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新刊续列女传

  卷八之一 周郊妇人

  周郊妇人者﹐周大夫尹固所遇于郊之妇人也。周敬王之时﹐王子朝怙宠为乱﹐与敬王争立﹐敬王不得入。尹固与召伯盈﹑原伯鲁附于子朝。春秋鲁昭二年六月﹐晋师纳王﹐尹固与子朝奉周之典籍﹐出奔楚。

  数日道还﹐周郊妇人遇郊﹐尤之曰﹕“处则劝人为祸﹐行则数日而反﹐是其过三岁乎﹖”至昭公二十九年﹐京师果杀尹固。君子谓﹕“周郊妇人﹐恶尹氏之助乱﹐知天道之不佑﹐示以大期。终如其言。”诗云﹕“取辟不远﹐昊天不忒。”此之谓也。

  卷八之二 陈辩女

  辩女者﹐陈国采桑之女也。晋大夫解居甫使于宋﹐道过陈﹐遇采桑之女﹐止而戏之曰﹕“女为我歌﹐我将舍汝﹗”采桑女乃为之歌曰﹕“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大夫又曰﹕“为我歌其二。”女曰﹕“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止。讯予不顾﹐颠倒思予。”大夫曰﹕“其梅则有﹐其鸮安在﹖”女曰﹕“陈﹐小国也﹐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饿﹐加之以师旅﹐其人且亡﹐而况鸮乎﹖”大夫乃服而释之。君子谓﹕“辩女贞正而有辞﹐柔顺而有守。”诗云﹕“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此之谓也。

  卷八之三 聂政姊

  齐勇士聂政之姊也。聂政母既终﹐独有姊在。及为濮阳严仲子刺韩相侠累﹐所杀者数十人﹐恐祸及姊﹐因自披其面﹐抉其目﹐自屠剔而死。

  韩暴其尸于市﹐购问以千金﹐莫知为谁。姊曰﹕“弟至贤﹐爱妾之躯﹐灭吾之弟名﹐非弟意也。”乃之韩﹐哭聂政尸﹐谓吏曰﹕“杀韩相者﹐妾之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晋﹐楚﹐齐﹐卫闻之曰﹕“非独聂政之勇﹐乃其姊者﹐烈女也。”君子谓“聂政姊仁而有勇﹐不去死以灭名。”诗云﹕“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言死可畏之事﹐唯兄弟甚相怀。此之谓也。

  卷八之四 王孙氏母

  王孙氏之母者﹐齐大夫王孙贾之母也。贾年十五﹐事齐闵王。国乱﹐闵王出见弒﹐国人不讨贼。

  王孙母谓贾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汝。今汝事王﹐王出走﹐汝不知其处﹐汝尚何归乎﹖”王孙贾乃入市中﹐而令百姓曰﹕“淖齿乱齐国﹐弒闵王﹐欲与我诛之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淖齿﹐刺而杀之。君子谓﹕“王孙母义而能。”诗云﹕“教诲尔子﹐式杀似之。”此之谓也。

  卷八之五 陈婴母

  汉棠邑候陈婴之母也。始﹐婴为东阳令史﹐居县素信﹐为长者。秦二世之时﹐东阳少年杀县令﹐相聚数千人﹐欲立长帅﹐未有所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之﹐县中从之得二万人﹐欲立婴为王。

  婴母曰﹕“我为子家妇﹐闻先故不甚贵。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以兵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败则易以亡﹐可无为人所指名也。”婴从其言﹐以兵属项梁﹐梁以为上柱国。后项氏败﹐婴归汉﹐以功封棠邑候。君子曰﹕“婴母知天命﹐又能守先故之业﹐流祚后世﹐谋虑深矣。”诗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此之谓也。

  卷八之六 王陵母

  汉丞相安国侯王陵之母也。陵﹐始为县邑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陵亦聚党数千﹐以兵属汉王。

  项羽与汉为敌国﹐得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而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无以老妾故﹐怀二心。言妾已死也。”乃伏剑而死﹐以固勉陵。项羽怒烹之﹐陵志益感﹐终与高祖定天下﹐位至丞相﹐封候﹐传爵五世。君子谓﹕“王陵母能弃身立义﹐以成其子。”诗云﹕“我躬不阅﹐遑恤我后。”终身之仁也。陵母之仁及五世矣。

