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七十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内大臣文渊阁提举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管理户部三库奉宸苑清漪园等处总理工程处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西洋堂事务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十三级纪录二十一次臣英和经筵讲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上书房行走武英殿总裁管理国子监事务加六级随带加二级纪录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庆十一年。丙寅。十一月。甲辰朔。遣官祭先医之神。  

○乙巳。谕内阁、据全保、瑚图礼奏、湖北边界防兵、彻归原营、所有动用银两、除借给官兵养廉行装银五万四千余两应照例扣还外、其余支过盐粮各项约共银六万两、在于通省督抚司道知府养廉内每年扣捐二成、陆续归款等语。此次湖北因宁陕匪徒滋事。分派官兵。在于边界防剿。现已次第裁彻。所有动支各款内、如借给官兵养廉行装银两。自应照例扣还。其余动支盐粮各项。例应报部核销。何必奏请捐廉归款。且外省捐廉款项多不出自己资。上司摊派属员。属员仍取之百姓。政体殊有关系。况全保现已调任陕甘。新任总督汪志伊未经承办此项。亦派令一律按年扣捐。尤属无谓。全保等所请不准行仍着瑚图礼将支过盐粮运脚各款银约六万两。造册报部核销。不得任令经手官胥藉端浮冒。致滋咎戾。  

○又谕、兵部奏、遵旨议处扎克塔尔请照有意隐讳革职例革职一摺。扎克塔尔派往陕省军营。随同德楞泰剿办宁陕叛贼。经德楞泰派在前敌。当贼匪由斜峪关南窜之时。扎克塔尔同杨遇春带领河州固原等处官兵。前往追剿。赶上贼匪。当经痛加剿杀。歼获多名。迨追至方柴关地方。遇见成队贼匪。彼时天色已晚。官兵转战竟日。未免力疲。而贼匪恃险屯聚。人数众多。官兵被贼冲压数次。致有散失。扎克塔尔同杨遇春带领亲随数十人。至该处把总营汛围墙内驻守。贼匪正在四面围绕之际。而温春等带领东三省马队适至。贼匪一见马队。南北两山头屯聚之贼。立时畏惧奔回。贼首蒲大芳、王文龙等、遂亲率贼众。赶至扎克塔尔、杨遇春马前。弃械投诚。扎克塔尔等谕以如果实在投诚。可将首逆缚献。彻退贼众。再行定议。彼时蒲大芳等立将首逆陈达顺、陈先伦、向贵、三人缚献。扎克塔尔等一面令贼停扎。一面禀知德楞泰定夺。德楞泰接据禀报。率准受降。又不候谕旨。遽将叛逆二百二十四名。交与将士管带各回原营。并将贼营内三千余人。不问其是否系地方游匪、及监犯军流人等。竟与被裹之人一律遣散。种种纰缪不可枚举。全系德楞泰之罪。至扎克塔尔与杨遇春均祇偏裨。不能专主其事。若朕因受降治诸将领之罪。则杨遇春即与扎克塔尔同在一路带兵。杨遇春既未加罪。自亦不以此罪扎克塔尔。伊若于朕面询军务时详细确陈。原可不必交议。乃扎克塔尔于到京之时。经朕面加询问。祇称贼匪畏罪请降。其于追贼至方柴关兵散被围各情。并未言及。不以实奏。是其罪案。朕复令军机大臣询问。所言亦同。迨上月二十七日、德楞泰奏到详细情形。朕复令军机大臣传到扎克塔尔询问。未将德楞泰原摺给看。扎克塔尔虑及德楞泰据实奏明。始行陈出实情。是扎克塔尔前奏。殊属不实不尽。其隐饰之咎。实无可辞。是以将伊退出御前侍卫。降为乾清门侍卫。彻销前次议叙。交部严加议处。连日部议未上之先。朕询问自军营回京之富翰、温春、桑吉斯塔尔等、其所言扎克塔尔在方柴关追贼被围情节。悉属相符。今兵部议以革职。固属咎所应得。但朕于诸臣功罪。或轻或重。务期权衡至当。不肯稍有偏畸。扎克塔尔之罪在于隐饰。而较之庆成则有不同。庆成本年陛见来京。朕于召对时、因其曾经剿贼。立功受伤。屡沐恩施。当询以曾否得过双眼花翎。庆成辄信口诳称在副将任内。曾经得过双眼花翎。迨详查档案。并无其事。伊竟以一片虚诳之词。面肆欺罔。欲图朦混邀恩。殊无忌惮。是以将伊革职。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扎克塔尔于垂询军务时。尚不敢信口捏饰冒功。惟于方柴关追贼受降时、是日各种情节。不行详细备陈。意存隐匿。讳败为胜。仍染军营恶习。不以诚实对君上。其获咎实在于此。庆成、扎克塔尔、同系御前侍卫。俱经杀贼立功并曾打仗受伤。惟伊二人情节既有不同。则获谴亦当有别。且庆成系汉军世家。尤当通晓大义。而扎克塔尔则系川省番目出身。情稍可原。且平素当差尚属勤慎。自应量加宽贳。惟扎克塔尔既系番族。在京管理旗务究非所宜。此时若仍令在内当差。任护军统领、蒙古副都统。伊亦不能将该管旗人认真约束。殊觉有名无实。扎克塔尔、着退去乾清门侍卫、镶白旗护军统领、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加恩留伊所得三等男、及恩骑尉世职。并仍赏戴花翎。着即回伊本省四川地方。交与总督勒保、以副将差委补用。观其后效。并着将惩治扎克塔尔及庆成两人分别核办缘由。通谕中外知之。  

