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广西青年与辛亥革命

我在陆小的最后两年时,革命的爆发已有山雨欲来之势。各地的革命党人都在密谋起事。革命领袖如黄兴等都盘桓于香港、安南之间,与内地党员声气相通。两广地处边陲,遂成为革命志士聚集的区域。

革命党在广西的活动本有悠久的历史。因广西是洪杨起义的故乡,人民的民族意识极为浓厚,更兼民风强悍,富于冒险犯难的精神。所以革命党人注重广西,自系其具有特殊背景的缘故。而当时广西的新机构,如陆军小学、干部学堂、学兵营等,都是革命党人所盘踞的机关。

在张鸣岐抚桂的初期,革命党人的活动可说是肆无忌惮,有时简直可以说是嚣张。张鸣岐当时以新人物自命。同时为了禄位着想,他更不敢滥事镇压革命党,以免激成大变。洪杨故事不远,张氏是聪明人,自不愿再蹈覆辙,所以他对革命党的活动装聋作哑,曲予优容。因此广西同盟会的活动,简直成了公开的秘密。在上的领导人,最先有庄蕴宽、钮永建等。后来庄、钮自请外调,然同盟会的人数已多,基础已固。所以同盟会分子如王孝缜(勇公)、何遂、尹昌衡、耿毅、冷遹等都极为活跃。某次张氏宴客,尹昌衡酒醉之后,竟宣称清廷不能存在。同时王勇公闹酒,竟以张氏所佩手枪,自室内向外射击,致击碎窗上玻璃。由此可见当时青年革命志士气焰的一斑。后来张氏深恐同盟会势大不可收拾,乃设法压抑。不过张鸣岐不久即调升两广总督赴粤,遗缺由沈秉堃继任,于是革命的风气复振。同盟会广西支部乃于宣统二年(1910年)正式成立,并发行《南报》(后改为《南风报》),以鼓吹民族革命。

陆军小学在创办之初即为革命党人的巢穴。它虽是清廷的陆军基干训练机关,但校内平时极少提到“忠君”一类的话。有之,则为敷衍远道前来视察校务的钦差而说的。同盟会支部成立之后,我校革命空气遂益形浓厚,成为广西同盟会活动的中心。会中干部并在陆小附近租屋成立“军事指针社”,专门在陆小学生中吸收同志。他们所选择的对象当然是成绩优异而有血性的青年。因此他们就来吸收我加入同盟会。

同盟会是一个秘密的革命机关,它要听命于海外总部而随时发难。在清朝,搞革命的都被视为“叛逆”,随时可能有杀身之祸。为表示死而无悔的革命精神,入会时都要填具志愿书,歃血为誓,示无反悔。我校入会的三期学生共有五十余人,并租有民房三间,每月聚会两次。记得我们在该处入会,用钢针在指头上歃血作誓。我只把针向手指上一戳,血便出来了,并不觉得痛。而胆小的同学,不敢遽戳,把针在指头上挑来挑去,挑得痛极了,仍然没有血出来,颇令人发笑。这也是一件趣事。

大约在我加入同盟会之后半年光景,广州便发生了七十二烈士进攻督署失败而壮烈成仁的大事。当时我们都跃跃欲试,唯以事出仓促,未及响应。再过半年,武昌起义便在旧历八月十九日爆发了。首义的分子便是驻在武昌城内的“新军”和陆军第三预备中学的学生。消息传来,人心振奋。就在广西的新军(混成协)和陆小学生预备起事之时,桂抚沈秉堃和藩台王芝祥等见清廷大势已去,乃与咨议局议长等合议响应武昌起义。广西遂于宣统三年农历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宣布独立。同时由咨议局推举沈秉堃为广西都督,王芝祥和时任广西提督的陆荣廷为副都督。革命的地方政府乃正式成立,并定期开庆祝光复大会。谁知就在这庆祝会中,发生了一部分巡防营“旧军”叛变的怪事。

