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赵[日巨火]传

赵[日巨火]字贤通,天水西人。

祖父赵超宗,魏国的河东太守。

父亲赵仲懿,尚书左丞。

赵[日巨火]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很孝顺。

十四岁,有人盗伐他父亲坟墓上的树,赵[日巨火]对墓痛哭,把伐木者扭送到官府。

他见了魏国的右仆射周惠达,只作揖,不下拜,自述孤苦,涕泪交集,周惠达为之落泪,叹息很久。

长大后,赵[日巨火]深沉有才,略涉书史。

北周太祖任他为相府参军事。

不久随军攻破洛陽。

周太祖班师时,赵[日巨火]请求留在洛陽招降纳叛,太祖听了他的。

赵[日巨火]于是率部与北齐军前后打了五仗,斩北齐的郡守、镇将、县令五个人,俘虏很多北齐军。

赵[日巨火]因功封为平定县男爵,食邑三百户。

累功提升到中书侍郎。

北周孝闵帝受禅登基,赵[日巨火]调任陕州刺史。

蛮人的酋长向天王聚众作乱,率兵进攻信陵、秭归。

赵[日巨火]率领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敌,二郡得以保全。

当时北周人在江南岸建安蜀城以防御陈国,刚好下了几十天雨,城墙垮了一百多步。

蛮人酋长郑南乡背叛,带领陈国将领吴明彻,想袭击安蜀城。

大伙都劝赵[日巨火]增修防御,赵[日巨火]说:“不然,我自有办法安定安蜀城。”于是派人引诱、劝说江外的生蛮向武陽,让他乘虚袭击郑南乡所居,俘虏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儿。

郑南乡听说此事,其部下各自散开了,陈国兵马于是退去。

次年,吴明彻屡屡进犯,赵[日巨火]领兵防御他,前后打了十六仗,每次都挫败吴明彻军队的锋锐,俘虏陈国偏将覃礒、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一百六十级。

赵[日巨火]因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调任荆州总管长史。

后入京为民部中大夫。

北周武帝出兵巩、洛,欲攻占北齐黄河南岸的地盘。

赵[日巨火]劝谏说:“河南的洛陽,四面受敌,即使得到了它,也不能守住。

请从黄河北边去,直指太原,倾覆他的巢穴,可以一举而定北齐。”武帝不听,最后无功而还。

继而赵[日巨火]随上柱国于翼率部几万人,从三雅道以讨伐陈国,攻占陈国十九城,然后回国。

因为有人上谗言害他,其大功竟然不被赏赐,只授他益州总管长史。

不久,调入京师当天官司会,累次升迁到御正上大夫。

赵[日巨火]与宗伯斛斯征一向关系不好,斛斯征后来出京当齐州刺史,因罪下狱,他自知罪重难赦,于是越狱逃跑了。

皇上大怒,悬赏急急捉拿他。

赵[日巨火]秘密上奏说:“斛斯征自以为罪恶深重,怕死逃走,如不北窜匈奴,就会南投吴越。

斛斯征虽然愚笨,但他久任清显之官,因而知道跑到敌国去,无益于圣朝。

现在旱灾严重,可因此大赦天下。”皇上听从他的。

斛斯征因此免于一死,赵[日巨火]到最后都不说出实情。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加授赵[日巨火]为上开府,又授他为天官都司会。

不久升他为大宗伯。

高祖登基时,赵[日巨火]授高祖皇帝玉玺绶带。

赵[日巨火]升为大将军,赐爵位为金城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拜授相州刺史。

朝廷因赵[日巨火]通晓礼仪故事,调他当尚书右仆射。

管事不久,因忤逆圣旨,调出京师当陕州刺史,继而转任冀州刺史。

在州里,赵[日巨火]很有恩威。

赵[日巨火]曾生病,百姓奔走,争着为他祈祷,他就是这样深得民心。

冀州民俗薄巧,市井上多有奸诈,赵[日巨火]制造铜斗、铁尺,放在街上,百姓以此为方便。

皇上听了嘉奖他,并颁告天下,以此为常法。

曾有偷盗赵[日巨火]田里的蒿草的,被官吏抓住。

赵[日巨火]说:“这是因为我这个刺史不能宣传教化,他有什么罪过?”安慰他而放了他。

赵[日巨火]让人满载一车蒿草送给为盗者,盗者惭愧至极,比受重刑还难受。

他用德仁教化民众,大多像这样。

皇上巡幸洛陽,赵[日巨火]来朝拜,皇上慰劳他说:“冀州是个大地方,人民很富庶。

你为政,很符合我的心意。”赵[日巨火]开皇十九年(599)去世,时年六十八岁。

他儿子赵义臣继承爵禄,官至太子洗马,后与杨谅造反,被杀。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五 苻丕 苻登·房玄龄
  卷一百八十八·志第一百四十一·兵二等·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三·杨仲良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七百三十六·佚名
  陈思济传·宋濂
  来知德传·张廷玉
  偏安排日事迹卷七·佚名
  卷十一 规取陇蜀·李有棠
  一三五、宋康王灭滕考·钱穆
  卷三十八·黄训
  卷第二十二·佚名
  晋起居注·黄奭
  第二节 南方诸国形势(上)·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淑虎·唐圭璋

