

气隋音乐志亦言古者人君皆用当月之调以取时律之声而宋政和七年诏大晟府乐律随月用律右旋明大政记洪武三年定朝会燕飨乐舞之数凡奏乐曲皆按月律则其说不始於祖孝孙其制亦不止於唐也又考月令天子所居所服典礼之大政事之繁无不与月律相符故能召天地之和协五行之序隋郑译苏夔请用十二律旋相为宫而和妥阻坏之遂止用黄锺一宫後儒多以为非由是言之按月用律洵古今不可易之成法也

皇帝上元筵宴乐【太蔟为宫】

怡平

安平

【臣】等谨按

皇帝上元筵宴

陞座奏怡平

还宫奏安平乾隆七年定以正月律太蔟为宫

皇上赐宴宗室

赐宴千叟乐【太蔟为宫】

隆平

庆平

【臣】等谨按乾隆四十八年正月

乾清宫普宴宗室五十年正月

乾清宫赐宴千叟并制乐章

皇帝陞座奏隆平

还宫奏庆平以正月律太蔟为宫

皇帝临雍乐【夹锺为宫】

盛平

道平

【臣】等谨按乾隆五十年二月以辟雍肇建

皇上诣学释奠

涖辟雍殿讲学

陞座奏盛平

还宫奏道平以二月律夹锺为宫

【臣】等又按郑樵略例凡非常用之乐概入别声一门兹

赐宴宗室

赐宴千叟

临雍讲学皆属

特行庆典具见

熙朝明备之模不当拘泥郑例载入别声故列於此行礼丹陛乐

庆平

治平

【臣】等谨按

皇帝三大节常朝诸王百官行礼奏庆平外藩行礼奏治平顺治九年定乾隆七年奏定作乐之节於赞礼排班声止之後乐作赞退之後廷臣趋至仗末乐止凡五节以一节为趋进三节为三跪九叩头一节为趋退如有进表宣表礼仪则於第一节乐阕廷臣已跪之後进表宣表毕乐作又按文武进士行礼亦奏庆平