○以散秩大臣德麟、为镶白旗军统领。瑞龄、为正红旗蒙古副都统。  

○以翰林院修撰姚文田、署日讲起居注官。  

○丙午。上御懋勤殿。勾到朝审情实罪犯。停决官犯四人。斩犯七人。绞犯六人。余十二人予勾。  

○丁未。谕内阁、宗人府纂修玉牒。例有定期。应于明年开馆纂办。嘉庆十三年、将另录一分送往盛京尊藏。惟恭纂皇考高宗纯皇帝实录。已将次告成。明年十月内应恭奉前往盛京。因思恭送实录玉牒。典礼綦重。若于明后两年分两起行走。在此闲派员启程时。原不难先后豫备。而沿途经过地方如修垫道路、支搭彩棚、以及酌拨官弁人夫随行护送等事。地方官经理供亿稍繁。所当量为体恤。着宗人府将明年应修玉牒于本年冬闲即行择吉开馆。敬谨纂修。赶紧办竣。于嘉庆十二年十月内、同实录一并恭送盛京尊藏。  

○又谕、理藩院奏、年终轮班应来之乾清门行走、及散秩内外蒙古王公台吉呼图克图喇嘛、请仍照例准来、如非年班因他务来者、可否俟其差务完竣、催令起程回伊游牧处等语。着照所奏、嗣后因他务来之御前乾清门行走蒙古王、公、台吉、及喇嘛等、有恳请当差、俟过年再回游牧者。着理藩院奏请。候朕酌量施恩。其因他务来之散秩蒙古王、公、台吉、喇嘛等、既无专差。而又远离游牧。设在京久住。不无费用。着加恩即催令起程。各回游牧。以示朕轸恤蒙古世仆之意。  

