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史》简介

《宋史》元·脱脱等 撰

《宋史》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的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001 本纪第一

002 本纪第二

003 本纪第一

004 本纪第四

005 本纪第五

006 本纪第六

007 本纪第七

008 本纪第八

009 本纪第九

010 本纪第十

011 本纪第十一

012 本纪第十二

013 本纪第十三

014 本纪第十四

015 本纪第十五

016 本纪第十六

017 本纪第十七

018 本纪第十八

019 本纪第十九

020 本纪第二十

021 本纪第二十一

022 本纪第二十二

023 本纪第二十三

024 本纪第二十四

025 本纪第二十五

026 本纪第二十六

027 本纪第二十七

028 本纪第二十八

029 本纪第二十九

030 本纪第三十

031 本纪第三十一

032 本纪第三十二

033 本纪第三十三

034 本纪第三十四

035 本纪第三十五

036 本纪第三十六

037 本纪第三十七

038 本纪第三十八

039 本纪第三十九

040 本纪第四十

041 本纪第四十一

042 本纪第四十二

043 本纪第四十三

044 本纪第四十四

045 本纪第四十五

046 本纪第四十六

047 本纪第四十七

048 志第一 天文一

049 志第二 天文二

050 志第三 天文三

051 志第四 天文四

052 志第五 天文五

053 志第六 天文六

054 志第七 天文七

055 志第八 天文八

056 志第九 天文九

057 志第十 天文十

058 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

059 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

060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061 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

062 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

063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064 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

065 志第十八 五行三

066 志第十九 五行四

067 志第二十 五行五

068 志第二十一 律历一

069 志第二十二 律历二

070 志第二十三 律历三

071 志第二十四 律历四

072 志第二十五 律历五

073 志第二十六 律历六

074 志第二十七 律历七

075 志第二十八 律历八

076 志第二十九 律历九

077 志第三十 律历十

078 志第三十一 律历十一

079 志第三十二 律历十二

080 志第三十三 律历十三

081 志第三十四 律历十四

082 志第三十五 律历十五

083 志第三十六 律历十六

084 志第三十七

085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086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087 志第四十 地理三

088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089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090 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

091 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

092 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

093 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

094 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

095 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

096 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

097 志第五十 河渠七

098 志第五十一 礼一

099 志第五十二 礼二(吉礼二)

100 志第五十三 礼三(吉礼三)

101 志第五十四 礼四(吉礼四)

102 志第五十五 礼五(吉礼五)

103 志第五十六 礼六吉礼六

104 志第五十七 礼七吉礼七

105 志第五十八 礼八(吉礼八)

106 志第五十九 礼九(吉礼九)

107 志第六十 礼十(吉礼十)

108 志第六十一 礼十一(吉礼十一)

109 志第六十二 礼十二(吉礼十二)

110 志第六十三 礼十三(嘉礼一)

111 志第六十四 礼十四(嘉礼二)

112 志第六十五 礼十五(嘉礼三)

113 志第六十六 礼十六(嘉礼四)

114 志第六十七 礼十七(嘉礼五)

115 志第六十八 礼十八(嘉礼六)

116 志第六十九 礼十九(宾礼一)

117 志第七十 礼二十(宾礼二)

118 志第七十一 礼二十一(宾礼三)

119 志第七十二 礼二十二(宾礼四)

120 志第七十三 礼二十三(宾礼五 附录)

121 志第七十五 礼二十五(凶礼一)

122 志第七十四 礼二十四(军礼)

123 志第七十六 礼二十六(凶礼二)

124 志第七十七 礼二十七(凶礼三)

125 志第七十八 礼二十八(凶礼四)

126 志第七十九 乐一

127 志第八十 乐二

128 志第八十一 乐三

129 志第八十二 乐四

130 志第八十三 乐五

131 志第八十四 乐六

132 志第八十五 乐七(乐章一)

133 志第八十六 乐八(乐章二)

134 志第八十七 乐九(乐章三)

135 志第八十八 乐十(乐章四)

136 志第八十九 乐十一(乐章五)

137 乐志第九十 乐十二(乐章六)

