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汤鼐传

汤鼐,字用之,寿州人。成化十一年(1475),考中进士。授行人职,又提升为御史。

明孝宗继位,汤鼐首先弹劾大学士万安欺君误国。第二天,诏令他到左顺门,宦官排列森严,并命令汤鼐跪下,汤鼐说“:令汤鼐下跪的,是皇上的圣旨,还是太监的意思呢?”宦官说“:有圣旨。”汤鼐大声说:“臣所说的是有关国家大事,为什么留在宫中不发下来呢?”不久万安被赶出内阁,汤鼐也到京郊掌管登记清理皇家马匹事务。汤鼐在畿辅以快递的形式上奏说:“陛下处理朝政之余,应该选择正直、谨慎、敦厚的像刘健、谢迁、程敏政、吴宽这样的大臣,每天和他们在便殿讲学论道,以为治政的根本。至于内阁尹直、尚书李裕、都御史刘敷、侍郎黄景,都是奸诈邪恶的无耻之徒,有的靠巴结宦官得到晋升,有的依靠谄媚而得宠幸。如果不及早驱逐,必定蒙蔽皇上。司礼宦官李荣、萧敬先前被言官弹劾罢免官职,不久靠巴结又进入宫中,就专门挑言官的过失,几乎尽将言官贬出朝廷。致使士气萎靡不振。对他们应该按律判罪,不能姑息。对那些靠攀附巴结得官的,请全部将他们安置在有瘴气的边远地区,以此警戒天下。并且召回辞官回乡的尚书王恕、王..、都御史彭韶、佥事章懋等,以及召还因进言而被贬斥的诸位廷臣,以鼓励风骨、气节。”奏疏送上,皇帝说知道了。

弘治元年(1488)正月,汤鼐又弹劾礼部尚书周洪谟,侍郎倪岳、张悦、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也说:“少傅刘吉同万安、尹直一样奸诈贪婪,万安和尹直受到斥责,而刘吉却升官,不以为耻辱。请求重新申明升降的原则,以明确奖惩。”又弹劾李荣、萧敬,而举荐因罪降级的进士李文祥为台谏。尚书王恕因为盛夏天气炎热请求暂停御前讲席,汤鼐极力阻止,言语得罪了王恕。

此时,孝宗更新朝政,广开言路。新任官员纷纷想建立功绩来自我表现。机密奏章不断地呈献在皇帝面前,其中颇有些激烈的攻讦之词,汤鼐的态度尤其坚决。他所抨击的有时还包括天下有声望的人物,因此大臣大都很害怕,而刘吉更是不能忍受。派人去诱惑御史魏璋,说“:如果你能除掉汤鼐,让你负责都察院事。”魏璋很高兴,他日夜寻找汤鼐的过失。不久,发生了吉人案件。

吉人是长安人,成化末年考中进士,任中书舍人。四川发生饥荒,皇帝派遣郎中江汉前去救济灾民。吉人说江汉不能胜任救灾工作,应该派遣四位使臣分道救济,并且挑选有能力的御史作为巡按,这样才能对救灾事宜有利。于是推荐给事中宋琮、陈..、韩鼎,御史曹瞞,郎中王沂、洪钟,员外郎东思诚,评事王寅,理刑知县韩福以及寿州知州刘概可以作为使臣的人选,而巡按之职则汤鼐足以充任。魏璋就起草奏疏,在未获本人同意情况下署上御史陈景隆等的名字,疏中称吉人违抗皇帝旨意,私下结成朋党。孝宗发怒,将吉人逮捕关进皇家监狱,命令吉人供出其党名字。吉人回答有汤鼐、曹瞞、东思诚、刘概、韩福。魏璋又怂恿御史陈璧等说“:曹瞞、韩福、东思诚不是吉人同党,其党是汤鼐、刘概以及主事李文祥、庶吉士邹智、知州董杰等。刘概曾送汤鼐白金,并写信给汤,信中说晚上梦见一个人骑牛差一点摔下去,汤鼐用手拉住才没倒,又梦见汤鼐手拿五色石将牛引上道路。并且解说梦境,说:‘人骑牛就是朱字,这是国姓,意思是说国家将倾覆,全靠汤鼐扶助,并且引导君王执政。’汤鼐、刘概等互相标榜,诋毁时政,请求连同李文祥、邹智、董杰逮捕治罪。”疏呈上,刘吉从中操纵,全部捕入皇家诏狱,意欲将他们全都置于死地。

刑部尚书何乔新、侍郎彭韶等持反对意见,朝廷外边的舆论也愤愤不平。于是将刘概以散布妖言罪处以斩刑,汤鼐受贿,贬戍肃州;吉人欺君罔上,削去官籍;邹智、李文祥、董杰都被贬职。吏部尚书王恕奏道:“律令重判妖言,是指的制造符..图谶之类。刘概信中言词虽然荒谬,的确是由于汤鼐多次论及事情时不考虑自身利害,而推崇汤鼐。现在判为妖言,假若有制造如亡秦谶言的,那再判什么罪?”皇帝见到王恕奏疏有些心动,下令暂且关进牢狱,不久在夏季的重新审理中,何乔新等说:“刘概本不应按妖言定罪,况且他五岁失去父亲,没有兄弟,母亲孙氏守寡三十年,曾受到表彰,她年老有病并且贫穷。刘概死了,母亲必然活不下去,祈求陛下怜悯。”孝宗最后免刘概死罪,谪戍海州。

