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二、孔子在陈绝粮考

《论语》:“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又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康成以为:“言弟子之从我而厄于陈蔡者,皆不及仕进之门,而失其所。”孟子亦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今按厄于陈、蔡之间,即在陈绝粮也。何以言之?孔《注 绝粮章》,“孔子去卫如曹。曹不容,又之宋,遭匡人之难。又之陈,会吴伐陈,陈乱,故乏食。”此言孔子之厄于陈,以被兵乱而乏食也。《世家》:“孔子迁于蔡之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之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孔子讲诵弦歌不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此亦言孔子之厄在吴伐陈之岁。而谓绝粮乃由受兵围,则不足信,自朱子已辨之。全祖望《经史问答》申论尤析,其言曰:“当时楚正与陈睦,而蔡则已全属吴,迁于州来,与陈远。是所谓如蔡者,非新迁之蔡,乃故蔡。孔子欲如楚,故入其地也。蔡已非国,安得有大夫乎?且陈事楚,蔡事吴,则仇国矣。安得二国之大夫合谋乎?且哀公六年,吴志在灭陈,楚昭至誓死以救之,陈之仗楚何如,而敢围其所用之人乎?是时楚昭在陈,何必使子贡如楚?而楚果迎孔子,信宿可至,孔子何以终不得一见楚昭?而其所迎之兵,中道而闻子西之沮,又竟弃孔子而去,则皆情理之所必无者。乃知陈、蔡大夫兵围之说,乃《史记》之妄也。然安国被兵绝粮之说则是,而以谓自宋适陈,即遭此厄,则先于哀公二年,是又误矣。(按全氏此处,据《世家》孔子再适陈之说,故云然。若单就孔《注》言,未见其必为哀之二年也。)盖哀公元年吴亦伐陈,故安国因之而误也。总之当厄应在六年,《史记》之时之可信者也。绝粮则以陈之被兵,孔《注》之事之可信者也。参伍求之,而其不可信者,置之可矣?”全氏此论极明覈。盖言厄于陈、蔡之间者,为其时之自陈如蔡也。言在陈绝粮者,为其行之犹未出境也。崔述亦辨此事,顾未能考定其年岁,因谓孔子往来陈、蔡间,原无定居,其厄亦非一日之事,则亦误。(梁氏《志疑》“孔子厄于陈、蔡,孟子以谓无上下之交,必去之惟恐不及。乃自定十五年至哀六年,徘徊陈、蔡,一至再至,毋乃非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之义。未识当时情事若何,参考无由,深所难晓。”今按:梁氏此条,凡有二误:谓孔子自定公十五年即至陈,误于《世家》再适陈之说,一也。又不知厄于陈、蔡乃被兵乱,亦同崔氏之误,二也。故乃有深所难晓之叹。今定孔子自哀二年后至陈,历三、四、五,三年,所谓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者,即其时事。至六年吴伐陈,避兵至蔡,在途绝粮,则所谓无上下之交之际也。)

猜你喜欢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范晔
  卷六十六 漢紀五十八·司马光
  ●卷四·李纲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十·佚名
  卷四·陈燕翼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第三一三清单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一二一○四--二·佚名
  第二三二札光绪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一一五○九--一五·佚名
  第六十卷 忠节 四·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纪昀
  卷三十·宇文懋昭
  卷之二十八·祁韵士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七十五·郑麟趾
  南唐书卷二十八·马令
  完颜斡者传(附完颜璋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征士炳(元亮集)·顾嗣立

    炳字符亮,崇安人。留心经学,诗效陶、柳。喜与海内豪杰游,历齐秦至都下,闻昌平隐者何得之名,遂往谒焉。由是知名,驸马乌谷孙事以师礼。至正中,征为端本堂说书,不就。有集一卷。如「明河夜无声,茅亭四檐月。」「璧树落秋子」「风

  • 诗筏·贺贻孙

    〈「诗筏」自序〉二十年前与友人论诗,退而书之,以为如涉之为筏也,故名曰《诗筏》。今取视之,几不知为谁人之语。盖予既舍之矣,予既舍之而欲人之思之可乎?虽然,予固望人之舍也,茍能舍之,斯能用之矣。「深则厉,浅则揭」,奚以筏为?河