  卷八之七 张汤母

  汉御史大夫张汤之母也。汤以文法﹐事汉孝武帝﹐为御史大夫。好胜陵人﹐母数责怒﹐性不能悛改。后果为丞相严青翟及三长史所怨﹐会赵王上书言汤罪﹐系廷尉。丞相及三长史共致其罪﹐遂自杀。

  昆弟﹑诸子欲厚葬之。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亦何厚葬﹖”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严青翟自杀。君子谓﹕“张汤母能克己感悟时主。”诗云﹕“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此之谓也。

  卷八之八 隽不疑母

  汉京兆尹隽不疑之母也。仁而善教。不疑为京兆尹﹐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所平反﹐母喜笑。饮食言语异于他时﹔或无所出﹐母怒﹐为之不食。由是故不疑为吏﹐严不残。君子谓﹕“不疑母能以仁教。”诗云﹕“昊天疾威﹐敷于下土。”言天道好生﹐疾威虐之行于下土也。

  卷八之九 杨夫人

  杨夫人者﹐汉丞相安平侯杨敞之妻也。汉昭帝崩﹐昌邑王贺即帝位﹐淫乱﹐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更立帝。议已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曰唯唯而已。

  延年出更衣﹐夫人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之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遂共废昌邑王﹐立宣帝。居月余﹐敞薨﹐益封三千五百户。君子谓﹕“敞夫人可谓知事之机者矣。”诗云﹕“辰彼硕女﹐令德来教。”此之谓也。

  卷八之十 霍夫人显

  霍夫人显者﹐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之妻也。奢淫虐害﹐不循轨度。光以忠慎﹐受孝武皇帝贵诏﹐辅翼少主﹔当孝宣帝时﹐又以立帝之功﹐甚见尊宠﹐人臣无二。显有小女字成君﹐欲贵之﹐其道无由。会宣帝许后当产﹐疾﹐显乃谓女监淳于衍曰﹕“妇人娩乳大故﹐十死一生。今皇后当娩身﹐可因投药去之。使我女得为后﹐富贵共之。”衍承其言﹐捣附子碎太医大丸中﹐持入﹐遂药弒许后。事急﹐显以情告光﹐光惊愕。业已治衍﹐奏因令上署勿论。显遂为成君衣补﹐治入宫具﹐果立为后。

  是时﹐许后之子﹐以正适立为太子。显怒﹐欧血不食曰﹕“此乃帝在民间时子﹐安得为太子﹖即我女有子﹐反当为王耶﹖”复教皇后﹐令毒杀太子。皇后数召太子食﹐保阿辄先尝之。

  光既薨﹐子禹嗣为博陆侯。显改更光时所造茔而侈大之﹐筑神道﹐为辇阁﹐幽闭良人﹑奴婢。又治第宅﹐作乘舆辇﹐尽绣絪紨﹐黄金涂﹐为荐轮﹐侍婢以五采丝挽显游戏﹔又与监奴冯子都淫乱。禹等纵弛日甚。宣帝既闻霍氏不道﹐又弒许后事泄﹐显恐怖﹐乃谋为逆﹐欲废天子而立禹。发觉﹐霍氏中外皆腰斩﹐而显弃市﹐后废处昭台宫。诗云﹕“废为残贼﹐莫知其尤。”言忕于恶﹐不知其为过。霍夫人显之谓也。

  卷八之十一 严廷年母

  河南太守东海严延年之母也。生五男﹐皆有吏材﹐至二千石﹐东海号曰“万石严妪”。延年为河南太守﹐所在名为严能。冬月﹐传属县囚﹐论府下﹐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

  其母常从东海来﹐欲就延年腊。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便止都亭﹐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母闭阁不见。延年免冠顿首合下﹐母乃见之﹐因责数延年曰﹕“幸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义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致威﹐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延年服罪﹐顿首谢﹐因为御归府舍。

  母毕正腊已﹐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老当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海﹐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族﹐复为言之。

