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一万六千。及一生得无上正等正觉。种种佛刹皆来集会。尔时尊者大迦叶波。在大众中安详而坐。

尔时世尊,告迦叶言:有四种法。破坏菩萨智慧。迦叶白言:四种法者,其义云何。种法者,一者於佛教法而生轻慢。二者於法师处憎嫉法师。三者隐藏正法令不见闻。四者欲乐法数数障碍。瞋恚断善覆盖不说。诳赚他人唯自求利。迦叶。如是四种。是名坏灭菩智慧。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若人慢佛法,憎嫉法师处。乐法作隐藏,求法而障碍。瞋怒断善根,覆法不为说。爱乐诳赚他,恒行自求利。

我说此四法,断灭菩萨慧。四法如是故,汝等应当知。

佛告迦叶波。有四最上法观。增长菩萨大智。迦叶白言:是义云何。此四法者,一者佛教法深生尊重。二者於法师处勿生轻慢。三者如闻得法为他解说。起正直心不求一切利四者称赞多闻增长智慧。一向正心如闻受持。行真实行而不妄语。迦叶。此四种法。增长萨大智慧故。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尊重於佛法,及彼法师处。如闻为他说,不求於利养。亦不要称扬,一向而求闻。多闻生智慧,如闻受持法。

持已依法行,称法真实故。是彼法师行,口意无虚妄。四法可为师,得佛大智慧。

佛告大迦叶。有四法具足。迷障菩萨菩提心。迦叶白言:云何四法迷障菩提心。此四者,一者所有阿阇梨师及诸善友。行德尊重反生毁谤。二者他善增盛於彼破灭。三者若诸生行大乘行。而不称赞妄言谤毁。四者弃背正心邪妄分别。如是迦叶。此四种法迷障菩萨提心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阇梨师善友,行德俱尊重。不行恭敬心,反生於轻毁。他善增炽盛,破坏灭除他。菩提大行人,谤毁行轻慢。

弃背正真心,邪妄而分别。如斯四恶行,迷障佛菩提。是故此四法,远离无上觉。无此四过者,最上得菩提。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一切生处。出生菩提心。直至菩提而坐道场而无碍。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不为身命而行邪见妄言绮语。二者去除一切众生虚妄分别三者为其佛使发起一切菩提种相。如实名称流遍四方。四者所有一切众生教化令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各说今得。迦叶。如是四法具足菩萨。一切生处出生菩提心。中间无迷。直菩提坐道场座。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不为自身命,邪说及妄语。心恒愍众生,除妄及懈担能作如来使,及为众生师。显发行菩提,名闻遍四方。

教化诸众生,令成无上觉。安住此法中,菩提心不退。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已生未生善法皆令灭尽永不增长。迦叶白言:云四法。一者世间所有深著我见。二者观察种族住著利养行咒力事。三者瞋恨菩萨偏赞佛教普称赞。四者未闻难见经法闻之疑谤。如是迦叶。具此四法。令诸菩萨已生未生善法皆悉尽永不增长。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由此著我见,皆令善法荆观察於种族,咒术求利养。毁於菩萨教,而不普称赞。未闻甚深经,闻之生疑谤。

具行此四法,不久善法荆是故诸菩萨,行此四法者,远离佛菩提,譬如天与地。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善法不灭得法增胜。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闻其善不愿闻恶。求行六波罗蜜及菩萨藏。二者除去我见心行平等。令一切众生得法利欢三者远离邪命得圣族欢喜。不说他人实不实罪。亦不见他过犯。四者若此深法自智不见。不谤毁彼佛如来。如是而见如是而知。我不能知佛智无边种种无碍。如来为诸众生演说此如是迦叶。具此四法。令诸菩萨善法不尽得法增胜。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常愿闻其善,非愿闻诸恶。恒行六波罗,而求菩萨藏。断除於我见,而行平等心。普令诸众生,得彼法利喜。

活住清净命,复值圣种族。他罪实不实,终不而言说。设睹诸过犯,如同不见闻。此法甚深奥,少智不能知。

唯佛自明了,而不生疑谤。佛智广无边,如来为众说。行此四法者,胜智法无荆安住此法中,菩提不难得。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不正心离菩萨行。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疑惑佛法心爱乐。二者我见贡高瞋恚有情。三者他得利养贪爱憎嫉。四者於佛菩萨不生信敬。亦不称而复毁谤。迦叶如是四法。生不正心离菩萨行。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疑惑诸佛法,作意不爱乐。贡高我见增,瞋恚众生故。他所得利养,贪爱起憎嫉。於佛菩萨众,心不生信受。