○戊申。上御太和殿视朝。王以下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谕内阁、本日据陕甘学政马履泰奏称、宁陕叛匪内曾充兵丁者二百余名、传闻善后事宜、暂归原营操防、此等叛匪、破城戕官、屠害士民、与一时聚众、及兵丁鼓噪、旋即谕散者不同、即不予骈诛、亦应拟发新疆等处为奴、稍正刑章而肃纪律、今曾不丝毫加罪、复令暂归原营、窃恐终非除恶务尽之计等语。所奏正与朕节降谕旨、及大廷公论相合。嘉是览之。叛匪曾隶营伍。胆敢纠众倡乱。罪在不赦。即因其畏罪乞降。亦不过贳其一死。已属法外施仁。岂有毫不加罪。仍令入伍食粮之理。此事当德楞泰会同倭什布奏到时。朕即以其办理错谬已极。当即降旨详晰训饬。并将德楞泰等分别示以薄惩。嗣经召见在廷诸臣。逐加咨询。佥称无此办法。众口一词。今马履泰复有此奏。可见德楞泰所办。坏法养奸实出情理之外。现已谕令全保、方维甸、会同德楞泰、另行遵旨、将此二百二十余犯。分别妥为定拟。但德楞泰办理之始。惟曾据方维甸先经奏称、设令该匪等仍归原伍。聚处南山。窃恐复留后患。此外并未有一人陈及。除总兵以下各员、职分较小、无足责备外。至如特清额、薛大烈、丰绅、杨遇春、身任将军提督均系一品大员。当德楞泰拟令叛匪归营时。伊四人中岂无一人稍知顾虑、心议其非者。马履泰系一书生。且未尝更事。职任学政。官阶较小。尚知以叛贼归伍为非。直抒所见。俱摺入告。特清额等四人官职既崇。又均经宣力戎行。历练日久。此时随同德楞泰带兵剿贼。均系特蒙委任。非寻常偏裨可比。在军营时。凡遇打仗杀贼情形。自应呈报德楞泰具奏以一事权。至于受降散遣等事。于善后大有关系。彼时如另有所见。即当向德楞泰论辩劝阻。如阻之不听。即应据实参奏。何得束手旁观随同附和。若竟以德楞泰所办为是。则是伊四人同一肺肠。其办事见识。远出马履泰之下。有愧专阃大员多矣。特清额、薛大烈、丰绅、杨遇春、均着交部议处。  

○谕军机大臣等、德楞泰、方维甸奏称、降贼尚在疑虑吁恳缓以时日、相机办理等语。太不成话。叛匪既怀疑虑。此时若不办理。则受降已久。即应将留存各兵。全彻归伍。将军巡抚、亦应回省莅任。何能迟之又久。忽复将此二百二十余人问拟罪名。若仍留兵防守。尤难保不别生事端。德楞泰、全保、方维甸、仍遵前旨、将蒲大芳、王文龙、及其余叛匪、调集到营。明白宣谕、以尔等曾隶营伍。胆敢攻城戕官。罪大恶极。今因尔等悔罪乞降。蒙皇上法外施仁。贳尔一死。但发遣之罪。断难幸免。该匪等闻知果能束身听命。此则事机之最顺者。设或抗传不到。即属已降复叛。罪无可辞。即当置之于法。或有抗拒情事。朕亦不责以激变之罪。若祇顾一时。养成后患。不特德楞泰获戾滋重。即全保、方维甸、亦不能辞咎矣。将此谕令知之。  

○以山西按察使常明、为陕西布政使。湖北督粮道张映汉、为山西按察使。  

○己酉。谕内阁、据礼部奏、本月十三日、恭值圣祖仁皇帝忌辰、是日圜丘大祀礼成后、仍穿常服不挂朝珠等语。所议尚属未协。郊坛大祀。即恭逢祖宗列后忌辰。俱当备用吉礼。不特祭祀之日。应御礼服。即前三日斋戒期内。服色亦应照常。盖礼统于尊。诚为不易定制。至于礼成之后。则盛仪已备。是以车驾还宫。乐即设而不作。若是日在宫内视事。仍穿用常服。于心实有不安嗣后郊坛大祀之日。适逢忌辰。礼毕还宫后。即遵照忌辰仪注。更用素服。庶敬天尊祖。礼协义宜。  