  后岁余﹐为府丞所章﹐结延年罪名十事﹐下御史案验﹐遂弃延年于市。东海莫不称母贤智。君子谓﹕“严母仁智信道。”诗云﹕“心之忧矣﹐宁自全矣。”其严母之谓也。

  卷八之十二 汉冯昭仪

  汉冯昭仪者﹐孝元帝之昭仪﹐右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之女也。元帝二年﹐昭仪以选入后宫﹐始为“长使”﹐数月为“美人”﹐生男﹐是为中山孝王“美人”为“婕妤”。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从。熊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皆惊走﹐而冯婕妤直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天子问婕妤﹕“人情皆惊惧﹐何故当熊﹖”对曰﹕“妾闻猛兽得人而止﹐妾恐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敬重焉。傅昭仪等皆惭。明年﹐中山王封﹐乃立婕妤为昭仪﹐随王之国号中山太后。君子谓﹕“昭仪勇而慕义。”诗云﹕“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论语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昭仪兼之矣。

  卷八之十三 王章妻女

  王章妻女﹐汉京兆尹王仲卿之妻及其女也。仲卿为书生﹐学于长安﹐独与妻居。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泣涕。妻呵怒曰﹕“仲卿尊贵在朝廷﹐谁愈于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宦至京兆尹。

  成帝舅大将军王凤秉政专权﹐章虽为凤所举﹐意不肯附。会有日食之变﹐章上封事﹐言凤不可任用。事成当上﹐妻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流涕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书遂上﹐天子不忍退凤﹐章犹是为凤所陷﹐事至大逆﹐收系下狱。

  章有小女﹐年十二﹐夜号哭曰﹕“平日坐狱上﹐闻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我君也。”明日问之﹐果死。妻子皆徒合浦。凤薨后﹐成都侯王商为大将军﹐闵章无罪﹐白还其妻子﹑财产田宅﹐众庶给之。君子谓﹕“王章妻知卷舒之节。”诗云﹕“昊天已威﹐予慎无罪。”言王为威虐之政﹐则无罪而遘咎也。

  卷八之十四 班婕妤

  班婕妤者﹐左曹越骑班况之女﹐汉孝成皇帝之婕妤也。贤才通辩。始﹐选入后宫为“小使”﹐俄而大幸﹐为“婕妤”。

  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之末主乃有女嬖。今欲同辇﹐得无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而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每诵诗及窈窕﹑德家﹑女师之篇﹐必三复之。每进见上疏﹐依古礼。

  自鸿嘉之后﹐成帝稍隆于女宠。婕妤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婕妤。帝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婕妤也。

  其后﹐赵飞燕姊妹有宠﹐骄妒﹐谮诉婕妤云﹕“挟邪诅祝。”考问班婕妤﹐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且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弗为也。”上善其对而怜闵之﹐赐黄金百斤。

  时飞燕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供养皇太后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曰﹕“承祖考之遗德兮﹐荷性命之俶灵﹔登薄驱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层城。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而镜鉴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艳之为尤﹔美皇﹑英之女舜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乎﹐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繁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观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以移光兮﹐遂奄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尤。奉供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供沥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屋荫兮幨帷晻﹐房栊虚兮风冷冷。感帷裳兮发红罗﹐纷悴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靖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纂。仰视兮云屋﹐双涕下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壹过兮若浮。已独向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君子谓﹕“班婕妤辞同辇之言﹐盖宣后之志也﹔进李平于同列﹐樊姬之德也﹔释诅祝之谐﹐定姜之知也﹔求供养于东宫﹐寡李之行也。及其作赋﹐哀而不伤﹐归命不怨。”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其班婕妤之谓也。

  卷八之十五 汉赵飞燕

  赵飞燕姊娣者﹐成阳侯赵临之女﹐孝成皇帝之宠姬也。飞燕初生﹐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成帝常微行出﹐过河阳主﹐乐作。上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乃封父临为成阳侯。有顷﹐立飞燕为皇后﹐其弟为昭仪。

  飞燕为后而宠衰﹐昭仪宠无比。居昭阳舍﹐其中廷彤朱﹐殿上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壁玉﹐明珠﹑翠羽饰之。后宫未尝有焉。姊娣专宠﹐而悉无子。娇媚不逊﹐嫉妒后宫。

