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达传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长高颧,刚毅武勇。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授徐达为镇抚。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拘捕了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以后跟随朱元璋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徐达与常遇春都是军中先锋。又随朱元璋破获元将陈野先,并率军攻取溧阳、溧水,又随朱元璋攻下集庆。朱元璋驻守集庆,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军东克镇江。徐达军中号令严明,城中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将其击败,然后请求增兵围攻常州。张士诚遣将来援,徐达因为敌人既狡猾又强大,强攻不易,便在城外二处设伏等待,另外派将领王均用为奇兵,徐达则亲自督军作战。敌军撤退时遇上埋伏,徐达军将其击败,抓获张、汤二将,进兵围攻常州,第二年将它攻克。徐达晋升为佥枢密院事。继而攻占宁国、宜兴,派前锋赵德胜攻下常熟,擒获张士诚之弟张士德。

第二年复攻宜兴,将其攻克。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婺州,命徐达留守应天,另外派兵袭击天完守将赵普胜,将其打败,收复池州。徐达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而攻安庆,自无为出发,沿陆地行走,趁夜袭击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的部将,攻克潜山。回师镇守池州,与常遇春设下埋伏,在九华山下将陈友谅打败,斩首万人,生擒三千。常遇春认为“:这是一支劲旅,不杀的话,将会成为后患。”徐达不同意,便将此事报告朱元璋。而常遇春则抢先在夜里活埋被俘者过半,朱元璋闻此不悦,将其余的人全部释放。于是朱元璋开始命徐达全面统辖其他将领。陈友谅进犯龙江时,徐达率军伏于南门外,与诸将奋力拼杀,将其打败,乘胜追到慈湖,将其船只烧毁。

第二年,徐达跟随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攻取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徐达率军追击。陈友谅出动战舰到沔阳,徐达在汉阳沌口扎营遏制。这时徐达晋升为中书右丞。一年后,朱元璋平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反叛,徐达率沌口驻军将其讨平。不久跟随朱元璋支援安丰,打败吴将吕珍,然后包围庐州。当时正遇陈友谅围攻南昌,朱元璋召徐达从庐州前来会师,与陈友谅军在鄱阳湖遭遇,陈友谅军非常强大,徐达身先士卒,率军拼力奋战,将敌前锋打败,杀一千五百人,获一巨舰。朱元璋知道此敌可破,而又担心张士诚内犯,马上连夜派徐达还守应天,自己亲率诸将鏖战,最后击毙陈友谅。第二年,朱元璋称吴王,以徐达为左相国。徐达再次引兵围攻庐州,攻克此城,连下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平定湖、湘。应召返回后,率常遇春等巡行淮东,攻克泰州。吴人攻陷宜兴,徐达回军援救,将其收复。又引兵渡江,攻克高邮,俘获吴将士千余人。会合常遇春攻淮安,在马骡港打败吴军,守将梅思祖以城投降。进而攻破安丰,俘获元将忻都,赶走左君弼,尽得其运输船只。元兵侵犯徐州,徐达率军迎击,大败元兵,俘获斩首数以万计。淮南、淮北全部平定。

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无能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徒拥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蒙主上威德,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归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包围湖州城。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军六万前来援救,驻屯旧馆,修筑五寨以自固。徐达让常遇春等建造十座堡垒加以围阻。张士诚又亲率精兵来援,徐达在皂林大败其军,张士诚逃走,遂攻克升山水陆寨。五太子、朱暹、吕珍等都投降,徐达巡行城下,湖州投降。然后攻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徐达驻扎葑门,常遇春驻扎虎丘,郭子兴驻扎娄门,华云龙驻扎胥门,汤和驻扎阊门,王弼驻扎盘门,张温驻扎西门,康茂才驻扎北门,耿炳文驻扎城东北,仇成军驻扎城西南,何文辉驻扎城西北,筑成长墙围困城中之敌。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根据情况,选择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我不宜控制。”不久,徐达攻取平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