驾幸盛京行礼亦用庆平治平惟乐辞各异

内廷行礼丹陛乐

雝平

【臣】等谨按

皇帝三大节庆贺

皇后率

贵妃

嫔等行礼丹陛大乐奏雝平乾隆七年定

太皇太后三大节庆贺乐

升平

恒平

【臣】等谨按康熙十六年增设

太皇太后宫中和韶乐

陞座奏升平

还宫奏恒平

皇太后三大节庆贺乐【南吕为宫】

豫平

履平

【臣】等谨按

皇太后三大节庆贺暨筵宴

陞座奏豫平

还宫奏履平顺治初年定用丹陛大乐康熙二十五年增设中和韶乐乾隆七年重定乐章以南吕为宫

册尊典礼同

【臣】等又按皇太后乐唐以前不概见至宋而有圣安乾安之名盖善则尊亲至大礼也我

皇上圣孝光昭乾隆七年议定

皇太后乐廷臣请以大吕为宫

皇上以

皇后乐用南吕大吕之序在南吕後於义未协乃定亦

用南吕为宫既不至与

庙有并尊之嫌又与

朝廷之乐旋相为宫者两无妨碍也

内廷行礼乐

益平

雝平

【臣】等谨按

皇太后三大节庆贺暨筵宴

皇帝率王公百官行礼丹陛大乐奏益平

皇后率

贵妃

嫔公主王妃命妇等行礼丹陛大乐奏雝平

册尊典礼同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定乐章

皇后三大节庆贺乐【南吕为宫】

淑平

顺平

【臣】等谨按

皇后三大节庆贺

陞座奏淑平

还宫奏顺平康熙八年定用丹陛大乐乾隆七年改用

中和韶乐重定乐章以南吕为宫

内廷行礼乐

正平

【臣】等谨按

皇后三大节庆贺

贵妃

嫔公主王妃命妇等行礼丹陛大乐奏正平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定乐章

海上蟠桃

【臣】等谨按

皇太后册尊典礼及上

徽号庆典并有

皇帝閲

册宝之礼於

陞殿时殿廷清乐奏此辞钜典光昭隆古罕有非宋玉芝夀星等曲所能仿佛也乾隆七年定

火树星桥

【臣】等谨按

乾清宫除夕元宵上灯殿廷清乐奏此词乾隆七年定

海宇昇平日 玉殿云开 万象清宁

【臣】等谨按

皇帝三大节及上元除夕筵宴进果丹陛清乐奏海宇昇平日进酒丹陛清乐奏玉殿云开进馔殿廷清乐奏万象清寜

皇太后宫筵宴所奏同乾隆七年定

喜春光 云和迭奏 风和日丽

【臣】等谨按

国初所用耕耤筵宴散乐盖仍明代之旧雍正二年始改用清乐进果奏雨阳时若进酒奏五谷丰登进馔奏家给人足乾隆七年以雨阳时若三章但照古乐府体为之不能施於宴乐因更撰此词进果丹陛清乐奏喜春光进酒丹陛清乐奏云和迭奏进馔殿廷清乐奏风和日丽

文物京华盛 延阁云浓 玉署延英

【臣】等谨按乾隆九年

皇上以翰林为储材之所

特命冬官重修院署十月告成遂蠲吉日

驾幸翰林院爰集翰林出身诸臣

锡宴赋诗以示慈惠以励泰交甚盛典也进果丹陛清乐奏文物京华盛进酒丹陛清乐奏延阁云浓进馔殿廷清乐奏玉署延英

景运乾坤泰 圣德诞敷 日耀中天

【臣】等谨按乾隆十四年平定金川大师凯旋

皇帝幸丰乐园筵宴进米丹陛清乐奏景运乾坤泰进酒丹陛清乐奏圣德诞敷进馔殿廷清乐奏日耀中天

圣武光昭世 禹甸遐通 圣治遐昌

【臣】等谨按乾隆二十五年平西凯旋

皇帝锡宴丰乐园进果丹陛清乐奏圣武光昭世进酒丹陛清乐奏禹甸遐通进馔殿廷清乐奏圣治遐昌

德威远播饮至策勋周宣江汉不足言已

瑞旭中天丽 珠斗杓回 景丽仙瀛

【臣】等谨按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进茶丹陛清乐奏瑞旭中天丽进酒丹陛清乐奏珠斗杓回进馔殿廷清乐奏景丽仙瀛笃叙展亲典文赅洽准之周雅行苇之章

恩礼尤为隆备矣

夀恺昇平瑞 紫禁春开 夀宇同登

【臣】等谨按乾隆五十年

赐宴千叟进茶丹陛清乐奏夀恺昇平瑞进酒丹陛清乐奏紫禁春开进馔殿廷清乐奏夀宇同登我

皇上道隆福备恭绍

前谟普锡夀祺九垓徧被昇平瑞典於斯为极已

仰君师

【臣】等谨按五十年

皇上亲涖辟雍殿讲学制仰君师乐章於

赐茶时奏之宏规笔建

文治光昭周雅灵台之章方斯蔑矣

祀飨别声

御制补笙诗

【臣】等谨按顺治元年定乡饮酒礼京省及直省府州县并於每岁正月十月举行乾隆七年

御制补笙诗六篇於举行乡饮时奏之正月太蔟为宫十月应锺为宫初举觞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再举觞笙入乐南陔白华华?三举觞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邱歌南山有台笙由仪供汤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工告乐备乃降考乡饮酒礼详着礼经诚重典也我