  帝幸许美人﹐有子。昭仪闻之﹐谓帝曰﹕“常绐我从中宫来﹐今许美人子何从﹖”生怼﹐手自捯﹐以头擎柱﹐从床上自投地﹐涕泣不食﹐曰﹕“今当安置我﹖我欲归尔﹗”帝曰﹕“我故语之﹐反怒为﹖”亦不食。昭仪曰﹕“陛下自如是﹐不食为何﹖陛下常言‘约不负汝’﹐今许美人有子﹐竟负约﹐谓何﹖”帝曰﹕“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使天下无出赵氏之上者。无忧也﹗”乃诏许氏夫人﹐令杀所生儿﹐革箧盛缄之﹐帝与昭仪共视﹐复缄﹐封以御史中丞印﹐出埋狱垣下。中宫史曹宫﹐字伟能﹐御幸生子。帝复用昭仪之言﹐勿问男女杀之。宫未杀﹐昭仪怒。掖庭狱丞籍武因中黄门奏事曰﹕“陛下无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帝不厅。时儿生八九日﹐遂取去杀之昭仪与伟能书及药﹐令自死。伟能得书﹐曰﹕“果欲姊娣擅天下﹗且我儿额上有壮发﹐似元帝。今儿安在﹖已杀之乎﹖”乃饮药死。

  自后御幸有子者﹐辄死﹐或饮药自堕﹐由是使成帝无嗣。成帝既崩﹐援立外蕃﹐仍不繁育。君子谓﹕“赵昭仪之凶嬖﹐与褒姒同行﹔成帝之惑乱﹐与周幽王同风。”诗云﹕“池之竭矣﹐不云自滨﹖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成帝之时﹐舅氏擅外﹐赵氏专内﹐其自竭极﹐盖亦池泉之势也。

  卷八之十六 汉孝平王后

  汉孝平王后者﹐安汉公﹑太傅﹑大司马王莽之女﹐孝平皇帝之后也。为人婉淑有节行。平帝即位﹐后年九岁莽秉政﹐欲只依霍光故事﹐以女配帝﹔设诈以成其礼﹐讽皇太后遣长乐少府﹑宗政﹑尚书令纳采﹔太师﹑大司徒﹑大司空以下四十人皮弁素积﹐而告宗庙。明年春﹐遣司徒﹑司空﹑左﹑右将军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汉公第。司徒授玺绶﹐登车称警跸﹐时自上林延寿门﹐入未央前殿。群臣就位行礼毕﹐大赦天下﹐赐公卿下至趋宰﹑执事﹐皆有差。

  后立岁余﹐平帝崩。后数年﹐莽篡汉位﹐后年十八。自刘氏废﹐常称疾不朝会。莽敬悍哀伤﹐意欲嫁之﹐令立国将军孙建世子豫将医往问疾。后大怒﹐笞鞭旁侍御﹐因废疾﹐不肯起﹐莽遂不敢强也。及汉兵诛莽﹐燔烧未央﹐后曰﹕“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君子谓﹕“平后体自然贞淑之行﹐不为存亡改意﹐可谓节行不亏污者矣。”诗曰﹕“髧彼两髦﹐实惟我仪。之死矢靡他﹗”此之谓也。

  卷八之十七 更始韩夫人

  汉更始韩夫人者﹐更始皇帝刘圣公之夫人也。佞谄邪媚﹐嗜酒无礼。初﹐王莽之末﹐更始以新市﹑平林﹑下江之众起﹐自立为更始将军﹐兵威日盛﹐遂自立为帝﹐以绍汉统。

  及申屠建讨莽﹐首诣宛﹐更始视之曰﹕“不如此﹐当与霍光等。”韩夫人曰﹕“不如此﹐帝那得之﹖”其佞巧得更始意如此。更始既堕于政事﹐而韩夫人嗜酒淫色﹐日与更始醉饱沈湎﹐乃令侍中于帏幕之内诈为更始﹐与群臣语。群臣知非更始声﹐莫不怨恨。尚书奏事﹐韩夫人曰﹕“帝方对我饮乐﹐正用是时来奏事﹗”由是﹐网纪不摄﹐诸侯离畔。赤眉入关不能制﹐乃将妻子﹐奉天子玺绶﹐降于赤眉﹐为赤眉所杀。诗曰﹕“彼昏不知﹐一醉日富。”其更始于韩夫人之谓也。

  卷八之十八 梁鸿妻

  梁鸿妻者﹐右扶风梁伯淳之妻﹐同郡孟氏之女也。其姿貌甚丑﹐而德行甚修。乡里多求者﹐而女辄不肯。行年三十﹐父母问其所欲﹐对曰﹕“欲节操如梁鸿者。”

