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荣传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被授予编修官。成祖刚进入京师时,杨荣迎谒在马前说“: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成祖马上驱驾拜谒太祖陵。杨荣从此受到知任。成祖即位后,把杨荣选入文渊阁,为他改名为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龄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宁夏来报告说被围,皇上召七人,他们都已出去,只有杨荣在,皇上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坚固,人民又都习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城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夜半时,果然有奏报来说围已解了。皇上对杨荣说“:你怎么预测得这么准?”江西有盗贼发生,皇上遣使者去招抚,而令韩观率兵随后出发。贼人接受招抚的奏报传到,皇上想赐敕慰劳韩观。杨荣说“:推算奏报发出时,韩观还没到达,不应给他论功。”皇上更加敬重他,再升他为侍讲。太子建立后,杨荣进升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内阁当值的诸臣同被赐给二品官服。他评议各部门事宜,都合皇上意旨,又被赐给衣服钱币。皇上非常威严,与大臣们议事不能决断时,常常发怒。杨荣一到,皇上脸色便转好了,而事情也决定了。

永乐五年(1407)他受命前往甘肃经划军务,所过之处他都观察山川形势,了解军民情况,检查城堡。回来后他在武英殿向皇上汇报,皇上非常高兴。当时正值盛暑,皇上亲自切瓜给他吃。不久他升为右庶子,仍兼前职。第二年他父亲去世,皇上让他乘驿车回去。父亲下葬后,他被召回任事。又过了一年,母亲去世,杨荣请求回家,皇上因北行日期临近,没有批准,命他同胡广、金幼孜扈从北行。甘肃总兵官何福说脱脱不花等人请求投降,要求在亦集乃受命。皇上命杨荣往甘肃与何福一起受降,持节就在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杨荣顺便到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划边防事务。回来后他上奏十项建议,皇上很欣赏地采纳了。

八年(1410),他随从皇上出塞,到达胪朐河。皇上挑选出三百名勇士做护卫,但不交给别的将领,而是交给杨荣统领。回师时,粮饷供应不上,杨荣请将供给皇上的剩余部分拨给部队,还令军中有剩余粮食的可以相互借贷,等入塞后国家加倍偿还。部队因此得以渡过难关。第二年他请求奔丧,皇上命宦官为他护行。回来后皇上询问他福建民情以及当年收成情况,杨荣都一一做了回答。不久命他侍候诸皇孙在文华殿读书。

十年(1412),甘肃守臣宋琥上书说:“叛寇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将成为边患。”皇上于是派杨荣到陕西,会同丰城侯李彬商议进兵方略。杨荣回来后上奏说“:隆冬不是用兵时节,而且有罪的不过数人,不应该出兵。皇上听从他的建议,叛逆的人也投降了。第二年杨荣又与胡广、金幼孜随从北巡。再过一年征伐瓦剌时,太孙侍行。皇上命杨荣闲暇时间向太孙解释经史,兼管尚宝司事务。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都要得到杨荣的奏报之后,皇上才发出。有一天晚上皇上坐在行幄中,召杨荣去商议部队的粮饷问题。杨荣回答说“:选择将领进行屯田,训练有方,耕种有时,这样便可以做到粮饷充足了。”十四年,杨荣和金幼孜一同进升为翰林学士,仍兼庶子,随从皇上回到京师。第二年又随从北征。

十六年(1418),胡广去世,命杨荣掌管翰林院事务。杨荣更见亲任。大臣们多嫉妒杨荣,想让皇上疏远他,于是他们共同推举杨荣为祭酒。皇上说“:我当然知道他可以胜任,现在要找可以代替他的人。”大臣们才不敢再说话。十八年,杨荣进升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学士。第二年定都北京。正值三殿失火,杨荣指挥卫士抢出图籍制诰,抬到东华门外。皇上褒奖他。杨荣和金幼孜上奏十项建议,回报说可行。

二十年(1422)杨荣又随从皇上出塞,军事都令他参与决策,给他的赏赐非常优厚。回师后,慰劳将士,分为四等赐宴,杨荣和金幼孜都位列前席,受到上赏。后来,皇上又下诏征阿鲁台。有人请求调建文时期江西所征集的民兵。皇上将此事问杨荣,杨荣说:“陛下允许百姓复业将近二十年了,现在一旦征集他们,不能向天下表示信用。”皇上听从了。第二年杨荣随从出塞,凡军务都交给杨荣处理,不分昼夜,可以随时请见。皇上当时称他为杨学士,而不称其名。又过了一年,杨荣又随从北征。当时,皇上已五次出塞,士卒饥冻,后勤供给不继,士卒死亡十分之二三。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还不见敌人。皇上问群臣是否应继续进军。群臣唯唯诺诺,只有杨荣和金幼孜从容说应该班师。皇上批准了。

