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纨传

朱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封官景州知州,调到开州。嘉靖年初期,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历四川兵备副使。与副总兵何卿共同平定深沟诸砦番。五迁到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五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第二年七月,倭寇出现,改任提督浙、闽海防军务之职,巡抚浙江。

起初,明祖定下制度,不许片板入海。承平日久,奸民擅自出入,勾结倭人和佛郎机诸国的人到中国互相做买卖。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占据宁波的双屿,做该地的统治者,掌管它的质契。有势的人家维护支持他们,漳、泉的这种家庭比较多,或者与他们通婚姻。假借济渡的名义,制造双桅大船,运载禁运物资,将吏对此不敢诘问。有的人欠他们的债,许栋等人就引诱他们攻打抢劫。欠债的人威胁说将吏要逮捕驱逐他们,泄露出征时间让他们离去,期望他日偿还。到期后,仍然像以前一样欠债。倭寇大怨恨,更加与许栋等人合作。而浙、闽海防长久毁坏,战船、哨船十艘只剩下一两艘,漳、泉巡检司弓箭兵旧额二千五百多人,现在只有千人。倭人抢劫掠夺总是得志,更加无所顾忌,来进行抢掠的接踵不断。

朱纨巡视海道,采用佥事项高和士民的话,说不革除渡船,那么海道就不能清理,不严保甲则海防不可能得到恢复,上疏皇帝列举具体情况。从此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闽人衣食靠海来维持,突然丧失重利,即使是士大夫之家,也觉不便,想阻止破坏这种制度。朱纨讨伐平定覆鼎山的叛贼。第二年将进攻双屿,让副使柯乔、都指挥黎秀分别驻扎漳、泉、福宁,遏止敌贼奔逸,让都司卢镗率领福清的兵士从海门进入。而日本的贡使周良违背旧约,以六百人先期到达。朱纨奉诏对此进行灵活处理。估计不可能推却,于是要周良自我表明,并且下不为例。命人登记他们的船,将周良引进宁波宾馆。奸民投书激变,朱纨防范甚密,使他们的诡计不能得逞。夏天四月,卢镗在九山洋遇到敌贼,俘虏日本国人天稽,许栋也被擒。许栋的同党汪直等人收集余众逃遁,卢镗筑塞双屿后回来。番船后到的不能进入双屿,分别停泊在南麂、礁门、青山、下八诸岛。

势豪之家既然失利,就公开扬言被擒的人都是良民,不是贼党,以此来蛊惑人心。又挟制有司,轻的按胁从被掳的罪名加以处理,严重犯罪的则按强盗拒捕的法律处理。朱纨上疏说“:现在海禁分明,不知由什么原因被掳,由什么原因胁从。如果以引进番导来寇为强盗,海洋敌对为拒捕,我很愚昧,实在不能理解。”于是朝廷让他不须请示灵活处置、杀戮。

朱纨执法非常坚决,势豪之家都感到恐惧。贡使周良安插已定,闽人林懋和为主客司,宣言应当放他回去。朱纨因为中国制驭诸番,应当遵守大信,谏争得很强烈。就说:“除去外国强盗容易,除中国强盗困难。除去中国濒海的强盗还容易,除去中国衣寇的强盗特别困难。”闽、浙的人更加恨他,竟勒令周良还泊海屿,以等候贡期。吏部采用御史闽人周亮和给事中叶镗的话,上奏改朱纨为巡视,以减少他的权力。朱纨愤怒,第二年春天上疏说:“我整顿海防,稍有次第,周亮想侵削我的权力,致使我管的官吏不肯听我的命令。”既而又陈述明国事、正宪体、定纪纲、扼要害、除祸本、重决断六事,语言多有愤激。中朝士大夫先听进浙、闽人的话,也有不喜欢朱纨的人。

朱纨前往讨伐温、盘、南麂诸贼,连战三月,大破敌军,还平息处州矿盗。这一年的三月,佛郎机国人到诏安进行抢劫。朱纨攻击擒获他们的头领李光头等九十六人,又用相机处理之法将他们杀戮。并将情况报告给皇帝,语言中又侵犯了诸势豪之家。御史陈九德于是弹劾朱纨擅自杀戮。于是免去朱纨的官职,命令兵科都给事中杜汝祯考察审问。朱纨听说后,慷慨流涕说:“我贫穷而且有病,又意气自负,不能对簿公堂。纵使皇帝不想杀我,闽、浙人一定会杀我。我死,自己解决,不须他人。”写墓志,作绝命词,饮药而死。二十九年(1550),给事中杜汝祯、巡按御史陈宗夔回来,说是奸民鬻贩拒捕,没有僭号流劫之事,问朱纨擅杀之罪。皇帝下诏令逮捕朱纨,朱纨在这以前已经死了。柯乔、卢镗等人一并被处死刑。

