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传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其父李咸秩,任陕州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很高尚的行操。走在路上捡得丢失的东西,一定访到失主归还他。师从酸枣王昭素学习《易》及《庄子》、《老子》诸书,穷尽义理。昭素对他说“:你学到的都是精理,往往有些出乎我的意想。”并且对别人说“:李生今后一定会成为朝廷大材。”昭素把自己所著的三十三篇《易论》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954),因考中进士任郢、汝二州从事,升任右拾遗。
宋朝初期,以殿中侍御史身份选任为洋州通判。他到州后,处理积留案件,没有一件滞留不决。改任陕州通判,有关部门调郡里租税送到河南,李穆因为本州缺粮,不立即应命,因此被免职。又因推举官员失误,被削去以前的资历。当时他的弟弟李肃任博州从事,李穆奉养母亲住在李肃的居处,虽然家里很贫穷,兄弟互相讲学,态度豁然淡泊。
开宝五年(972),以太子中允一职召他入朝。第二年,任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词令崇尚华丽,到李穆时单独崇尚雅正,尽力矫正这个弊端。李穆与卢多逊为同门学生。太祖曾经对多逊说:“李穆为人仁善,文学之外无所擅长。”多逊回答说:“李穆操行端重,遇事不因生死易节,是个有仁有勇的人啊。”皇帝说:“果真如此,我将重用他。”当时准备进攻南唐,已经对诸将作了部署,却没有发兵进攻的借口。于是先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南唐说明旨意,李煜以疾病为借口推辞了,并且说:“事奉大国以求生存,现在如果这样做,只有死路一条了。”李穆说:“入朝与否,国主自己作主吧。但是宋朝军队精锐,物力雄厚,恐怕不易抵挡它的兵锋,应当再三考虑成熟,不要自贻后患。”出使回朝后,详细述说出使情况,皇帝认为他的宣谕要切。南唐也认为他的话诚实。
太平兴国初年(976),转任左补阙。太平兴国三年冬天,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当面赐给他金紫朝服。太平兴国四年,跟从太宗征伐太原回来,授任中书舍人。参预修撰《太祖实录》,赏赐他衣带、银器、缯彩。太平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近而不庄重,又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言官弹劾,被贬授司封员外郎。
太平兴国八年春天,与宋白等人同知贡举,他在崇政殿陪侍皇上亲自考试进士,皇帝怜悯他形容憔悴,当天就授任他为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任命为翰林学士。六月,任知开封府,判案精敏,奸滑之人无所逃脱,从此豪族收敛恶迹,权贵不敢以私干预政事,皇上越发知道他的才干。十一月,提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月后,遭母丧,不久,守丧未满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任本官。李穆三次上表请求守丧满制,诏令强行起复,李穆越是哀伤尽礼节。太平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准备上朝,因风眩突然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李穆从贬任员外郎,复任中书舍人,进入翰林院,任参知政事,以至到死,不满一年。太宗听说他的死讯,哭着对亲近的大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我正要倚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他个人的不幸,乃是我的不幸啊。”追赠工部尚书。
李穆为人至孝,他的母亲曾经有病卧床,每次动止转侧,都亲自扶掖,于是称合母亲的心意。当初,李穆因秦王事被交给官吏审问,他的儿子惟简骗祖母说是李穆奉诏在台省审讯案件。被贬任省郎后,回家,也不告诉母亲。每隔一天,假装入宫承直,去访亲拜友,或者游历僧寺。免职归家,直到复官,他的母亲始终不知道。居母丧期间,因思念母亲竟至灭性。
李穆擅长篆隶书,又工于绘画,常隐瞒这些。为人厚道朴质忠于职守,行动言语都很谨慎,所作所为出于真心,没有矫饰。深信佛教经典,善于谈论名理,喜欢接引后进,常常向朝廷推荐。尤其宽厚,家人从未看见过他的喜怒。所写文章,随即毁掉,大多不留稿。
他的儿子惟简,因为父亲的官爵任将作监丞,多才多艺,性情冲和淡泊,不追求仕进。离职居家二十多年,人们都称赞他。真宗一向听说他有节操,景德三年,诏令授任惟简的儿子郯为将作监主簿。大中祥符七年(1014)冬天,召惟简入宫谈话,特地授任为太子中允退休,后来加官太常丞。天禧四年(1020),去世,赐给他家钱十万,仍给郯每月俸禄让他守丧终制,郯后来任太子中舍。
猜你喜欢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陈寿 卷四十三·本纪第四十三·脱脱 卷一百八·表第九·外戚恩泽侯表·张廷玉 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选举二·张廷玉 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赵尔巽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二·焦竑 卷七 明帝·王夫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纪昀 四一 老师一·周作人 孙复传·脱脱 洪迈传·脱脱 卷三十·宋敏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16.齐桓公九合诸侯·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