      淑虎,宣和间知清江,见清同治清江县志卷五。   西江月   门被五王德泽,家承七帝恩光。古今富贵迥无双。多少公卿将相。   久蕴腾空气宇,行看平步岩廊。更祈王母寿而康。真个人间天上。

  • 第二出 耳热·李渔

    〖满庭芳〗(生巾服上)天上逋仙,人间荡子,不知何处为家?士当贫贱,只合在天涯。宁饱他乡风雪,胜亲朋、炎热相加。伤情处,索居无偶,虚度好年华。〖画堂春〗新花开遍向阳枝,幽居独讶春迟。天公也有附炎时,莫道无私。富贵由他迟早,姻缘

  • 苏苏·徐志摩

    苏苏是一疑心的女子, 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 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来一阵暴风雨,摧残了她的身世。这荒草地里有她的墓碑 淹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 淹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啊,这荒土里化生了血

  • 目録·殷璠

    巻上常建李白王维刘眘虚张谓王季友陶翰李颀髙适卷中岑参崔颢薛据綦毋潜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巻下崔曙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 &

  • 叶清臣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清臣(1000—1049)字道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贺圣朝·留别

  • 卷十七 開寶九年(丙子,976)·李焘

      (據資治通鑑例,年號皆以後來者為定。武德元年,從正月便為唐高祖武德元年,更不稱隋義寧二年。明皇先天元年正月,便不稱景雲三年。梁開平元年正月,便不稱唐天祐四年。按太宗於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即位,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元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八月壬寅朔权吏部侍郎张致远言臣窃惟靖康之变议者追咎异时首祸之由故于仕进则有讨论之式于赏典则有泛滥之目中间缘施行过差武臣特免讨论往往以宣和之前所得滥赏陈乞收使虽泛滥之目仍在而有司按文

  • 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敌军·蔡东藩

      却说钦宗死耗,传至宋都,廷议拟俟金使北还,然后治丧。左史黄中入语宰执道:“这是国家大故,臣子至痛,奈何尚可失礼?”陈康伯即答道:“左史言是。”当即日奏请治丧。中退后,康伯入奏照准,宫廷内外,相率举哀。一连数日,把金使要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正德五年二月丁亥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大学士杨廷和行礼○升左副都御史李瀚为吏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乔宇为本部左侍郎太常寺卿陈震为户部右侍郎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李逊学为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陆完为兵

  • 卷之六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解惠全白晓红译注【说明】这篇本纪以大事记的形式,简略地记录了汉景帝在位十六年间所发生的要事。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如“除

  • 慕容白曜传·李延寿

    慕容白曜是慕容晃的玄孙。他的父亲慕容琚,任官时以清廉著称,赐爵高都侯。慕容琚在任尚书左丞时去世,谥号“简”。  白曜年轻时为中书吏,因淳厚、正直,做了宫中给事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又升迁为北部尚书。文成帝死后,慕

  • 晋纪十五 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二年(甲申、324)·司马光

    晋纪十五 晋明帝太宁二年(甲申,公元324年) [1]春,正月,王敦诬周嵩、周与李脱谋为不轨,收嵩、,于军中杀之;遣参军贺鸾就沈充于吴,尽杀周札诸兄子;进兵袭会稽,札拒战而死。 [1]春季,正月,王敦诬陷周嵩、周与李脱勾结,密谋不轨,因而收捕

  • 卷一百四 朱子一·黎靖德

      ◎自论为学工夫   某自丱读四书,甚辛苦。诸公今读时,又较易做工夫了。〔敬仲〕(以下读书。)   后生家好著些工夫,子细看文字。某向来看大学,犹病於未子细,如今愈看,方见得精切。因说:"前辈诸先生长者说话,於大体处固无

  • 提要·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读春秋编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读春秋编十二卷宋陈深撰深字子微平江人尝题所居曰清全斋因以为号朱彜尊经义考载卢态苏州志称深生于宋宋亡笃志古学闭门着书

  • 卷十四·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四宋 聂崇义 撰鸡彞       鸡彞舟鸟彞       斝彞黄彞       虎彞蜼彞       画布巾龙勺       圭瓉瓉槃       璋瓉献尊【阮氏义】    

  • 卷之三十五·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三十五礼朋友之礼《孟子》:舜尚见帝,帝馆甥於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为天子而友匹夫也。录曰:天地之气,起于子,交会于午;帝王之运,出乎震,相见乎离。而尧之兴也,以火德得天地之中数;舜之兴也,以土德得天地之中气。是

  • 终南家业卷上(末)·守一

    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日本芿师为法之切。於庆元间。泛舶东来。彼时先师如庵开法景福。芿即依学。十有余年。缘异音不解。每别席指教。芿乃讨论。分阴不癈。大小部文。一宗教观。无不通达。后游参诸方。彼有不入其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