○庚戌。谕内阁、刑部题改穆克登额审拟锦县庄丁沈国仲沈国荣听从伊母杜氏之命、帮同乡缚胞兄沈国连后、杜氏自行用带将沈国连勒死一案。已依议行矣。此案沈国连向不安分。曾因顶撞伊母杜氏。经杜氏喊送鞭责。今年正月闲。杜氏与沈国仲沈国荣共饮。适沈国连酒醉进屋。沈国仲等让饮。杜氏以伊已醉向阻。沈国连将酒钟掷碎混骂。迨杜氏掌批其颊。沈国连复口出凶悖之词。将杜氏推倒□□衾按。经沈国仲等扶起。杜氏气忿。喝令沈国仲等将沈国连绑缚。正令往寻庄头送官。杜氏忆及若留此逆子。必有后患。遂取布带套伊脖项勒毙。是沈国连一犯、不特违犯教令。竟敢酗酒无状。殴詈伊母。经伊母气忿勒毙。律得勿论。乃该侍郎辄援引父母非理殴杀律、将杜氏拟以满杖。殊属错误。夫非理殴杀之条。原以为子者并无干犯情事。或父母行止不端、逞忿殴杀、致死其子。方得谓之非理。今杜氏管教沈国连。该犯辄敢肆骂推倒□□衾按实犯忤逆。经伊母气忿勒毙。有何不合。何得转科父母之罪。虽所拨止于满杖。且亦照例收赎。然明刑所以弼教。似此伦纪攸关之案。岂可不加详核、率引例文、致失协中之义乎。穆克登额原拟失当。着传旨申饬。仍交部察议。  

○又谕、兵部具题管理圆明园散秩大臣裕兴接驾迟误。议以罚俸六个月。于纪录内合计抵销。已依议行矣。裕兴带领官员接驾迟误。系十月初二日之事。早经交部查议。并于召见兵部堂官时屡经询及。且伊应得处分。不过罚俸议抵。有何难办。即如散秩大臣裕瑞迟误前引。经领侍卫内大臣等、当日即行议以罚俸半年具奏。裕兴查议一案。系与裕瑞同日之事。乃迟逾一月有余。始行具题。殊属延缓。该旗接准部咨后。未将裕兴现有纪录即时查明。迅速咨覆。亦属非是。兵部堂官及该旗都统等、俱着传旨申饬。嗣后吏兵等衙门、遇有特旨交议之件。该堂官等祇须将该员应得降级罚俸处分。查核例案。定议具奏。并于摺内声明系奉特旨交议之件。无庸查取加级纪录议抵。俟奏上时。朕核其情节轻重。量予区分。其加恩准抵者。于奉旨后。再将该员有无加级纪录详核汇题。该堂官等不得仍以咨查为词。藉端迟滞傥复任意延搁。必将该堂官惩处不贷。  

○辛亥。谕内阁、向例上书房师傅。春分以后。于申正退直。秋分以后。于申初退直。本有一定时刻。所以专课程也。近来上书房师傅竟不按向来例定时刻。退直甚早。意涉疏懈且从前师傅等于散直时。必将系某时刻散去告知管门太监登记。以备稽核。而现在师傅等并不照旧日章程。告知太监。太监等亦置不问。均属不合。所有上书房师傅万承风、桂芳、戴殿泗、俱着罚俸半年。此因积久因循初次查出。姑示薄惩。嗣后上书房师傅、着遵照向例、春分后于申正散直。秋分后于申初散直。并将散直时刻。告知管门太监按日登记。其管理部院在上书房行走大臣、如遇有部院应办事务、及奉旨特派事件应早散直者。亦着将因何早散缘由。告知管门太监随时登记。以备查核。傥经此次申谕之后。仍有任意疏懈情事。一经查出。必行严惩不贷。  