此四不正心,远离菩萨行。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令诸菩萨得柔软相。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得阿钵罗得已发露终不覆藏远离过失。二者彼须真实所言诚谛。宁可尽於王位破坏富贵。散灭财利於身命。终不妄语所言真实。亦不令他言说虚妄。三者不发恶言毁谤蔑无一切众生。乃至与不善斗诤相打禁系枷锁。如是之过亦不言说。恐自成罪得业果报。四者依彼信行深信一诸佛法教心意清净。迦叶如是四法。令诸菩萨得柔软相。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所获阿钵罗,恐成於过罪。不敢自覆藏,洗心而发露。用意要真实,所言须诚谛。宁尽国王位,舍命破资财。

不发妄语言,弃背真实行。亦不教他人,令作虚妄事。又不行毁谤,蔑无一切众。善与不善者,乃至斗诤等。

终不说视他,恐招自业果。心住清净行,信乐佛菩提。此四佛宣扬,众生宜亲近。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令诸菩萨心意刚强。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闻最上胜心不乐行。二者於法非法虽知净染。净法不行而行非法。三者不亲近阿阇梨及师法等。信妄语不知食处。四者见诸菩萨具其胜德。都无恭敬我见轻慢。迦叶如是四法。令诸菩萨心刚强。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闻彼最上法,心意不乐行。净法而不修,非法生爱乐。弃背阿阇梨,不敬於师法。受食处不知,信行於妄语。

菩萨有胜德,不生於尊重。下劣我见增,刚强心轻慢。此四佛自宣,我常亦远离。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令於菩萨知见明了。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闻善乐行闻乐止。知法真实弃背邪伪受行正道。二者远离毁谤纯善相应。美言流布众所爱敬。三者亲师教知彼食处。调伏诸根戒定不间。四者自得菩提不舍众生。行实慈愍令彼爱乐广大真德迦叶。如是四法。令於菩萨知见明了。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闻善乐欲行,闻恶心欲止。业背邪伪因,受行八正道。毁谤恒远离,善业得相应。流布善言音,令众生爱重。

亲近於师教,知彼食来处。制伏取境根,安住於戒定。虽得佛菩提,不舍有情界。行彼真实慈,令求无上德。

此四佛所宣,速得善逝果。

佛告迦叶波。菩萨有四种违犯。迦叶白言:云何四种。一者众生信根未熟而往化他。萨违犯。二者下劣邪见众生广说佛法。菩萨违犯。三者为小乘众生说大乘法。菩萨违犯。者轻慢正行持戒众生。摄受犯戒邪行众生。迦叶。如是四种。菩萨违犯。我今於此。重说曰:

众生信未熟,而往化於彼。下劣邪有情,为彼广说法。於彼声闻处,分别大乘法。轻慢正行人,摄受破戒者,

知此四违犯,菩萨须远离。依此四法行,菩提不成就。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成菩萨道。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於一切众生心行平等。者於一切众生用佛智教化。三者於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四者於一切众生行正方便。迦叶。是四法。成菩萨道。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於彼群生类,恒行平等心。教导诸有情,令入如来智。常演微妙法,救度一切人。安住真实中,是名正方便。

此四平等法,佛自恒宣说。依教彼恒行,成就菩萨道。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怨而不可行。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乐修小乘自之行。二者行辟支佛乘浅近理法。三者随顺世间咒术伎艺。四者用世智聪辩。集彼世间虚无利之法。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冤不可同行。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若行声闻乘,出家自利行。及彼辟支迦,证悟浅理行。耽著世间艺,伎术禁咒等。复用世智辩,虚集无利法。

诳赚於众生,不到真实际。此四菩萨行,善根皆灭荆冤家不同行,佛言宜远离。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善友。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有求菩提道者,为萨善友。二者作大法师。为菩萨善友。三者以闻思修慧。出生一切善根者,为菩萨善友。者於佛世尊求一切佛法者,为菩萨善友。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善友。我今於此。重说颂

求成菩提者,佛子亲善友。作大说法师,显发闻思慧。教化诸众生,出生五善根。恒为善逝子,当获正觉道。

佛说此四法,不迷於正行。令得大菩提,是名真善友。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影像。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为利养不为法。二为要称赞不为戒德。三者自利求安不利苦恼众生。四者於实德能不生分别乐欲。迦叶。如四法。为菩萨影像。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广求於利养,不为听受法。爱乐人赞扬,弃舍於德业。一向求自安,不愍众生苦。於彼实德能,无乐无分别。

