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九则】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録卷五【九则】     宋 岳珂 撰

永固更号

永固陵之易中兴会要不载所以惟张澄奏不犯历代陵名一语粗见微意而王明清挥麈録乃自以为其父所建明明清之言曰绍兴戊午徽宗梓宫南归有日秦丞相当国请以永固为陵名先人建言北齐叱奴皇后实名矣不可犯且叱奴故戎也尤当避秦大怒几蹈不测後数年卒易曰永佑珂按叱奴后本非北齐乃宇文周也其諡曰文宣明清当是见北齐有文宣帝諡号偶合而误记耳遡是而上又有元魏文明冯后亦葬永固盖在叱奴之前而明清不知援证其误又可见中兴会要之注曰先是有诏於西京修奉陵寝有司撰陵名永固既而梓宫权攅绍兴府会稽县故改今名则秦桧当时盖不肯自以为误姑以攅宫非久固之地而易之味澄之奏则桧密谕之旨不言而知矣今中都吴山城隍庙额亦曰永固虽陵名已更要似不可因仍而尚未有议之者焉

熙宁崇宁年号

神宗初即位踰年改元熙宁尽十年而改徽宗初改元踰年又改崇宁尽五年而改珂按二号皆刘宋陵名高祖武帝之媫妤太祖文帝之母曰章胡太后实号熙宁太祖文帝之美人太宗明帝之母曰宣沈太后实号崇宁艺祖考监背而易乾德盖以称谓之重复耳复犹不可此名可乎哉一时当国者其不审亦甚矣

泰安宫

绍熙甲寅光禄既坚与子之断移御泰安宫既而圣躬犹未清安朝议请易宫名为夀康以觊导迎箕畴之福夀康复名珂固前记之矣尝再考南齐书太祖高皇帝实葬泰安陵二字皆同则了然知其非所宜称也一时降诏定名之际词臣亦失於考阅云

五齐三酒

珂之仕中朝屡摄官涖祠祭每见尊彝之设五齐三酒皆有其名而实无之惟将事则取具天府盖止一色公醖耳闻之容台吏尊羃之下率多空惟一尊仅寘杯勺以共祭它日又摄光禄丞得先祭赞阅视酒馔又摄太官令躬酌酒实爵得窥其中盖皆如言则其初点馔之际执事者徒再倡酒齐之目而已於以验其名殊而实一也尝读周礼正义颇疑醖法不明古制难复考之通监长编元丰六年十月甲申光禄卿吕嘉问言光禄掌酒醴祠祭尊罍相承用法酒库三色法酒以代周礼所谓五齐三酒恐不足以上称陛下崇祀之意近於法酒库内酒库以醖酒法式考之礼经五齐三酒今醅酒其齐冬以二十五日春秋十五日夏十日拨醅瓮而浮蚁涌於面今谓之拨醅岂其所谓泛齐耶接取拨醅其下齐汁与滓相将今谓之醅芽岂其所谓醴齐耶既取醅芽置篘其中其齐葱白色入焉今谓之带醅酒岂其所谓盎齐耶冬一月春秋二十日夏十日醅色变而微赤岂其所谓缇齐耶冬三十五日春秋二十五日外拨开醅面观之上清下沉岂其所谓沉齐耶今朝廷因事而醖造者盖事酒也今踰岁成熟蒸醖者盖昔酒也同天节上夀燕所供腊醅酒者皆冬醅夏成盖清酒也此皆酒非所谓齐也是知齐者因自然之齐故称名酒者成就而人功为多故飨神以齐养人以酒窃恐典礼如此又司尊彞曰醴齐缩酌盎齐沉酌依经传则泛齐醴齐以事酒和之用茅缩酌其盎齐缇齐沉齐则以清酒和之不用茅缩酌如此则所用五齐不多而供具亦甚易盖醖酒料次不一此五种者成而皆自然伏望圣断以今之所造酒与典礼相参审或不至差谬乞自今年郊庙共奉上批嘉问论证似有理趣今宗庙所实尊彝酒齐未备就且如其说用之於理无害然则当时盖尝施用而又前乎庆历後乎大观皆经讲明具珂後记弥文祲容交举并修要必不废特建炎南渡之後有司失其职耳非故事也祖宗毖祀存古之意最为严重是说其有稽焉

