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中行传

吴中行,字子道,江苏武进人。父亲吴性,哥哥吴可行,都是进士。吴性,官至尚宝丞。吴可行,为检讨。吴中行刚刚二十岁时就中了乡试,吴性告诫他不要急于求进士,于是他没有参加会试。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职编修。

大学士张居正是吴中行考进士时的主考官。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的父亲死了,没有解职回乡奔丧,仍就执掌朝政。御史曾士楚、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首先上疏奏请让他留下,满朝大臣都随声附和,唯独吴中行很气愤。刚好彗星出现在西南方,长度竟达到天际,皇上下诏让百官反省。吴中行于是首先上疏说:“张居正父子分处两地,双方已有十五年未见面。其父已死于数千里之外,陛下不让他星夜奔丧,抚棺恸哭,却一定要他违心地压抑感情,忍痛含悲于朝廷之上,并让他主持政务,执掌权柄,发扬功业,为国事操劳,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张居正每每自言他谨守圣贤的义理和祖宗法度。宰我欲将丧期缩短,孔子说:‘宰我有三年的爱心于他的父母吗?’王子请求服几个月的丧期,孟子说:‘虽然增加一天已经超过了。’圣贤的训导怎么样?在法律上,虽然是老百姓、小官吏,隐匿丧情也是被禁止的,唯有武人得以穿黑色丧服不奔丧事,但这不是处置辅臣的办法。有人说过去也有起用之事,但也没有听说一天都不出京城大门,而立刻就任职的。祖宗的规矩如何呢?这件事关系到万古的纲常,天下的人都会看到、听到,唯有今天没有过失的举动,然后后世才没有令人遗憾的议论。亟待解决的问题莫过于此。”

奏疏已经上了,他把副本告诉张居正。张居正惊讶地说:“奏疏送进去了吗?”吴中行说:“没有送上不敢告诉你。”第二天,赵用贤的疏奏上。第三天,艾穆、沈思孝的奏也呈上。张居正发了火,与冯保商量,欲廷杖他们。翰林院侍讲赵志皋、张位、于慎行、张一柱、田一隽、李长春,修撰习孔教、沈懋学都上奏救他们,但奏疏都被阻止没有上报。学士王锡爵于是会同数十人,找张居正求和解,张不接受。于是廷杖吴中行等四人。第二天,进士邹元标上疏争辩,也被廷杖。这五个人正直的名声震动天下。吴中行、赵用贤并称吴、赵。南京御史朱鸿谟上疏救援五人,也被斥责。吴中行等受了廷杖后,校尉用布将他们拖出长安门,用木板抬着,当天就驱赶出都城。吴中行气息都没有了,中书舍人秦柱带来了医生,喂服了一勺子药,才苏醒。用车载着他南归,归家后,挖出腐肉数十块,大的如手掌,深寸许,一肢都挖空了。

万历九年(1581)全面考核京官,把五人列于考察名单上,将其禁锢不让任职。张居正死后,曾士楚应当巡按苏、松地区,他惭愧地说:“我有什么面目去见吴、赵二位大人呢!”于是声称有病走了。陈三谟已被提为太常少卿,不久与曾士楚都被弹劾而削去职务。朝廷大臣一起推荐吴中行,下诏起用为原官职,升为右中允,值经筵。大学士许国攻击李植、江东之,诋毁吴中行、赵用贤是他们一派的。中行上奏辩白,因而乞求回乡,皇上没有答应,又升为右谕德。御史蔡系周弹劾李植,又提到中行,中行请求免职,上了四道奏章。皇上下诏赏赐白金、文绮,乘驿马回去。后来言官屡屡推荐他,执掌大权的人有意抑制,不召他回京城。过了很久,起用为侍讲学士,执掌南京翰林院。同里之人佥事徐堂吉曾弹劾吴中行,事情已经了结,给事中王嘉谟又重提旧事弹劾他,朝廷命令他呆在家中等待征召。不久就死了。后赠为礼部右侍郎。

猜你喜欢
  冠颂第三十三·王肃
  ●卷第二十六·胡三省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西汉年纪卷二·王益之
  二百一十六 苏州织造李煦奏与曹(兆页)同挂普济堂御书匾额情形摺·佚名
  第一八○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一四○三-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纪昀
  卢渊传·魏收
  徐达传·张廷玉
  卷三百四十二·杨士奇
  食货五九·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谷词 四·黄庭坚

      阮郎归  曾敷文既眄陈湘,歌舞便出其类,学书亦进,来求小楷,作阮郎归词付之①。  盈盈娇女似罗敷②。湘江明月珠。起来绾髻又重梳。弄妆仍学书。  歌调态,舞工夫。湖南都不如。它年未厌白髭须。同舟归五湖③。  

