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十九

  顺治七年。庚寅。五月。癸丑朔。改督理淮浙盐务户部侍郎孙塔、为总理漕储户部侍郎。以其奉上□日彻回、见在扬州故也。

  ○甲寅。降陕西巡抚黄尔性、甘肃巡按石维昆、各二级。陕西巡按卢传一级。俱调外用。以大计造册舛错故也。

  ○停给旗下知府以下官、赴任勘合夫马

  ○乙卯。先是禁满洲大臣、不许往来王府。摄政王福金之丧、固山贝子巩阿岱、曾不为成服。乃巩阿岱违禁屡往。又嘱詹岱代奏。欲从摄政王出猎。詹岱止之。因相争辩。至是启摄政王。令廷臣会讯。拟革巩阿岱爵。黜宗室籍。夺其所属。赎身为庶人。议入。令降巩阿岱为镇国公。罚俸一年。

  ○丙辰。叙追腾机思、及平定福建、江西、湖广、浙江等处功。升二等精奇尼哈番伊尔德、为一等精奇尼哈番。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博尔惠、觉善、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敦拜、沙尔虎达、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一等阿达哈哈番吴喇禅、加一拖沙喇哈番。三等阿达哈哈番纳穆代、为一等阿达哈哈番。三等阿达哈哈番宜尔格德、叶赫朱玛喇、硕对、为二等阿达哈哈番。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穆富、冲安、何尔多、罗锡、鄂穆索科、为三等阿达哈哈番。加拜他喇布勒哈番阿玉锡、喀尔他喇、博罗对、觉罗穆成格、各一拖沙喇哈番。赠阵亡二等精奇尼哈番觉罗顾纳代、为一等精奇尼哈番。故三等阿达哈哈番富喇克塔、为一等阿达哈哈番。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觉罗顾喀喇、为三等阿达哈哈番。赠故拜他喇布勒哈番布达礼一拖沙喇哈番。以顾纳代子莫罗浑、富喇克塔子傅克都、喀喇子硕伦、布达礼子屯兑、各袭职。

  ○以二等阿达哈哈番苏、路迈巴图鲁、素效力戎行。及攻燕京时、中炮伤口授一等阿达哈哈番。

  ○以登城功、加拜他喇布勒哈番鄂泰、为二等阿达哈哈番。赐号巴图鲁。

  ○以故二等阿达哈哈番鄂齐尔叔诺尔布袭职。

  ○戊午。摄政王率诸王大臣出猎于山海关。

  ○辛酉。命和硕亲王多尼、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固山贝子吴达海、锡翰、镇国公韩岱。俱议政。

  ○以哈世屯为议政大臣。

  ○以祖泽远为礼部侍郎。吴喇禅为刑部侍郎。补原任兵部侍郎金维城原官。

  ○以穆成格为吏部理事官。

  ○以镶黄旗巴世泰、为护军参领。正白旗护军参领尼马禅为前锋参领。艾图、为护军参领。正蓝旗护军参领毕雅塔、为前锋参领。阿哈丹、为护军参领。

  ○甲子。夜、月犯木星。

  ○乙丑。遣官祭关圣帝君。

  ○戊辰。升太仆寺、少卿黄徽允、为太仆寺卿。通政使司右参议黄熙允、为太常寺少卿。薛所蕴、为顺天府府丞

  ○癸酉。摄政王率诸王大臣、亲迎朝鲜国送来福金于连山。是日成婚。

  ○乙亥。夏至。祭地于方泽。遣工部尚书星讷行礼。

  ○丁丑。赠大同殉难游击佟国仕、管一举、为副将。参将李向尧、为都督佥事。游击刘懋德、为参将。都司谢应举、鲁学礼、为游击。守备董廷儒、为都司。

  ○裁真定总镇下游击二员。守备六员。中军一员。千总四员。把总七员。兵三千八百名。江南副将二员。游击九员。守备九员。千总三十五员。把总六十二员。兵一万九千二百四十八名。河南兵五百名。山东千总五员。兵二千名。浙江都司三员。守备三员。千总六员。把总十二员。兵五千名。山西兵四千六十名。陕西游击六员。守备六员。千总一十二员。把总二十四员。兵一万六百四十四名。湖广兵五千名。江西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兵三千名。福建兵五千名。

