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鼎传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祖父梁钺,在蜀地曾任剑门关使。父亲梁文献,乘氏县令。梁鼎,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又升任著作佐郎。端拱初年,向朝廷敬献《圣德徽号颂》万余言,考试文章,升为殿中丞、歙州通判,因才能而被世人所知,朝廷有诏书进行表扬奖励。调任吉州知州,有一位叫萧甲的居民,强横狡诈是当地百姓的一大祸害,梁鼎公布其凶猛的情状,用杖条抽打脸上,刺字后流放到边远之地。太宗十分欣赏梁鼎办事尽心尽责,轮职回京之时,太宗赐予梁鼎帛和鱼,按以往的惯例太宗应当赐给银宝瓶带,太宗特地将犀牛带赐予梁鼎,将他的名字记在屏风上。

淳化年间(990~994),梁鼎上书说:“《书》说:‘三年的考察结果,通过这些考察结果贬职和升职就一清二楚了。’这就是尧、舜能够得到贤人治理天下的原因。三代以下,各种典章制度还保存着,西汉以来,各种制度的因袭和改变之处还可以考察。至于唐代,对这套办法更加精熟,设立了考功司,使人明白考核的命令,下自一般官员,上至宰相大臣,都每 年登记他们的功绩和过失,通过比较来决定优劣,因此人们都考虑奋发有为,勉励自己,功绩显著。五代时期战争不断,礼法遭到破坏,而考核的法令,只限于州县的小官吏,这样官吏职位的升降就发生了变化,考核之法也就名存实亡了。今天的州县官吏,相当于古代的刺史,政绩显著者,朝廷并不知道;政绩平平者,仍然像以前一样任用。完全失去了激励和惩罚人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一种苟且的风气。这样导致水涝旱灾频繁发生,监狱关满了犯人,各种诉讼案件不断,想要天下太平,又怎能够呢?我认为陛下继承二位先帝的宏图大略,作为全国黎民百姓的共主,考虑到百官还没有得到治理,天下还没有康宁,特地诏令有司,阐明考核的办法,这样或许可以选拔恰当的官吏,老百姓也能享受其恩惠。”

不久担任开封府判官,升为太常博士、三司右计判官,又为总计判官,恰遇恢复三部,换为度支判官。至道(995~997)初年,梁鼎到陈尧叟处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州、许州、邓州、颍州、蔡州、宿州、亳州数州使用水利开垦田地,事情都记在《食货志》中。升任都官员外郎、江南转运副使,就地改为起居舍人,调任陕西。二年(996),五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出兵赤柽路,无功而返,却上奏军事储备耽误了军期,梁鼎因此三年未任职。又为殿中丞,兼任的职务仍和以前一样,以母亲年老为由向朝廷请求回郡,先后任徐州、密州二州知州。真宗继承皇位,梁鼎又恢复旧有官职。咸平四年(1001),升任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被赐予金紫。这时三司责罚逃亡之人使老百姓遭受严厉急迫之害,致使有些人被长期扣留和捆绑,朝廷命梁鼎与薛映按照户口册详细核定,大多数人都被免除审讯。过了一个月,授予右谏议大夫、度支使。

这时西部边境还不安宁,梁鼎建议禁止陕西民间买卖解池盐,归所在地官府专卖,朝廷下诏听从他的意见。梁鼎为制置使,杨覃为转运使,张贺辅佐他们,又以内殿崇班杜承睿一起制置盐事。人们大多议论说“:边境的老百姓过去吃青盐,价钱很低,到禁止青盐来围困敌贼,使商贾纳粟,将解池盐运往边境,价钱与蕃盐差不了多少,因而蕃部带盐来的人,不能够用东西直接买。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价钱一样,那么老百姓一定冒犯禁令又买卖青盐,这是给盗贼提供粮食。”这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罢免刘综。刘综回到京城,也暗中陈述禁解池盐没有好处。梁鼎已经实行,就发布文书禁止盐商买卖解池盐,文书的规定违背实情不恰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都不遵从这样的规定。

梁鼎又上奏运送咸阳的粮食来充实西部边境的军粮,粮食已经陈腐霉烂,梁鼎就分与民丁,等待秋收后换新粮,朝廷听后阻止梁鼎这样做,梁鼎上封章暗中陈述许多人都对禁解池盐感到烦恼忧郁,他开始的谋划大多被停止,朝廷就派林特坐驿车与永兴张咏会同梁鼎等共同商议行还是不行,这样仍然按照旧例让盐商交换。梁鼎由于建议被认为行不通,因而被朝廷免去度支使,守本官。不久,因遭逢母丧离职,被朝廷起复原职。景德(1004~1007)初年,掌管三班院、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离京任凤翔府知府。由于任职后忧郁哭泣伤害了眼睛,上表请求担任西京留司御史台。景德三年(1006)去世,终年五十二岁,赐予他的二个儿子出身。

梁鼎身材高大魁伟,胸怀坦荡崇尚气节,有独特的节操,任官严厉威肃,声名十分美好。梁鼎好学,擅长篆、籀、八分。曾写有《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梁鼎的儿子叫梁申甫、梁吉甫。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一 宗室·沈约
  本纪第一 武帝上·沈约
  卷二百一十一·表第二·脱脱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四·孝友一·宋濂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一·杨仲良
  第二十六回 诏江东愍帝征兵 援灵武麹允破虏·蔡东藩
  卷之三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一·佚名
  ◎“下诏罪人,破格用己”·恽逸群
  卷十七·温达
  卷二十九·司马贞
  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范晔
  卷之四·姚莹
  谭献叙养·吴振棫
  卷七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十 十六国·史梦兰