138 志第九十一 乐十三(乐章七)

139 志第九十二 乐十四(乐章八)

140 志第九十三 乐十五(鼓吹上)

141 志第九十四 乐十六(鼓吹下)

142 志第九十五 乐十七

143 志第九十六 仪卫一

144 志第九十七 仪卫二

145 志第九十八 仪卫三

146 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

147 志第一百 仪卫五

148 志第一百一 仪卫六

149 志第一百二 舆服一

150 志第一百三 舆服二

151 志第一百四 舆服三

152 志第一百五 舆服四

153 志第一百六 舆服五

154 志第一百七 舆服六

155 志第一百八 选举一(科目上)

156 志第一百九 选举二(科目下)

157 志第一百十 选举三(学校试 律学等)

158 志第一百十一 选举四(铨法上)

159 志第一百十二 选举五(铨法下)

160 志第一百一十三 选举六(保任 考课)

161 志第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

162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职官二

163 志第一百一十六 职官三

164 志第一百一十七 职官四

165 志第一百一十八 职官五

166 第一百一十九 职官六

167 第一百二十 职官七

168 志第一百二十一 职官八(合班之制)

169 志第一百二十二 职官九(叙迁之制)

170 志第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杂制)

171 志第一百二十四 职官十一(奉禄制上)

172 志第一百二十五 职官十二(奉禄制下)

173 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货上一(农田)

174 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货上二(方田 赋税)

175 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货上三(布帛 和籴)

176 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货上四(屯田 常平)

177 志第一百三十 食货上五(役法上)

178 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货上六(役法下)

179 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货下一(会计)

180 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货下二(钱币)

181 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货下三

182 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货下四

183 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货下五

184 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货下六

185 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货下七

186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货下八

187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禁军上)

188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禁军下)

189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厢兵)

190 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乡兵一)

191 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乡兵二)

192 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乡兵三)

193 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召募之制)

194 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

195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196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197 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