○又谕、新疆采办大玉。回民运送维艰。是以从前特降谕旨、令于所在弃掷。本年九月内、忽据玉庆奏请将弃掷之大玉三块招商认买。朕以所奏图利失体。断不可行。即经降旨饬禁。惟令酌量情形。如其中差小者二块、运京尚属不难。或于每年秋季进玉之便。附运至京亦可。如办理稍觉费力。即毋庸运京。仍任在该处弃置。彼时所降谕旨甚明。玉庆自应钦遵办理。乃本日又据玉庆奏报、伊接奉谕旨后、即亲往验看、玉块一重七千五百余斤一重三千七百余斤、比正贡玉料较重、诚恐运送迟延、因查照从前运送大玉应用车马例案、急赶办车辆及绳索一切应用器具、即行起运赴京、仍觅雇回民并马匹等、派委妥员护送、并移咨各城一体护送等语。所办竟不遵奉前旨。错谬已极。试思玉块重至数千斤。其运送车辆。需马五六十匹三四十匹不等。另须佥派回子数十名。又恐越岭过河。疲乏伤损。尚须将马匹回子照数豫备一分。以便更换。而沿途各处。皆须派员帮护。种种烦扰。轝致此无用之物。实属轻举妄动。朕不贵异物。务恤远人。节经降旨令其不必运送。朕实天性不喜珠玉。非故为矫情之举。是以谆谆停止贡献。今玉庆必故将此项玉料。锐意运京。不顾地方纷扰。是诚何心。玉庆着传旨严行申饬。并交宗人府议处。伊自到喀喇沙尔后。屡次条奏事件。惟知见长高兴。罔识治体。于回疆办事大臣、殊不相宜。着调补伊犁领队大臣。令其自备资斧前往。仍交松筠严加管束。如在彼再不安静。即着据实严参。加以惩治。所有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员缺。即着哈丰阿补授。由驿前往。至此项大玉二块、着由五百里行文谕知、如目下尚未起运。即速停止。如业经起运在途。不拘行至何处。即着弃置该处。毋许运京。其用过脚价等项银两。均责令玉庆赔缴。不准开销。  

○壬子。谕内阁、总管内务府大臣议驳、御史卸勋条奏误差庄头酌量示罚一摺。所驳是。御史有言事之责。各衙门事件。原许其随时陈奏。但邱勋系贵州人。且又非如满洲御史、有稽查内务府之责。庄头事例。何由而知。必系受人嘱托。况摺内称本身从重发遣而子孙准令应试。是名为从严、而转为伊等开出仕幸进之路。从前皇考高宗纯皇帝于庄头张思载呈请将获罪庄头放出为民。曾钦奉谕旨、以庄头等欲图自便。故意拖欠钱粮。罪止革退。而其子孙转得为民。并可考试。不可不防其渐。训谕甚为明晰。所有邱勋陈请将获罪庄头发遣、子孙应试之处。着不准行。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程国仁条奏豫杜回漕积敝□大一摺。据称囤贮回漕米石、大半在通州迤南河西务杨村一带地方、该处系粮运所经、为京内营城稽察不到之地、而运米出京、又总在回空全竣访拏稍懈之时、各帮运丁、知于抵通前有处买补、遂于受兑时折色短收等语。漕粮为天庾正供。不容丝毫短绌。乃奸商贩运牟利。于粮船经行处所。豫为囤贮。运丁等知有回漕米石可以买补。违例多带货物。未能如数受兑。亦属情事所有。必须严行查禁。以除锢敝□大。着秦承恩派委妥员、密访囤米奸商。毋任存贮贩运。并着吉纶晓谕各帮运丁、于受兑盘验时不得颗粒缺额。以重漕储而杜积敝□大。  