齐酒废革

齐酒之用於祖宗朝者无所名见五季因陋未遑礼文无可考者珂按国朝会要庆历元年十月十五日同判太常寺吕公绰言郊庙所陈樽罍之数皆凖古而不实以五齐三酒及用明水明酒有司相承名为看器其郊庙天地配位惟祠祭酒一等分大祠中祠位二升小祠位一升止一樽酌献一樽饮福余皆【阙】器按开元礼崇祀録昊天上帝皇地只六樽太樽为上实以沈齐着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沈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配帝着樽为上实以沈齐牺樽次之实以醴齐象樽次之实以盎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皆加明水明酒实於上樽五方北极天皇大帝神州地只大明夜明太樽实以沈齐五星十二辰河汉象樽实以醍齐中官壶樽五方山林川泽唇樽并实以沈齐外官概樽五方丘陵坟衍原隰散樽并实以清酒衆星散樽实以旨酒皆加明酒各实於上樽宗庙每室设斚彝黄彝着樽之上樽皆实以明水黄彞实郁鬯着樽实以醴齐又司烜氏以监取明水於月郑康成云监类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月之水欲得隂阳之洁气也臣谨以古制考五齐三酒即非难得之物将来郊庙祭飨宜诏酒官依法制齐酒分实樽罍仍命有司取明水对明酒实於上樽或隂监方诸之类未能猝办请如唐制以井水代之下博士议而奏曰比郊庙祠祀坛殿上下所设樽罍惟酌献饮福二樽实以祠祭酒余皆徒设器而不实以五齐三酒明水明酒诚於礼为阙然五齐三酒郑康成注周礼惟引汉时酒名拟之而无制造之法今欲仍旧用祠祭酒一等其坛殿上下樽罍有司不得更设空器其明水明酒并以井水代之其正配逐位酌献饮福旧用酒二升者各增二升从祀神位并用旧升数实诸樽罍配以明水明酒从之既从其请则自庆历以来虽欲用之而不能【阙】其法矣此元丰吕嘉问之请所以有为而发也还考元丰元年七月二日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古之祭祀以五齐荐诸神以三酒酌诸臣其用不同今尊虽具均以法酒实之而无清浊厚薄之异是名物徒存亡其实也再详五齐郑氏以为醴恬与酒味异其余四齐味皆似酒祭祀必用五齐者至恭不尚味而实多品也若三酒则人所饮也事酒为有事而新作者即今卒造之酒昔酒久熟故名以昔二者色皆白清酒久於昔酒故色清而味厚欲令法酒库内酒坊以见造到逐色酒实之一从之则三酒当时尚未备五齐固可从而知不知公弼之奏以後复曾讲明否礼文所之言乃在嘉问奏论五年之先则遐想中间五齐醖法之不讲亦云久矣嘉问既奏神宗亲批其後有於理无害之语而大观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议礼局又言古者祭祀设五齐三酒酒正之法式不传於後而先儒特以当时名物所有而言之国朝祀仪虽有齐酒之名而一以法酒代之康定元丰皆尝讨论以为非是欲望明诏有司依放古法造五齐三酒祭则供之自太尊以下至於壶尊自泛齐以下至於清酒各以其序实之庶合古法从之则元丰之後又曾经废革详考御批既谓似有理趣又谓就且如其说岂犹有疑而迄於未用耶然大观之从必当见於用周礼注疏可覆非世【阙】