汤鼐被罚守边,因无人援救,很久才释放回来。

猜你喜欢
  董二袁刘传第六·陈寿
  志第六 礼三·沈约
  列传第四十八·魏徵
  列传第十七 韩擒虎弟僧寿 洪 贺若弼·魏徵
  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师 立新皇百官入贺·蔡东藩
  白门新柳记·薛时雨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六·裴骃
  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 第五十五·班固
  卷三 高后纪 第三·班固
  黄法奭传·姚思廉
  耶律唐古传·脱脱
  道宗本纪·脱脱
  邹守益传·张廷玉
  卷第卅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五锦绮类五言古领边绣         【梁】沈 约纤手制新奇刺作可怜仪萦丝飞鳯子结缕坐花儿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枝丽色倘未歇聊承云鬓垂五言律锦           

  •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六十三卷 忠节 七·缪荃孙

    常 州 府 二 明(下)蔡 凤蔡凤,字翔伯。崇祯十三年庚辰特用刑部主事,历员外部。福王时,知河南开封府。清兵至,改监军,御归德。城陷,死之。清谥节愍。(武进阳湖县志)管绍宁 管绍恂管绍宁,字谧如,武进人。崇祯戊辰进

  • 第五节茶园、菜园、槟榔、番檨·佚名

    第一 札饬第二 札饬第三 札饬第四 谕示第五之一 种茶合约字第五之二 丈单第五之三 尽根卖断根茶欉字第六 分给茶埔垦字第七 招贌耕合约字第八 招贌耕约字第九 贌荒埔栽种茶欉字第一○ 贌荒埔承耕约字第一

  • ●吴郡二科志叙·阎起山

    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山川紏郁材产饶裕昔人谓多奇材士声施于世旧矣柱史纪其美郡乘书其长固不待更缉而其未缉者不能独巳也则亦待善述者有取焉予尝考之有达官有硕辅有忠臣有循吏有孝子有节妇皆可书皆盛于他郡顾

  • 卷七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七十三 白起者郿人也【郿音眉岐州县】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今洛州伊阙】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

  • 钦定金史语解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二【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部族博绰 【色也卷一作伯咄部名】恩彻亨 【力量也卷一作安车骨部名】佛

  • ·与台阳属吏书·丁曰健

    我辈出身加民,除莠安良,原分内应为之事。如不能弭患于未萌,以致糜帑殃民,方引罪之不暇,遑曰计功。仰荷圣恩垂念海外宣劳,无不准其请奖;而或因以饰词取巧,清夜实属难安。然得之昭昭,终失之冥冥。仆阅历宦场将三十

  • 崔沂传·薛居正

    崔沂,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魏公崔铉的幼子,兄崔沆,僖宗广明初年也是宰相。崔沂进士及第,历任监察、补阙。昭宗时,升到员外郎、知制诰。生性刚直守道,但文采不很优美,曾和同舍的颜荛、钱王羽一起执笔,看到他二人写得又快又好,草拟

  • 卷十三·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三 吉礼十三 专祀太岁风云雷雨师 总序 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按说文岁之字从步从戌木星一岁行一次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隂所谓太岁十二神

  • 公食大夫礼·佚名

    主国国君用食礼招待来聘问的大夫的礼仪:国君派大夫到馆舍告诉来聘的大夫(到主国的朝庙接受食礼),各自按相同的爵位去告之。上介出门问来馆舍有何事,进门报告。辞谢三次后答应。主宾出外门,为主国的大夫屈尊来迎接自己行拜礼

  • 言语品法句经第八(十有二章)·佚名

    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恶言骂詈,憍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於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诤为少利,如掩失财,从彼致诤。令意向恶,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侩

  • 成实论 第十一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一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杂问品第一百三十八论者言一切烦恼多十使所摄。是故当因十使而造论。十使者。贪恚慢无明疑及五见。问曰。十烦恼大地法。所谓不信懈怠忘忆散心无明邪方便邪念邪解

  • 观总相论颂一卷·陈那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诸有乐略者  彼已显方隅  若有爱烦文  为彼说总相  由声及义智  俗言为本者  是观总相言  此颂声及义  谓声并义二  此中二种智  名声兼义智

  • 维摩经疏卷第六·佚名

    香积佛品第十就此品中三门分别。一辩来意。二解品名。三随文判释。辩来意者。始从问疾至不二品广明行因。此品之中寄就香积如来明因得果。因前果后义次第也。下文中修十修八复是其因。众香世界庄严妙事是净土果。此即

  • 医效秘传·叶桂

    综合类著作。原题清叶桂撰、吴金寿校。三卷。桂有《温热论》已著录。本书是为初学者而作,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全书约五万四千字。卷一载六经图、伤寒纲领、伤寒标本、类伤寒四症及用药法则等内容,后结合温病介绍湿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冥祥

    佛教传记。唐冥祥撰。一卷。约成于唐垂拱四年(688)之后。全文约一万一千字,是以《慈恩传》为底本改写而成。其中所记玄奘事迹在《慈恩传》中都有原型,且叙事次序有许多相同,类似《慈恩传》“要钞”。所述玄奘的生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