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廷麟传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他勤于学习,酷爱古典,在翰林院中很有名望,跟黄道周友好。

十年冬天,皇太子即将外就藩封,朝廷拟让廷麟充任讲官兼经筵直讲。廷麟撰写了一篇奏疏推让道周,崇祯皇帝不允许。第二年二月,崇祯皇帝在经筵上问保举跟考选哪一样更能取得理想的人才。廷麟说:“保举应对保举者严格要求,像唐世济、王维章是由温体仁、王应熊推荐的,现在他们俩都倒台了,可是对保举他们的人却不加追究。这样连坐法在大臣中已经不实行了,怎么能收到保举的效果呢?”崇祯皇帝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

这年冬天,京师戒严。廷麟上书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说道:“陛下有攘除外患的大志,大臣却没有抵御侵略的本领,他们谋划得不得当,把国家大事当成了儿戏。嗣昌和蓟州总督吴阿衡内外相助,同谋共计,耽误了国家大事。他们与高起潜、方一藻主张议和,一下子就把武备给放到脑后去了,以致闹成今天这个样子。现在值得担心的,在外有三件事,在朝廷里有五件事。督臣卢象升用祸害国家的话来批评中央大臣,话说得令人痛心。过去南仲在中央里,李纲就没能立功疆场;潜善执掌大权,宗泽就丢失了性命。我请求陛下大发一回火气,明确纠正过去主和的罪过,使将士懂得惧怕刑法,不敢心存侥幸。同时召见大小臣僚,向他们询问抵敌方略。指示象升集合各路增援部队,利用有利时机对敌开战,不要按宫廷制度派什么宦官监军。这是眼下的急务啊。”

当时嗣昌的意见主张议和,希望能借机消除外患,可是廷麟狠狠地攻击了他。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地推荐廷麟懂得军事。崇祯皇帝改用廷麟为兵部职方主事,让他去象升的部队里当参谋。象升很高兴,就让廷麟到真定去转运粮饷增发兵力。不久,象升在贾庄战死。嗣昌料定廷麟也死掉了,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起先,张若麒、沈迅在刑部的司里做官,他们准备调进兵部,御史涂必泓从中坏了他们的事。必泓,是廷麟的同乡,所以他们两个怀疑必泓的奏疏出自廷麟的指使,于是就和嗣昌勾结起来一块诬陷廷麟。正好廷麟上书汇报军队中的复杂情况,嗣昌起草圣旨时批评他欺骗朝廷,事平以后就把他贬官调到地方上去了。黄道周一案发生时,供词中牵扯到廷麟,他本该逮捕,但差官还没到,道周本人已经被释放了,廷麟也就不能抓了。朝廷中并且还有很多人上书推荐他呢。

十六年(1643)秋天,廷麟官复原职任职方主事,尚未上任,都城便失守了。廷麟痛苦地大哭了一场,着手招兵买马报效君上。福王即位后,采纳了御史祁彪佳的荐举,招廷麟担任左庶子,他推辞了,没有到任。宗室朱统翷上书诬陷廷麟征招一批勇敢的青年汉子图谋不轨,以姜曰广作为内应。福王虽然没追究,廷麒所招募的军队还是疏散了。

顺治二年(1645),南京失守,江西各郡只有赣州保全下来。唐王亲撰命令加廷麟为吏部右侍郎,刘同升为国子祭酒。同升从雩都来到赣州,与廷麟商议大举起兵,然后他们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九月,大清兵驻扎在泰和,守城的副将徐必达战败后,这边廷麟、同升都乘机收复了吉安、临江。唐王于是提升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给他尚方宝剑,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十月,大清兵攻打吉安,必达战败后投河自杀,正好广东的援兵到来,大清兵于是撤退到峡江。后来万元吉来到赣州。十二月,同升死了。

三年正月,廷麟亲赴赣州,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廷麟得知唐王将从汀州来赣州,打算前往迎接,让元吉代守吉安。不久,吉安又失陷了。元吉退保赣州,四月,大清军队兵临城下,廷麟派人去调广西的狼兵来增援,自己亲自到雩都去催促新军将领张安来援救。五月十五日,张安在梅林战斗,两次战败,只好退保雩都。廷麟于是解散了他的新军,于六月份进入赣州城,和元吉一起凭借城墙守御作战。不几天,援兵来了,大清兵的包围圈暂时解退,过后,又把赣州城围困起来。八月,官兵的水军战败,援兵全部溃退了。到汀州发生兵变时,赣州之围已经有半年了,在城墙上防守的士兵都懈了气。十月四日,大清部队强力登城,廷麟指挥部队作战,时间长了,招架不住,败退回城西,跳河自杀了。一同守城的郭维经、彭期生等人都死掉了。

期生,字观我,海盐人,是御史彭宗孟的儿子。他考中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初年,为济南知府,因为走失了囚犯贬任布政司照磨,经考评又担任了应天推官,改任南京兵部主事,又升为郎中。十六年(1643),张献忠在江西作乱,朝廷提升期生为湖西兵备佥事,驻吉安。吉安失守后,他退走赣州,和廷麒一起招降了张安等人,被提升为太常寺卿,仍负责带兵防守。赣州失陷时,他衣冠齐楚地上吊自杀了。