牲牢均胙【阙】

副本缘起

【阙】能免忠彦得状惊曰又似李邦直矣径归具劄子避位後二日押入起居奏事罢复上马还观音院五月庚申忠彦遂以大观文罢知大名府则布之罢後忠彦两阅月材能甫之所由遂为事始矣然忠彦之得状有似李邦直之语遡而考之清臣之去在建中靖国元年十月癸巳时自门下侍郎罢为大资政亦知大名李文简焘通监长编曰先是曾布独对上谕布人物有可诏对者但奏取来便当批付合门布寻以刘焘王防周夀白时中四人名闻上悉批令对四人者皆布门下士清臣密启上谓焘防等为四察八侦既而对衆显白四察八侦不可为言事官上色变衆莫晓其语上以谕蒋之奇章楶曰清臣盖指王防刘焘等也令谕布知且曰清臣所为妇人女子之事寻召焘告之仍令转逹上旨时九月丙戌也後二日在留身谢上谕以察侦之语且言所谓察侦皆臣所亲接之人君子小人各有党类此等人皆知顺圣意奉行法度者非营私也若晁补之毕仲游之徒皆与清臣辈背公死党之人必不与臣亲厚此理之必然也上曰清臣害政当去布曰补之等何能为清臣在政府则为害政矣上曰彭汝霖累有文字但未出卿可谕汝霖缴申清臣则因其请出便可令去布曰臣未尝与言事官交通昨者圣谕令彭汝霖召吴则礼谕圣意臣迄今不曾令则礼至汝霖所今既被旨容臣更展转道达次上知布之未奉诏也翊日赵挺之对遂令谕汝霖汝霖遂草疏纳清臣於待漏院三省各申一照会状但言前後五有章疏论清臣当罢政未承施行谓其必能自请而安然自居虑清臣之不知已録申之矣清臣得汝霖申状皆不以告同列布及同列亦莫知其由奏事毕清臣留身请去遂出居僧舍上以清臣劄子付通进司遣一老卒持送故事当遣御药封还而清臣留时尝自上曰臣本无去意但为言者所廹如蒙遣使宣召臣更不敢违圣旨以是上不敢遣使恐其遂留且谕之奇及楶大笑之及再入劄批付三省而有是命则又先忠彦七阅月详味初意徽祖正以体貌辅臣务全去就而为是委曲斯古所谓进以礼而退以道者大昌博极羣书自元符至靖国止一年八阅月偶不下考此数时事耳明清所録近出绍熙甲寅岁大昌先进固当不见其书故亦莫之辨也

百官转对

今在京职事官转对始於唐艺祖草昧首严斯制建隆三年二月甲午御札曰应在朝文班朝臣及翰林学士等朕自应运开基推诚待物頋干戈之渐偃欲华夏之永安渇听谠言庶臻治道今後每遇内殿起居依旧例次第差官转对并须指陈时政阙失明举朝廷急务其或有刑狱寃滥或是百姓疾苦并可采访闻奏凡关利病得以极言朕当择善而行无以逆鳞为惧如有事干要切即许非时上章不必须候轮次亦不得收拾闲慢之事应副诏旨仍须直书其事不在广有牵引卿等或累朝旧德或间代英材当思陈力事君岂得缄言食禄竚裨阙政用副旁求珂按唐兴元元年九月之诏惟正衙及延英坐日常令朝官三两人面奏时政得失而已迄今犹然未闻许之以指陈刑狱寃滥采访百姓疾苦也指狱事则必有主名言百姓则亦关长吏是凡百司皆许之以献出位之言如台谏之軄矣以一世之贤仅得三五人以任言责犹足以达下情关公道况夫人皆得借玉阶方寸之地天下事宁复有壅蔽者乎大哉圣谟真足以为万世无穷之法

任子分授

旧制任子许分貤徧及支庶才稍降资秩而已後乃不复然珂尝考续会要熙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辰州团练使致仕郭化言乞将合得一子恩泽分减与子熙恭二人近下班行内安排诏郭熙与右班殿直旧例与子恩泽许降资分授上以一子官朝廷之特恩分授非古且长侥幸遂命罢之然则此制盖袭用已久革而当人心虽各私其子亦莫之敢议今世鲜复有知此故事者

愧郯録卷五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五·赵尔巽
  ●卷三·李攸
  卷十 高宗·王夫之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所闻录·汪诗侬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司马迁
  何逊传·李延寿
  张文礼传·薛居正
  《新五代史》简介·欧阳修
  彭龟年传·脱脱
  楚考烈王无子·佚名
  卷一·鄂尔泰
  卷一百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出至第二十一出·高濂

    第十二出 下第【菊花新】〔生上〕两度长安空泪洒。无栖燕傍谁家。梦魂化蝶入桐花。飘蓬人在天涯。毘陵城下水悠悠。不洗古今愁。这裏蓬窗人静。谁家玉笛横秋。意如中酒。情如伤剑。叶落谁收。欲傍夜归未得。更

  • 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五刘得仁禁署早春晴望【一本题上有奉和翰林丁侍郎七字】御林闻有早莺声玉槛春香九陌晴寒着霁云归紫阁暖浮佳气动芳城宫池日到氷初解辇路风吹草欲生鸳侣此时皆赋咏商山雪在思尤清山中