广西的“新军”与“陆小”初成立时,已为“旧军”巡防营所嫉视。这新旧两派军人,因思想、作风的不同和利害的冲突,早有水火之势。而旧军恃其资格老、历史深,对这一新兴力量的成长,尤视为眼中钉。加以新军和陆小在当时都被看成革命党,我们自己也以革命党自居,今番革命成功,又难免趾高气扬;而一向反对新军和反对革命的旧军,对这一变革更不愿附和。因而在开庆祝大会这一天,一部分巡防营旧军乃发动叛变,目的是抢劫政府金银、现钞所在的“藩库”和银行。

庆祝会是决定下午八时在桂林皇城内咨议局前面的广场上举行的。这天下午七时,我们陆小学生每人提了一个写着庆祝标语的灯笼,整队进城参加大会,并预备在会后提灯游行,所以整个队伍都是徒手的。当我们的队伍自文昌门入城,转入南门大街到鼓楼底时,驻在鼓楼上的巡防营士兵,突然向与会群众开枪,一时枪声劈啪,秩序大乱。我们的队伍乃调转头来准备冲出文昌门去。这时人声鼎沸,步伍杂沓,各人所持灯笼,互相撞击,发出勃勃之声,使本已慌乱的场面,益增紧张空气。当我们队伍只有一半逃出文昌门时,驻城楼上的巡防营突然将城门关闭,一部分同学乃陷在城内。我们逃回学堂,喘息方定,听见城内只有稀疏的枪声,仍不知真情实况,大家猜想是巡防营兵变。

这天因为是假期,学堂各级长官早已出去观看热闹。只留两位队长各自率领两期同学进城。所以我们逃回学堂之后,成为群龙无首的状态。幸而不久总值日官爬城脱险回来,集合全体讲话,并问学生关于应付这一事变的意见。当时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和旧军早已有隙,现在旧军叛变,一定要向我们进攻无疑,我们应准备自卫。于是,总值日官打开弹药库,将我们平时打靶用的子弹分给众人,每人各得子弹十颗。这时局势紧张,我们人数既不足,子弹又不多,若巡防营真来进攻,恐不足以抵御。大家乃决议开往新军混成协的驻地李家村,以便和新军一致行动。李家村距我校有二十里路,这时已是深夜,夜间警戒行军,必须搜索前进。在讨论这问题时,同学中有人大呼:“请调李猛仔当前卫搜索组组长!”在大家的呼喊下,我也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总值日官在大队中又挑选了数名身强力壮而有胆量的同学来辅助我,我便带着这几位同学,荷枪实弹,在夜色茫茫中,走在大队的前面,担任搜索任务,向李家村进发。

这是我们第一次战备行军,大家知道这不是演习,所以都难免有点紧张。我们几个担任搜索的同学,自然更为警惕。当我们出门不远,前面忽然有一个黑影跃起,跳入路旁草丛里。有一个胆小的同学,一时沉不住气,举起枪来,便向那黑影连发两响。这一支没有作战经验的队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颇为慌张。迨真相弄明白了,才知道那黑影是一只狗,见到大队人群走来,向草中逃避而已。大家这才安心继续前进。因夜间警戒行军行动缓慢,将近天亮,才抵达了李家村。

当我们到达就地休息之时,混成协的新军正在鸣号集合,整顿器械马匹,准备出发桂林,进剿叛军。我们这一百多名陆小学生的到来,甚出他们意料之外。他们对于剿灭叛军,似有成竹在胸,不需我们参加,双方磋商之后,我们的总值日官和他们的负责官长向我们表示,凡愿留在新军营盘内的,可以暂住营内;家在附近,可暂时回家的,不妨暂时返家,到叛乱平息后,再回校归队。我就决定回家暂避。

李家村在桂林之南,我家头村在桂林之西,两地相去百余里,步行要一天多才可以到。我既决定回家,便带了自己的六八步枪,自李家村向两江墟走去。边走边问,路虽不熟,但是方向是不错的。走了半天之后,饥肠辘辘,想找点食物充饥,途中经过一大村庄,我便停下来休息。但是这村庄上却没有卖食物的店铺。最后有一间小店内的几位壮年人答应替我去买几个鸡蛋,要我稍等一下。我等了一阵,未见他们回来,而其他留下的几个人则交头接耳,神色有异。我顿时觉得有点奇怪,提起枪来,就继续上路。刚走出村庄一两百码,忽然发现后面有人赶将上来,其中有人竟拿着鸟枪和刀棒。他们追近了我,便吆喝:“站住!”我度其来意不善,也连忙将刺刀装上,问他何事,他们便支吾其词,但是仍向我走来。我便警告他们不许接近,否则我要开枪了。他们知我有备,同时他们的武器也远没有我的钢枪厉害,所以他们只得懊丧地退回去了。我也急忙赶路回家。