198 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

199 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

200 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

201 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

202 志第一百五十五 艺文一

203 志第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

204 志第一百五十七 艺文三

205 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四

206 志第一百五十九 艺文五

207 志第一百六十 艺文六

208 志第一百六十一 艺文七

209 志第一百六十二 艺文八

210 表第一

211 表第二

212 表第三

213 表第四

214 表第五

215 表第六

216 表第七

217 表第八

218 表第九

219 表第十

220 表第十一

221 表第十二

222 表第十三

223 表第十四

224 表第十五

225 表第十六

226 表第十七

227 表第十八

228 表第十九

229 表第二十

230 表第二十一

231 表第二十二

232 表第二十三

233 表第二十四

234 表第二十五

235 表第二十六

236 表第二十七

237 表第二十八

238 表第二十九

239 表第三十

240 表第三十一

241 表第三十二

242 列传第一 后妃上

243 列传第二 后妃下

244 列传第三 宗室一

245 列传第四 宗室二

246 列传第五 宗室三

247 列传第六 宗室四

248 列传第七 公主

249 列传第八

250 列传第九

251 列传第十

252 列传第十一

253 传第十二

254 列传第十三

255 列传第十四

256 列传第十五

257 列传第十六

258 列传第十七

259 列传第十八

260 列传第十九

261 列传第二十

262 列传第二十一

263 列传第二十二

264 列传第二十三

265 列传第二十四

266 列传第二十五

267 列传第二十六

268 列传第二十七

269 列传第二十八

270 列传第二十九

271 列传第三十

272 列传第三十一

273 列传第三十二

274 列传第三十三

275 列传第三十四

276 列传第三十五

277 列传第三十六

278 列传第三十七

279 列传第三十八

280 列传第三十九

281 列传第四十

282 列传第四十一

283 列传第四十二

284 列传第四十三

285 列传第四十四

286 列传第四十五

287 列传第四十六

288 传第四十七

289 列传第四十八

290 列传第四十九

291 列传第五十

292 列传第五十一

293 列传第五十二

294 列传第五十三

295 列传第五十四

296 列传第五十五

297 列传第五十六

298 列传第五十七

299 列传第五十八

300 列传第五十九

301 列传第六十

302 列传第六十一

303 列传第六十二

304 列传第六十三

305 列传第六十四

306 列传第六十五

307 列传第六十六

308 列传第六十七

309 列传第六十八

310 列传第六十九

311 列传第七十

312 列传第七十一

313 列传第七十二

314 列传第七十三

315 列传第七十四

316 列传第七十五

317 列传第七十六

318 列传第七十七

319 列传第七十八

320 列传第七十九

321 列传第八十

322 列传第八十一

323 列传第八十二

324 列传第八十三

325 列传第八十四

326 列传第八十五

327 列传第八十六

328 列传第八十七

329 列传第八十八

330 列传第八十九

331 列传第九十

332 列传第九十一

333 列传第九十二

334 列传第九十三

335 列传第九十四

336 列传第九十五

337 列传第九十六

338 列传第九十七

339 列传第九十八

340 列传第九十九

341 列传第一百

342 列传第一百一

343 列传第一百二

344 列传第一百三

345 列传第一百四

346 列传第一百五

347 列传第一百六

348 列传第一百七

349 列传第一百八

350 列传第一百九

351 列传第一百一十

352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353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354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355 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356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357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358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359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360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361 列传第一百二十

362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363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364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365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366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367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368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369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370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371 列传第一百三十

372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373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374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375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376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377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378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379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380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381 列传第一百四十

382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383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384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385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386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387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388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389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390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391 列传第一百五十

392 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393 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394 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395 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396 列传第一百五十五

397 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398 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399 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400 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401 列传第一百六十

402 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403 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404 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405 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406 列传第一百六十五

407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408 列传第一百六十七

409 列传第一百六十八

410 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411 列传第一百七十

412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413 列传第一百七十二

414 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415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416 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417 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418 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419 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420 列传第一百七十九

421 列传第一百八十

422 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423 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424 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425 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426 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

427 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道学一

428 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道学二(程氏门人)

429 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

430 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道学四(朱氏门人)

431 列传第一百九十 儒林一

432 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

433 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儒林三

434 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儒林四

435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儒林五

436 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儒林六

437 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儒林七

438 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儒林八

439 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文苑一

440 列传第一百九十九 文苑二

441 列传第二百 文苑三

442 列传第二百一 文苑四

443 列传第二百二 文苑五

444 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

445 列传第二百四 文苑七

446 列传第二百五 忠义一

447 列传第二百六 忠义二

448 列传第二百七 忠义三

449 列传第二百八 忠义四

450 列传第二百九 忠义五

451 列传第二百一十 忠义六

452 列传第二百一十一 忠义七

453 列传第二百一十二 忠义八

454 列传第二百一十三 忠义九

455 列传第二百一十四 忠义十

456 列传第二百一十五 孝义

457 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隐逸上

458 列传第二百一十七 隐逸中

459 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隐逸下

460 列传第二百一十九 列女

461 列传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462 列传第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

463 列传第二百二十二 外戚上

464 列传第二百二十三 外戚中

465 列传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466 列传第二百二十五 宦者一

467 列传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468 列传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469 列传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470 列传第二百二十九 佞幸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脱脱
  卷十五 后废帝·王夫之
  ● 卷三·王鹗
  ●卷三·徐锡麟
  卷一百五十·杨士奇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三九七 寄谕山西巡抚巴延三并各省督抚盐政所缴之书分别开单奏明·佚名
  史记集解卷九十八·裴骃
   九、我的书架①·林语堂
  ●卷七·文秉
  读例存疑卷十一·薛允升
  原杰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佚名
  第十三章·管子之军政·梁启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张籍

    钦定四库全书 张司业集卷三 唐 张籍 撰 五言律诗 蓟北旅思 日日望乡国空謌白紵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江南春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苹晴沙鸣乳燕芳树

  • 云林集序·危素

    临川危太朴释书山房将有观乎江海之上虞集酌酒送之而为之言曰夫士者有一乡之士有一国之士有天下之士一乡之士一乡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一国之士乎一国之士一国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天下之士乎环百井之里以为乡乡之