不久徐达又拜为征虏大将军,以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步骑二十五万,北取中原,朱元璋亲自在龙江为这次征讨举行祭神仪式。当时能称作名将的人,首推徐达、常遇春。两人才勇相当,都为朱元璋所倚重。常遇春剽悍、急躁,作战勇敢,而徐达擅长谋略。常遇春攻下城邑后不能做到毫无杀戮,而徐达所到之处,从不骚扰百姓,如果俘获壮士与间谍,便与他们以恩义结交,使他们为己所用。因为这样,许多人都乐意归附大将军。因此,朱元璋传谕诸将:指挥军队必须持重有纪律;而带兵作战,攻城略地,为将之道,徐达堪为楷模。又告诉徐达,进取方略,应当从山东开始。徐达率军而行,攻克沂州,招降守将王宣。进一步攻克峄州,王宣重新反叛,徐达便将他击杀。攻下莒、密、海诸州,然后派韩政分兵扼守黄河。张兴祖攻取东平、济宁,而自己率大军攻取益都,攻下淮、胶等州县。济南投降,徐达分兵攻取登、莱,齐地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徐达兼太子少傅。副将军常遇春攻克东昌,会师济南,击斩乐安反叛者。然后徐达还军济宁,引水师溯黄河而上,直趋汴梁,守将李克彝逃走,左君弼、竹贞等投降。于是从虎牢关进入洛阳,与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于洛水之北,元将兵败逃走。梁王阿鲁温以河南投降,徐达率军平定嵩、陕、陈、汝等州,然后直捣潼关。李思齐逃往凤翔,张思道逃往鹿阝城,徐达率军入关,西到华州。

捷报传来后,太祖巡幸汴梁,召徐达到其住所,摆酒设宴慰劳,并与他商议北伐之事。徐达说:“我大军平定齐鲁,扫平河洛,王保保徘徊观望;潼关已克,李思齐之辈狼狈西逃。元朝声援已绝,现在我们乘势直捣元都,便可以不战而取。”太祖听后赞道“:你说得对。”徐达进一步说“:元都攻克后,如果其主向北逃走,我军要不要继续追击呢?”太祖说:“元朝国运已衰,即将自行灭亡,不必烦劳军队去追击了。你们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止他们侵袭便可以了。”徐达顿首领命。于是与副将军常遇春会师河阴,派遣副将分道巡行河北之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军队临时驻扎临清,派傅友德开辟陆路使步骑通过,派顾时疏通河道使水师通行,然后引兵向北。常遇春已克德州,与徐达合兵攻取长芦,扼直沽,搭浮桥让军队过河。水陆并进,在河西务大败元军,进一步攻克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向北逃走。一天后,徐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拒不投降,徐达便将他们斩首,除此之外,没杀一人。然后命人封闭府库,登记书籍、宝物,并命指挥张胜带领一千士兵看守宫殿门,让宦官看护那些宫人、嫔妃、公主,严禁士兵侵扰欺凌她们。城中官民安居乐业,店铺照常营业。

捷报传来,太祖下诏以元都为北平府,设置六卫,命孙兴祖等留守,而命徐达与常遇春进取山西。常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攻下怀庆,越过太行,攻取泽、潞,徐达率大军随后跟进。当时扩廓帖木儿正引兵出雁门,将由居庸进攻北平。徐达知道后,与诸将商议道“:扩廓率军远行,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敌。现在我们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其进不能战,退无所守,这就是攻击敌人的要害和虚弱之处。如果扩廓西还自救,我们就能将他擒获。”诸将听后都说“:说得对啊。”于是,徐达引兵直趋太原,扩廓到保安,果然返回援救。徐达挑选精兵夜袭其营,扩廓率十八名骑兵逃跑。徐达尽降其部众,攻克太原。又乘势收取大同,分兵巡行还未攻下的州县,山西全部平定。

