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一纪年依汪克寛纂疏例注甲子于各年行上分在周纪年始终于年上齐晋诸国于年下

一经文以胡氏为据而详注各传异同増损于下一诸传以胡氏为主大字録于经后而左氏公羊谷梁三传虽有异同难辄去取今载其全文同先儒表着事变始终之要分注经下

一程子朱子説并三传注疏有发明经意者继三传后诸儒之説与胡传合而有相补益者附注胡传下文异防同者去之其或意义虽殊而例理可通则别附于后

一周及列国易世嗣位齐晋秦楚大夫为政有系乎王伯夷夏之轻重者依林尧叟例备列于十二公之首以便观览

一胡传引用本经内前后事证不复重见止云见某传某公某年其诸经子史者并注本末于传下

一凡引先儒之説但顺经意编次不以时之先后为序一左传或先经始事或后经终义或经不载而传载者皆依次序先后附録各年之内其获麟后无系于圣经不録

一诸传与经意不侔者引啖氏赵氏刘氏汪氏李氏诸説附断于后仍加圈以别之

一经内地名杜氏张氏汪氏各有注释然时代沿革不同今依李亷防通例有关经义者存之余不録

一先儒格言别为总论类次冠于经端庶使学者易知要领

一年表及列国图説并依胡传存于卷首以备考订

猜你喜欢
  应务·吕坤
  近溪罗先生明道录跋 杜应奎·罗汝芳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五·佚名
  卷十九·程川
  卷一百三十·山井鼎
  卷九·朱鹤龄
  卷四·王樵
  卷二十·魏了翁
  第三十三卦:《唏卦》·佚名
  告子上·孟子
  卷三十五·佚名
  卷九十七·佚名
  言语品第八·佚名
  选佛谱卷第四·智旭
  第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荆溪集钞·吴之振

    丁酉四月一日之官毗陵舟行阻风宿椆陂江口虫声两岸不堪闻,把烛销愁且一尊。谁宿此船愁似我,船篷犹带烛烟痕。千里江山一日程,出山似被北风嗔。东窗水影西窗月,并照船中不睡人。馀干溯流至安仁半篙新涨满帆风,两岸千山一抹中

  • 志第十四 天文二·沈约

    晋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按刘向说:“天裂,阳不足;地动,阴有余。”是时人主拱默,妇后专制。 元康三年四月,荧惑守太微六十日。占曰:“诸侯三公谋其上,必有斩臣。”一曰:“天子亡国。”是春,太白守毕,至是百余日。占曰:“有

  • 名山藏卷之五十七·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二)◆臣林记(洪武臣二)刘基李善长吴良吴祯合传耿炳文廖永忠杨璟郭英○刘基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濠祖廷槐父爚濠为宋翰林掌书每阴雨积雪登高丘而望其聚突无烟者赈之宋亡林融

  •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一·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三太和八年六月李中敏请斩郑注【新旧中敏传皆云六年夏上此防今据开成纪事太和摧凶记皆云八年六月又中敏疏言申锡临终按申锡去年七月卒若六年则申锡尚在今从开成纪事】王守澄荐季仲言【旧传李训初

  • 卷三十六·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六雍正十二年秋七月丁丑命筹拒贼及撤兵事宜上谕办理军机大臣等曰尔等行文平郡王贼人如犯军营令我兵酌量拒敌若目前无事仍撤囘科卜多择形胜

  • 张贵传·脱脱

    张贵已经抵达襄阳,襄阳主帅吕文焕极力挽留他共同守御。张贵依仗他的骁勇,打算回郢州,于是招募两个能伏在水中几天不吃饭的勇士,使他们拿着用蜡封好的信前往郢州求援。北兵增加守备愈加严密,水路连续封锁几十里,排列撒满像星

  • 王之诰传·张廷玉

    王之诰,字告若,石首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授职为吉水知县。升任户部主事,改任兵部员外郎,出京担任河南佥事。讨伐师尚诏有功,转为参议。调迁为大同的兵备副使。因为捣毁蒙古居屋的功劳,增加一级俸禄,晋升为山西右参

  • 卷之四·姚莹

    谢赏(太子太保衔二品顶戴)恩奏查明大安破舟捦夷出力人员奏折件在洋被劫奏折件二次在洋被劫奏夷官来台投书及遵释夷囚奏拿捕草岛匪船多起奏(夹片)剿平彰化县逆匪奏夷船两次来台释还遭风夷人奏(夹片)通筹经费酌量撤留兵勇奏(夹

  •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八·高晋

    目录奏议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八奏议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总理行营事务和硕荘亲王永瑺等奏言恭查乾隆三十年皇上南巡陆路营盘自山东徳州以下因隔站俱有行宫而江南之鲁家荘亦有行宫是以大城蒙古包帐房等项止令备带

  • ●寄鹤斋诗选(附录)·洪弃生

    弃生先生着作颇富,今所见刊本,除「台湾战纪」(即「瀛海偕亡记」)外,尚有「寄鹤斋诗曫」四卷。以「偕亡记」篇幅较短,故自「诗曫」中录其五言古体四十六首、七言古体二十二首、五言今体二十五首、七言今体一百四十首,共二百三

  • 提要·李如圭

    【臣】等谨案仪礼释宫一卷宋李如圭撰如圭既为集释以发明经义羽翼郑康成注又为是书以考论古人宫室之制体例仿尔雅释宫逐条之下引经记注疏详加讨论如大夫士东房西室之説虽仍旧注而据聘礼宾馆于大夫士证其亦有右房据乡饮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净光天上未曾有不思议清净菩萨众集会菩提道场。是时世尊告净光天子。今此菩萨未曾有不思议行最上神通变化三摩地解脱

  •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尔时宝幢陀罗尼菩萨白佛言。俱利伽罗大龙。以何因缘吞饮利剑。及以四足被绕。佛告宝幢陀罗尼菩萨言。昔色究竟天魔醯首罗知胜城。无动明王与外道论。共致种种神变成智。时无动明王变

  • 胜鬘义记·佚名

    无尽明应身无穷智□□□者。明法身无尽也。一切法常住者。十力无畏等法也。心过恶身四种者。释所以得常立心无诸恼身无生老病死也。知一切尔炎者。汉言境界。摄持一切法者。是万善也。除众过恶者。达知法总备诸善法。

  • 庸庵集·宋禧

    元代诗文别集。14卷。宋禧撰。据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宋禧有《庸庵文集》30卷,《庸庵诗集》10卷。以上两书传本很少见,到清初仅有《庸庵诗集》10卷尚有抄本传世。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 古今考·魏了翁

    《古今考》宋魏了翁撰。了翁有《周易要义》,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即汉纪随文辨理,作《古今考》。《古今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然惟有二十馀页,摘《汉书·高帝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略为辨论,与序相应。自东坡《胡麻

  • 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佚名

    《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真人讲述安宅之法。谓众生修造宅舍之后,频遭厄难,皆因惊动龙神或触犯恶煞所致。天尊乃作「空洞之音」二十二句。谓

  • 烟云·茅盾

    短篇小说。最初连载于1936年10月11日《文学》7卷4、5号,署名茅盾。收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1980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描述铁路局三等