    ○前赵前赵,匈奴人刘渊所建。刘渊,左部帅豹之子。晋永兴元年,据离石僭号称汉,后徙平阳卒。伪谥光文,改元三(元熙、永凤、河瑞)。子和立,旋弟聪杀而代之,改元四(光兴、嘉平、建元、麟嘉)。子粲立,改元(汉昌),为伪司空靳准所杀,族子曜讨

  • 卷七·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七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假馆集下【起丙寅正月尽十月】寄题宋漫堂观察园亭六絶句村烟雨外青沙草?头碧欲知春浅深风到鳞鳞活緑波村菱角初翻刺鸡头未剥圆凉风吹酒醒人上过溪船芰梁春水緑于头春花

  • 心泉学诗稿巻二·蒲寿宬

    宋 蒲夀宬 撰五言古诗舶使王防溪太守赵见泰九日领客枉頋山中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韵十首翠节摩秋云朱轓暎朝彩欣欣两賔主济济众僚寀此防良已希斯文固应在寂寞秋后香今晨有人采结彼山下茅对此山上瀑白日成蹉跎长年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九·杨仲良

      哲宗皇帝   保甲   元丰八年四月乙酉,枢密院言:『府界三路保甲,两丁之家,见教人小弱或久病,及除当教人外,家止有病丁,并第四等以下田不及二十亩者,听自陈。提举司审验,与放免。』诏可。   五月丙午,诏府界三路巡尉、

  • 卷之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胡先生瑗墓表欧阳修先生讳瑗字翼之姓胡氏其上世为陵州人后为泰州如皐人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逹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乆而尊师道废乆矣自景佑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暨泰山孙明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九。·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九卷年表上零一年表上。○海东有国家久矣。自[箕子]受封于[周]室,[卫满]僭号于[汉]初

  • 卷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选举考辟举宋理宗宝庆三年定广南东西路辟官法凡通判幕职教授等官法未尝许辟者须於各官将满之前具阙如未有代者即聼申部出阙满三月无人注拟申省下本路通判以下京官阙从诸司奏辟选人阙从

  • 卷十五·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五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豳 豳本戎狄之地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汉之右扶风栒邑也后稷之曾孙公刘当夏太康时实始徙居之修后稷之业勤恤爱民民咸归之而国成焉七月所陈即其事也国语

  • 卷十一·梁寅

    <经部,诗类,诗演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一 明 梁寅 撰 祈父之什 祈父 军士怨於久役而作也 传曰旧序以为刺宣王之诗观之诗文未见其必为宣王也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三章皆赋也祈父司马也掌封圻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四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四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念三宝品第十八之三诸有道路河流处  能建桥梁及舡筏普为利乐诸众生  称赞寂静令忻悟放大光名除渴爱  此光能觉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二·佚名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问十三僧伽婆尸沙初眠中作方便眠中精出不犯。觉时作方便眠中出。偷罗遮。作方便已舍置。偷罗遮。甲坐舍方便。偷罗遮。未受具戒时作方便受具戒竟精出。偷罗遮。受具戒时作方便。受具戒时精出。僧伽

  • 释迦方志序·道宣

    终南太一山释氏惟夫大唐之有天下也将四十载。淳风洽而浇俗改。文德修而武功畅。故使青丘丹穴之候。并入堤封。龙砂雁塞之区。聿遵声教。英髦稽首。显朝宗之羽仪。输琛奉贽。表怀柔之盛德。然则八荒内外前史具舒。五竺

  • 卷第九·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九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六世 尔瞻尊禅师法嗣 潭州石霜碧眼开禅师 上堂。向上机末后句。坐卧不在声色里。赵州十八家业忘。南泉十八解活计。打牛打车。因语

  • 筠轩集·唐元

    元代诗文别集。13卷。唐元撰。《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元大德八年(1304)方回序,至正六年(1346)唐元自序。据方回序文,可知序为唐元《艺圃小集》作,《艺圃小集》收入诗仅54篇,集名亦由方回所

  • 黄帝阴符经集解·袁淑真

    三卷。宋袁淑真撰。原书题“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袁淑真解”。《黄帝阴符经集解》,简称《阴符经集解》,又称《阴符经疏》。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为历代承传。即唐李筌三百字本和张果四百余字本。袁淑真取李筌三

  • 蕉叶帕·佚名

    清代小说。全书分4卷,共16回。不署撰人。传世仅有清代中叶坊刻本,版心书名作“新刻蕉叶帕”,似非原刻本。本书传本十分罕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有一部。书叙南宋高宗时,秀才龙骧(字化之)才貌双全,但父母双亡,自幼由

  • 金方镇年表·吴廷燮

    军事史书。清吴廷燮撰。作者有感于前代金史多有散亡,遂将正史中之诸方镇(总管)析出,汇成此表。凡一卷。所记事始于金收国元年(1115年),止于天兴三年(1234年),此百多年间诸方镇之姓名、兵战、升擢、贬谪等事皆有所录。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