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秘密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说,现在六师在外,离京师尚远,应秘不发丧,依礼装殓后,熔锡铸成棺材,装在车上,一路照平常一样供应饮食。他们还进一步严申军令,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变故。有人请以别的事情发出敕令,飞驰报告皇太子。两人说“:谁敢这样?先帝还在时可以称敕,现在先帝仙逝了还称敕,这是欺骗,罪行不小。”众人说“:是。”于是将先帝逝世的月日以及遗命传位之意,报告太子。杨荣与少监海寿先驰往京师报丧。杨荣到后,太子命他与蹇义、杨士奇讨论所有应该实行的事情。

仁宗即位后,杨荣进升太常寺卿,仍兼前职。不久进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过后有人说到先帝逝世时,杨荣所办理的丧礼和处理军事的情况,皇上赐敕褒奖慰劳,赐予非常丰厚,并进升他为工部尚书,享受三职俸禄。当时杨士奇、黄淮都辞去尚书俸禄,杨荣、金幼孜也坚决推辞,但皇上不允。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造反,皇上召杨荣等人来定计。杨荣最先请皇上亲征,他说:“他以为陛下刚刚登基,肯定不会亲自出行。现在出其不意,临之以天威,没有办不成的事。”皇上听从他的计策。回师后,以决策之功,杨荣得到上赏,被赐给五枚银章,给予很高的褒奖和赐予。

三年(1428)杨荣随皇上巡边,到达遵化。听说兀良哈将要犯边,皇上将扈从的文臣都留在大营,只命杨荣跟从。杨荣自率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五年杨荣进升为少傅,辞去大学士的俸禄。九年他又随从皇上巡边,到洗马林而返。

英宗即位后,对杨荣委寄如故。正统三年(1438),他与杨士奇都进升少师。五年,他请求回家扫墓,皇上命宦官护行。回到武林驿时杨荣去世,终年七十岁。赠太师,谥号文敏,授予世袭都指挥使。

杨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永乐末年,浙江、福建山贼起事,朝廷计划发兵。皇上当时在塞外,奏书送到后,皇上拿给杨荣看。杨荣说“:愚民苦于有关官员的压迫,不得已相聚自保。现在大兵一出,他们将聚集得更多,从而难以调解。如果遣使者去招抚,当不用烦劳师旅。”皇上听从他的意见,盗贼果然平息了。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不可,只有杨荣和杨士奇极力主张不宜以荒服之地拖累中国。他老成持重的表现多是如此。他论事常情绪激昂,不能容人之过。但遇有别人触怒了皇上,导致不测时,他往往以微言劝导皇上,从而使他们得以免祸。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得免戍边,都赖杨荣之力。他曾对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是我的原则。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从而得到祸害,是我所不为的。”所以他受皇帝的恩宠始终无间。重修《太祖实录》以及太宗、仁宗、宣宗三朝的实录,他都担任总裁官。先后得到的赏赐,不可胜计。他性喜宾客,虽然成了显贵也仍旧非常随和,所以士人多归向。有人认为杨荣处理国家大事,不愧唐代的姚崇,而他不拘小节的个性,也颇像姚崇。

杨荣家很富有,曾孙杨晔做建宁卫指挥时,因被罚钱而败尽。

猜你喜欢
  志第一 礼仪一·刘昫
  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四十八·赵尔巽
  卷十四 简文帝·王夫之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四·张岱
  第二十回 汉归曹吴入晋取次销沉·黄士衡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知事施非刑·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纪昀
  绎史卷一百一·马骕
  卷九十九下·班固
  卷七·佚名
  卷二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二       唐 韦庄 撰今体诗凡二十七首 雨霁晩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後作】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卧草跧如?听氷怯似狐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立春日作 九重天子去

  • 卷四十五 后燕録三·崔鸿

    慕容垂下 建兴元年春正月辛卯羣僚劝即尊号具典仪修郊燎之礼垂从之遂以晋太元十一年僭即帝位于南郊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建兴署置公卿百官缮修宗庙社稷于中山立世子宝为太子以左长史厍傉官伟右