  ○戊寅。赠殉难山西巡宁道副使王昌龄、巡南道副使刘泽溥、为光禄寺。卿。宁武道佥事金元祥、岢岚道佥事徐淳、为光禄寺少卿。汾州府知府黄廷柏、潞安府知府杨致祥、为太仆寺卿。太原府同知张国贤、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蒲州知州钱法裕、为本省布政使司右参议繁峙县知县崔尚质、兴县知县李昌汴临县知县张耀祖、垣曲县知县李荣宗、夏县知县刘之屏、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各荫一子入监读书。忻州州同马维熙为忻州知州按察使司照磨杨其籍为本省按察使司知事布政使司都事周邦翰为本省都司经历教谕贾道醇为国子监助教主簿何显祖为太原左卫经历典史郑运昌为江南山阳县主簿王自亮为河南济源县主簿钟梦豹、为山东夏津县主簿。

  ○庚辰。改凤阳皇陵卫为凤阳左卫。设守备一员

  ○壬午。改九永守备为永定守备、增兵一百名。增设九溪卫守备一员兵三百名。

  六月。癸未朔

  ○乙酉。加福建漳州副将王邦俊署都督佥事以恢复云霄功也

  ○补原任副将夏登仕、为山海副将张惟一、为通州副将。升山海白石营参将傅尚谦、为江北寿春营副将。常州府参将曹虎、为浙江严州副将。湖广兴国州参将邬乘鸾、为湖广武冈副将。升守备许壮衍、为江南掌印都司陕西巡捕都司佥书李攀惠、为山西掌印都司陕西管屯都司刘承荫、为本省掌印都司。

  ○平西王吴三桂奏报保德州民兵崔耀等擒斩伪定国公牛化麟以城降复歼其伪官二百一十七人报闻

  ○己丑。摄政王畋于中后所以和硕巽亲王满达海、及诸贝勒、贝子等、行列不整令和硕端重亲王博洛等议其罪。拟削满达海爵夺所属人口一半。余分别降黜启入。摄政王曰满达海罪大。姑念其父、免此一次一宥再宥则可。屡释之可乎。其谕满达海知之。贝勒吞齐、尚善、各罚银千两。贝子扎喀纳、罚银六百两。博洛、亦坐知情不举。罚马一匹。将管围章京孟果尔代等十一员、各射鸣镝三十道喇等十员、各射鸣镝三十。罚银一百两。

  ○赠山西殉难冀北兵备副使道宋子玉、为光禄寺卿阳和左卫兵备佥事道徐一范、为光禄寺少卿。通判杨逵、李三元、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浑源州知州荣尔奇、朔州知州王家珍、为本省布政使司右参议江西殉难候补知州成大业、为本省布政使司右参议。新喻知县张云翚、庐陵知县常庚、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各荫一子、入监读书。

