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惠达传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

父亲周信,少年时在州郡当官,历任乐乡、平舒、平成三县县令,都以清廉能干出名。

周惠达自幼就有志向操守,好读书,容貌漂亮,举止有节,见到他的人没有不看重他的。

魏国的齐王萧宝夤任瀛州刺史时,征召周惠达及河间人冯景同在署中,对他很尊重。

萧宝夤回朝时,周惠达随着到了洛阳。

领军元义权势最大,周惠达曾经因萧宝夤的关系与元义交谈,元义叹服尊重,在座上赠送给他衣物。

孝昌初年,魏国临淮王元..北伐,任命周惠达为府长流参军。

万俟丑奴作乱时,萧宝夤西征,周惠达又随着进入函谷关。

后来,萧宝夤与贼军作战,失利退回,仍任雍州刺史,命令周惠达出使洛阳。

周惠达尚未返回,而萧宝夤谋反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师。

由于周惠达是萧宝夤派来的使者,官府准备捉拿他。

于是骑马悄悄返回,到潼关时,遇上大使杨侃。

杨侃对他说:“萧氏谋反已成定局,为什么还要自投虎口?”周惠达答道:“萧王被身边之人迷惑,今日前去,希望能使他改变想法。”周惠达赶到时,萧宝夤反叛已趋明显,无法劝说,被任命为光禄勋、中书舍人。

萧宝夤失败后,部属全都逃散,只有周惠达等几个人跟随他。

萧宝夤对他说:“人当富贵之时,身边的人都说要赴义捐生,等到遭遇危难,才知道困境中忠心难得。”贺拔岳捉住萧宝夤送到洛阳,留下周惠达担任府祭酒,给他衣服马匹,与他商议政事。

贺拔岳任关中大行台时,任命周惠达为从事中郎。

曾经出使洛阳,魏孝武帝与周惠达谈到世上艰难。

周惠达陈述天下形势,说贺拔岳诚心尽忠,只考虑平定叛乱,为国担忧。

言词激动真切,皇帝十分嘉许。

回来以后,把情况详细报告给贺拔岳。

贺拔岳说:“我受君王的任命,难道只会享受荣华富贵,而不为帝王的艰难担忧吗?你上奏的话,实在合我的心意。”从此更被亲近重用。

贺拔岳每次出征,总是命令周惠达留守。

又转任贺拔岳府属官。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侯莫陈悦得到周惠达,想让他当官。

周惠达以有病推辞,不被允许,就逃入汉阳的麦积崖。

侯莫陈悦被平定以后,周惠达归附太祖,立即被任命为秦州司马,安定陇西。

太祖任大都督,率兵前往雍州时,又任命周惠达为府司马。

魏孝武帝诏命太祖娶冯翊长公主,任命周惠达为长史,赴洛阳奉迎。

到潼关时,魏孝武帝已经西迁,就命令周惠达先行。

太祖对周惠达说:“从前周室东迁,依靠的是晋国、郑国。

如今君王西迁,驾临关西,我虽然身当重任,而才能不如古人。

你应当尽力,共同完成功业,以博取富贵。”周惠达答道:“我在外作官多年,遇上您匡复国家的机会,富贵之事,不是我敢希望的。

只希望您威名德政传遍天下,我能够为此效点微薄之力,也就心满意足了。”太祖任大将军、大行台,任命周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食邑三百户。

太祖前去镇守华州,留下周惠达治理后方。

当时正值战乱,许多事情都需要料理。

周惠达营造兵器,储备粮食,考察兵马,接济军国,当时对他十分依赖。

任武安将军,授太子少傅,晋封伯爵,食邑增加三百户。

随即升中书令,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九百户。

加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衔。

大统四年(538),兼任尚书右仆射。

当年,太祖与魏文帝东征,周惠达辅佐魏太子留守,总管后方政务。

周惠达多次推辞。

皇帝亲写诏书回答说:“此去无后顾之忧,只有委托你了。

你身负萧何、寇恂那样的重任,是我的诚心寄托。”邙山失利后,人心震惊。

赵青雀率领东部居民占据长安子城反叛,周惠达奉护魏太子居渭桥以北,进行抵抗。

大军返回,赵青雀等人被处死。

授吏部尚书。

很久以后,又担任右仆射。

当初关西草创基业,来不及制定礼乐。

周惠达与礼官斟酌原有典章,到这时礼法规矩才基本完备。

魏文帝在听朝堂奏乐时,回头对周惠达说:“这是你的功劳。”随即授仪同三司。

周惠达虽然身居显要职务,但是为人谦虚退让,善待部下,尽心奉公,提拔贤能。

人们都因此而敬服他。

十年去世。

儿子周题承袭爵位。

隋开皇初年,由于周惠达在前代功绩卓著,追封为萧国公。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李延寿
  卷二百·列传第九十七·柯劭忞
  卷十六 夏录·崔鸿
  卷一·佚名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蔡东藩
  卷之七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纪昀
  五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得遗书书目并饬属购觅《永乐大典》佚书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阿桂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四·佚名
  夏纪·张居正
  七三 筹备杂志·周作人
  梁纪一 高祖武皇帝天监元年(壬午、502)·司马光
  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卷三·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66 ·佚名