其后,陆小附近一家餐馆内,有位和我很熟的工友黄老二,他告诉我一个故事。黄老二便是上述那村里的人。他说有一个陆小学生携枪经过他的村庄时,被村里的几个匪徒看见。这些匪徒专做打劫行旅、杀人越货的勾当。他们一见这位陆小学生有支钢枪,立生杀机,想趁其不备把他杀了,夺取他的枪支,然后把尸骸用猪笼装着,沉入河底灭迹。幸而这位学生机警,乘机离去,未遭毒手,好不危险云云。我听了不禁毛骨悚然,说道:“那位陆小学生就是我!”黄老二大惊失色,连声说我“福气大”,这也是我在辛亥革命期中的一件插曲。

在我遇险之后,天色渐黑,四顾苍茫。其时我乡有狼患,常有行人被狼咬伤或咬死。我深恐为狼群所袭击,乃横持着枪,两边摆动,使野兽有所畏惧,不敢偷袭。离两江墟渐近时,见沿途村落中,人影浮动,有的打着火把,挑着行李,似乎是上山躲难的样子。途经单桥村,我便走了进去,见一家大门洞开,正在忙着搬杂物,忽然看见我士兵装束,提着钢枪,登堂入室,顿时惊慌失措,相顾愕然。好在我立刻说明原委,他们才化惊为喜。原来他们也听到城内兵变,恐被波及,所以纷纷逃难。他们听说我刚从城里来,都来问长问短。我也略说城中叛乱情形,唯后来只闻稀疏枪声,至实情则无从知悉。这时我已饥饿不堪,想向他们买点食物。那家主人说,这年头还分什么彼此,有鸡尽管杀好了。说着,他们就杀了两只肥鸡,招待我大嚼一顿。乡人知道实情不至恶化,相谈甚欢。他们并招待我住宿一宵,翌日我才回到自己家里。

我在家里住了半个月,听说城里兵变已经平息,陆小可能复课,所以我又回到桂林。到省城之后,才知道兵变情形并不严重。藩库因有备,未遭抢劫,城内除富家略有被掠的外,别无其他杀伤和焚燹情事。变兵瞬即被镇压缴械。不过此时广西政局却有了极大的转变。都督沈秉堃,因自觉非广西人,不足以表率群伦,已经辞职,由副都督陆荣廷继任都督。

这位后来统治广西十年,威震西南数省,号称“南中国第一人”的陆荣廷,亦是位传奇式的人物。陆是广西武缘县(后改武鸣县)人。咸丰八年(1858年)出生于一个无赖的家庭。其父不务正业,沦为小偷,被其族人拘入祠堂吊死。其母因贫病交加,不久又去世。这时陆荣廷才十四五岁,无处藏身,遂流浪到南宁,在鸦片烟馆及赌场里向人乞怜讨钱过活。稍长之后,在龙州县署内当差。龙州地邻安南,故该地法籍天主教传教士的势力极大。其时正是庚子之后,中国政府畏洋人如虎,而传教士亦借其本国政府声势,横行一方,莫敢谁何。这时龙州有一位法籍传教士,畜有警犬一头,十分凶猛,附近妇孺时有被咬伤情事。因官民畏惧教士,均不敢投诉,然私下愤恨之心,与日俱增。一日,这位教士往访龙州州官,把狗系在衙门头进大堂的柱上。荣廷因事走过,该犬狺狺相向,陆氏一怒之下,用木棍将狗打死了。这一死不打紧,教士就向中国官厅要狗。地方官恐开罪洋人,乃缉捕陆氏。荣廷一时藏身无处,不得已,逃入盗薮,落草为寇。陆氏本是一位重义气、有领导天才的人物,逼上梁山之后不久就成为盗魁。率领喽啰百数十人,打家劫舍,出没于中法属地。不过陆氏做强盗却专以抢法国人和安南人为务,而中法两国官兵对他竟无可奈何。据说,有一次官居“七划”(所谓“七划”,是法国军官袖口上所绣金色条纹的数目,中国乡民遂以此来称呼他们)的法军指挥官亲自出马,来剿陆氏,追到崎岖的山路中,忽见树干上贴着一字条,原来是陆氏所留,上说:“如你不停止前进,将有杀身之祸。今先一试小技,射你的右臂而不伤骨。”这“七划”方将条子看完,忽然山林内一声枪响,“七划”果然受伤如条子所写,丝毫不差。“七划”大惊失色,遂不敢再向山中搜索,沮丧而返。这故事的真实性可能很小,但陆氏的枪法,确实非常准确,后来他身为广西都督时,偶施小技,也足使市民咋舌称叹。