二年(1369),徐达引兵向西渡河,到达鹿台,张思道逃走,于是攻克奉元。当时常遇春攻下凤翔,李思齐逃至临洮,徐达会集诸将商议军队的进攻方向,诸将都说“:张思道的才能不如李思齐,而庆阳又比临洮易攻,请求先攻庆阳。”而徐达则说“:你们说得不对,庆阳城险而兵精,如果突然进攻,不容易攻取。而临洮北接河、湟,西控羌、戎,获得此城,其人便可利用来增强战斗力,物产也足以提供军队的物资粮饷。如果以大军进逼,李思齐不弃城逃走,他就是束手待擒了。临洮攻克后,邻郡还能存在么?”于是率军渡陇,攻克秦州,攻下伏羌、宁远,进入巩昌,派右副将军冯胜进逼临洮,李思齐果然不战而降。然后分兵攻克兰州,击走豫王,全部缴获其部队辎重行李。回军出萧关,攻下平凉,张思道逃往宁夏,被扩廓所捉,其弟张良臣以庆阳投降,徐达派薛显受降。张良臣重新反叛,趁夜出兵袭击,打伤薛显。徐达督军包围张良臣叛军,扩廓遣将前来援救,徐达率军迎击,将其打败逃走,于是攻取庆阳,张良臣父子投入井中,便将其拉出斩首,陕西之地全部平定。太祖下诏,徐达班师回朝,赏赐丰厚的白金和丝绸。

将要论功大封时,正遇扩廓兵攻兰州,杀指挥使,副将军常遇春此时已死,因此,三年(1370)春,太祖又以徐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路出兵。徐达自潼关从西路出击,直捣定西,攻打扩廓。李文忠自居庸从东路出击,横穿沙漠,追击元嗣主。徐达兵至定西时,扩廓退驻沈儿峪,徐达挥师逼近。双方隔沟而垒,一天之内交战数次。扩廓派精兵从小路出发,进攻东南垒,左丞胡德济仓惶失措,军中惊扰,徐达率军将扩廓击退。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儿子,徐达因为他是功臣之子,便将他戴上镣铐送往京城,而将他手下指挥斩首数人以示众。第二天,整顿军队,进兵夺沟,殊死作战,大破扩廓军,擒获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官属一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匹、骆驼等牲畜数以万计。扩廓仅携妻子、儿女数人逃往和林。胡德济被押至京城后,太祖释放了他,却又写信告诉徐达:“将军仿效卫青不斩苏建之事,难道你没看见穰苴是怎么对待庄贾的吗?将军杀了他,也便罢了。今天到朝廷商议此事,我且念他在信州、诸暨所立之功,不忍将他处死。从今以后,将军对这类事情不要再妄加姑息了。”

徐达打败扩廓之后,立即率军从徽州南一百八渡到略阳,攻克沔州,进入连云栈,进攻兴元,将其攻克。而副将军李文忠也攻克应昌,俘获元帝嫡孙妃嫔、公主及将相。捷报先后传到朝廷,太祖下诏令劲旅返回京城,并亲自在龙江迎接、慰劳。然后下诏大封功臣,授徐达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为魏国公,年禄五千石,给予世袭凭证。第二年,徐达率盛熙等赴北平操练兵马,修筑城池,将山后军民迁移到各卫府,设置二百五十四屯,垦田一千三百余顷。该年冬天,徐达应召返回京城。

五年(1372),太祖又大举发兵征讨扩廓,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从中路出发,左副将军李文忠从东路出发,征西将军冯胜从西路出发,各率五万骑兵出塞。徐达派都督蓝玉在土剌河击败扩廓。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徐达战而不利,死者数万人。太祖因为徐达功劳大,所以对此未予追究。当时李文忠军也作战失利,引兵返回。唯独冯胜到西凉,获得全胜,却因隐藏骆驼、马匹而获罪,太祖对他未予奖赏,这些事情全部载入了《李文忠传》、《冯胜传》。第二年,徐达又率领诸将前往边疆,破敌于答剌海,然后还军北平,驻留三年才返回。十四年(1381),又率汤和等征讨乃儿不花。不久,又返回镇守北平。

