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胡松传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年特别好学。曾经收辑古代名臣的奏章,慷慨有经世之志。嘉靖八年(1529)进士,任东平州知州。设定计谋捕捉盗贼,人民得以安居。后调职为南京礼部郎中,历任山西提学副使。

嘉靖三十年(1551)秋天,他奏上边关要务十二事,说:

“去年秋天俺答骚掠兴、岚两县,立即传令征兵,约定进击敌人,守臣都熟知这件事。而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的守备防御则向来没有准备。等到大兵压境,才向皇帝奏报俺答求贡。又暗地里对敌人进贿赂,叫敌人不要侵略自己的分地,希望嫁祸给他人的防区。现在的山西之祸,实是大同兵变所留下的。应当尽快以重法进行处置,以勉励诸镇。

“大同自从兵变以来,壮士大多逃往漠北而被敌寇所用,现在应当招他们回来。有携带牲畜及生产器械归来的人,这些东西归他们所有。再给与他们牛及耕种费,免除数年赋役。这样我们花费十万银两,可得到壮士二万人。安抚而使用他们,都能成为劲旅。怎能遗弃他们而资助强大敌人呢?

“大同是抗敌的最重要的要道,镇守这个地方的人比其他边关更难。现今应当不拘资格,精心选择人才担任。多给他禄粮,使得他能招收猛士,畜养壮健兵丁。又让他长期任其职,不到十年不能代替。他知道他不会突然调迁,一定不会有苟且的短期打算,这样边关防御自会牢固。又应该稍微放宽法网,不是很严重地违反法典,言官不得轻易弹劾,以免破坏他成功。

“至于用间之计,是兵家所推崇的。现今敌寇间谍在山西捕获的有数十人,其他城镇也与此相似。所以我方的虚实,敌人无所不知。现在应当厚养敢死之士,潜派到敌人那里去。如果能得到机会就斩敌名王、部长及诸当权贵人。否则,也可侦察敌人的强弱虚实,暗中好做准备。

“再加上敌寇贪婪好利,我们应该不惜金帛。东边贿赂黄、毛三卫用以制其左方;西边收亦不敕遗部,给他好的牧地,用以连结其右方,让他们首尾受制,自顾不暇,则我方可以起承其敝,坐收全胜了。”

他的逐条分析,都切中边关之要害。皇帝嘉奖他的忠恳,进升他为左参政。

胡松的上疏,当事的人已厌恶他侵权。等到胡松升迁后,就更加忌妒他。不给他兵权,让他在三关听用,想以此来陷害他。敌寇大肆入侵,抵达太原。给事中冯良知于是弹劾胡松以空言冒赏,毫无寸功。记功科道官张尧年、王衍弹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说胡松的提议是空谈,于事无补,于是胡松被贬斥为民。回家乡居住十余年。屡次被推荐,总未得到批准。

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因为赵文华的荐言,胡松被起用为陕西参政,分守平凉。又逐条奏上严保甲、均平赋税、置常平仓、简选健卒数件事。三次迁官后为江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官职巡抚江西。江西多盗贼,胡松奏请设立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派将士讨捕盗贼,依次削平了盗贼。进而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因为会师讨伐广东巨寇张琏及援助福建破倭贼之功,受到皇上两次赐赠银币。

过了三年,诏封为理部事。进而为左侍郎,改派到吏部。迁为南京兵部尚书,参与辅佐机务。代郭朴为吏部尚书。他向皇帝奏言“:巡抚、巡按推举弹劾,常常推举数十人,虚誉浮词,往往失实。所揭发的犯赃,只拟降职或调离;罢除懦弱贪残之人,仅让其改过。这样赏罚不当,拿什么来激励规劝人呢?而且巡抚年终例行有册子献上,排列所属的官吏贤与不贤,现在搁置不行,请求告诫整治其中欺玩的人。”皇帝嘉奖并采纳了他的话。

胡松洁身自好,富有治理之术,颇有声望。晚年掌管选拔官吏之权,以选拔滞于仕途的官员为己任。刚刚任职七月,病故。赠官太子少保,谥号恭肃。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五十七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第二百一十八·胡三省
  卷五十八·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三·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四下·郝经
  第二卷 周 秦 汉 吴·缪荃孙
  卷二十二·佚名
  五二三 谕钟音承办缮写四库全书所用纸张着加恩赴部支领·佚名
  十国春秋卷七十六·吴任臣
  赵彦昭传·刘昫
  吕公著传·脱脱
  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魏晋南北朝之门第】·钱穆
  提要·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285_1 【关山月】李端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卷285_2 【度关山】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