    戴栩 挽林知县朝奉词 两拜恩纶世泽垂,皇天老眼未嫌迟。 百年忽失古君子,四海难逢今吏师。 祖奠兼排遮道帐,影祠别写憩棠碑。 湖堤荪满读书处,雪意将云万叠悲。 戴栩 挽张金都郎中词 唤作郎官

  • 卷8 ·佚名

    蔡襄 谢阮评事 手授新书荷至情,何时仙诀得真精。 高年转觉面颜少,细字全由眼力明。 药籾谩劳分上下,丹炉终费修亏盈。 争如一语醒然悟,独葆天光不外营。 蔡襄 谢宋评事 斋馆从容接燕申,每临佳

  • 卷四百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十四狼类四言古白狼賛         【晋】郭 璞矫矫白狼有道则游应符变质乃衔灵钩惟德是适出殷见周五言古遣兴          【唐】杜 甫长陵鋭头儿出猎待眀发骍弓

  • 梅尧臣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

  • 卷第一百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二十六〔起柔兆困敦(丙子),尽玄黓敦牂(壬午

  • 提要·吕夏卿

    提要(臣)等谨案唐书直笔宋吕夏卿撰夏卿字缙叔泉州晋江人举进士为江宁尉歴官宣徳郎守秘书丞以预修唐书告成擢直秘阁同知礼院后出知颍州卒于官事迹具宋史夲传考曽公亮进唐书表所列预纂修者七人夏卿居其第六本传称夏卿学长

  • 卷四十八·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四十八 唐 张守节 撰 陈涉世家第十八     史记四十八 陈胜者阳城人也【即河南阳城县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括地志云陈州太康县本汉阳夏县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

  • 郝处俊传·欧阳修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父亲名郝相贵,隋末乱起时,与亲家翁许绍占据陕州。唐兴,即归顺,被任为滁州刺史,封爵甑山县公。郝处俊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原属吏送奠仪缣一千段,处俊辞谢不受。他长大后,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

  •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奏议·金简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臣】金简谨奏为酌办活字书版仰祈睿鉴事窃【臣】奉命管理四库全书一应刋刻刷印装潢等事【臣】惟有敬谨遵循详慎办理今闻内外彚集遗书已及万种现奉防择其应行刋刻者皆令镌版通行此诚皇上格

  • 卷七四·邱濬

    ▲本经术以为教(上之中) 《书》曰:诗言志。 朱熹曰:“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 臣按:此万世言诗之始。先儒谓自有天地万物而诗之理已寓,婴儿之嬉笑、童子之讴吟皆有诗之情而

  • 绿衣·佚名

    ----永恒的招魂曲【原文】绿兮衣兮,绿衣黄里①。心之忧矣,曷维其已②。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③。绿兮丝兮,女所治兮④。我思古人⑤,俾无訧兮⑥。絺兮綌兮⑦,凄其以风⑧。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给孤穷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千。尔时世尊住迦利罗华园场上。菩萨声闻大众围绕而演说法。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与五百菩萨释梵护世恭敬围绕。往世尊所。至已顶礼佛足。绕七

  • 第七卷·佚名

    地狱品之三◎又彼比丘。知业果报。次复观察合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彼处名为朱诛朱诛。是合地狱第八别处。杀生偷盗邪行乐行多作。堕合地狱朱诛朱诛。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若人杀生偷盗邪行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来藏大法宝法界相无数功德祥瑞品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观察净光天众。告妙吉祥童子言。童子彼如来藏法界相大法宝最上秘密敕。当令众生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三(之下)·智俨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第五地内六门同前。一释名者。得出世间智方便善巧能度难度故名难胜地。二所离者。若依地论离身净我慢障。若依摄论下乘般涅槃无明又有二障。一生死涅槃一向背取思惟。二方便所摄修习道品。又治

  • 雍正山东通志·岳濬

    清岳浚修,杜诏等纂。三十六卷。岳浚,字厚川,四川成都人,山东巡抚都御史。杜诏,字紫纶,江苏无锡人,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是书始修于雍正七年,成于十三年,乾隆元年梓行。又有《四库全书》本、道光十七年补刻本。卷首有序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雍正

    简称《上谕八旗》,允禄、允礼等奉敕编纂。始编于雍正九年(1731),编定于乾隆间。有武英殿本及《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共13卷,约20余万字,为雍正帝胤禎在位时对八旗官员之训谕汇集。胤禛在位13年,每年所谕各编为一集。其即

  •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秘密部。初有偈,总摄行法,后一一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