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民第十五
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薮泽处什一,溪谷 流水处什一,都市蹊道处什一,恶田处什二,良田处什四,以此食作 夫五万。其山陵薮泽溪谷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足以处其民,先王制 土分民之律也。
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什二,田 数不满百万,其薮泽溪谷名山大川之材物货宝,又不尽为用,此人不 称土也。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所欲用兵者,韩魏也。彼土狭而民 众,其宅参居而并处,其宾萌贾息。民上无通名,下无田宅,而恃奸 务末作以处。人之复阴阳泽水者过半。此其土之不足以生其民也,似 有过秦民之不足以实其土也。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而晋之 无有也信,秦之有余也必,如此而民不西者,秦士戚而民苦也。
臣窃以王吏之明为过见,此其所以弱。不夺三晋 民者,爱爵而重复也。其说曰:“三晋之所以弱者,其民务乐而复爵 轻也。秦之所以强者,其民务苦而复爵重也。今多爵而久复,是释秦 之所以彊,而为三晋之所以弱也。”此王吏重爵爱复之说也,而臣窃 以为不然。夫所以为苦民而彊兵者,将以攻敌而成所欲也。兵法曰: “敌弱而兵彊。”此言不失吾所以攻,而敌失其所守也。今三晋不胜 秦四世矣,自魏襄以来,野战不胜,守城必拔,小大之战,三晋之所 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 。
今王发明惠,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复之三世 ,无知军事。秦四境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着于律也,足以食 作夫百万。曩者臣言曰:“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晋之无有 也信,秦之有余也必,若此而民不西者,秦士戚而民苦 也。”今利其田宅,复之三世。此必与其所欲,而不使 行其所恶也。然则山东之民无不西者矣。且直言之谓也 ;不然,夫实旷虚,出天宝,而百万事本,其所益多也 ,岂徒不失其所以攻乎?
夫秦之所患者,兴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 ,则敌得休息,此王所不能两成也。故四世战胜,而天下不服。今以 故秦事敌,而使新民作本,兵虽百宿于外,境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 强两成之效也。臣之所谓兵者,非谓悉兴尽起也;论境内所能给军卒 车骑,令故秦兵,新民给刍食。天下有不服之国,则王以此春违其农 ,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冻其葆。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 王行此十年之内,诸侯将无异民,而王何为爱爵而重复乎!
周军之胜,华军之胜,秦斩首而东之。东之,无 益亦明矣;而吏犹以为大功,为其损敌也。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 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 行两登之计也。且周军之胜,华军之胜,长平之胜,秦所亡民者几何 ,民客之兵不得事本者几何,臣窃以为不可数矣。假使王之群臣,有 能用之,费此之半,弱晋强秦,若三战之胜者,王必加大赏焉。今臣 之所言,民无一日之繇,官无数钱之费,其弱晋强秦有过三战之胜; 而王犹以为不可,则臣愚不能知已。齐人有东郭敞者,犹多愿,愿有 万金。其徒请赒焉,不与,曰:“吾将以求封也。”其徒怒而去之宋 ,曰:“此无益于爱也,故不如与之利也。”今晋有民,而秦爱其复 ,此爱非其有以失其有也,岂异东郭敞之爱非其有而失其徒乎?且古 有尧舜,当时而见称;中世有汤武,在位而民服。此四王者,万世之 所称以为圣王者也。然其道犹不能取用于后。今复之三 世,而三晋之民可尽也,是非王贤力今时,而使后世为 王用乎?然则非圣别说,而听圣人难也。
猜你喜欢 词章·吕坤 张子正蒙注卷四·王夫之 卷十五·程端学 第五章 16·辜鸿铭 卷十四·胡广 卷七·朱公迁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馀·佚名 持品第三十五·佚名 语言品第八·佚名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欧阳竟无 北山录序钱唐沈辽·神清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玄奘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佚名 卷六十四·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六·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