  时鸿未娶﹐扶风世家多愿妻者﹐亦不许。闻孟氏女言﹐遂求纳之。孟氏盛饰入门﹐七日而礼不成。妻跪问曰﹕“窃闻夫子高义﹐斥数妻。妾亦已偃蹇数夫。今来而见择﹐请问其故。”鸿曰﹕“吾欲得衣裘褐之人﹐与共遁世避时。今若衣绮绣﹐傅黛墨﹐非鸿所愿也。”妻曰﹕“窃恐夫子不堪。妾幸有隐居之具矣。”乃更粗衣﹐椎髻而前。鸿喜曰﹕“如此者﹐诚鸿妻也。”字之曰德曜﹐名孟光﹔自名曰运期﹐字俟光﹐共遯逃霸陵山中。

  此时王莽新败之后也。鸿与妻深隐﹐耕耘织作﹐以供衣食﹔诵书弹琴﹐忘富贵之乐。后复相将至会稽﹐赁舂为事。虽杂庸保之中﹐妻每进食﹐举案齐眉﹐不敢正视。以礼修身﹐所在敬而慕之。君子谓﹕“梁鸿妻好道安贫﹐不汲汲于荣乐。”论语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之谓也。

  卷八之十九 明德马后

  明德马后者﹐汉明帝之后﹐伏波将军﹑新息忠成侯马援之女也。少有岐嶷之性﹐年十三以选入太子家。接待同列﹐如承至尊﹐先人后己﹐发于至诚﹐由此见宠。时及政事﹐后推心以对﹐无不当理﹔意有所未安﹐则明陈其故。

  是时﹐后宫未有妊育者﹐常言继嗣当时而立﹐荐达左右﹐如恐弗及。其后宫有进见者﹐辄奉养慰纳之﹔其宠益进者﹐与之愈隆。是时宫中尚无人﹐事皆自为。舞衣袖裁成﹐手皆瘃裂﹐终未尝与侍御者私语﹐防僮御杂错﹐或因有所诉﹐恐万分见于颜色﹐故预绝其渐﹐其慎微如是。永平三年﹐有司奏立长秋宫﹐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遂登后位。身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率皆羌胡倭越﹐未尝请旧人僮使。诸王﹑亲家朝请﹐望见后袍极粗疏﹐反以为绮﹐就视乃笑。后曰﹕“此缯染色好﹐故用之耳。”老人知者﹐无不嗟息。性不喜出游观﹐未尝临御窗﹐又不好音乐。上时幸苑囿离宫﹐以故希从﹐辄戒言不宜晨起及禽﹐因陈风邪雾露之戒。辞息甚备﹐上纳焉。

  诵易经﹐习诗﹑论﹑春秋﹐略说大义。读楚辞﹐不竟赋诵过耳﹐疾浮华。听言观论﹐辄擿发其要。读光武皇帝本纪至于“献千里马﹑宝剑者﹐上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手不持珠玉”﹐后未尝不叹息。时有楚狱﹐因证相引﹐系者甚多。后恐有单辞妄相覆冒﹐承间为上言之﹐恻然感动﹐于是上衣夜起彷徨﹐思论所纳﹐非臣下得闻。

  后志在克己辅佐﹐不以私家干朝廷。兄为虎贲中郎﹐弟黄门侍郎﹐讫永平世不迁。明帝体不安﹐召黄门侍郎奉参医药﹐夙夜勤劳。及帝崩﹐后作起居注﹐省去防参医药事。公卿诸侯上书言宜遵旧典﹐封舅氏。太后诏曰﹕“外戚横恣﹐为世所传﹐永平中常自简练﹐知舅氏不可恣﹐不令在枢机之位。今水旱连年﹐民流满道﹐至有饥饿﹐而施封拜﹐失宜不可。且先帝言诸王财今半楚﹑淮阳王﹐‘吾子不当与光武帝子等’﹐今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吾自束修﹐冀欲上不负先帝﹐下不亏先人之德﹐身服大练缣裙﹐食不求所甘﹐左右旁人﹐皆无香熏之饰﹐但布帛耳。如是者﹐欲身帅众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克﹐但反共言太后素自喜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车如流水马如龙﹐苍头衣绿直领﹐领袖正白﹐顾视旁御者﹐远不及也。亦不谴怒﹐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止讙耳。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人之所以欲封侯者﹐欲以禄食养其亲﹐奉修祭祀﹐身温饱耳。今祭祀则受太官之牲﹐郡国既珍﹑司农黍稷﹐身则衣御府之余缯﹐尚未足耶﹖必当得一县上令﹖长乐宫有负言之责﹐内亦不愧于世俗乎﹖”先是时﹐城门越骑校尉治母丧﹐起坟微大。后太后以为言﹐惶惧﹐实时削减成坟。上下相承﹐俱奉法度﹐王主诸家﹐莫敢犯禁。广平﹐巨鹿﹑乐成王入间起居﹐见车骑鞍勒﹐皆纯黑无金银采饰﹐马不踰六尺﹔章帝缘太后意﹐白赐钱五百万。新平主衣绀缟直领﹐谪以不得厚赐。于是亲戚被服如一﹐教化不严而从﹐以躬亲率先之故也。置织室﹑蚕室濯龙中﹐后亲往来﹐占视于内﹐以为娱乐﹔教诸小王﹐试其诵论﹐衎衎和乐。日夕论道﹐以终厥身。其视养章帝过所生。章帝奉之﹐竭尽孝道。君子谓﹕“德后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诗云﹕“惟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猷﹐考慎其相。”此之谓也。