  ○以镶黄旗汉军原任梅勒章京马光辉、镶红旗汉军陈逢泰、镶蓝旗汉军甲喇章京海尔图、各为本旗梅勒章京。正红旗满洲闲散章京托和对为护军参领。

  ○丙申。赠湖广阵亡都司成溥唐铨为游击各录其子弟一人。

  ○丁酉。升光禄寺少卿李士焜为太仆寺少卿。礼部郎中张秉贞为通政使司左参议大理寺寺正董复、为通政使司右参议。

  ○己亥。广西巡抚郭肇基、游击戴清音、中军郑允昌、旗鼓苏明、坐擅带逃人五十三名。俱论死。仍籍其家。

  ○癸卯。南赣巡抚刘武元奏报、官兵擒巢□刀伪军门彭顺庆及伪官一百五十七名。恢复宁都石城二县报闻。

  ○甲辰。赠山东殉难定陶县知县李文学、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荫一子入监读书。

  ○乌斯藏阐化王遣使进贡方物。宴赉如例。

  ○戊申。更定满洲王贝勒以下官员支给俸银数目。和硕亲王、一万两。亲王六千两。多罗郡王、四千两。我罗贝勒、二千两。固山贝子、一千两。公五百两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俱一百两二等伯及三等。伯俱九十两。二等及三等镇国将军三等精奇尼哈番各八十两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各七十两。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三等阿达哈哈番各六十两二等拜他喇布勒哈番四十两空衔阿思哈尼哈番等官各三十六两。空衔甲喇章京一等侍卫各三十四两空衔。牛录章京、副理事官、拖沙喇哈番各三十二两。拖沙喇哈番等官、及三等侍卫、各三十两。骁骑校、护军校、他赤哈哈番各二十五两。

  ○己酉。解固山额真噶达浑侍郎任。仍削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固山额真马喇希护军统领敦拜、格勒章京觉善各削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以摄政王出猎时、私行射猎也。

  秋。七月。壬子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癸丑。升江西瑞州府知府周之恒、为本省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南瑞道临江府知府萧应聘、为本省布政使司参议兼按察使司佥事驿传道。广信府知府杨国祯为本省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湖东道。吉安府同知蒋显捷、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湖西道事。南昌府通判薛柱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九江道瑞州府推官鲍开茂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湖西道内院供事官莫可期为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湖东道。

  ○裁直隶通州河间、保定、定州、顺广江南滁和凤泗、安庆、庐州、马政屯田水利、山西蔚州、浙江屯田水利湖广湖南提学荆南兵备管理屯盐水利仓粮、福建屯种水利盐法江西屯田水利等道共十七员。真定巡捕抽分江南江宁开通厂宝源局鼓铸、马政、船政、苏州水利、扬州造船、淮安造船、河南开封河捕陕西西安管粮、临洮监饷、庆阳盐课、湖广武昌肇陈口缉盗等同知共十三员。江南江宁捕盗水利管粮松江水利镇江农马河南归德河捕山东济南管马东昌管河浙江嘉兴管粮湖州管粮宁波管粮湖广武昌捕盗福建福州管粮江西赣州管粮等通判共十五员。

  ○陕西榆林道丁允元湖广上湖南道李仲熊坐规避不赴任俱削职为民

  ○乙卯。摄政王谕京城建都年久地污水咸。春秋冬。三季、犹可居止至于夏月溽暑难堪、但念京城乃历代都会之地营建匪易不可迁移。稽之辽金元曾于边外上都等城为夏日避暑之地予思若仿前代造建大城恐縻费钱粮、重累百姓今拟止建小城一座。以便往来避暑。庶几易于成工不致苦民。所需钱粮官民人等、宜协心并力以襄厥事除每年旧额钱粮外特为造城新增钱粮加派于直隶山西浙江九省等处地方直隶二十四万四千二百四十四两九钱山西三十三万二千六百一十三两九钱浙江三十万六千七百四十五两四钱山东二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七两一钱江南五十九万五千七百七十四两九钱河南十七万二百八十七两三钱湖广九万九千三百八十八两三钱江西二十二万八十二两八钱陕西二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五两四钱此项钱粮从见在当差人丁额徵地亩内增派该管督抚司道府州县官宜协力催徵作速起解。此城所用钱粮惟恐苦累百姓、损之又损。于数缩而不浮。凡官吏书役人等、若有额外需索、罔利作弊者一经查出、加以重罪。该地方督抚严察禁谕。此外有官民人等好义急公、情愿捐助者、听其自便其捐助钱粮、有能亲自解京者、任其自解。不能亲解者、可将姓名藉贯、并所助钱粮数目、详悉开载、投送工部。其钱粮交该管督抚解送。该督抚仍备造捐助姓名籍贯、钱粮数目文册具奏捐助之人、酌量恩叙。着该部作速传谕各省、一体遵奉施行。