  • 志第十七 五行上·房玄龄

    夫帝王者,配德天地,叶契阴阳,发号施令,动关幽显,休咎之征,随感而作,故《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昔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宝其真,自天祐之,吉

  • 第三十七回 立继嗣太后再临朝 解重围副尉连毙虏·蔡东藩

      却说郑众封侯,乃是汉廷创例,和帝因他诛窦有功,班赏时又辞多就少,所以格外宠遇,竟给侯封。哪知刑余小人,只可备供洒扫,怎得视若公卿?就使郑众驯良可取,有功不矜,究不能封他为侯。贻讥作俑,这便是教猱升木,引蚁决堤。光武帝辛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报江南大获摺·佚名

    康熙四十年九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寅伏闻圣驾巡方,远涉鹿塞鸡林,身系包衣奴役,不能随奉宸游,少效犬马之力。今闻皇上回銮,谨具摺恭请圣安。 今年江南各省皆大获丰登,民安物阜,一并奏闻。伏乞睿鉴。

  • 第十三卷 清举人 (四)·缪荃孙

    [嘉庆戊午科] 江宁府 金德荣 上元人。 陈克鸣 上元人。 陈 哲 上元人。 谭清瑞 上元人。 尉迟楫 上元人。 谌配道 江

  • 卷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史记正义卷一唐 张守节 撰五帝本纪第一【郑元注中候勑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按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

  • 顾觊之传·沈约

    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县人。高祖顾谦字公让,是晋代平原内史陆机的姐夫。祖父顾崇,官至大司农。父亲顾黄老,官至司徒左西掾。顾觊之最开始做吴郡主簿,谢晦任荆州刺史时,让顾觊之当他的南蛮功曹,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谢晦欣赏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五·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亲征考天子御甲冑统六师者自髙文宣英武凡五庙而出塞者七平内乱者三今悉纪之元至正乙未六月太祖以大元帅率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常遇春邓愈廖永安等舟师渡江拔采石下太平丙申二月率常遇春等大破曼济哈雅军于

  • 平书订卷十一 财用第七下·李塨

    商税则尽变从来之法而别为制,今之所恃以征商者,榷关耳。税日增而无所底,百数十倍于旧而犹不足,官吏如狼虎,搜及丝忽之物而无所遗,商旅之困惫已极,其为暴不几杀越人于货哉!宜尽撤之,以苏天下而通其往来。其征之也,分行商坐商。坐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三章 难易·林语堂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语译众人是有所为而为,圣人是

  • 卷一百四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七存旧礼记正义第四十七【宋板】乐记第十九考异宋板疏其乐元微【一叶右七行】元作尤 故无移法矣【同上】移作遗 其内史承王度传之【九行

  • 卷七·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七宋 聂崇义 撰兽侯【熊首】     兽侯【麋首】兽侯【虎豹首】    兽侯【鹿豕首】鼓足      建鼓鼗鼓      雷鼓灵鼓      路鼓鼖鼓      鼛鼓【音臯】晋

  • 成实论 第二卷·佚名

    成实论 第二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立论品第十三今欲论佛法饶益于世间。佛以大悲心为广利益一切世间故说是法无所齐限。如或有人但为婆罗门故说解脱经。佛所说经皆为度脱四品众生乃至畜生亦不限碍。问

  • 法界安立图卷下之上·佚名

      燕山沙门 仁潮 集五游诸佛剎十方佛剎图(说)  东方净土  西方净土图(文十一)  七宝严地  七宝宫宇  莲华浴池行树乐音  宝网舒光  顶光远照化禽演法  寿命长远  往生正因疑城示谪  净土正报

  • 夜色温柔·菲茨杰拉德

    美国长篇小说。司·菲兹杰拉德著。1934年出版。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如何遭到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小说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欧洲大陆, 时间跨度为191

  • 春秋大全·胡广

    明胡广等于永乐十二年 (1414年) 奉诏纂集,次年告成。70卷。《四库全书》本为37卷,卷首载有《春秋大全序论》、《春秋大全诸国兴废说》、《春秋大全列国图说》、《春秋大全年表》。其书沿袭元人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