  卷八之二十 梁夫人嫕

  梁夫人嫕者﹐梁竦之女﹐樊调之妻﹐汉孝和皇帝之姨﹐恭怀皇后之同产姊也。初﹐恭怀后以选入掖庭﹐进御于孝章皇帝﹐有宠﹐生和帝﹐立为太子﹐窦后母养焉。和帝之生﹐梁氏喜相庆贺﹐闻窦后。窦后骄恣﹐欲专恣害外家﹐乃诬陷梁氏。时竦在本郡安定﹐诏书收杀之﹐家属移九真。后和帝立﹐窦后崩﹐诸窦以罪诛放。嫕从民间上书自讼曰﹕“妾同产女弟贵人﹐前充后宫﹐蒙先帝厚恩﹐得见龙乘。皇天授命﹐育生明圣﹐托体陛下。为窦宪兄弟所谮诉而破亡﹐父竦冤死牢狱﹐体骨不掩﹐老母孤弟﹐远徙万里。独妾脱身﹐窜伏草野﹐尝恐殁命﹐无由自达。今遭陛下神圣之德﹐揽统万机﹐宪兄弟奸恶伏诛﹐海内旷然﹐各得其所。妾幸苏息﹐拭目更视﹐敢昧死自陈﹕父既湮没﹐不可复生﹐母垂年七十﹐弟棠等远在绝域﹐不知死生。愿乞母弟还本郡﹐收葬竦枯骨。妾闻文帝即位﹐薄氏蒙达﹔宣帝纪统﹐史氏复兴。妾自悲既有薄﹑史之亲﹐独不得蒙外戚余恩。”

  章疏上﹐天子感悟﹐使中常侍﹑掖庭令噪声问﹐知事明审﹐引见。嫕对上泣涕﹐赏赐义妃。嫕既素有节行﹐又首建此事﹐上嘉宠之﹐称梁夫人﹐擢嫕夫樊调为郎中﹐迁羽林郎将。恭怀后遂乃改殡于承光宫﹐葬西陵﹔追谥竦为褒亲愍候﹐征还母及弟等﹔素既到﹐曾封侯﹐食邑五千户。君子谓﹕“梁夫人以哀辞发家﹐开悟时主﹐荣父之魂﹐遣母万里﹐为家门开三国之拜﹐使天子成母子之礼。”诗云﹕“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恩皇多士﹐生此王国。”此之谓也。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四·李心传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九·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八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师长将司令绑票谁是谁非·宣南吏隐
  一百八十八 内务府奏请将曹(兆页)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摺·佚名
  平定准噶尔方畧序·傅恒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八·佚名
  卷三·汪越
  刘邵传·沈约
  熊廷弼传·张廷玉
  卷二百二上·雍正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夏竦·唐圭璋

      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生于雍熙元年(984)。以父死事补官。景德四年(1007)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仁宗朝,累擢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召入为宰相,为言者所攻,改枢密使。封英国公,后改封郑。皇祐二年(1050)卒,年六

  • ●卷六·宋三·王奕清

    ◎元时宗室词元时宗室能词者众,如嗣濮王仲御瑶台第一层词有云:"ㄍ管声催。人报道,嫦娥步月来。凤灯莺炬,寒轻珠箔,光泛楼台。""欢陪。千官尤骑,九霄人在五云堆。赭袍光里,星球宛转,花影徘徊。"又安定郡王令尝夜过东坡家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三·丘逢甲