  ○以觉罗河克善、为工部侍郎。

  ○以韩崇进、为户部理事官。张仲第、为刑部理事官。

  ○升镶红旗满洲前锋参领穆尔泰、为本旗梅勒章京。

  ○以镶黄旗汉军范达礼、正白旗汉军祖云龙、正红旗汉军佟逢圣、吴国源、王国召、镶白旗汉军祖泽沛、镶红旗汉军柯永蓁、李高绩、正蓝旗汉军克星格、张朝璘、镶蓝旗汉军柳攀鳞、柳遇林、段应举、甲喇章京。

  ○裁陕西汉羌镇。留副将一员。兵一千名。并属兴安镇。

  ○丙辰。降原任保定巡抚于清廉、巡按监察御史邓孕槐各一级、调用。以失纠贪秽道臣高登庸故也

  ○丁巳。索伦部落使鹿国、各进贡貂皮。宴赉如例。

  ○户部理事官牛录章京吴尔柱、坐圈拨沧州庄房受贿。革职。鞭一百。籍其家

  ○戊午。汤古忒国达赖喇嘛、遣使表献舍利子。

  ○辛酉。固山贝子锡翰与席讷布库多尔济达尔汉、冷僧机、哈世屯等、诣摄政王府。王怨曰。顷予罹此莫大之忧。体复不快。上虽人主、念此大故、亦宜循家人礼。一为临幸若谓上方幼冲、尔等皆亲近大臣也。又曰尔等毋以予言擅请临幸傥驾至、尔等罪益甚矣。锡翰等出。王遣人追止之。甫出门锡翰等已奏请驾临幸矣。上既至、王让锡翰等曰。尔等故违予令不告予、擅奏请驾临幸。其意岂非以上至、即可借以释尔罪乎。言讫向锡翰等跪且拜。顷之、驾回。王下锡翰等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又以巴图鲁詹、达云、鳌拜巴图鲁、坤巴图鲁、巴哈、目睹锡翰等罪状不即执鞫。因并治罪于是众议以锡翰等违令擅请驾临罪大莫比论死、籍其家鳌拜亦论死达云等俱削职籍没议入会上将赐食锡翰等以应否前往启王王以其视上与已有异厥罪愈甚次日令降贝子锡翰为镇国公罚银二千两二等精奇尼哈番冷僧机、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赎身一等精奇尼哈番鳌拜巴图鲁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赎身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哈世屯为拜他喇布勒哈番。赎身。席讷布库、多尔济达尔汉、赎身。坤巴图鲁、巴哈、倍罚以应得之罪。巴图鲁詹、达云、俱免罪。

  ○壬戌。升湖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马之先、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降江南分守江宁道右参议张天机三级以开报属官贤否互异也。

  ○癸亥。革山西驿传道佥事李赞明职以巡抚刘弘遇、劾其因病废事故也。

  ○甲子。遣云南道监察御史王国楠巡视长芦盐课河。南道监察御史盛复选、巡视河东盐课

  ○丙寅中元节。遣官祭福陵。昭陵。

  ○摄政王以鳌拜、索尼、相善与否、问护军统领伊尔德侍卫坤巴图鲁、巴泰、皆不对。问费扬古、郭迈、鄂莫克图、亦不对。复问巴泰曰。尔与索尼善否。对曰。我二人同直相善。又问鄂莫克图曰尔与索尼为郎舅、相善否乎。对曰。虽郎舅、实不相善。时费扬古郭迈、亦为之实其说。费扬古复曰。我平生倔强不与闻外事下诸大臣议。坐所对不实、分别拟罪议入、令罚伊尔德、坤巴图鲁以应得之罪。巴泰、革一拖沙喇哈番。仍倍罚以应得之罪。费扬古鄂莫克图、郭迈俱倍罚以应得之罪。

