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穆传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其父李咸秩,任陕州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很高尚的行操。走在路上捡得丢失的东西,一定访到失主归还他。师从酸枣王昭素学习《易》及《庄子》、《老子》诸书,穷尽义理。昭素对他说“:你学到的都是精理,往往有些出乎我的意想。”并且对别人说“:李生今后一定会成为朝廷大材。”昭素把自己所著的三十三篇《易论》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954),因考中进士任郢、汝二州从事,升任右拾遗。

宋朝初期,以殿中侍御史身份选任为洋州通判。他到州后,处理积留案件,没有一件滞留不决。改任陕州通判,有关部门调郡里租税送到河南,李穆因为本州缺粮,不立即应命,因此被免职。又因推举官员失误,被削去以前的资历。当时他的弟弟李肃任博州从事,李穆奉养母亲住在李肃的居处,虽然家里很贫穷,兄弟互相讲学,态度豁然淡泊。

开宝五年(972),以太子中允一职召他入朝。第二年,任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词令崇尚华丽,到李穆时单独崇尚雅正,尽力矫正这个弊端。李穆与卢多逊为同门学生。太祖曾经对多逊说:“李穆为人仁善,文学之外无所擅长。”多逊回答说:“李穆操行端重,遇事不因生死易节,是个有仁有勇的人啊。”皇帝说:“果真如此,我将重用他。”当时准备进攻南唐,已经对诸将作了部署,却没有发兵进攻的借口。于是先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南唐说明旨意,李煜以疾病为借口推辞了,并且说:“事奉大国以求生存,现在如果这样做,只有死路一条了。”李穆说:“入朝与否,国主自己作主吧。但是宋朝军队精锐,物力雄厚,恐怕不易抵挡它的兵锋,应当再三考虑成熟,不要自贻后患。”出使回朝后,详细述说出使情况,皇帝认为他的宣谕要切。南唐也认为他的话诚实。

太平兴国初年(976),转任左补阙。太平兴国三年冬天,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当面赐给他金紫朝服。太平兴国四年,跟从太宗征伐太原回来,授任中书舍人。参预修撰《太祖实录》,赏赐他衣带、银器、缯彩。太平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近而不庄重,又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言官弹劾,被贬授司封员外郎。

太平兴国八年春天,与宋白等人同知贡举,他在崇政殿陪侍皇上亲自考试进士,皇帝怜悯他形容憔悴,当天就授任他为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任命为翰林学士。六月,任知开封府,判案精敏,奸滑之人无所逃脱,从此豪族收敛恶迹,权贵不敢以私干预政事,皇上越发知道他的才干。十一月,提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月后,遭母丧,不久,守丧未满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任本官。李穆三次上表请求守丧满制,诏令强行起复,李穆越是哀伤尽礼节。太平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准备上朝,因风眩突然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李穆从贬任员外郎,复任中书舍人,进入翰林院,任参知政事,以至到死,不满一年。太宗听说他的死讯,哭着对亲近的大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我正要倚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他个人的不幸,乃是我的不幸啊。”追赠工部尚书。

李穆为人至孝,他的母亲曾经有病卧床,每次动止转侧,都亲自扶掖,于是称合母亲的心意。当初,李穆因秦王事被交给官吏审问,他的儿子惟简骗祖母说是李穆奉诏在台省审讯案件。被贬任省郎后,回家,也不告诉母亲。每隔一天,假装入宫承直,去访亲拜友,或者游历僧寺。免职归家,直到复官,他的母亲始终不知道。居母丧期间,因思念母亲竟至灭性。

李穆擅长篆隶书,又工于绘画,常隐瞒这些。为人厚道朴质忠于职守,行动言语都很谨慎,所作所为出于真心,没有矫饰。深信佛教经典,善于谈论名理,喜欢接引后进,常常向朝廷推荐。尤其宽厚,家人从未看见过他的喜怒。所写文章,随即毁掉,大多不留稿。

他的儿子惟简,因为父亲的官爵任将作监丞,多才多艺,性情冲和淡泊,不追求仕进。离职居家二十多年,人们都称赞他。真宗一向听说他有节操,景德三年,诏令授任惟简的儿子郯为将作监主簿。大中祥符七年(1014)冬天,召惟简入宫谈话,特地授任为太子中允退休,后来加官太常丞。天禧四年(1020),去世,赐给他家钱十万,仍给郯每月俸禄让他守丧终制,郯后来任太子中舍。

猜你喜欢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陈寿
  卷四十三·本纪第四十三·脱脱
  卷一百八·表第九·外戚恩泽侯表·张廷玉
  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选举二·张廷玉
  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赵尔巽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二·焦竑
  卷七 明帝·王夫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纪昀
  四一 老师一·周作人
  孙复传·脱脱
  洪迈传·脱脱
  卷三十·宋敏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16.齐桓公九合诸侯·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前场半月后,晴午。地点 王家的场院。布景 一道篱笆,后有枯柳、房子。左有草垛,右有磨盘。〔幕启:王家母女受过公审,已被拘管。薛玉莲与二艾子陪伴着李招弟。二艾子去挑水,薛玉莲正帮着李招弟作针线活。李招弟脸上已