陆氏在中越边境横行数年,法方无计可施。最后,驻越南法督恃强逼迫中国官厅限期剿灭。驻龙州提督苏元春宫保不得已,乃改剿为抚,许陆以高位。荣廷乃率其党羽就抚,任管带之职。嗣后以剿匪有功,逐年升迁,至辛亥年,已官至广西提督。广西独立时,为咨议局公推和王芝祥同为副都督,到沈秉堃、王芝祥去桂,乃继任都督,是为陆荣廷统治广西的开始。陆氏由南宁来到桂林时,全城各学堂、机关和人民团体一齐赴南门外将军桥欢迎,军乐与鞭炮之声不绝,场面的热闹实为前所罕见。

我回到陆小,见校中并未复课。留校同学中的一部分正在组织学生军,预备随军北伐。因这时武昌的革命军和清军正相持不下,故檄调各地的革命军增援。这时广西的新军和旧军仍时生摩擦,所以沈秉堃、王芝祥均力主调新军北伐。一则可消弭新旧军间的冲突,二可减轻广西的负担,三可增加北伐的声势,实属一举数得。沈自愿以湘桂联军总司令名义亲自统率先行北上。王芝祥待陆荣廷将到桂林时,也率旧军六大队赴鄂。沈、王的原意,除调协两军的冲突外,亦欲乘机离桂以自保。是为广西北伐军的由来。

广西学生所组之北伐敢死队除陆小学生外,文科学堂学生参加的也非常踊跃。全队共约百余人,由前陆小“学长”梁史(润轩)任队长,克日北上参战。

我回陆小之日,正是学生敢死队组织就绪之时,我立刻前往报名参加,谁知为时已晚。因为经费和弹械所限,仅能容纳一百余人,后来的都被婉拒。那时抱向隅之叹的青年,正不知有数十百人,我也只有徒呼负负了。

猜你喜欢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蔡东藩
  第三十四回 踵事增华正式受任 争权侵法越俎遣员·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一·徐乾学
  榆巢杂识·下卷·赵慎畛
  卷二·陈均
  第四佥禀(抄)光绪八年二月二十九日一一一○六-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纪昀
  卷十一·高士奇
  《二十自述诗》序·李叔同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司马迁
  吕余庆传·脱脱
  万观传·张廷玉
  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76)·司马光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钱穆
  202.两个皇帝当俘虏·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龙川词·陈亮

    宋 陈亮 撰水调歌头【送章徳茂大卿使金】不见南师乆谩説北羣空当塲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藳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挽雕弓万里烽烟如许千古英灵安

  • 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宋濂

        别里古台   宗王别里古台者,烈祖之第五子,太祖之季弟也。天性纯厚,明敏多智略,不喜华饰,躯干魁伟,勇力绝人。幼从太祖平诸部落,掌从马。国法:常以腹心遇败则牵从马。其子孙最多,居处近太祖行在所,南接按只台营

  • 卷四百二十六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四月盡其月   五月庚午朔,中書舍人彭汝礪次當轉對,上言曰:「臣伏念治亂之機,在於好惡,好惡之端,在於謹其始。其始正,無所之而不為正;其始不正,雖有智力不能善其後。是以人主必務學,學莫大乎近正人。昔者成

