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舒芬传

舒芬,字国裳,江西进贤人。十二岁时,作《驯雁赋》献给知府祝瀚,于是名声逐渐传开。正德十二年(1517),考中进士第一名,授修撰职。

当时明武宗多次便服出行,打猎游玩毫无节制。第二年,孝贞皇后死去刚过一个月,武宗就想去宣府巡幸,假借要去皇陵视察,撤去沿路的卫兵。舒芬上言劝道:“陛下在三年之内理应深居不出,即使已经服满三年,行为仍然应该庄重,表情应该悲伤。况且自古以来天子皇帝为天下的至尊,又不是东奔西窜的逃难,从未有不注重侍卫保护的。另外显示皇帝等级威严的莫过于随行仪仗,以天子之尊降同一般老百姓,舍弃皇袍车仗,而穿着猥琐的衣服,乘坐瘦马车,这有悖于辨别上下尊卑,确定礼仪的原则。”武宗不接受。

孝贞皇后的陵墓竣工,迎接孝贞皇后的神主(灵位)纎享到太庙,从长安门迎入。舒芬又说“:孝贞皇后婚配宪宗从未听说做过什么违反礼仪道德的事,祖宗的制度,安葬完毕,迎接其神主,必须从正门走,考虑到孝贞皇后的神主随陛下车驾由旁边进来,以后史官写为‘六月四日,皇帝车驾从皇陵,迎回孝贞纯皇后的神主进入长安门’,将使人们对孝贞皇后有不得善终的怀疑,这如何向天下后世的人们做解释?昨天纎太庙的傍晚,刮狂风、响炸雷、下暴雨,这是圣明的列祖列宗以及孝贞皇帝在显灵,警告陛下的。陛下应当立即下诏书,向朝廷内外表示悔改。”明武宗不予答复。舒芬于是请求辞官回乡,武宗不批准,又过了一年的三月,武宗计划南巡。这时宁王朱宸濠早就图谋不轨,与武宗左右的宠臣相勾结,人心惶恐不安。言官伏在宫门下谏止南巡,违背了武宗的旨意而受到责备。舒芬对此很担忧,与吏部员外郎夏良胜、礼部主事万潮、庶吉士汪应轸邀各官署接连上奏章劝谏武宗南巡,大家都答应上奏章。舒芬于是与编修崔桐,庶吉士江晖、王廷陈、马汝骥、曹嘉以及汪应轸一块上疏说“:古代帝王之所以都出巡,是为了统一全国的法令和度量标准。寻访前朝故臣,访贫问苦,惩恶扬善,按功行赏,因此诸侯敬畏,百姓安居乐业。如果陛下的巡行不过同秦始皇、汉武帝放纵地寻欢作乐相同,那就达不到巡行的目的。博浪、柏谷的祸患也可作为借鉴。不久前陛下第二次巡行西北,军容不整,士、农、工、商叫苦不迭,人民哀伤悲痛的声音,上达苍天,传播四方,人心震动。因此一听到南巡诏书,都被吓得如鸟兽般地四处逃散。而有关部门以迎驾为名,紧急地征集人力和物力。江、淮之间骚动不安,万一有为非作歹之徒乘势煽动叛乱,就会酿成大祸。尚且陛下自命为‘镇国公’,如果来到亲王封地,有的以待功臣之礼对待陛下,你是北面下拜呢?还是南面受拜呢?假如就其名而求其实,深究荒谬的根子,那么陛下的左右的宠臣该死无葬身之地。还有令人痛哭而不忍心说的:宗室藩王蓄有刘濞谋反的念头,大臣身怀冯道首鼠两端之心,鄙视官禄,视朝廷办事机构为交易场所,把陛下当作棋子,以明成祖夺取建文帝位为效法的成例。只是陛下左右的宠臣近幸目光短浅,不可能告诉陛下这些,使陛下得知这些情况,即使在宫门之外,也应该左右警戒而出,又怎敢轻骑漫游呢?”