徐达每年春天率军出征,晚冬又应召返回,习以为常。回京之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赐他休假,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而徐达却对皇帝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从容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安宁的住处,我可以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宫邸。徐达坚决推辞。有一天,皇帝与徐达一起到旧邸去,硬让徐达喝酒喝醉,然后让人给他蒙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吃一惊,慌忙跑下台阶,俯伏在地高喊死罪。朱元璋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宅,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二字。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徐达很轻视此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看门人福寿,让他对徐达图谋不轨,福寿揭发了他,徐达也不予追究,只是时时向皇帝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后来胡惟庸果然失败,朱元璋为此更加重视徐达。十七年(1384),太阴侵犯上将,朱元璋心中憎恶。徐达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点时,皇帝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应召返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重死去,终年五十四岁。皇帝为此停止临朝听政,发丧时悲恸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子孙三世都为王爵。赐葬于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徐达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都位列第一。

徐达言简虑精,在军中,令不二出,在诸将面前总是保持令人遵从的严肃样子,而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好像不会说话似的。徐达善于安抚部下,能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对他无不感恩,以死相报,所以,徐达军能所向披靡。徐达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各地街巷井然有序,百姓从不为军旅所苦。率军归朝之日,徐达总是陋车简舍,礼邀儒生,终日高谈,气氛和谐。皇帝曾称赞他说:“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

徐达有四子:辉祖、添福、膺绪、增寿。长女为文皇帝皇后,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

猜你喜欢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一·杨仲良
  ●卷十九·邵博
  第三十二回 争位弄兵藩王两败 挟私报怨善类一空·蔡东藩
  卷之五百三十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第二个升降机——“党统”与军阀·恽逸群
  九二六 军机大臣奏查核五月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校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三四九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佚名
  卷九十九 上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上·班固
  张铨传·张廷玉
  卷五十八·阿桂
  ●皇朝通典卷六十四·佚名
  卷三百十三·佚名
  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关末上,云)某关云长是也,守着这下邳城。昨日三兄弟和哥哥,曹操营中劫寨去了。小校,城头掩着,看有甚么人来。(曹末同张辽上)(曹末云)某早晨间打着刘备旗号,赚开徐州城门,将他三房头家小,都掳在军中。俺如今去下邳城,招安关云长

  • 前汉孝元皇帝纪卷第二十一·荀悦

      皇帝癸未即位。年二十六。初宣帝寝疾。引外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傅萧望之。少府周堪。至京中。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堪为光禄大夫。皆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望之荐谏议大夫刘向。以博

  • 卷七十 魏紀二·司马光

      起昭陽單閼(癸卯),盡強圉協洽(丁未),凡五年   文皇帝黃初四年(癸卯、二二三年)   春,正月,曹真使張郃擊破吳兵,遂奪據江陵中洲。   二月,諸葛亮至永安。   曹仁以步騎數萬向濡須,先揚聲欲東攻羨溪,朱桓分兵赴之;旣行,仁

  • 卷四十一·毕沅

      ◎宋纪四十一 ∷起强圉赤奋若八月,尽屠维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景祐四年辽重熙六年   八月,甲戌,出内藏库绢三十万,下河北路市籴军储。   越州水,赐被溺民家

  • 卷九·陈继儒

    陆务观云:“吾闻淫畋渔者,谓之暴天物。天物不可暴,又可抉摘刻削,露其情状乎?”文人发露,至于槁死,不能隐伏,天能不致罚也?长吉夭,东野穷,玉川生官不挂朝藉而死,正坐此耳。华阴县民,有以甘露降告县者,县令因出自接之。有道

  • 第十二回 假神道鱼腹藏书 收众心狐鸣篝火·黄士衡

    话说大泽乡本是冷僻地方,客商无多,贸易不盛。因为地近水滨居民大抵以鱼为业。平日出产鱼虾甚多,价值甚贱。此次又值大水,江湖中水族随流泛溢而来,遍地皆是。居民家家张网,户户攀罾,三餐下饭,无非此物,愈觉得不值钱。所以虽然添