当时以身殉难的还有职方主事周瑚,被寸割而死。通判王明汲,编修兼兵科给事中万发祥,吏部主事龚盞,户部主事林琦,兵部主事王其..、黎遂球、柳昂霄、鲁嗣宗、钱谦亨,中书舍人袁从鹗、刘孟钅訇、刘应试,推官署府事吴国球,监纪通判郭宁登,临江推官胡缜,赣县知县林逢春,都被杀掉了。乡官卢观象把当地的男女老少一齐都赶进河里淹死后,也自沉而死。举人刘日亻全和自己的母亲、妻子、弟媳妇、儿女和侄儿、女在一天里一起自杀了。参将陈烈几经苦战,但大家因为他弟弟已经投降,所以怀疑他,陈烈于是更加勇猛拼杀。被捕后,他不肯屈服,回头对赣州百姓们说:“现在该知道我没有二心了吧!”接着就被杀而亡了。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列传第二十五·脱脱
  第五十六回 议典礼廷臣聚讼 建斋醮方士盈坛·蔡东藩
  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五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卷五【九则】·岳珂
  一四七九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卷六·吴缜
  卷十一·张守节
  何承天传·沈约
  张源德传·欧阳修
  颜鲸传·张廷玉
  第十四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三段·梁启超
  卷四十三·佚名
  卷三十六、内禅之真相·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魏元旷

    侍郎宝廷(竹坡)典闽试回,中途纳江山船女。既覆命,即自劾罢。或谑之曰:“宗室八旗名士草,江山九姓美人麻。”江山船惟桐、严九姓,自明隶乐籍。侍郎负才,在宗室中与祭酒盛昱齐名。侍郎尤慷慨言事,尝上疏痛陈时局之艰,云

  • 卷一百三十四·志第八十七·乐九等·脱脱

        ◎乐九   ○太庙常享 禘袷 加上徽号 郊前朝享 皇后别庙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一十六首   迎神,《礼安》   肃肃清庙,奉祠来诣。格思之灵,如在之祭。   克谨威仪,载严容卫。降福孔皆,以克永世。  

  • 卷八·吴广成

      景德元年春正月,保吉卒。押牙贺承珍献马。已,  保吉创势日增,自度孤危,嘱德明曰:“尔当倾心内属,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又谓张浦曰:“公等并起等夷,谊同兄弟,孺子幼长兵间,备尝艰苦,今俾以灵、夏之众,虽不

  • 卷第八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六〔起重光作噩(辛酉),尽玄黓茂(壬戍),凡二年

  • 书籍简介·佚名

    本书(六册一、○四六面六二七、六○○字)凡六十五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廷臣奉敕撰。书集肆应台湾林爽文事变所降谕旨、批答、奏章,分析月日,按次编排而成,为一部清廷镇压当年台湾革命之详细纪录。卷首五卷,为「御制诗

  • 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纪昀

    儒林传(臣)等谨按司马迁史记立儒林传厯代因之唐以后诸史若新旧唐书及元史皆称儒学宋史则于儒林之外别立道学一门意在推 崇周程张邵朱数大儒然于体例未当昔人己多讥之者且亦第可施之于宋通史固不能援以为例也今依郑氏列

  • 一、童年及少年时代·林语堂

    我生于十九世纪末。那一年是一八九五年,是中国和日本订立马关条约的那一年,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和承认朝鲜独立,就是甲午战争中国败给日本的第二年。中国惨败在日本手中,是因为满清政府的寡后把准备建设近代海军的钱,移去做现

  • 魏王问张旄·佚名

    【提要】 说服他人,尤其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有权势者,必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因为他们一般有心理优势,不会轻易采纳他人的建议。如果讲究说话策略,通过诱导,最后让对方自己说出我们想说的话,那么这就是向他人建议的较高境

  • 徕民第十五·商鞅

    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薮泽处什一,溪谷 流水处什一,都市蹊道处什一,恶田处什二,良田处什四,以此食作 夫五万。其山陵薮泽溪谷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足以处其民,先王制 土分民之律也。 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什二,田 数

  • 士相见礼第三·佚名

    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曰:“某也愿见,无由达。  某子以命命某见。”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主人曰:“某不敢为仪

  • 卷五十三·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五十三    宋 卫湜 撰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练祥则告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有司罚之至於賵赙承含皆有正焉郑氏曰死必赴赴告

  • 卷四十五·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五襄公二十有八年春无冰【左传】二十八年春无冰梓慎曰【梓慎鲁大夫】今兹宋郑其饥乎歳在星纪而淫于枵【歳歳星也星纪在丑斗牛之次枵在子虚危之次十八年晋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是歳歳

  • 第三章 无为而治·林语堂

    不尚贤 (7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8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9 )。为无为,则无不治。[语译]不标榜贤名,使人民不起争心;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不

  • 古文尚书通论辑本·姚际恒

    本书书名,各家著录略有不同。经义考作古文尚书通论别伪例、安徽通志稿作尚书通论辨伪例。然依姚氏古今伪书考云:「予前作古文尚书通论……。」(经类,大戴礼条)可知这书自始即作古文尚书通论。根据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八

  •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共说十咒

  • 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法贤译。佛在广严城,普贤菩萨说此咒。

  •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佚名

    2卷,清海栋说,慧升集,慧渠编,慧岱录(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卷上收住辰州府天云山浦峰寺语录——上堂、拈古、颂古、牧牛颂、联芳偈;卷下收机缘、示偈、杂著、书问、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