  • 纲目订误卷三·陈景云

    唐髙祖武徳元年目何须作书语耶按李宻责数宇文化及语中有不追诸葛瞻之忠诚乃为霍禹之恶逆二语故化及嗔其作书语谓宻称引书史事已所不解也今此二语已削之则化及语中所云书语何所指耶太宗贞观十九年目上自将步骑四千为竒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一百四十五 曹寅奏陈商议刻书并审科场事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初十日辞驾,二十六日已至扬州,沿途百姓俱各太平。江南雨水调匀,麦田甚好。米价七八钱不等,人民安乐无事。 臣在扬州与李煦、孙文成商议刻书之事,

  • 一二二八 谕内阁着照御史莫瞻菉所奏于武英殿覆校三分书·佚名

    一二二八 谕内阁着照御史莫瞻菉所奏于武英殿覆校三分书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八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八日内阁奉上谕:据御史莫瞻菉奏续办三分书,从前校对生监仅二十余人,又止校过一次,恐多讹谬,请将现在详校官所阅书籍签改册

  • 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 第五十七下·班固

    (扬雄)【原文】明年,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罔罴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菟、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以罔为周阹,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

  • 李林甫传·欧阳修

    李林甫,是长平肃王叔良的曾孙。最初任千牛直长,舅舅姜皎很喜欢他。开元初年升任太子中允。源乾曜执政,与姜皎是姻亲,乾曜的儿子源挈为李林甫求官司门郎中,乾曜一向看不起他,说“:郎官应有才干和声望,哥奴哪里是任郎中的材料呢

  • 恭圣仁烈杨皇后传·脱脱

    恭圣仁烈杨皇后,年轻时因为姿色动人而被选入后宫,忘掉了姓氏,有人说是会稽人。庆元元年(1195)三月,封为平乐郡夫人。庆元三年四月,进封为婕妤。有个叫杨次山的人,也是会稽人,杨皇后自称是她的哥哥,于是姓杨。庆元五年,进封为婉

  • 姓文的秘书·沈从文

    当我已升做司书常常伏在戏楼上窗口边练字时,从别处地方忽然来了一个趣人,做司令部的秘书官.这人当时只能说他很有趣,现在想起他那个风格,也做过我全生活一颗钉子,一个齿轮,对于他有可感谢处了.这秘书先生小小的个儿,

  • 卷一百一·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一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理财上上仁宗乞减省冗费   贾昌朝臣伏见西夏僭狂出师命将以遗朝廷之忧臣窃谓此固不足虑而国家用度素广储蓄不厚民力颇困

  • 圣治章第九·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孝治章》意思的延伸,说明圣人如何用德行教化百姓,治理天下。【原文】曾子曰:&ldquo;敢问圣人之德(1),无以加于孝乎(2)?&rdquo;子曰:&ldquo;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3),严父莫大于配

  • 卷五 问易篇·王通

    刘炫问《易》。子曰:“圣人于《易》,没身而已,况吾侪乎?”炫曰:“吾谈之于朝,无我敌者。”子不答。退谓门人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魏徵曰:“圣人有忧乎?”子曰:“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乎?”问疑。子曰:“天下皆疑,吾独得

  • 自序·胡适

    这里收集的一些文字大都是最近五年内随时写的,其中偶有三四篇是五年前写的。这些文字差不多全是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过的。没有发表过的只有这几篇:《四十二章经考》和附录三件,《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论(春秋)&mda

  • 法柱栋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嗣法门人(慧升集 慧渠编 慧岱录)机缘僧问如何是浦峰境师云千竿修竹参差绿扫月披风透碧天曰如何是境中人师云娥眉潭底秦时月突出山僧拄杖头僧拟议师拈拂子便打。僧问如何是佛师云我若向汝说汝还信得及么曰学人不信争

  • 伤寒论·张仲景

    中医伤寒类著作。10卷。汉张机著。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编次整理而成,命名《伤寒论》。宋治平二年(1065)经林亿等校定,流传至今。本书共22篇,三百九十七法,列方113首,应用

  • 肯綮录·赵叔向

    一卷。北宋赵叔向撰。赵叔向号西隐野人,一作西隐老人,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魏王赵廷美玄孙。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京,潜出至京西。金人退,引众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速归政,置救驾义兵。因部将密告将谋不轨,被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