  ○丁卯。升都察院副理事官祝万春、为左佥都御史

  ○辛未。谕朝鲜国王李淏曰。据奏倭国相恶。欲修城集兵整顿器械此等言辞、自尔先王以至今日、亦不知凡几。未可深信。所以遣巴哈纳、祁充格等、赍敕往问直伪。令据巴哈纳、祁充格等回奏云。臣等提取庆尚道观察使李<曰罒方>、东莱府使卢协等详细讯问。知倭国朝鲜、素相和好。并无怨乱兵伐之事。前奏系欺罔巧诈等语。由此观之、其修城集兵。整顿器械之事。原与倭国无涉。专欲与朕为难也尔既欺罔巧诈。负恩悖礼。朕惟备之而已。夫复何言。

  ○补裁缺原任通州道副使刘应锡、为蓟州道。顺广道佥事陈洪谟、为井陉道。河间道政毕元彩、为永平道。江南马政道副使吴崇宗、为池太道。庐州道佥事袁仲魁、为徽宁道。江南水利道佥事王家楫、为河南汝南道。湖广荆南道佥事韩永馨、为陕西关西道。福建屯盐道佥事赵映乘、为漳南道。江西屯田水利道副使李芝茂、为岭北道。湖广屯田水利道陈培桢、为陕西榆林兵备道。保定道参议姬琨、为湖广上湖南道。山东屯田水利道佥事张吉士、为浙江督粮道。蔚州道佥事祝思信、为山西驿传道

  ○免陕西西宁各堡寨、五年分雹灾额赋

  ○丙子。裁苏松提督学政。归并江宁督学御史

  ○戊寅。归化城土默特部落古禄格等贡马宴赉如例

  ○二等阿达哈哈番线安、坐攻大同外城时、将本旗红衣炮二位不运至营、迨断后兵过遂委之而还、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罚银五十两

  ○侍卫鄂齐礼、坐与妻不睦。诬其自经。革一拖沙喇哈番。仍罚赎锾。

  ○庚辰。裁直省各道中军十二员。标兵一千名。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九 表十九·赵尔巽
  卷四百二十三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五十七·谷应泰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十九·佚名
   第二十六 章仙居·林语堂
  六 傅澄记米店·周作人
  八二 祝文·周作人
  ·论征台壮丁停饷归农书·丁曰健
  万俟禼传·脱脱
  忽剌出传·宋濂
  许绅传·张廷玉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佚名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编·卷一·沈瘦东

    唐文宗欲置诗学士,李玨以为诗人浮薄,无益于理,遂寝不行。其实文宗非不可图治之君,苟迎其机而善导之,如孟子之对"好货"、"好色"诸问,引《诗》曲证,陈善闭邪,则朋党之争、阉宦之祸,或不至如是之烈。惜乎玨与郑覃等曲谨小儒,不能见

  • 第二十四出至第三十四出·方成培

    ●第二十四出 谒禅【仙吕入双调 哭岐婆】〔丑上〕胜传浮玉,江流浩浩,化城缥缈,劳生胶扰。钟声两岸送昏朝,不识何人惊欲觉。小僧乃金山寺中一个监寺慧澄的便是。今早禅师吩咐,有个施舍檀香的居士到来,着我领他先拜过世

  • 御定曲谱卷一·王奕清

    【北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黄钟宫【其音富贵纒绵】醉花隂丹丘先生【散套】无始之先道何祖【韵】太极初分上古【韵】两仪判【句】混元舒【韵】四象方居【韵】一气爲天地母【韵】喜迁莺 同 前日月转旋枢【韵】清浊

  • 吕碧城·龙榆生

    吕碧城字圣因,安徽旌德人。光绪九年(一八八三)生。姊妹三人,并工文藻。碧城与长姊惠如兼善填词,早岁为樊增祥所激赏。中年去国,卜居瑞士雪山中,专以扬佛法为务。然兴之所寄,不废倚声。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始经美