  • 卷四十一 至道三年(丁酉,997)·李焘

      起太宗至道三年正月盡是年八月   春正月丙子,以戶部侍郎溫仲舒、禮部侍郎王化基並參知政事,給事中李惟清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張洎罷為刑部侍郎。   化基寬中有度量,所在僚屬,或慢於禮者,不以介意。前知杭州,掌書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隆庆六年八月甲寅朔赠故遂安伯陈鏸太保 乐陵王观燔薨讣至 上辍朝一日赐祭一坛谥曰恭僖○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杨兆巡抚保定右佥都御史宋纁各自陈乞罢○敕取户部银三十万两兵部马价银三十万两工部银二十万两并内库一百

  • 第一六七告示光绪十八年七月九日一一三二五—二·佚名

    台北知府陈,示禁对保、保长、乡长、街正、总理、业户、董事、庄正设馆收词钦加盐运使衔、在任候补道、署理台北府正堂、提调全台善后、专办台北通商局事务、加四级陈为出示严禁事。照得府属各处,向

  • 第十四册 天聪二年十二月·佚名

    第十四册 天聪二年十二月十二月初一日,遣索尼,阿珠瑚赍书至土谢图汗处,书曰:“天聪汗致书於土谢图汗。尔父子昔助叶赫,谋分我地,兴兵来侵 尔若获胜,我岂有今日乎?一也。其後,我兵往征鸟拉宜罕山,尔父子复以兵助乌拉,二也

  • 读例存疑卷三十·薛允升

    刑律之六贼盗下之一亲属相盗恐吓取财诈欺官私取财略人略卖人亲属相盗:凡各居(本宗、外姻)亲属相盗(兼后尊长、卑幼二款)财物者,期亲,减凡人五等。大功,减四等。小功,减三等。缌麻,减二等。无服之亲,减一等,并免刺。(若盗有首从,而服

  • 卷二百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经籍考【三】经【书 诗】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康熙十九年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库勒纳等奉敕编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高富贵之具而已固将副教养之责使四海

  • 福建省例目录·佚名

    公式例仓库例钱粮例奏销例交代例税课例解支例俸禄例养廉例捐款例平粜例社仓例户口例田宅例劝垦例当税例恤赏例兵饷例科场例盐政例钱法例铁政例船政例劝垦例当税例恤赏

  •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吕思勉

    谁都知道:统一是始于秦的。其实统一是逐渐进行的。看前编第七章所述,就可知道了。然而统一的完成,确在前二二一年,即秦王政的二十六年。积世渴望的统一,到此告成,措置上,自然该有一番新气象。秦王政统一之后,他所行的第一事,便

  • 卷二十四·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四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杂记上诸侯行而死於馆则其复如於其国如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集说绥读为緌旌旗之旄也去其旒而用之耳窃案以其绥复之绥有三说郑谓绥当为緌旌旗之旄也去

  • 第十章 16·辜鸿铭

    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辜讲绝对看不到孔子直挺挺像僵尸一样躺在床上。日常在家的时候,他绝不使用非常正式的礼仪。如果遇

  • 提要·顾炎武

    【臣】等谨案九经误字一卷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着録是书以明国子监所刋诸经字多譌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乃考石经及诸旧刻作为此书其中所摘监本坊本之误诸经尚不过一二字惟仪礼脱误比诸经尤甚如士昏礼视

  • 卷三十六(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金毗罗天受记品第二尔时世尊,於彼中道不移其处。令诸长者建立圣果。以如来威势入王舍城。四众围绕容仪庠序。时有护王舍城诸天药叉大善神王。名金毗罗。作如是念。今者如来形相殊异。於世间中最胜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一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一卷(文字品第十三 鸟喻品第十四)释十四音 释鸟喻 明常无常六行不相离释山顶见平地譬文字品第十三案。僧亮曰。此品答云何解满字及与半字义。广上名字品也。上说虽闻契经。不知佛性。

  • 武编·唐顺之

    兵书。又题《唐荆川纂编武编》。明代唐顺之编。全书共10卷,成书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首刊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有明刊本、清刊本、清抄本存世。该书内容丰富,分作12大部分、296项(版本不同所列项数不等),皆论兵

  • 大三摩惹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三摩惹者梵语,会之义。佛在迦毗罗林,四梵王各以颂赞,大众云集,有大黑神祖蹲那作恶,佛说声闻法调伏之。是与长阿含大会经同本。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智旭

    已申如实不空义 如如演说不取著 摄彼名句及文身 融归一念成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