  • 卷六十三·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三目録仙佛类刘阮天台图【元唐肃】题刘阮天台图【明徐庸】刘阮遇仙图【明程敏政】题洪厓先生出市图【元牟巘】题洪厓出游图【元黄溍】题洪厓先生像卷【元钱选】子晋吹箫图【元张天

  • 卷六百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九韦庄与东吴生相遇【及第後出关作】十年身事【一作世】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一作独】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庭

  • 卷之十三 粤纪(续)·计六奇

      永历在桂林  戊子正月朔(丁酉),永历在广西桂林府;以朝臣星落,免朝贺。  永历走平乐  何腾蛟再督师出全州,兵益不睦;焦琏下平乐、郝永忠壁兴安。未几,永忠营被袭,疾至关,欲撤兵;左右禁近欲永历迁。式耜持不可;言‘

  • 第十四回 张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电辨诬·蔡东藩

      却说各省的军队,自经袁总统通电裁并,给饷遣散,往往游骑无归,所在谋变。有几处尚未裁遣,即已秘密开会,再图革命,如南京驻扎的赣军,苏州的先锋三营,滦州的淮军马队,山条省城的防兵,奉天大北关外的旧混成协第三标,安徽北门外的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三·佚名

    嘉靖二年十一月丁卯朔改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秦金为户部尚书○户部左侍郎边宪以衰病乞休不允○赐故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沈林祭葬如例○潞城王府辅国将军聦涎以赌博革禄米四之一仍令代王严加戒谕○己巳添设云南整饬曲靖

  • 附录·于慎行

    附录一  明史于慎行传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

  • 裴秀传·房玄龄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祖父裴茂,是汉尚书令。父亲裴潜,是魏尚书令。裴秀少年好学,有风度节操,八岁能写文章。叔父裴徽有大名,宾客很多。裴秀年十余岁,有些拜访裴徽的客人,出来后又去拜访裴秀。然而裴秀母亲出身微贱,嫡母宣氏

  • 石抹明安传·宋濂

    石抹明安,桓州人。性宽厚,不拘小节,年青时就曾叹息说:“人生于世,当立功名,著书立说,传于后代,不能碌碌无为,与草木同腐!”太祖七年(1212),太祖率大军攻破金之抚州,向南进军,金卫绍王命招讨纥石烈九斤抵御。当时明安在九斤军中,派他

  • 卷之十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敕賜滁陽王廟碑)(明)不著輯者·邓士龙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一卷,不著輯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建廟滁洲,命有司歲時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諭一通,其載祀典規條及寺廟人戶。後為太常寺丞張羽所撰滁陽王廟碑文。張羽,字來儀,

  • 卷二百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九人物志一百三十九列女传十九八旗蒙古列女传二镶黄旗蒙古马甲弼立克图之妻哈尔亲氏镶黄旗蒙古马甲汉班之妻巴林氏镶黄旗蒙古马甲弼里克之妻吴尔多苏氏镶黄旗蒙古马甲噶尔玛扎布之

  • 卷七·王溥

    周显德六年正月,枢密使王朴上疏曰:臣闻礼以检形,乐以治心。礼乐者,圣王之大教也,形体顺于外,心气和于内,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故治定必制礼,功成必作乐,一人作之于上,万国化之于下。政令不严、功力不劳而天下理者,礼乐也。行政者礼

  •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

  • 说四度以上的事·太虚

    向来度量一物事,只一、度量其若干长,二、度量其若干广──广长仅分位假,非具体物──,三、度量其若干厚,便以谓尽了。新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为一物事,必要加入什么时,以为第四重的度量,乃能尽致。故不管说什么物事,都要将时加

  • 佛说月上女经卷下·佚名

    随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尔时长老舍利弗复问月上作如是言。汝于今者在菩萨地有是忍相。汝当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月上作如是言。尊舍利弗。夫菩提者无有言说。但以假名文字说耳。所言成者亦假名说。

  • 女店主·哥尔多尼

    意大利喜剧。作者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1707—1793),喜剧作家,一生写了100多部作品。本剧描写一个机灵、美丽、泼辣的姑娘米兰多琳娜,父母相继去世后,独自掌管一爿旅店,周到地应酬着来往客人,生意兴隆。她容貌秀丽,

  • 用笔法·钟繇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

  • 开禧德安守城录·王致远

    宋王致远撰。一册。致远,浙江永嘉人。以文林郎任襄阳监仓。宋开禧二年(1206)十一月,金兵围德安府城(今湖北安陆县),德安府通判王允初率兵固守,相持百又八日围解。致远为允初子,当时亦在城中,因以日记体记其事,书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