  • 卷三·陈廷敬

    目  录 十七调七十四体,起三十六字至四十字相见欢五体又名秋夜月、上西楼、西楼子、忆真妃、月上瓜州、乌夜啼 河满子五体又名何满子 风光好一体 误桃源一体 望梅花五体又名望梅花令

  • 卷之十二杂缀谐语附·梁章钜

    朱竹垞先生在京师,除夕署门联云:“且将酩酊酬佳节;未有涓涘答圣朝。”脱尽名士习气,而未尝不传诵于时,所谓言以人重也。又罢官后,集句为门联云:“圣朝无弃物;余事作诗人。”其实“诗人”二字尚

  • 运命的逻辑·徐志摩

    一前天她在水晶宫似照亮的大厅里跳舞—— 多么亮她的袜! 多么滑她的发! 她那牙齿上的笑痕叫全堂的男子们疯魔。二昨天她短了资本, 变卖了她的灵魂; 那戴喇叭帽的魔鬼在她的耳边传授了秘诀, 她起了皱纹的脸又搽上不少男子们

  • 志第十六 刑罚七·魏收

    二仪既判,汇品生焉,五才兼用,废一不可。金木水火土,咸相爱恶。阴阳所育,禀气呈形,鼓之以雷霆,润之以云雨,春夏以生长之,秋冬以杀藏之。斯则德刑之设,着自神道。圣人处天地之间,率神祗之意。生民有喜怒之性,哀乐之心,应感而动,动而逾

  • 卷之七十三·佚名

    洪武五年三月戊申朔应天府言运输官物悉役在京之民其力甚劳 上谕省臣曰京师之民自开国以来皆其供亿劳费倍于外郡今天下太平正当休养之岂可重扰耶凡有差役宜悉免之○己酉 上以将官子弟因年少骄佚故承袭者多不称职乃命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三百八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二月壬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龚照瑗、电悉。即着该大臣传旨慰唁。以示邦交。现月  ○直隶总督王文韶奏、提督聂士成遵议挑留淮军三十营。营制悉照旧章。训练改用西法。延聘教员。以资训练

  • 世家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二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元宗二。○(甲子)五年春正月丁丑朔放朝贺。壬辰亲设仁王道场于内殿。己亥醮太一于内殿。二月壬子京城地震。己未燃灯王如奉恩寺。丙寅韩

  • 解酲语·李材

    元 李材 泰定间中夜,忽召集贤学士邓文原,仓卒不备手诏,就以帝所佩玉从容召之,至晓着二朱衣送出,人以为荣。京朝官获美除者,僚友设酒于披云楼以为贺,因名“披云宴”。六部得堂署,则争相馈遗,谓之“烘堂”,

  • 二七、宰我死齐考·钱穆

    《史记 孔子弟子列传》:“宰予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索隐》曰:“《左传》阚止字子我,为陈恒所杀,字与宰予相涉,因误。”两苏氏《志林》,《古史》,孔平仲《谈苑》,洪容斋《随笔》,王氏《困学纪

  • 卷四·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四宋 王质 撰王风黍离一章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章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八识规矩颂奘注序·太虚

    玄奘大师之八识规矩颂,曾否自为颂注,未见著录。丁卯夏,小住云林灵隐,有谈玄堂主者,湘人也,博闻笃学,藏有明刻八识规矩增钞本,载唐三藏法师玄奘颂注,明鲁庵法师普泰补注,明紫柏禅师达观详解,菩萨戒弟子李驭芳增钞,同戒友谢璠、林有

  • 答某校长问·太虚

    答:科学人生观,完全是机械的,由种种物质原素组织而成;与佛学小乘由四大五蕴和合而有,至解散时无别可得,所论略同。毫无人生意义,亦无人生目的。今所以四肢活动者,好似机动轮转。唯对于客观之物质考求,是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之论

  • 卷十·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六祖下二十六世临济宗苏州邓尉宝藏普持禅师参万峰蔚和尚。彻证大法。蔚付以偈曰。大愚肋下痛还拳。三要三玄绝正偏。临济窟中师子子。灯灯续焰古今传○僧慧旵参。具述悟由。师斥之曰。佛法如大海相似。转

  • 花香小镇·安房直子

    日本著名女作家安房直子的著作,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子:信总是看见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女孩子。女孩子和信年龄相仿。在秋天开始的日子,信第一次看见她们的时候。信的好奇心导致了他去跟踪女孩子的目的。信跟着一大帮骑着黄色

  • 西湖佳话·佚名

    清代话本小说集。全称《西湖佳话古今遗迹》。16卷。无名氏撰;题“古吴墨浪子搜辑”。有康熙十二年(1673)金陵王衙精刊本,卷首有西湖全图1幅,西湖佳景10幅,用五色套板印,极精美。又有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卷首有乾隆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