如是四种法,佛说为影像。汝诸菩萨众,各各宜远离。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实德。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入空解脱门。信业无性。二者入无我无愿门。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三者於大轮回巧施方便。四者诸有情虽行给施不求果报。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实德。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入彼空解脱,信观业无性。无我无愿门,安住慈愍行。虽证涅槃空,乐度众生故。於彼轮回中,巧设诸方便。

广济於群生,不希於福报。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大藏。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於诸佛所恭敬供养二者恒行六度大波罗蜜多。三者尊重法师心不退动。四者乐居林野心无杂乱。迦叶。如是法。为菩萨大藏。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於彼诸佛所,供养一切佛。大乘六度中,所行波罗蜜。尊重说法师,承事心无退。常居林野中,清净无杂乱。

此四善逝说,佛子大法藏。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远离菩萨魔道。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行诸行不离菩心。二者於一切众生心无恼害。三者於一切法明了通达。四者於一切众生不生轻慢。迦叶如是四法。远离菩萨魔道。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所行众善行,不离菩提心。於彼诸群生,恒时无恼害。诸法善通达,於生绝轻慢。此四善逝说,远离诸魔道。

是人依此行,得彼真空际。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集菩萨一切善根。迦叶白言:四法云何。一者乐住林间寂静默。二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诸众生。三者乐求妙法弃舍身命。四者闻义不足集诸善根勤精进。迦叶。如是四法。能集菩萨一切善根。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乐住闲寂处,宴默离喧烦。四摄御众生,令登於觉路。勤求於妙法,弃舍於身命。精进集善根,闻法心无足。

佛说此四行,出生无边善。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菩萨无量福德。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恒行法施心无惜。二者起大悲心救护破戒众生。三者化诸有情发菩提心。四者於下劣恶人忍辱救护。迦如是四法。出生菩萨无量福德。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广说诸妙法,清净心无吝。毁禁诸有情,救护垂慈愍。令彼众生类,发於净觉心。种种劣恶人,救护行忍辱。

菩萨及诸佛,同行此四行。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能破菩萨意地无明烦恼。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行戒具足无犯。二者受持妙法身心无倦。三者随其意解传施法灯。四者礼敬投诚称扬佛德。迦如是四法。能破菩萨意地无明烦恼。我今於此。重说颂曰:

坚持具足戒,意地无缺犯。妙法恒受持,昼夜心无倦。所解诸佛教,随意施法灯。称赞一切佛,投诚恭敬礼。

智者行此四,能断无明地。一切诸佛心,依此得菩提。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菩萨无碍智。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有法施。二者持妙法。三者不害他人。四者亦不轻慢。迦叶如是四法。生菩萨无碍智。我今於此。重说曰:

所行妙法施,令彼得受持。不嫉众生学,尊重於持戒。四法除宿罪,获成最上觉。依此得菩提,出生无碍智。

复别十二行,智者得菩提。成就甘露味,所有诸众生。而具深法眼,解说读诵持。佛说於彼人,获福无有量。

所有恒河沙,俱胝佛刹土。满中盛七宝,供养一切佛。彼福亦无量,若人念此法。四句伽他经,福德胜於彼。

复次迦叶波,若持此四句。未名菩萨者,得名为菩萨。说此四法中,具足十善行。

依法平等心,是故名菩萨。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四·延寿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世亲
  大雲初分电光转健度第十二·佚名
  卷第六十三·佚名
  引·续法
  中四下·元照
  大乘方广总持经全文·佚名
  对于九华佛教的感想·太虚
  锡兰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关系·太虚
  赵州和尚语录卷下·从谂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六卷·佚名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最上秘密仪轨分第二十五·佚名
  行實·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王实甫

    (夫人、末、洁并上)(夫人云)此事如何?(末云)小生有一计,先用着长老。(洁云)老僧不会厮杀,请秀才别换一个。(末云)休慌,不要你厮杀。你出去与贼汉说:“夫人本待便将小姐出来,送与将军,奈有父丧在身。不争鸣锣击鼓,惊死小姐,也可

  • 金陵百咏·曾极

    金陵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气,埋金镇之,故曰金陵;或曰以其地接华阳金坛之陵。凿地破除函谷帝,埋金厌胜郢中王。兴亡总不关君事,五百年前枉断肠。摄山在城东北四十五里,有齐文惠太子凿石为佛见存。《江乘地记》:村有草可以摄生,故名

