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五一 怡亲王永琅等奏覆遵旨面询御史祝德麟从前所见浙人书籍情形折

一一五一 怡亲王永琅等奏覆遵旨面询御史祝德麟从前所见浙人书籍情形折

乾隆五十一年九月初十日

臣永琅、臣永瑢、臣嵇璜谨奏,为遵旨询明覆奏事。

本月初八日接军机大臣扎寄,钦奉谕旨:从前有人奏及御史祝德麟见浙江人着有书一部,祝德麟訾其撰述未妥。其所著何书,忘其名目。着留京王、大臣即传该御史面询其著书人系何姓名,所著之书系何名目,书中有何不妥,现在是否尚有其书。钦此。

臣等当卽传御史祝德麟面加询问。据称:我于乾隆三十八、九年在翰林院办事,充当四库全会处提调,其中兼纂办三通馆书籍,系逐卷进呈御览。至四库馆各省所进遗书,由总纂阅定,分别抄刻存目各欵,【真按:办理禁毁书的程序.分别抄刻存目的程序.○此处断句应作分别抄、刻、存目各欵,乃分别抄与刻或仅只存目各种也.】另加提要进呈。我系提调,专司收发文移及稽查誊录功课之事,所进各书并不寓目,实从未有评论訾议何人所著书不妥之处。如果曾经论及,尚可约略记忆。今蒙谕旨垂询,断不敢不据实直陈,自蹈欺饰之咎。况所见之书,果其撰述不妥,我既经訾议,此时卽据实指出,亦并无不合之处,焉肯代人隐瞒。至三十九年以后,丁忧回籍,家居数载,因平日从不为人题辞作序,亲友中亦无以所著之书送阅者。再四追维,惟杭世骏所著《道古堂文集》,系有刻本,曾记与人论其古文过于摹仿古人面目,未足称为名家。是否卽系皇上所询之书,乞转奏。等语。

臣等当即询以杭世骏所著《道古堂文集》,是否尚有其书,据称现在托同乡访求,预备进呈。等语。

所有询问缘由,理合恭折覆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军机处原折)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班固
  列传第四十五 王湛(子承 承子述 述子坦之 祎之 坦之子恺愉 国宝 忱 愉子绥承族子峤 袁悦之 祖台之) 荀崧(子蕤 羡) 范汪(子宁 叔坚) 刘惔 张凭 韩伯·房玄龄
  列传第四十 赵逸 胡方回 胡叟 宋繇 张湛 宗钦 段承根 阚骃 刘昞 赵柔 索敞 阴仲达·魏收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一·杨仲良
  御题宋版朱子资治通监纲目·朱熹
  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尚史卷六十九·李锴
  皇王大纪卷四十七·胡宏
  ●郑氏史料续编卷三·佚名
  八五一 全书处汇核上年十至十二月全书内缮写讹错并总裁等记过次数清单·佚名
   九、无穷的追求·林语堂
  卷七 魏书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陈寿
  卷五十七·阿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二十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秦州杂诗二十首【乾元二年作】【郑曰寰宇记魏初中分陇右为秦州师曰甫论房琯事贬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去客秦州遂有此作】补注【鹤曰公以乾元二年夏之秦史

  • 曹文贞公诗集卷八·曹伯启

    (元)曹伯启 撰○七言絶句题白御史画马卷玉面骐驎金络头虎文龙翼气横秋乗时欲骋追风足制在奚官不自由题双骥并枥图龙种权竒匀骨肉筒耳铃眸籋云足为君一饱死邉庭不作驽骀空廏粟过白沟河久听人间说白沟两朝曽此界中州而今

  • 鸡肋集补钞·管庭芬

    鸡肋集补钞晁补之行路难和鲜于大夫子骏赠君珊瑚夜光之角枕,玳瑁明月之雕床,一茧秋蝉之丽壳,百和更生之宝香。秾华纷纷白日暮,红颜寂莫无留芳。人生失意十八九,君心美恶那能量。愿君虚怀广末照,听我一曲关山长。不见班姬与陈

  • 卷十七 開寶九年(丙子,976)·李焘

      (據資治通鑑例,年號皆以後來者為定。武德元年,從正月便為唐高祖武德元年,更不稱隋義寧二年。明皇先天元年正月,便不稱景雲三年。梁開平元年正月,便不稱唐天祐四年。按太宗於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即位,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元