  • 第二折·乔吉

    (正旦扮病梅香扶上,云)自从韦秀才去后,早已数年,杳无音信。妾身思成一病,虽是不疼不痒,却又不茶水饭,则被这相思病害杀我也。(梅香云)姐姐,进些汤药咱。(正旦云)你不知,我这病症非汤药能医。(卜儿上,云)儿嗛,你害的是甚的病,怎么

  • 提要·梁兰

    臣谨案畦乐诗集一巻明梁兰撰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泰和人右赞善梁潜之父也隐居不仕故以畦乐自号于杨士竒为姻家士竒尝从之学诗此集即士竒所编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士竒序考士竒所作兰墓志称卒于永乐八年则编此集时兰犹及见之也

  • 卷三百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张廷玉

        ◎阉党   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党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

  • ●卷五·黎庶昌

    「丁巳」咸丰七年,公四十七岁。正月,公在南昌。初五日,吴公坤修克奉新县城,毕刚毅公金科由饶州率军剿贼于景德镇,遇伏阵亡。十七日,奏报吴坤修一军迭获胜仗,克奉新县城。随摺奏保吴坤修请以道员用,并保杜霖、孔广晋二员,阵亡勇

  • 名山藏卷之十六·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十六◆典谟记十六宪宗纯皇帝二○宪宗纯皇帝二八年正月虏入大同西路募民纳马予冠带拣阅各营马步官军兵部言日者四川盗起烧劫荣揵为二县山西河南山东草寇窃发南北直隶大旱相仍淮

  • 卷二百六十三·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九月己卯朔 驻跸沙城朝鲜国王李祹遣陪臣崔云诣军门奏事今还北京待命○壬午江阴等卫都指挥佥事周鼎等九百九十二人奉使榜葛剌等国回 皇太子令礼部赏钞有差△户部言四川李意与井比年河水泛溢土石淤塞盐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九月己卯朔太常寺奏进三十八月祀册命礼部侍郎吴道南捧进○户科给事中韩光祜言内监陈永寿所派三殿木植大工钱粮至九百三十余万比嘉靖间三门午楼之费尚增一培乞明诏天下蠲湖广川贵三省木价之半不报○庚辰

  • 九三八 寄谕奉天府尹伯兴另行缮折参奏广宁县知县杨鹏翮·佚名

    九三八 寄谕奉天府尹伯兴另行缮折参奏广宁县知县杨鹏翮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侍郎兼管奉天府尹伯<兴>,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上谕:据伯兴参奏广宁县知县杨鹏翮领运四

  • 卷之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表第八喀尔喀车臣汗部【康熙二十七年来归旗二十三爵二十六】车臣汗<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

  • 张绍登传·张廷玉

    张绍登,字振夫,南城人。崇祯时举人,授应城知县。崇祯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攻应城,绍登同训导张国勋、乡官饶可久全力抵御,力战一昼夜,斩获甚众。义军暂撤走。本县侍郎王蠨之子王权与本族有怨仇,怨家暗中引导义军再来攻城。国

  • 学而第一·朱熹

     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

  • 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称不敢与第十二·晏婴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以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司马穰

  • 卷首·程端学

    【臣】等谨按春秋本义三十卷元程端学撰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人至治元年举进士第二官国子助教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事迹附载元史儒学传韩性传中是书乃其在国学时所作所采自三传而下凡一百七十六家卷首具列其目宁波府志及

  • 六经正误卷五·毛居正

    宋 毛居正 撰周礼正误天官宰 作冢误从□从豖□音莫老反重覆也豖敕玉反后皆然腊人 注腊之言夕也缺之言也三字醢人 注豆不尽于醢于作干误掌舍 作舎误舍从入从干从口口音围后掌舍之职同余仿此司会 作防误会

  • 周书·秦誓·佚名

    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

  • 缁门警训卷第七·如卺

    芙蓉楷禅师小参夫出家者为厌尘劳。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岂可以等闲利养埋没平生。直须两头撒开中间放下。遇声遇色。如石上栽花。见利见名如眼中著屑。况从无始以来不是不曾经历。又不是不知次第。

  • 阴符经玄解正义·闵一得

    (清)闵一得撰古书隐楼藏书本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阴符经玄解者,范一中所着,名曰玄解而义不轨于正,遗误非细,故述本经之义以正之。一得亦深惧饶舌之罚,惟是阴符经注凡数十家,各有玄义,何敢敢轻议而谓是,的解则未能治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