朱纨清强峭直,勇于任事。想为国家杜绝祸乱的根源,才被势豪之家陷害,朝野人士都为他叹息。自从朱纨死后,罢去巡视大臣官职不设,朝廷内外都摇手不敢说海禁方面的事。浙中卫所四十一个,战船四百三十九艘,军籍尽为耗散。朱纨将福清捕获的盗船四十多艘,分布在海道,在台州海门卫的有十四艘,作为黄岩的外部屏障。副使丁湛全部将它们遣散,撤消防备放开海禁。不久,海寇大作,荼毒东南有十多年。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九十二 後周紀三·司马光
  卷七·佚名
  卷六 光武·王夫之
  卷之四十六·佚名
  ●叙·文秉
  一九八 拾遗壬·周作人
  赵[日巨火]传·魏徵
  陈彭年传·脱脱
  卷之四十七  三朝聖諭錄下(明)楊士奇 撰·邓士龙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佚名
  卷第六十·佚名
  卷五·佚名
  94.周瑜火攻赤壁·林汉达
  卷二十·郭良翰
  谢蘅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钱仲联

    一○一、嘉兴唐兰庵(兰),锡山唐蔚师门下同学也。又曾受业于金甸丞,为沈寐叟再传弟子。诗功极深,同门中除王瑗仲(蘧常)外,无人能及。瑗仲尝举其佳句云:“黄昏乘落日,布作满城霞。”真能状难写之景,可匹刘宾客之句。《蟹

  • 巻六·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六元 顾瑛 编陆德源字静逺呉郡人甫里先生之后好学博古尊敬师友虽赀瞻力给谦恭若岀诸生之下愤甫里之学不传遂作甫里书院于城南拨良田以给学徒有司闻其事遂命其长是院后陞徽城教官以疾终家有杞

  • 初集卷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古今体九十一首【庚申一】题文徵明兰亭图?禊依然晋永和书成只待萐山婆何须感慨论修短试看衡山驻日戈夏珪秋江风雨图雨丝风片远连天一棹渔舟万顷烟无事买鱼沽酒客却饶书画米家船题画庭树侵

  •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五·宋濂

        阿术   阿术,兀良氏,都帅兀良合台子也。沉几有智略,临阵勇决,气盖万人。宪宗时,从其父征西南夷,率精兵为候骑,所向摧陷,莫敢当其锋。至平大理,克诸部,降交趾,无不在行。事见《兀良合台传》。宪宗尝劳之曰:“阿术

  •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张廷玉

        董伦 仪智 邹济周述 陈济 王英 钱习礼周叙 柯潜 孔公恂   董伦,字安常,恩人。洪武十五年以张以宁荐,授赞善大夫,侍懿文太子,陈说剀切。太祖嘉之,进左春坊大学士。太子薨,出为河南左参议。肇州吏目兰溪诸葛

  • 卷之三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六八四 谕内阁陆费墀着解任交英廉等审讯并着英廉另简派提调·佚名

    六八四 谕内阁陆费墀着解任交英廉等审讯并着英廉另简派提调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六日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王杰参奏武英殿提调陆费墀遗失各书底本四、五百种,令誊录捐书缮写,以为拖延掩饰之计,请勒限追缴等语

  • 高肇传(附高植传)·魏收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的哥哥。自称本是勃海..人。五世祖高顾,晋永嘉年间避乱入高丽。父高..,字法修。高祖初年,与弟乘信以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人入归朝廷,拜厉威将军、河间子,乘信被授为明威将军,朝廷都以客礼待之,赐给奴婢

  • 二二、孔子在陈绝粮考·钱穆

    《论语》:“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又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康成以为:“言弟子之从我而厄于陈蔡者,皆不及仕进之门,而失其所。”孟子亦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

  • 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四翰林院国初置翰林院正三品衙门设学士承旨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直学士典簿待制修撰应奉编修典籍检閲等官职专制诰史册文翰等事洪武十四年改正五品衙门

  • 卷五十三·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經部,禮類,通禮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三章 难易·林语堂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语译众人是有所为而为,圣人是

  • 卷一百九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九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五滕文公章句上考异古本注犹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论语因以题篇作若弟子之问师故以题篇滕文公为世子至厥疾不瘳考异古本注考公作孝公下同足利本同今本 

  • 卷六十五·佚名

    △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五舍利子,眼界性空故。眼界於眼界无所有不可得。眼界於色界无所有不可得。色界性空故。色界於色界无所有不可得。色界於眼界无所有不可得。眼界色界於眼识界无所有不可得。眼识界性空故。眼识界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著。叔本华出身于但泽市(今波兰格但斯克)的富商家庭。1809年进入哥丁根大学攻读医学和哲学。1811年去柏林大学专攻哲学,深受费希特“知识学”的影响。1813年在耶拿

  • 曹仁伯医案·曹仁伯

    又名 《曹仁伯医案论》。医案。清曹仁伯撰。一卷。仁伯有 《琉球百问》 已著录。此书初为抄本,后由裘庆元收入《三三医书》刊行。约万余字。以里居姓氏为题,载案二十五则,包括湿痰、头鸣右盛、交肠、血证、湿热痰浊、

  • 教观纲宗·智旭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图》。佛教著述。明智旭撰。一卷。约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部阐述天台宗“依教设观”教义的著作。全书分为五部分:(1)五时八教权实总图;(2)通别五时论;(3)化仪四教说;(4)化法四教说;(5)附转接同会借

  • 法界次第初门·智顗

    凡三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略称法界次第。乃智顗为天台之初学者阐述毗昙等之教义及诸法之名目,并兼明诸教之浅深次第以作为习学三观者之阶梯。自初门名色以下至三念处,共计六十门。又卷首之自序列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