    (丁酉稿)(清光绪二十三年) 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韩山书院新栽小松(四首)郁郁贞蕤夜拂霜,十年预计比人长。要从韩木凋零后,留取清阴覆讲堂。不惜阶前尺地宽,孤根未稳护持难。何须定作三公梦,且养贞

  • 远山堂剧品提要·祁彪佳

    《远山堂剧品》,明祁彪佳着。著录明人杂剧的专书,仅有这样一部稿子(其中元杂剧占极少数)。体例和《曲品》相同,计有:妙品二十四种,雅品九十种,逸品二十八种,艳品九种,能品五十二种,具品三十九种,共二百四十二种。虽然还不能说是搜

  • 卷十八·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八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偶题【鹤注当是大厯元年秋作】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軰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制【郭作制一作例韵防例古或作列】歴代各清

  • 卷三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吕温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末擢进士第因善王叔文再迁为左拾遗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元年乃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与窦羣羊士谔相昵羣为御史中丞荐温知杂事士谔

  • 奉答燕公·张说

    赵冬曦语别意凄凄,零陵湘水西。 佳人金谷返,爱子洞庭迷。 旧馆逢花发,他山值鸟啼。 江天千里望,谁见绿蘋齐。

  • 本纪第三 世祖·姚思廉

    世祖文皇帝,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梁太清初,梦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世祖因三分取一而怀之。侯景之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六月辛未朔户部言江浙湖南福建诸路没官田产昨许人佃租近因钟世明请出卖而未有买者见佃人因此失业今乞仍旧给佃二月乙亥钟世明建请出卖上曰建议者不过利于得钱耳若许民租佃量立租课民必利之

  • 六四○ 谕记过一、二次分校各员着存记于下次汇奏时一并积算·佚名

    六四○ 谕记过一、二次分校各员着存记于下次汇奏时一并积算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奉旨:所有欠课分校各员,其记过三次者,固应交部察议。即记过一、二次者,亦已欠交字数至一、二十万,此等非校阅

  • 一九四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办理遗书情形及查出屈大均等悖逆书籍折·佚名

    一九四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办理遗书情形及查出屈大均等悖逆书籍折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初四日大学士仍管两广总督臣李侍尧、广东巡抚臣德保等谨奏,为遵旨查缴遗书,恭折覆奏事。窃臣等于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三日接准字寄,乾隆

  • 鲁周公世家第三·司马迁

    赵季译注【说明】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

  • 都任传·张廷玉

    都任,字弘若,河南祥符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升郎中,又调任四川右参政。天启五年(1625)考核地方官吏,升江西佥事,再升陕西左布政使。崇祯五年(1632),贬为山东右参政,后再升山西按察使。任禀性刚毅,常得罪

  • 与优昙书(五通)·太虚

    一优昙法师览:巨赞法师来,带来你的信及香一盒,又密持居士港币百元,心尊居士银耳与参各一盒,均收谢!另舫法师与妙吉祥一书已付海刊。巨赞面告各节,大致均由其函覆。唯闻你与心尊居士等议移设巴利文学院于港,且可购地造屋,诚胜事

  • 第八十章 十六王章·佚名

    其时,彼大王[普罗加玛婆夫]之外甥,为诗圣而贤者有奇奢耶婆夫[之]楞伽王。(一)践王位[行]灌顶此贤[王]仁宽而大,又其时依自己叔父普罗玛普奢王,令投狱受笞缚痛苦之楞伽住民解放其苦恼。(二、三)于各处,与彼等所有各自之[领]邑、田地及其他

  • 浔阳记·张僧鉴

    地理杂志。晋张僧鉴撰。一卷。作者生平无考,成书年代亦不详。浔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书人记浔阳山川地貌、物产风俗等资料八条。其中记庐山、鸡笼山、麻姑山等四座,并载庐山顶有湖广数顷,风景秀美,山上盛产

  • 周易象义·丁易东

    元丁易东撰。十六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据《易》象以明义,故名曰《象义》。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为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爻、变卦、伏卦、互对、反对、比爻、原画、纳甲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

  • 病逸漫记·陆釴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一卷。明陆釴撰。此书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记为三卷,入制书类; 《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则无卷数,入小说家类。今存《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 《历代小史》本、《明钞五种》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