国家於成教安国之本郑重详明乾隆五十年复

命岁时遵例举行毋旷大典元音宣播乡国同风歌奏

之余不啻亲聆

圣人之至教已

洙泗发源长

【臣】等谨按衍圣公来朝在部筵燕一次恭遇

皇帝视学礼成後亦如之乐奏洙泗发源长之章乾隆

七年定我

朝重道隆儒优崇圣裔洵有超越千古者矣

启天门 和气洽

【臣】等谨按文进士恩荣宴乐奏启天门之章武进士鹰扬宴乐奏和气洽之章乾隆七年定我

皇上观文成化政教光昭乾隆五十一年定乡试鹿鸣宴歌鹿鸣之诗会试恩荣宴歌棫朴之诗鹰扬宴歌兔?之诗凡以折衷古制宣鬯雅音与

经筵礼成筵宴臣工

命歌抑戒之诗并足焜耀史书辉煌钜典因是书编纂之例以五十年为断故谨於按内声明

乐舞

【臣】等谨按郑樵所载乐舞仅列文武二舞余皆不录我

朝舞制斟酌尽善损益得中

庙之舞为佾舞宴飨之舞为队舞凡所以象功昭德者无不备诸形容至於瓦尔喀囘部诸舞尤见

声教覃敷蹈德咏仁无远弗届谨详录之不惟备周官六舞之盛且想见两阶干羽之化焉

武功之舞 文德之舞

【臣】等谨按顺治元年定制用八佾六十四人初献奏武功之舞亚献终献奏文德之舞诸祀并同惟

文庙用六佾三十六人初献亚献终献均奏文舞

大雩童子舞

【臣】等谨按乾隆七年定

大雩童子舞制祭日用舞童十六人衣元衣各执羽翳於终献毕文舞生退後司乐引舞童进舞童八列按舞歌

御制云汉诗八章歌毕乃望燎其羽翳俱染五采盖本

周礼皇舞之式云

庆隆舞

【臣】等谨按队舞总名为庆隆舞介胄骑射为扬烈舞大臣对舞为喜起舞

皇帝筵宴中和乐止後奏之先扬烈後喜起盛德之形

祖宗之令绪洋洋乎备见於斯已

世德舞

【臣】等谨按乾隆八年

皇上恭谒

祖陵

亲譔世德舞十章於谒

陵礼成

御崇政殿筵宴时用此舞着为定制又按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亦制世德舞乐章奏之扬

祖烈笃宗支周汉以来未有如此盛典也

德胜舞

【臣】等谨按乾隆十四年平定金川二十五年平定西域凯旋

赐宴并制乐章奏此舞

喜起舞

【臣】等谨按乾隆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四十五年

皇上七旬万夀并制喜起舞乐章於筵宴时奏之武功震叠

圣祉延洪登奏之余洵足嫓箫韶而轶濩武矣

蒙古乐曲舞

【臣】等谨按绰尔多密什帮总名为蒙古乐曲绰尔多密为笳吹什帮为番部合奏跳摆索为绳技

皇帝三大节上元除夕等筵宴於庆隆舞毕後奏之

瓦尔喀部乐舞

【臣】等谨按

皇帝三大节上元除夕筵宴庆隆舞毕笳吹进後掌仪司引瓦尔喀部进司舞八人以两为队按队进舞朝鲜国俳舞

【臣】等谨按朝鲜国俳舞俳长一人戴面具从右翼上掷倒技十四人从左翼上自东向西各呈其伎

皇帝筵宴时瓦尔喀部乐舞毕後用此舞

囘部乐舞

【臣】等谨按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陲回部敬献乐舞

皇帝筵宴时於瓦尔喀部乐後以次奏乐陈伎司舞二人舞?二人先作乐司舞二人起舞舞?人上以次舞毕退

五魁舞

【臣】等谨按部宴衍圣公及文武乡会试筵宴用歌童五人衣五魁衣进舞

皇朝通志卷六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九·脱脱
  卷一百七·列传第四·柯劭忞
  北狩见闻录全文·曹勋
  1920──中華民國九年庚申·郭廷以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九·徐乾学
  ◎周幼海的艳史·佚名
  卷之八十一·佚名
  一三四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通饬所属再行查缴《一柱楼集》悉营销毁·佚名
  九九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阿弥达往祭河源情形并巴忠译出名义片·佚名
  康怀英传·欧阳修
  史天倪传·宋濂
  卷三·佚名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卷50·陈邦瞻
  李奉藻·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纪事四·冯金伯

    高宗舞杨花慈宁殿赏牡丹时,椒房受册,三殿极欢。高宗洞达音律,自制曲赐名舞杨花。停觞命小臣赋词,令内人歌之,以玉卮侑酒为寿,左右皆呼万岁。词云:“牡丹半拆初经雨,雕槛翠幕朝阳。娇因倚风,台榭绕群芳。洗烟凝露向清晓,步