○旌表守正捐躯湖北蒲圻县民周顺彬妻王氏。  

○癸丑。谕内阁、本日御史花杰奏、整顿驿站以肃吏治一摺。所奏甚是。各省州县安设驿站。以备驰递文报及紧要差使。凡遇钦差官员往来过境、及此外应行驰驿者。自应查照勘合内所填夫马之数。照例给与。然亦不得稍涉浮滥。至于本省官员来往境内。其夫马饭食。俱当自行备办。岂得责令地方官供应仍近日督抚司道等官经过所管州县。该地方官不但豫备夫马。且须铺设公馆。供应饭食。争华斗靡。曲意逢迎。甚至有馈送程仪之事。惟以办差为能。而邮政转置之不问。即或该州县额马不敷。平日有废弛浮冒情事。方且代为弥缝。又安肯核实查办。积敝□大相仍。自当严行饬禁。嗣后州县官于驿站应付。惟当以勘合为凭。毋许滥应滥支。如有违例供应、以及藉端馈送、或沿途勒索、及纵容家人长随肆行需索者。一经查出。或被人参劾必当严惩示警。其州县额设马匹、如有短少情事。该上司务当随时整顿。无任亏短干咎。又御史严烺奏请添设年终盘查藩库以杜虚冒一摺。所奏亦是。督抚到任、及每年钱粮奏销后。例须盘查藩库一次。自当将各项款目、及收支实数。详悉钩稽。方为有益。近来督抚等视为具文。不过到库略为抽验。虚应故事。日久酿成敝□大端。即如本年直隶、湖北、俱有藩库侵亏重案。不可不详定章程。以资厘剔。嗣后督抚于到任及奏销时、盘查司库。均当实力清查。并着于每年封印后。亲赴藩库。将本年收支正杂款项。逐一详查。取结送部。如将来款项不清。将加结之督抚一并惩治。其有运库河库地方。亦照此办理。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严烺奏称、广东惠潮两府奸民、违例制造大船、以取鱼为名、远出外洋接济盗匪水米火药、州县官利其港规、不加查禁、请饬广东督抚、将归善等县现有之违式大渔船、查明若干、印烙字号、造册申报督抚存案、嗣后大渔船遇有破漏者、即随时报明地方官拆毁、不准复修、亦不许违例添造各等语。粤省洋匪滋扰。日久未能剿净。总由该处奸民接济水米火药。着吴熊光等、即照该御史所奏、实力查禁。如有地方文武、私得渔船港规。纵令奸民通盗。一经查出。即当据实参办。至渔船每船应有若干人。应带水米若干。自当予以限制。今该御史称水手人等不得过二十名。祇许携带数日水米。是否可行。亦着查明办理。至渔船私济盗匪。粤省既有此敝□大。福建、浙江、江南、山东等省。均应一体查禁以清盗源将此传谕各督抚知之。  

○又谕、方维甸奏、德楞泰接奉严谕、十分悔惧、近复痰多气喘、且觉语言精神、关照不能周到。看来德楞泰业经许令该匪等彻回原伍。此时欲分别遣戍。自多窒碍。着勒保接奉此旨后。即带留驻省城之屯土各兵。速赴军营。与全保、方维甸、当面筹商。务臻妥善。其四川总督即饬令特清额署理。如该匪等竟有蠢动情事。该督即统兵剿洗。将此谕令知之。  

○上以冬至祀天于圜丘。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甲寅。以圣祖仁皇帝忌辰。与冬至陵寝大祭相值。先期遣官祭景陵。  

○乙卯。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丙辰。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  

○命皇次子旻宁祭孝淑皇后陵寝。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停次日朝贺。  

○丁巳。谕内阁、刑部审讯、步军统领衙门拏获拉运米石、并存积逾额各铺户一摺。所办甚是。奸商等囤积居奇。致妨民食。并或启偷运回漕之敝□大。是以加之例禁。其本系流通粜卖者。无论米石多寡。俱听其自便。定例本为明晰。今若不问是否流通。一经逾额。即以囤积拘拏。必致铺户畏累。商贩不前。于民食商情转有妨碍。刑部摺内称、城内之米勿许出城。城外之米勿许出境。所办最为得要。着步军统领衙门申明定例。出示晓谕。毋许番役人等妄拏铺户。藉端滋扰。所有此次审明并非囤积之刘二等三十二名、着即概行省释。其车大一犯、着照例惩治。  

○又谕、李銮宣身任臬司。于龙世恩戳毙龙恩显一案。平反错误。被参革职后、尚未离任。辄将解司案件。耽延积压、逾限至二十余案之多。虽讯据供称、委因伊父患病精神昏瞆所致。但伊父本系迎养在署。即果染患病证。需伊侍奉。亦何至不能一时分身。清厘案牍。况伊自被参至今。阅时已久。伊父并无他故。自系藉词诿卸。李銮宣、着照部议、发往乌噜木齐效力赎罪。以为玩误公事者戒。  