  • 一二二四 杭州织造额尔登布奏传谕陆费墀赔办并阅看文澜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二二四 杭州织造额尔登布奏传谕陆费墀赔办并阅看文澜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三日杭州织造臣额尔登布跪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五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接准大学士和珅传谕内开,本年六月十三日奉上谕:昨因文津等阁

  • 二九九 安徽巡抚李质颖为赍送谬妄书板片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二九九 安徽巡抚李质颖为赍送谬妄书板片事致军机处咨呈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四日安徽巡抚革职从宽留任李<质颖>,为咨送事。恭照节次钦奉上谕,查缴明末野史等书板片,饬令解送军机处奏明削毁等因。所有安河查出《金正希集

  • ●岁华纪丽序·韩鄂

    夫以氤氲未判混然标有物之名清浊肇分炳尔载流形之域自此二仪并建五德相生星躔潜运于璇玑日舍不停于黄道春萌夏育八节爰授于人时秋肃冬终四气克成于岁序泊乎时新舜历蓂换尧阶均阴阳于十二管中分昼夜于一百刻内光阴电逝

  • 127.陶渊明不折腰·林汉达

    淝水之战以后,谢安趁前秦崩溃的时机,派谢玄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失地。可是晋孝武帝却重用他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竭力排挤谢安,使谢安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到了谢安一死,东晋政权落在昏庸的司马道子手里,东晋的朝政就越来越腐败了

  • 吏学指南卷之五·徐元瑞

    肉 刑(余死罪附)杀 戮也。神农氏杀诸侯夙沙氏。戮 杀也。黄帝擒戮蚩尤。剐 古瓦切。谓剔人置其骨也。唐安禄山反,执常山太守颜杲卿剐之。凌迟 即剐也。谓碎脔肢体,身首异处。支解 《汉纪》注:谓截其四肢也。醢 葅

  • 外篇&middot;达生第十九·庄子

    [题解]本篇取开头一句“达生之情者”的前两字“达生”为篇名,合乎全篇宗旨。本篇与《养生主》相类,主要是讲养生之道,环绕着凝神养气这一中心思想,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寓言,以及意象思维的表达方式,让人领悟

  • 卷第一百二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二大种所造处。几有见。几无见。问何故不问几有色几无色。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欲而造论。但不违法性便不应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下·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具寿邬波难陀初始出家。分得一床。甚是破坏。若动身时。床便作声。在床上卧。不敢转侧。恐畏作声。邬波难陀即作是念。我若不乞更作

  • 目次·佚名

    补续高僧传目次卷第一 序  译经篇第一宋。天息灾法天施护三师 法护惟净二师金。苏陀室利(附宝公慧洪) 元。帝师[癹-又+文]思八 金刚上师 佛智三藏 必兰纳识理 雪磵法祯明。西天国师(附桑渴巴辣) 具生吉祥大

  • 图画见闻志·郭若虚

    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北宋郭若虚著。郭若虚,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为宋真宗郭皇后之侄孙。熙宁三年(1070)任供备库使,曾以贺正旦副使之职出使辽国。本书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续,共六卷。第一卷《叙话》,包括十六篇论述,集

  • 滴天髓·京图

    《滴天髓》是古代中国命理学著作,相传为宋朝人京图撰,也有人说是明初刘基所作。清代道光年间,任铁樵毕生研究命学,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混乱芜杂,偏重于格局和神煞的问题,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阐微

  • 名僧传抄·宝唱

    《名僧传》凡三十卷。梁代宝唱撰。集录东汉至齐粱间之高僧、硕德四二五人之事迹。本书着成后不久,慧皎之高僧传问世,而世人多用慧皎所着之传,故本书流布不广,终至散轶。今卍续藏第一三四册所收之名僧传抄一卷,仅存载本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