疏送上去了,陆完迎着对舒芬说:“皇帝听说有人劝谏总是发怒。要进谏者自杀,诸位算了吧,不要把过失归在君王身上,博取正直的名声。”舒芬等不理他走出来,不一会儿,夏良胜、万潮来探望舒芬,得知陆完说的话,都扼腕痛恨。舒芬于是邀来博士陈九川,给陈九川斟酒说“:匹夫不可以夺志,你们难道就这样算了吗?”第二天就同各官署一起接连上疏。皇帝大怒,命令上疏的大臣跪在皇宫门外五天,五天后又每人罚杖责三十,舒芬棒伤很重,几乎死去,抬到翰林院中。主管翰林院的害怕连累自己,命令将舒芬丢出去,舒芬说:“我在此处做官,就死在这里。”竟然被贬为福建市舶提举副使,他带着包扎的伤口起程赴任。

明世宗即位,召还旧职。嘉靖三年(1524)春,昭圣太后寿辰,皇帝下诏免诸位命妇朝贺。舒芬说“:先前兴国太后生日,官宦夫人朝贺一如礼仪,现在皇太后生日,忽然免去此项礼仪,恐怕轻重不当,请求收回成命,以表示对皇上的孝心。”世宗发怒,削去舒芬三个月俸禄。这时世宗要尊崇自己的的亲生父母。舒芬与同僚一起接连上奏章极力进谏。等到张璁、桂萼、方献夫一下子提升为学士,舒芬和修撰杨维聪、编修王思羞与张璁等同伍,上疏请求辞职。没多久,又与修撰杨慎等伏在左顺门哭着劝谏世宗,世宗发怒,将他们下诏狱,并施以杖刑,又同上一次一样削去三个月俸禄。不久舒芬因母亲去世而回家,后来死在家里,终年四十四岁。世称“忠孝状元”。

舒芬身材挺拔,神采飞扬,气节高尚,端坐整日而无倦容,晚上则检查自己有否过失,有就进行自我批评。将倡导传统学术为己任。舒芬的学问贯通诸经,并且通晓天文律令和历法,尤其精通《周礼》。他曾说“:《周礼》和《仪礼》、《礼记》的关系,就像三国的蜀和东吴、曹魏一样。贾氏说《仪礼》为本,《周礼》为末,这样说是荒谬的。朱子不加订正,为什么呢?”舒芬病危时,儿子问他有什么话要说,他仅只提及未来得及弘扬《周礼》为自己终生的遗憾。有学问的人称舒芬为“梓溪先生”。万历年间,追赠谥号“文节”。先前修撰罗伦由于进谏被贬任福建提举,过了六十年而舒芬步其后尘。舒芬与罗伦是同经秀同官职,所贬任的地方和贬任的官职又相同,福建士大夫在祀祭舒芬时,将罗伦一起祀祭。

猜你喜欢
  卷八十·志第四十七·柯劭忞
  ●崇禎長編卷之十八·汪楫
  卷之七十·佚名
  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二·佚名
  一一五一 怡亲王永琅等奏覆遵旨面询御史祝德麟从前所见浙人书籍情形折·佚名
  二〇 秋瑾·周作人
  ●目录·佚名
  十国春秋卷二十二·吴任臣
  崔元略传·刘昫
  封伦传·欧阳修
  伶官传序·欧阳修
  四三 临时的组织·邹韬奋
  论女学·梁启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安晚堂诗集郑清之谢徐德夫右司和御制赐诗直道何曽较尺寻昔贤垂范到斯今臯谟勉勉歌元首说诲年年沃朕心幸遇千龄开圣治顷尘三事愧宵箴奎文衣被真难报

  • 卷一百三十·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 ∷起昭阳作噩正月,尽旃蒙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   春,正月,辛卯朔,金主以弟兖殁于除夕,不视朝。   丙午,金以中京留守

  • 第二十六回 随何传命招英布 张良借箸驳郦生·蔡东藩

      却说韩信灭赵,诸将入贺,乘便问及计谋。经韩信从头叙明,才知前时所遣的三路人马,都寓玄机。靳歙一路,是叫他夤夜出发,绕到赵营后面,暗暗伏着,等到赵兵空壁出战,便乘虚劫营,拔去赵帜,改竖汉帜。傅宽张苍两路,是叫他向晨出发,埋

  • 卷第一百二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三〔起着雍执徐(戊辰),尽上章敦牂(庚午),凡三

