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汪乔年传

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历官郎中,为母亲守丧回家去了。

崇祯二年(1629),乔年以工部郎中起复,升任青州知府。因为治绩、品行突出,升为登菜兵备副使。他请求回家赡养父亲,父亲的丧守完,才出任平阳知府,然后调任陕西右参政,管理学校。又一次因为政绩、品行突出,原地升任按察使。乔年清苦自勉,衣食都很简单,到做官的地方去时只带两个仆人,不把家属带在身边。他当青州知府时在官署的廊檐下砌了十多个锅灶,让来打官司的人自己烧饭等候审理,小吏们不敢向他们要一个钱。乔年自以为是个用兵人才,休息时总是骑马奔跑,练习射箭、冲刺,在野外的风露中睡觉。

十四年(1641),朝廷提拔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当时李自成已经打下河南,扬言要进入潼关。乔年立即驱马来到商州、雒南,没有见到贼兵的人影,贼兵包围了开封。三边总督傅宗龙这时也来到陕西,两个人讨论抽拉丁兵,凑集粮饷,但这时关中的丁兵、粮食早已派用完了,无法加以响应。宗龙、乔年两个人握着手,叹着气分手了。不多天,宗龙在项城败亡,乔年流着泪感叹说:“傅先生死掉,没有人能平定贼寇了。”过后又听说庄烈帝颁发诏书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接替宗龙。兵部的檄文一个接一个发来,催促他出关作战。当时关中的精锐部队都在项城灭亡了。

乔年说“:部队疲惫了,粮饷又缺乏,让我去抵挡正强大无比的敌人,我一旦出去,便如同拿肉去喂老虎。但是我不能不出去一回,以便巩固中原地区的民心。”于是收召散亡的士兵,调集边防部队,凑起骑、步兵三万人。

十五年(1642)正月,乔年率领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开出潼关。早先,临颍被贼兵守着,左良玉打下后进行屠城,把贼寇抢劫的东西全部缴获了。自成听说后大为恼怒,放弃开封过来攻打良玉,良玉退守郾城,贼兵把他紧紧给包围了。乔年召集手下的将领们讨论说“:郾城危在旦夕。如果我们到郾城去赴援,贼兵正气势威猛,很难跟他争锋。我听说襄城离郾城只一百二十里,贼兵的老营都在那里。我们舍郾城不打,以精锐兵力去攻打他必然要接应的襄城,贼兵一定回师来救,那么郾城之围也就解除了。解围之后,我们打击贼兵的前军,良玉攻击它的背后,贼兵是可以打得大败的。”将领们都说“:好。”乔年于是把步兵、火器留在洛阳,挑选了一万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前进。当他们在郏县住宿时,襄城人张永祺等过来迎接乔年。

二月二日,乔年进入了襄阳,把人龙、嘉栋、成虎分作三路,驻扎在城东四十里,靠向郾城,乔年自己则统兵驻在襄阳城外。贼兵果然解除对郾城的包围,过来救襄城。贼兵赶到,三个大将都逃了,良玉的救兵又没来,官兵大败。乔年叹气说“:这儿是我的坟墓了。”接着就率领步兵一千多人把守城墙。贼兵挖地道填火药攻城,乔年也打地洞看贼兵所挖的地道,用长矛刺杀贼兵。贼兵用大炮轰击乔年的坐旗,城墙上的掩体都给打坏了,手下的将吏围在旁边哀求他出去避开贼兵,乔年恼了,用脚踹他们的头说“:你们怕死,我不怕死。”十七日,城被打下,乔年杀死了三个贼兵,然后自杀未遂,给贼兵俘获了,大骂不止。贼兵割下了他的舌头,把他给分尸了。襄阳人后来给乔年修祠祭祀。

当初乔年出任陕西巡抚的时候,奉诏开挖自成的祖坟。米脂县令边大受,河间静海的举人出身,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县令,他在打听到自成的一个在县里做小吏的本家后,就抓来拷问。这人招供说:“离县城二百里有个村叫李氏村,在乱山之中有十六个坟埋成圆形,中间的那个就是自成始祖的坟墓。据传说墓穴是经仙人指定的,里边有一座铁灯台。铁灯不熄灭,李氏就兴盛。”按照他的话挖开自成先祖坟墓后,发现里边有几石蝼蛄和蚂蚁,火光闪闪发亮。砸开棺材,里边的尸骨呈青黑色,浑身上下都是黄毛,脑后有一个像铜钱大小的洞,盘着一只红蛇,长三四寸,长着角,还会飞,张开嘴巴吐出六七道日光,又飞回来落在脑后。乔年把那颅骨和红蛇用匣子收了,报送给朝廷。其余一把火烧了,掺杂进脏东西,扔掉了。自成听说后恼得咬牙切齿,说:“我非把乔年搞死不可!”在杀死乔年以后,李自成又经西华去攻打陈州。