  •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司马迁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彊,能得人。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

  • 列传五·薛居正

    李崧,深州饶阳人。父舜卿,本州录事参军。崧幼而聪敏,十余岁为文,家人奇之。弱冠,本府署为参军。其父尝谓宗人李鏻曰:“大丑生处,形奇气异,前途应不居徒劳之地,赖吾兄诲激之。”大丑即崧之小字也。同光初,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兼领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佚名

    万历十七年三月戊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伯卫国本祭 裕陵○南京兵部侍郎王世贞乞休不允○己酉升太常寺少卿邵仲禄为右通政○升尚宝司司丞孟秋为本司少卿○庚戌兵科给事中叶初春劾奏协理戎政兵部尚书傅希挚南京工部右侍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五月。丙辰朔。上驻跸拖陵布喇克地方。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步行厮役、及羸瘦马匹、应留拖陵地方。留总兵官白斌标下绿旗兵二百名、马进良标下绿旗兵一百名、令其踞水浚壕、筑垒扎营、

  • 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提要·黄震

    【臣】等谨按古今纪要十九卷宋黄震撰震字东发慈谿人官至浙东提举事迹详宋史儒林传是书撮举诸史括其纲要上自三皇下迄哲宗元符每载一帝之事则以一帝之臣附之其僣窃割据亦随时附见词约事该颇有条贯非曽先之十八史畧之类

  • 第十八卷 明贡生 (三)·缪荃孙

    江宁府 童廷观 江宁人,崇祯三年。 陈 台 江宁人,崇祯三年。官训导。 杨启东 江宁人,崇祯四年。 陈于极 江宁人,崇祯四年。 陈 汴 江宁人,崇祯四年。

  • 八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上年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八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上年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阿桂

    二月丙申阿桂色布腾巴尔珠尔奏言【臣】等督率官兵攻撃登古对面髙峰近询土人地名罗博瓦若从迎面直攻殊难得手今访得髙峰阳坡之旁有路可通出贼碉之后而此一路石大沟深积雪极厚贼人不料我兵越险前往是以尚未设备【臣】等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二·钱若水

    起雍熙四年九月,尽十二月九月辛酉朔潍州进嘉禾御制嘉禾合穗五七言诗 二首赐宰相李昉等壬戍赐殿前承旨徐半千同进 士出身仍赐绿袍及钱十万以其上章言时政也癸 亥以文思使薛继昭领峦州刺史知江陵府以右拾 遗任仲华直史馆

  • 离娄上·孟子

    本篇开始出现短章,长篇大论减少。内容涉及政治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以论“仁”的为最多。全篇原文共28章,本书选14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文】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卷九下·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九下十有七年春王二月庚午邾子牼卒邾子执矣不书卒于晋归之也归不书不告也不书葬有怨也宋人伐陈宣十四年宋师伐陈为晋讨贰也此则传不见二国致衅之由意亦晋令乎但

  • 抱朴子內篇卷之四   金丹·王明

    抱朴子曰:余考覽養性之書〔一〕,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二〕。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三〕。往者上國喪亂,〔四〕莫不奔播四出〔五〕。余周旋徐豫荊襄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二·良贲

      经智慧明了甚深观察。  解此名者。所修诸行福慧无量皆等真实成此回向。智慧明了者。谓观理事悟解明了。甚深观察者。所行合理名曰甚深。不住有无即善观察。从此第九明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经。一切行愿普皆修

  • 八窍珠·佚名

    亦称《五义图》。长篇评话。故事述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吏部尚书祝成山愤而辞官归故乡杭州,不久病故。其子祝贤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一日路遇任奎之妻崇月娥因婆婆卧病,无钱请医,不得已出售传家之宝八窍

  • 二薇亭诗集·徐玑

    宋诗别集。1卷。徐玑著。作者曾任地方官吏,因此写过一些关切时政的诗歌,如《传胡报二十韵》有“晋赵非殊异,山河本浑全。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的句子,表现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但更多的诗作却是表现长期离家担任下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