  • 读礼通考卷七十四·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七国恤九皇后丧仪魏明悼毛皇后【黄初中选入东宫明帝即位以为贵嫔太和元年立为皇后景初元年崩然犹加諡葬愍陵】通典明帝时毛皇后崩未葬诏宜称大行尚书孙毓奏武宣皇后崩未葬时称太后文徳皇后崩侍中苏林议皇后

  • 第三回 入芝园初仰丰仪 做工程严除弊窦·陈蝶仙

    却说魏实甫跟着那管家进去,转入厅后。见迎面居中朝南一个极大墙门,两边备躗,均有小小的两座石库便门。西面又是一座大墙门,望去里面是一带回廊甬道。东面是一座月洞门,上面榜着“芝园”二字。那管家便从这门进去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纪昀

    职官略 【四】金元官制上○金元官制上金自太宗天会四年置尚书省于是三省并建至熙宗颁新官制而其制乃定然大率循辽宋之旧未有更制海陵正隆元年罢中书门下 二省祗置尚书省自省而下官司之号曰院曰台曰司曰寺曰监其在外者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历代名贤确论一百卷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明吴寛序称皆唐宋人所著其说散见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编以便观览锡山钱孟浚因其书不能家有因刋以传世云云而亦不详作者为谁近世所行刋本或有题为华亭钱福所辑者然福

  • 第八章 殷内镇和莱比锡大学·林语堂

    在殷内镇,我们过的日子很快乐。殷内镇是歌德的故乡。是个小型的大学城,和海德堡一样,是个颇有古风遗俗的市镇。这个小镇的活动以在俱乐部里的学生为主,还有他们的女房东,学生的郊游,出去看决斗等事。他们的功课就是皮肤上的

  • 一二八 每周评论上·周作人

    《北大生活》的大事记上有这几项记录:“民国七年十二月三日,新潮杂志成立。”《每周评论》预定于十二月十四日创刊,我乃写了一篇《人的文学》,于十二月七日脱稿,送了过去,十四日得仲甫回信道:“大著《人的文学》做得极好,唯此

  • 梁鼎传·脱脱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祖父梁钺,在蜀地曾任剑门关使。父亲梁文献,乘氏县令。梁鼎,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又升任著作佐郎。端拱初年,向朝廷敬献《圣德徽号颂》万余言,考试文章,升为殿中丞、歙州

  • 第四章 广西青年与辛亥革命·李宗仁

    一我在陆小的最后两年时,革命的爆发已有山雨欲来之势。各地的革命党人都在密谋起事。革命领袖如黄兴等都盘桓于香港、安南之间,与内地党员声气相通。两广地处边陲,遂成为革命志士聚集的区域。 革命党在广西的活

  • 言苑第五十四·佚名

    忠孝者,百行之宝欤。忠孝不修,虽有他善,则犹玉屑盈匣,不可琢为珪璋;剉丝满箧,不可织为绮绶,虽多亦奚以为也。信让者,百行之顺也;诞伐者,百行之悖也。信让乖礼,回而成悖;诞伐合义,翻而成顺。直躬证父,苍梧让兄,信让悖也;弦高矫命,大禹昌

  • 心度·韩非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

  • 卷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一万六千。及一生得无上正等正觉。种种佛刹皆来集会。尔时尊者大迦叶波。在大众中安详而坐。尔时世尊,告迦叶言:有四种法。破坏菩萨智慧。迦叶白言:四种法者,其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五·代智旭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二对治邪执二。初总标二见。二别释二见。今初。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莫不皆依我见而起。若离我见。则无邪执。我见有二种。一人我见。二法我见 若达前所显示一心二门实义。决不起于二种我见。以

  •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答荣侍郎(茂实)承留心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既办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堕矣。如调琴之法。紧缓要得中。方成曲

  • 善恶图全传·佚名

    清代长篇白话小说, 四十回。清无名氏著。此书存颂德轩藏板小型本,卷首有“汉上浮槎使者”序。此本刻工粗劣,字体不一,人名有时也前后不统一。全书共四十回。叙述恶徒李磊恶贯满盈终遭恶报的故事。 李雷母子流落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