  • 二集卷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六古今体八十三首【庚午三】回銮即事祝厘礼化城台顶陟峥嵘迎喜一天雪驻当三日晴趂闲寻奥境蒇事返行旌佳处留余兴前诗偶静评【丙寅秋来五台回驾时有不教吟兴尽佳处每留余之句】降旨廵抚阿里

  • 古诗镜卷十四·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四 明 陆时雍 编 宋第三 鲍照【一作昭字明远东海人文词瞻逸尤长於乐府始谒临川王义庆贡诗言志擢为国侍郎迁秣陵令文帝选为中书舍人上方以文章自高颇多忌由是赋述不敢尽其才後临海王子顼镇

  • 卷三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四·脱脱

        贾易 董敦逸 上官均 来之邵 叶涛 杨畏 崔台符 杨汲 吕嘉问李南公 董必 虞策郭知章   贾易,字明叔,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易不忍使一钱,每浃旬,辄复归之。年逾冠,中进士甲科

  •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纪昀

    金石略 【一】 (臣)等谨按金石之文传小学之源流资经史之考核非徒嗜其奇古与夫波磔之足供临抚也自考工载嘉量之铭礼记述孔悝之鼎 法训微言阐昭后世辨牺尊为象形识舜管之用玉先王制器尚象之精赖三代彝器犹有存者周秦以后

  • 南唐书卷三十·马令

    宋 马令 撰建国谱第二十七呜呼唐之盛时制天下为十道统之以都督而遐荒四达合为一家中世多故始立方镇大者连城十数小者犹兼三四虽禀爵命而其势以分僖昭之世则又甚焉盗酋强卒相与为乱而一旦破城杀帅者即以其镇予之于是

  • 隋纪·张居正

    文帝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弘农华阴人,是周之国舅,初封隋公。周天元暴虐,传位于太子阐,坚因乘其孤危,篡而取之,国号隋。在位二十四年。原文十年。上性猜忌,不悦学,既任智以获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临下,常令左右觇视内外,有过失则加

  •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七王礼考【三】朝仪常朝【谢  恩仪附】【臣】等谨按常朝之礼唐时有朔望御太极殿文武职事官九品以上皆入朝文官五品以上日参号常参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五品以上五日一

  • 邵长光·周诒春

    邵长光 字裴子。年三十三岁。生于浙江杭州。本籍住址。杭州三圣桥河下。已婚。子三。女二。初学于杭州求是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三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商业。光緖三十三年。入斯丹佛大学。习

  • 说难·韩非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

  • 错法第九·商鞅

    题记:错通“措”,就是施行的意思。可译为实行法治。我听说:古代英明的君主推行法治,民众就没有犯罪的邪恶行为;发动战争,就会造就干练的人才;实行赏罚,军队就会强大。这三个方面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根本。君主推行法治

  • 卷第八·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八  蓝谷沙门慧详撰诵持第六之三·唐蓝田山悟真寺释慧超(善思附)·唐蒙阳长韦仲圭·唐左监门校尉李山龙·唐伯济国释慧显·唐隐居释法智·唐雍州高逸释遗俗&mid

  • 文学小言·王国维

    王国维《文学小言》共17则,最初发表于《教育世界》第139号(1906年12月)。结构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13则论抒情文学,后4则论叙事文学,堪称是王国维早年的一部文学总论。

  • 悟真篇·张伯端

    道教论著。张伯端撰。《正统道藏》收入注本数种。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中国北宋道士,炼丹家。自幼好学,通天文地理,医药书算,精于吉凶占卜之术。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随龙图阁学士陆诜

  •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佚名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称此经乃高上之诀辞,玉帝之灵章。经文为一长篇韵文,后附修行方法。学者依法诵经,思

  • 杜工部草堂诗话·蔡梦弼

    宋代诗评汇编。又简称《草堂诗话》。宋蔡梦弼辑录。二卷。梦弼有《杜工部草堂诗笺》已著录。此编凡二百余条,均为宋人诗话、语录、文集中论杜甫诗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曰:“曰‘草堂’者,甫客蜀时所居也。近代注者

  • 佛说百佛名经·佚名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舍利弗问,佛唱百名,敕令夜三,昼三,各诵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