○谕军机大臣等、玉宁等奏、驱逐廓尔喀窜出逃人、并廓尔喀国王呈进表贡一摺。览奏俱悉。噶箕乃尔兴在该国谋逆被诛。伊弟热纳毕各咙即系逆党。畏罪潜逃。断无放进唐古忒界内任令容留之理。玉宁派委把总出口面谕严加驳斥。所办甚是。至该国王投诚向化。已阅多年。今不幸惨遭内变。嗣王年尚幼穉。即能诛殛罪人。申明大义。实堪嘉悯。今叩关进表纳贡。备陈喇特纳巴都尔被戕、及噶箕乃尔兴等就戮缘由。情词恭顺。恪守藩封。自应渥承恩眷。俟另颁敕书赏件。交玉宁等祗领颁给可也。将此谕令知之。  

○赏八旗兵丁一月钱粮。  

○缓徵湖北汉川、沔阳、潜江、天门、荆门、五州县、并屯坐各卫、被水灾民新旧额赋、及未完南米耔种堤费。  

○戊午。谕内阁、前经屡降谕旨、令各衙门遇有应奏事件。即随时陈奏。毋涉需缓积压。乃本日奏事者又复寥寥。惟理藩院具奏谢恩、内务府奏回子学生二事。此外各该衙门。竟无一陈奏事件。因检查宪书。今日适系破日。诸臣等自缘意存拘忌。将应奏事件暂缓呈递。亦属非是。朝廷政事繁多。惟日孜孜。犹恐不及。若稍涉延缓。势必辗转沉搁。岂不渐滋丛脞之敝□大。向来惟万寿庆节、元旦、除夕、及斋戒期内。刑部例不奏事。此外并无停止章奏日期。若拘于日者家言。则繙阅宪书。动多禁忌。如本月二十七二十八两日。皆系破日。又岂皆不奏事。所谓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者。顾如是乎。着再传谕部院等衙门、嗣后于一切应奏事件。随时呈递。勿再存此等拘忌俗见。以副朕勤政勒几至意。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 燕凤 许谦 崔宏 子浩 张衮 弟恂 邓彦海·李延寿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八·杨仲良
  第四十七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蔡东藩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第四编 岑仲勉、吕思勉、缪凤林讲隋唐五代史·王国维
  卷之五十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纪昀
  九六四 浙江巡抚福崧奏在籍原任侍郎沈初等恭谢恩赐江浙分贮全书三分折·佚名
  卷之九十八·祁韵士
  卷一百十五·张守节
   第二十五章 嶺南流放·林语堂
  第五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卷四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吴广成

      嘉三年、夏〈奢单〉都二年春正月,契丹使来报哀。  仪天皇太后崩也。  夏四月,西蕃捺罗部来投,纳之。  曩霄向时拒命,不敢深入关中,虑角厮罗为后患也。自讹庞专国,岁获赐遗,因思专制西蕃,会厮罗属下捺罗部阿作率

  •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 毙赵染晋相保关中·蔡东藩

      却说王浚骄盈不法,意欲称尊,商诸燕相胡矩。矩婉言谏阻,致拂浚意,被徙为魏郡守。燕国霍原,志节清高,浚屡征不就,再使人诱令劝进,原当然不从,浚竟诬原谋变,派吏拘原,枭首以徇。北海太守刘搏,及司空掾高柔,相继切谏,又为浚所杀。

  • ◎祥异(下)·徐天麟

    ○地震惠帝二年正月,地震陇西,厌四百余家。(厌,一甲反,下同。)高后二年正月,武都山崩地震,至八月乃止。武帝征和二年八月癸亥,地震,厌杀人。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邪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元帝永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七月丙午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行礼○戊申○论修边冒破之罪黜兵部左侍郎吴嘉会为民前总督侍郎致仕何栋冠带闲住初嘉会以御史万民英论劾下狱候勘至是给事中袁汝是御史凌儒自蓟镇还报嘉会前后修边共用