  • 卷352 ·佚名

    苏颂 留台蔡资政见示嘉章且有花时之约忽蒙除代恨阻亲依因抒鄙怀仍依元 清羸躬现疾,出处道还周。 当轴谐人望,谋边缓主忧。 庄环聊造适,伊鼎待烹羞。 见约高斋会,将行尚少留。 苏颂 六月六日访晁美

  • 卷二·佚名

      武称解第六   大国不失其威,小国不失其卑。敌国不失其权。岠险伐夷,并小夺乱,□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伐乱伐疾伐疫,武之顺也。贤者辅之,乱者取之,作者劝之,怠者沮之,恐者惧之,欲者趣之,武之用也。美男破老,美女破舌(少)

  • ●序·皇甫谧

      孔子称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洪崖先生创高道於上皇之代,许由善卷不降节於唐虞之朝,是以易有束帛之义,礼有玄纁之制。诗人发白驹之歌,春秋显子臧之节。明堂月令以季春聘名士,礼贤者。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六·徐乾学

    元纪四【起彊圉大渊献四月尽屠维赤奋若六月凡二年有竒】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二十四年夏四月宗王纳延反诸王纳雅等皆应之帝问侍卫士阿实克布哈计将安出对曰臣愚以为莫若先安抚诸王乃行天讨则叛者势自孤矣帝曰善卿

  • 辽史拾遗卷十八·厉鹗

    钱塘厉鹗 撰表第八属国表渤海文献通考曰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髙丽者姓大氏俗谓王曰可毒失对面呼圣王牋表呼基下梁开平元年王大諲譔遣王子来贡方物天成元年遣使入贡进儿口女口先是契丹耶律安巴坚兵力雄盛东北诸蕃多臣属之

  • 卷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二 【起乙巳晋穆帝永和元年○止壬申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凡二十八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永和以後前凉张骏及重华玄倩时称王号时称公爵各随其所称书之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

  • 史记集解卷九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厯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如淳曰方版也谓书事在版上者也秦以上置柱下史苍为御史主其事或曰四方文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

  • 卷六·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六宋 叶梦得 撰桓公天子诸侯踰年改元即位不明见于经杜氏以尚书顾命言之而不终其说以吾考之顾命始言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翼室非正室也是时固已嗣位为君矣而未受册命也七日而受册命王

  • 卷二·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二    明 季本 撰召南说见周南鹊巢经防曰此以妾媵之从至备百两美诸侯妻之无嫉妬也媵女虽父母之事然其所敎于女者亦足以法矣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兴也】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兴○两音意 

  • 卷五十·佚名

    △初分大乘铠品第十四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菩萨摩诃萨不擐功德铠。当知是为擐大乘铠。何以故?以一切法自相空故。所以者何。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相空。眼处眼处相空。耳鼻舌身意处耳

  • 菩萨璎珞经卷第五·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生佛品第十四  尔时座上有菩萨摩诃萨。名分别说施。普于无量诸佛世尊造众德本。即从坐起前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颇有如来至真等正觉于过去世未来现在。一时一日中

  •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下·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传法大师三藏沙门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是时索诃世界主大梵天王。及天帝释护世四大天王。即起礼佛同声白言。世尊惟愿以此守护大千国土大明王威神之力。护持我等各并眷属及余一切

  • 俱舍论记 第十九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十九卷沙门释光述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一分别随眠品者。随逐有情名随。行相微细名眠。如人睡眠行相难了。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此品虽亦明缠.垢等。随眠强胜故以标名又解此品初明随眠。从初立号故以标名。

  • 释门自镜录卷上·怀信

    业系长远录一西域圣者达磨蜜多五百世作狗身事佛灭度后罽宾山中。有圣比丘。名达磨蜜多。才慧超绝坐禅第一。蜜多住处有三重窟。时有二僧。远闻胜名故往礼拜。见尊者獘衣丑露。于下窟灶前为欲调伏身心为僧然火。是时二

  •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希麟

    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middot;续新音大方广佛花严经从第十六尽四十&middot;新译十地经九卷&middot;回向轮经一卷&middot;十力经一卷右四经三十六卷同此卷续音。新花严经卷第十六补陁落迦(亦云补怛洛迦旧云宝陀罗皆梵

  • 安广县乡土志·佚名

    志书。光绪末年造送本,不著修纂时间、姓氏。记述简单,别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