  • 第六回 取集庆朱公开府 陷常州徐帅立功·蔡东藩

      却说元璋得了太平,城中原是安静,惟城外一带,尚统属元兵势力。元中丞蛮子海牙,调集巨舰,截住采石姑孰口,并檄令义兵元帅陈埜先,及裨将康茂才,率水陆兵二万人,进逼太平。元璋乘他初至,立率诸将出战,一面命徐达、邓愈,别出奇兵,

  •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佚名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乾隆四十六年翰林院、四库馆于本年七月分三次寄围进呈过《永乐大典》第一分,正本十四种,共计一百四十本。今将总裁、分校记过次数,分晰开列于后。《周官总义》卷

  • 张深传·李延寿

    张深,不知是何地人。通晓占卜之术,自称曾经侍奉苻坚,苻坚打算征讨东晋,张深劝他不要出兵,苻坚不听,果然失败。又仕宦姚兴为兰台令。姚泓灭亡后,落入赫连昌之手。赫连昌又以张深及徐辩同为太史令。统万平定后,张深、徐辩都被俘

  • 耶律瑶质传·脱脱

    耶律瑶质,字拔里堇,积庆宫人。父侯古,室韦部节度使。瑶质笃好读书,清廉耿介,有整顿乾坤之志向。统和十年(992),累迁至积庆宫使。圣宗曾经晓谕瑶质说“:我听说你为人正直,所以选拔和任用你。什么事于国家有利或有害,你尽管直言,

  • 卷之十一 齐俗训·高诱

    齐俗训齐,一也。四宇之风,世之众理,皆混其俗,令为一道也。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

  • 读孟子劄记卷下·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离娄篇孟子曰离娄之明章此章语意分四段以四故曰字结之首两段是一意首段反说次段正说也後两段交责君臣处亦俱根先王之道来故下无法守工不信度由於上无道揆朝不信道而事君无义进退无礼归於言非先王之道孟

  • 贞而不谅·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贞①而不谅②。” 【注释】 ①贞:信。贾谊《新书·道术》解释说:“言行抱一谓之贞。”②谅:信。这里指小信。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守信,但不拘于小信。” 【读解】 换句话说,君子守大信,不守小信。

  • 卷九十二·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二    宋 卫湜 撰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羮不和有遗味者矣郑氏曰隆犹盛也极穷也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朱

  • 再印四十二章经讲录序·太虚

    民国十五年夏历六月十九日,北京佛学界同人,公请太虚法师讲四十二章经于中央公园社稷坛,听众签名者二千余人,其未签名者倍之,不可谓非盛会也!是会之缘起有三义焉:欧战以后,西方之学术不足以应觉悟者之要求,佛典翻译,盛于欧美,吾国

  • 佛学大系·太虚

    一 三唯论二 三唯论之含摄 甲 三唯论的各摄 乙 三唯论的互摄三 三唯论之贯通 甲 三唯论与大乘宗 乙 三唯论与哲学  一 三唯论  凡治彻头彻尾之学,有“展手撑破虚空边,伸脚踏透宇宙底”之大丈夫志量者,殆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一·澄观

    第八回向。疏从所依立名义通能所者。但言真如相即是所依善根。一合如故义通能所。此中有五。一上正释。二故本业下引证。言常照者。以有能所况一合相。复有二义。一有无不二即一合相以同如故。二智与境冥绝能所故。则

  • 卷第三之上·大慧宗杲

    正法眼藏卷第三之上 径山大慧禅师 宗杲 集并着语 后学普善庵沙门慧悦校刻 六祖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

  • 对床夜语·范晞文

    南宋范晞文撰。5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此书全为论诗之诗,不甚述考证笺释及琐闻杂说,结体省净。它对唐诗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在诗歌艺术方面。著者每取古人诗句相类之处,比较论评。比较的作品或出于同一作家,或同为

  • 春秋分纪·程公说

    九十卷。程公撰。程公说字伯刚,号克斋,丹稜(今属四川)人,宋代着名经学家。此书采用《史记》之纪传体体例重新编排原为编年体的《左传》。其第一部分为《年表》,包括周王及列国、王后,鲁、晋、宋、郑四国执政之卿,共九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