  • 卷之四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薛祥传·张廷玉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跟从俞通海前来归附,渡长江时担任水寨管军镇抚,多次从征有功。洪武元年(1368),转漕至河南。半夜抵达蔡河,强盗突然到来。薛祥不为所动,好语劝散了强盗。太祖听说后十分高兴。派他带兵,任职十分卖力,授予京

  • (上魏下山)盗殺安、宜等案·佚名

    原文:廿(二十)年十一月己未,私屬喜曰:[□【……】衔 (?)□妾宜、士五(伍)安□□【……。】]即令獄史彭沮、衷往診:[安、宜及不智(知)可(何)一女子死(屍)皆在内中,頭頸有伐刑痏。不智(知)殺者,【□

  • 关䌹之·佚名

    关䌹之先生小传关先生名炯字䌹之湖北汉阳人汉寿亭侯之裔也先世由荆州移居汉阳代有闻人尊人季华公以名孝廉而为名儒为学主躬行实践学者尊为汉阳先生君少受书于博文书院年十七游泮十八应鄕试闻父病辍试遄归父已易箦大惧

  • 卷一 王道篇·王通

    文中子曰:“甚矣!王道难行也。吾家顷铜川六世矣,未尝不笃于斯,然亦未尝得宣其用,退而咸有述焉,则以志其道也。”盖先生之述,曰《时变论》六篇,其言化俗推移之理竭矣。江州府君之述,曰《五经决录》五篇,其言圣贤制述之意备矣。晋

  • 提要·傅玄

    儒家类正心仁论义信通志举贤重爵禄礼乐贵教检商贾校工戒言假言问政治体授职官人曲制信直矫违问刑安民法刑平役赋镜总叙附録四十八条臣等谨案傅子晋司校尉鹑觚子北地傅撰晋书本传称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

  • 无为而治·孔子

    【原文】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①正南面②而已矣。” 【注释】 ①恭己:使自己庄严端正。②正南面:坐北向南临朝。 【译文】 孔子说:“自己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就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不过是庄

  • 春秋传卷六·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桓公下【庚桓王十辰九年】十有一年【齐僖三十晋缗四衞宣十八蔡桓十四郑庄四十三卒曹庄公射姑元年阵厉六靖三宋庄九秦出子三楚武四十】春正月齐人【僖】衞人【宣】郑人【庄】盟于恶曹音注【恶曹地阙此战

  • 卷之二十·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义父子之义《宋史》:太祖母昭宪杜太后治家严毅有法,生五子,长太祖,次匡济、光义、光美、匡赞。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拜於堂上,众皆称贺,后独愀然不乐。左右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

  •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佚名

      播般曩结使波(唐云步掷)金刚念诵仪   归命金刚手  诸佛所依者  具普贤众行  住是本有身  无始无终寂  妙用施诸愿  摩王顺三毒  改劫故调柔  拯救诸有情  从凡入佛地  现世皆成就  今演

  • 佛说鬼子母经·佚名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佛游大兜国。时国中有一母人。多子性极恶。常喜行盗人子杀啖之。亡子家亦不知何谁取者。行街里啼哭。人已还共议。如是非一日。阿难及众沙门。出行辄见啼哭人。已还共议。伤哀亡子家。佛即知

  • 解脱道论 第十二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十二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波罗译分别谛品第十二之二彼坐禅人如是现观灭。以由观灭成畏。阴因亦畏阴生畏。三有五趣七识住九众生居成畏。彼如恶人捉刀可畏。如毒蛇如火聚。如是

  • 采芹录·徐三重

    四卷。明徐三重撰。此书共四卷,第一卷论养民、教民,第二卷、第三卷多论学校贡举、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论明代人物臧否,大致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持论较为平实,无激烈偏驳之见,也无恩怨毁誉之私,胜过明人所作的说部文献,也胜过徐三

  • 朝鲜王朝实录[宪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