猜你喜欢
  卷二二六 唐紀四十二·司马光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六·徐乾学
  ●卷七·姚元之
  ◎议员与天鹅及乌龟·吴虞公
  ●四、一家人·秦翰才
  卷九十一·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四·佚名
  前集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于栗瞡传·李延寿
  广南土司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五·杨士奇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六·佚名
  卷六十四·佚名
  卷三十七·雍正
  卷七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三徐铉赠维扬故人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劒谁教入帝乡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楼台寂寞官河晩人物稀疎驿路长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

  •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欧阳修

    淮南道,盖古扬州之域,汉九江、庐江、江夏等郡,广陵、六安国及南阳、汝南、临淮之境。扬、楚、滁、和、庐、寿、舒为星纪分,安、黄、申、光、蕲为鹑尾分。为州十二,县五十三。其名山:灊、天柱、罗、涂、八公。其大川:滁、肥、

  • 卷十 漢紀二·司马光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著雍閹茂(戊戌),凡二年。   高皇帝三年(丁酉、前二O四年)   冬,十月,韓信、張耳以兵數萬東擊趙。趙王及成安君陳餘聞之,聚兵井陘口,號二十萬。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韓信、張耳乘勝而去國遠鬬,

  • 卷八 崇祯五年壬申·计六奇

      元旦异雪  元旦,雪积旬,厚至四五尺。飞檐邃阁,有巨人面形须眉毕具,及人马交驰迹,识者占兵戈之象焉(出邑录)。  贼流秦、晋  正月朔己亥,大风霾,延绥贼伪米商入宜君县,陷之,复陷保安、合水,流入山西者,陷蒲州、永宁、大掠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正统三年春正月丙戌朔 上诣 奉先殿 太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正朝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太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丁亥立春顺天府官进春文武群臣行庆贺礼赐宴○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戊子 宣宗

  • 卷之三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庆贺共和复活记·李定夷

    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央公园举行起义纪念大会。连日大雪,忽焉开霁,苍苍者若有意成此典礼。然而朔风凛烈,透体欲僵。是日,公园门口彩坊,书“南起义拥护共和第一次纪念大会”等字。大殿设演说场,中悬黎大总统、冯副总统肖像

  • 周惠达传·令狐德棻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父亲周信,少年时在州郡当官,历任乐乡、平舒、平成三县县令,都以清廉能干出名。周惠达自幼就有志向操守,好读书,容貌漂亮,举止有节,见到他的人没有不看重他的。魏国的齐王萧宝夤任瀛州刺史时,征召周惠

  •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晏婴

    景公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而死?”晏子对曰:“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甚矣。”对曰:“君之德着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徳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

  • 卷十八·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八宋 陈经 撰髙宗肜曰【商书】读此篇之书有以见君臣遇灾警戒之意夫以髙宗之圣精诚上通于天而四海仰德则宜其和气感召祥瑞屡见可也何为而有雉升鼎耳之异甚哉天心之

  • 序·李光地

    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尝考春秋经文不过万有六千三百余言自三传以后羣儒义疏累数千万言而微词隐义之难眀者犹十有六七盖是经乃孔子所手定也辞约而义深圣心之所运用毎举一事其义必贯于全经非若他经一章一节各指一事虽有

  • 目录·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礼句解目録     礼类一【周礼之属】卷一天官宰上卷二天官宰下卷三地官司徒上卷四地官司徒下卷五春官宗伯一卷六春官宗伯下卷七夏官司马上卷八夏官司马下卷九秋官司防上卷十秋

  • 卷之七·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七仁夫妇之仁孟子曰:舜之为天子也,被衫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录曰:愚观大舜雍雍在官,其气象有如此。当时好事者创为二嫂,使治朕栖之言,何其悖哉。故不铃辫其不然,而直以不如无书之为愈也。又曰:《诗》有云:琴瑟在御

  • 礼记要义卷第十九·魏了翁

    乐记一乐记分合源流案郑目録云名曰乐记者以其记乐之义此于别録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谓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賔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此略有分焉案艺文志云黄帝以下至三代各有当代

  • 钦定授时通考·佚名

    七十八卷,清乾隆二年奉敕撰。该书是清政府官方编纂的大型农书,由乾隆帝授命鄂尔泰、张廷玉等多位大臣历时五年编写而成。取《尚书·尧典》“敬授民时”之义,命名为《授时通考》。分为八类:一为天时,分记农家四季作业,略如田

  • 声调谱·赵执信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分前、后、续谱,故亦称《声调三谱》。有合为一卷者,或分为三卷者,亦有以前后谱为一卷、续谱为一卷者,但于内容均无大出入。唐代律体盛行之后,古诗写作便产生一个避免律调的问题。对古诗声调的注

  • 曲话·梁廷枏

    古典戏曲论著。5卷。清人梁廷枏著。卷1系一部戏曲目录集。卷2、卷3是对戏曲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卷4是有关戏曲曲谱格律的论著。卷5专论戏曲音韵。其中以2、3两卷价值较高。1、4、5卷涉及的内容前人多有阐发,2、3两卷系

  •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