  • 卷下·王得臣

    姓氏  谱牒不修也久矣。晋东渡,五胡乱中原,衣冠流离而致然也。夫京房之先姓李也。牛洪之先尞姓也。疎之后,乃为束。是之后,乃为氏。两钞本均作氏之后乃为氏,误。案是姓为齐大夫氏氏之后,见《三国.吴志.是仪传》。疑此亦误,当

  • 后汉孝灵皇帝纪上卷第二十三·袁宏

      建宁元年(戊申、一六八)  春正月己亥,上征至,大将军窦武持节迎于夏门亭。   庚子,即皇帝位。   以太尉陈蕃为太傅,〔与〕(以)将军窦武〔及〕(为)司徒胡广录尚书事〔一〕。诏曰:“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纳为允,謇谔之

  •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卢思道传·魏徵

    卢思道字子行,范陽人。 祖父卢陽乌,是西魏的秘书监。 父亲卢道亮,隐居不愿做官。 卢思道聪明善辩,通达脱俗。 十六岁那年,有一次,碰上中山人刘松替别人写碑铭,刘松把文章给他看,思道读了,有很多地方不理解,因此感触很深而受到激

  • 卷第廿八·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八〈起神護景雲元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高野天皇神護景雲元年春正月己未。勅。畿内七道諸國。一七日間。各於國分金光明寺。行吉祥天悔過之法

  • 十四年·佚名

    (辛巳)十四年大明萬曆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寅,掌令成渾,承召入京,以病不能拜命,辭職,上遣醫給藥。渾屢引疾,請解官。上命遞職,仍敎曰:「待病差,予欲見之,不可以遞官之故,徑先下鄕也。」時,鄭仁弘亦赴召入京。○上夜對丕顯閣。講《

  • 准斋杂说卷上·吴如愚

    ○致知格物说致知者。期造乎知之极地也。致知之方不出于格物。欲明格物之旨。当明格字之训。格之为义不一。或以为至。书言归格于艺祖之格是也。或以为来。书言格尔众庶之格是也。或以为法。礼言言有物而行有格之格是

  • 凡例·胡广

    一纪年依汪克寛纂疏例注甲子于各年行上分在周纪年始终于年上齐晋诸国于年下一经文以胡氏为据而详注各传异同増损于下一诸传以胡氏为主大字録于经后而左氏公羊谷梁三传虽有异同难辄去取今载其全文同先儒表着事变始终之

  • 卷五·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五    明 熊过 撰僖公名申庄公子子般闵庶兄也在位三十三年谥法小心畏忌曰僖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于先君之年也齐师【桓】宋师【桓】曹师【昭】次于聂北救邢先言次而後言救为次言故也将

  • 卷十一·吴廷华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章句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十一同知呉廷华撰丧服第十一 子夏传【人死曰丧丧去声此谓生人丧之丧平声服天子以下相丧之服斩齐功缌是也言服而不及其他者冠绖带屦杖皆服年月多寡亦以服断也

  •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太虚

    一 诸法众缘生 甲 名义 乙 不圆澈的诸法众缘生义 丙 圆澈的诸法众缘生义 1 诸法众缘生故毕竟空 2 诸法毕竟空故众缘生 3 诸法即缘生空即空缘生二 诸法唯识现 甲&nbs

  • 阿弥陀经义记·智顗

    天台智者大师记夫至圣垂慈照机应迹。开导六道普济十方。逐境升沉随缘净秽。斯则善权摄诱引趣菩提。是故大觉弥陀昔弘誓力应形极乐现处道场。三辈愿生皆入定聚。色像殊胜寿量难思。宝树天华咸能演法。清风流水俱说妙音

  • 刊行金刚般若经赞述序·窥基

    般若六百卷。以金刚为精髓所谓深妙玄约。群圣犹迷。非虚言也。在昔无著禀偈于弥勒。天亲受旨乎贤兄。二论之出世。譬之犹双悬日月烛照幽冥也。及法之东渐也。翻译注疏。其类寔繁。传说我三藏法师是常啼菩萨之后身。信

  • 四时纂要·韩鄂

    中国唐代农学著作。作者韩鄂,唐末五代时人。本书《新唐书·艺文志》农家类有记载。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时曾将本书与《齐民要术》一同刊刻,以广流传。元代以后很少提及,可能已经散佚。1960年在日本发现了明代万历十

  • 妙色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可诵之,出生饮食,施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