  • 卷167 ·佚名

    李新 古意 无分清浊流,杀尔投河伯。 无结死生交,一死生便隔。 模棱不失事,祸起分黑白。 百年过逆旅,今是长安客 李新 古意 嗟来吐食死,漂母爱王孙。 等是乞怜人,一饱何足论。 东方老先

  • 古诗镜卷二十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五 明 陆时雍 编 陈第一 【梁诗少气常似荏苒欲倒陈诗无骨常似飘扬无依 陈诗最轻】 後主【讳叔宝字元秀宣帝子即位之後荒於酒色不恤政事而盛修宫室刑罚酷滥隋文帝命将南征兵败入隋见宥给

  • 卷七·王建

    钦定四库全书 王司马集卷七 唐 王建 撰 秋夜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水精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 香印 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栢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 秋灯 向壁暖悠悠罗帏寒

  • 40.杜甫:吴体七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愁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疲病虎纵横。 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

  • 卷四十五·黄以周

      徽宗   △宣和四年(壬寅,一一二二)   1、八月(案:钱氏《四史朔闰考》:八月丁亥朔。) 庚子,诏赐新除太仆少卿王棣进士出身,以安石孙故旌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案:毕沅《续资治通鉴》月日同,当即据此。《宋史》无之。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五十·杨仲良

      钦宗皇帝   高宗南渡   靖康元年十二月壬戌,康王开兵马大元帅府于相州(余见上)。   二年四月庚申朔,车驾北狩。辛酉,金营始空。先是,朝请郎、徽猷阁待制、知信德军黄潜善遣探事人张宗至京师。宗得邦昌僭号文、金

  • ●附录二·劳格

    ○序题名刻石,大抵于汉世,汉碑中往往以门生故吏姓名题于碑阴。至唐人则多列职官衔,如御史台精舍、郎官石柱之等甚多,虽与门生故吏有闲,然后之论世者,犹得藉以考见,如司马温公所谓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以视汉碑之

  • 马仙鴘传·李延寿

    马仙鴘字灵馥,扶风县人。父亲马伯鸾,是宋朝的冠军司马。马仙鴘少年时期以果敢闻名,父亲去世,他哀伤瘦损超过礼仪,自己背土成坟,亲手种上松柏。在齐朝做官位至豫州刺史。梁武帝起兵,让他的旧友姚仲宾去劝说他归降,马仙鴘先为他

  • 说话谨慎就是仁?·孔子

    【原文】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②。”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 司马牛:孔子的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②讱(ren):难不流畅,引申为谨慎。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

  • 蔡传旁通引用书目·陈师凯

    徐校定说文 陆徳明经典释文九经古注 九经注疏隷古尚书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经传通解杨信斋祭礼通解朱子书说朱子语 朱子大全集朱子四书 朱子周易本义朱子易学啓蒙 朱子诗传程子易传 董氏书传辑纂程氏

  • 南山律在家备览·李叔同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别行篇)一敬佛仪相二入寺法式三造像塔寺四瞻视病人五离诸非法六出家宗致第一门敬佛仪相一先示敬仪二正明敬相先示敬仪事钞云“若塔庙支提受用之物、乃至拟造堂殿床座材石等已经佛像受用者。纵

  •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佚名

    原题「仙人张果老述」。唐宋书志均无着录,疑为晚唐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简称《九要心印经》,属道教内丹经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认为九转丹

  • 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

    嘉靖壬午本。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二百四十则。罗贯中著,约成书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此外还有成书于宋以前、宋、元、明中叶等说法。它最初是以抄本流传,现在所见到的最早刊本,是弘治间蒋大器作序、嘉靖元年(1522)刊行

  • 中部经典·佚名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分为三篇十五品,共收经一百五十二部。其中九十八部与《中阿含经》大体相同。《中部》的汉译本名为《中部经典》,其节选本由近代芝峰译出,收入《普慧藏》、《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